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4h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杞虹

    目的:观察分析24h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确诊高血压患者84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处置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24h动态血压监测组)和对照组(常规血压监测组)各42例,观察24h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指导临床对血压的监测实践.结果:个体化治疗使得患者血压值趋于正常,临术症状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24h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显著改善高血压性患者症状及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吴红

    目的 对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评估中的应用及价值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临床对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显示,低危患者11例、中危患者26例、高危患者13例、特高危患者5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心血管危险分层情况不同的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数值结果及变化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心血管危险分层不同患者的24 hSBP[低危(118.4±7.2)mmHg、中危(134.2±9.8)mmHg、高危(141.6±11.1)mmHg、特高危(142.6±13.8)mmHg,t=14.875、P<0.01]、24 hDBP[低危(72.1±5.4)mmHg、中危(82.1±6.5)mmHg、高危(85.4±11.2)mmHg、特高危(87.6±9.4)mmHg,t=7.642、P<0.05]、nSBP[夜间平均收缩压,低危(110.1±7.3)mmHg、中危(128.9±10.3)mmHg、高危(141.1±11.1)mmHg、特高危(143.9±16.9)mmHg,t=13.945、P<0.01]等监测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不同情况患者的血压晨峰值以及24 hSBP、nSBP、nSSD[低危(8.7±4.6)mmHg、中危(10.1±4.3)mmHg、高危(13.5±4.8)mmHg、特高危(13.1±5.3)mmHg,t=14.187、P<0.01]指标水平与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之间具有正相关性,昼夜节律类型与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之间具有负相关性(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数值变化与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结果之间有着密切关系,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各项指标结果在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评估中具有积极作用.

  • 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作者:范晓涌;魏翰文;王世明;郑彬彬;佟勤红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入选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拟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并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高血压患者336例,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10%~20%)、非杓型组(0%~<10%)、超杓型组(>20%)和反杓型组(<0%).以Gensini积分法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量化评分,观察和比较各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差异.结果 超杓型和反杓型组的坐位收缩压与舒张压高于杓型组(均P<0.05),但非杓型组与杓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杓型组和反杓型组的Gensini积分高于非杓型组和杓型组,非杓型组又高于杓型组(超杓型组:48.7±23.5,反杓型组:49.5±24.1,比非杓型组:28.4士14.1比杓型组:19.2±10.5,均P<0.05),但超杓型组和反杓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差异,杓型组以单支病变、非杓型组以双支病变、超杓型组和反杓型组以多支病变为主(均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超杓型和反杓型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为加重,以多支病变为主.

  • 隐匿性高血压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梦娟;郭森;宫俊龙;赵洛沙

    目的 探讨隐匿性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及其机制.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388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监测结果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154例)、隐匿性高血压组(MH组,112例)及高血压组(HT组,122例),同时对研究对象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行Gensini评分,对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冠心病的多项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MH组与HT组比较,在年龄、糖尿病、吸烟史、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等基线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H组与NC组比较,MH组在糖尿病、空腹血糖水平均较NC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T组与NC组比较,HT组在年龄、TG、糖尿病、空腹血糖水平均较NC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T组、MH组的Gensini积分高于NC组[(65.70±52.92)、(51.20±52.38)vs.(37.97±43.10),均P<0.05],以正常对照组为参照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H(OR=2.52,95%CI:2.285~3.305,P=0.00)与冠心病正相关.结论 MH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增加,临床上应重视对隐匿性高血压患者的检出.并进行早期干预,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 24h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及老年前期高血压诊治中的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赵燕霞

    目的 探讨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及老年前期高血压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7月我院老年高血压及老年前期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老年组与老年前期组,各3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时期血压及血压负荷状况.结果 老年组患者24 hSBP、24 hSBPL、24 hDBPL与老年前期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P<0.05).老年组患者24 hDBP与老年前期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及老年前期高血压诊治中运用效果显著,可有效了解患者血压及血压负荷状况,辅助患者的疾病诊治.

