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炭疽杆菌与炭疽病

    作者:朱万孚

    需氧芽胞孢杆菌属(Bacillus)包括200多种芽孢菌,其中可对人类致病的主要为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和蜡状杆菌(Bacillus waxy).炭疽病(anthrax)是由炭疽芽孢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性传染病.

  • 一起蜡样芽孢杆菌污染学生营养午餐造成食物中毒的调查

    作者:覃茁;陈琳;陈宝英;闫春燕

    2000年10月26日一学生营养餐生产企业向17所中小学供应营养午餐,其中5所小学同时发生食物中毒.5所小学1 658名学生进食,84人发病,发病率为1.5%.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潜伏期6~22 h,中位数17 h.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认为这是一起由Ⅱ型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可疑食品为加到26日午餐中的25日剩下的土豆烧牛肉和烩豆腐.经对症治疗后,全部病人症状缓解,预后良好,无危重病人和死亡病例.

  • 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眼部感染1例分析

    作者:宋秀丽;谭友军;贺秋萍

    蜡样芽胞杆菌是条件致病菌,主要导致胃肠道感染,致眼部感染极其罕见.我们遇到1例,报道如下.

  • 蜡样芽胞杆菌实验室诊断技术进展

    作者:罗寿军

    蜡样芽胞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食品中,并可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起人类食物中毒.引起的食物中毒有两型,一类由不耐热肠毒素引起的腹泻型,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与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相似;另一类由耐热肠毒素引起的呕吐型,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似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临床上不容易区别,须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证,蜡样芽胞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耗时,操作繁琐.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免疫学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作者将蜡样芽胞杆菌实验室诊断检测技术进展进行综述.

  • 是老了还是病了

    作者:何