  • 作者:

    关键词:
  • 国产盐酸塞利洛尔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连生;吴翔;马业新;张金枝;王宪衍;程龙献;钱岳晟;陈凤翔

    目的:观察2种国产盐酸塞利洛尔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试验设计,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9例,其中试验组(服用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盐酸塞利洛尔片)109例,对照组(服用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塞利洛尔片)110例。药物剂量为100~300mg,qd,疗程为6周,其中试验组有24例患者完成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0.7%,服药6周后平均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分别下降1.86及1.44kPa。24hABPM显示:试验组用药后总血压负荷明显减少,各时点血压均明显下降,谷/峰比值大于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服药6周后SBP及DBP分别下降2.02及1.49kPa。2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别,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2种国产盐酸塞利洛尔片均为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

  • 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多沙唑嗪控释片长期降压疗效

    作者:吴顺娣;郭冀珍;陶波;孙宁玲;陈源源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α1受体阻断剂多沙唑嗪控释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长期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多沙唑嗪控释片4mg,qd,选择第8周坐位血压有效的29例患者监测24h动态血压(ABPM),继续服多沙唑嗪控释片6个月(方法同上)。6个月后复测24h ABPM。结果:多沙唑嗪控释片治疗6个月后,17例患者24hABPM复查有效,其谷-峰(T/P)比:收缩压为0.69,舒张压为0.59。5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多沙唑嗪控释片是有效而安全的。

  • 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周斌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监测血压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无合并脏器损害分为A组(单纯高血压,50例)和B组(高血压合并脏器损害,50例),两组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比观察两组监测结果 .结果B组24 h-SBP(153.9±13.6)mmHg,24 h-DBP(92.4±7.8)mmHg,非杓型血压66.0%,dSSD(15.1±3.0)%,各项指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4、7.35,x2=8.24,t=4.52,P<0.05).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能较准确的反映患者动态血压水平,对医生全面掌握患者血压水平、波动、靶器官损害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压负荷特点分析

    作者:李伟

    目的 分析并评价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者的血压负荷情况.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24例老年高血压1级、2级患者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分为阴虚阳亢证52例、痰瘀阻络证34例及肾虚证38例患者,采取24 h动态血压监测措施,分析其24 h血压改变情况,对比三组患者间的血压均值以及血压负荷值.结果 肾虚证组患者白天平均收缩压高于阴虚阳亢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之间的夜间收缩压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虚证组的白天及夜间收缩压负荷均高于阴虚阳亢证组及痰瘀阻络证(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白天平均舒张压与夜间舒张压均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虚证组夜间舒张压负荷高于阴虚阳亢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虚证患者的血压负荷程度高于阴虚阳亢证型以及痰瘀阻络证型患者,提示老年性高血压肾虚证患者的血压波动幅度大,临床治疗过程中需加强控制老年肾虚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稳定性,做好早期防治工作.

  • 戒烟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波动类型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赛

    目的 本论文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的观察(ABPM),从而探究存在长时间吸烟习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戒烟前后血压波动的变化情况.方法 将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所收诊的有吸烟史原发高血压患者35例为研究样本.比较该组患者在戒烟前后2个月时间内,每天血压波动情况,包括24 h血压波动类型、心率变化、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以及24 h收缩压变化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血压波动情况在戒烟前后存在显著差异,夜间收缩压以及日平均心率均存在明显下降,与戒烟前比较,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时间吸烟将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基本调节功能及心率受到严重影响,指导患者及时戒烟有助于改善心、脑等功能,降低对各靶器官损伤.

  • 厄贝沙坦及倍他乐克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影响的比较

    作者:余天浩;李瑜辉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及倍他乐克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88例初发l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厄贝沙坦组及倍他乐克组各44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行24h动态血压检测,观察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血压无显著性差异,经治疗后2组患者血压均显著性下降(P均<0.05),2组在治疗后24h夜均舒张压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余24h收缩压、24h舒张压、24h日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h夜均收缩压均有显著性差异,厄贝沙坦组血压下降更明显.结论 厄贝沙坦和倍他乐克对初发l级高血压均是较为理想的药物,厄贝沙坦组血压下降更明显.

  •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李芳

    目的 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SPACELAB动态血压监测仪对114例有症状的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24h、日间和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24h、日间和夜间血压负荷值.结果 夜间血压下降69例,24h平均血压均偏高16例,夜间血压升高20例,白大衣高血压和临界高血压9例.结论 24h动态血压监测对诊断白大衣高血压、评测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和评价降压药物的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上对偶测血压增高者,不应轻易诊断为高血压或服用降压药物,应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后再确定治疗方案.

  •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阿折地平片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云逸;陈维生;于锋

    目的 比较阿折地平片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双盲将64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组(A组)和阿折地平片组(B组),经过2周清洗期后,分别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阿折地平片8mg口服治疗,每天1次,疗程均为8周.在用药前和用药8周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组的动态血压变化和谷峰比值.结果 2组患者用药8周后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hSBP/DBP)、日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dSBP/DBP)、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nSBP/DBP)较用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降压谷峰比值均>50%.结论 阿折地平片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轻、中度高血压均有良好的疗效,且均具有持续、稳定的降压效果.

  • 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动态血压参数及其它危险因素关系研究

    作者:董建新;鲁跃华

    目的:了解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节律特点及血脂异常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是否有差异,探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所有入选患者询问病史、体检并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颈动脉超声及血生化检测.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S组)男性患者比率、平均年龄、TC、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24hSBP、dSBP、nSBP、24hPP、dPP、nPP水平及非杓型血压检出率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非杓型血压、ABPM所示收缩压及脉压增大对CAS病变形成的影响更明显,男性比女性、年长、血脂异常程度愈重,对CAS病变形成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 14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作者:周鹏;陈咏华

    目的 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在拟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144例拟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结果 "白大衣"高血压33例,其中女性18例,男性15例,两者无统计学意义;杓型组45例;非杓型组56例;血压昼夜规律消失10例.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可准确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以及指导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用药.

  •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24h动态血压变化研究

    作者:崔晓丽;王成;林萍;康美华;吴礼嘉;罗海燕;李芳;袁鹤立;金露;祝立平

    目的 研究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血压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08年9月至2011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就诊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或晕厥先兆并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确诊为VVS患儿72例(VVS组),其中男32例,女40例;年龄平均(10.98±1.86)岁.匹配同期来院体检健康儿童40名为对照组,其中男19名,女21名;年龄平均(10.24±2.01)岁.采用美国伟伦公司ABPM6100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血压动态监测.结果 (1)平均血压变化:VVS组全天平均收缩压、全天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 0.05).(2)血压昼夜变化模式:VVS组呈现非勺型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7%、18%,P<0.05).VVS患儿勺型血压组与非勺型血压组比较,夜间平均舒张压明显降低(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稍降低(P>0.05),收缩压昼夜差值、舒张压昼夜差值明显增高(P<0.05).(3)诊断性试验评价:ABPM非勺型血压昼夜变化模式诊断VVS的特异度为82.50%,灵敏度为66.67%,总符合率为72.32%,阳性预测值为87.27%,阴性预测值为57.89%,约登指数为45.28%.结论 VVS患儿无症状期即存在自主神经调节失衡,以交感神经张力增加为主,且非勺型血压昼夜变化模式发生率高,对儿童VVS的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 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24h动态血压变化研究

    作者:冉静;王成;林萍;邹润梅;吴礼嘉;李芳

    目的 总结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POTS) 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因不明原因晕厥先兆、晕厥症状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门诊就诊或住院,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明确并同时行ABPM的70例POTS患儿,年龄4~14岁.对照组为同期来门诊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年龄4~14岁.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将两组再分成“勺型”血压和“非勺型”血压两种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1) POTS组昼夜平均血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昼夜差值亦低于对照组(P<0.05),而舒张压昼夜差值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压昼夜节律:“非勺型”血压在POTS组高于对照组(72.9% vs.45.0%,P<0.01).POTS组日间平均收缩压、收缩压昼夜差值、舒张压昼夜差值在“勺型”血压亚组高于“非勺型”血压亚组(P<0.05),而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在“勺型”血压亚组低于“非勺型”血压亚组(P<0.05).结论 POTS儿童平均血压与健康儿童无明显差异,但POTS儿童血压昼夜节律以“非勺型”血压多见.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姜娜;黄丽红

    为了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的298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所有病例均行动态血压监测、血液检测及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晨峰血压组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非晨峰血压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峰组与非晨峰组相比,晨峰组24h动态收缩压、日间动态收缩压、夜间动态收缩压、24h动态脉压、日间动态脉压、夜间动态脉压、左室重量指数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能是晨峰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有晨峰现象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 对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凡

    目的:探讨对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近期某院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参考组.对参考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试验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然后观察两组患者对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对用药的依从性、对饮食原则的了解情况、心理状态及保持生活规律的情况.结果:经护理,试验组患者对ABPM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用药的依从率、对饮食原则的知晓率、心理健康的几率、保持生活规律的几率均高于参考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提高其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其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

3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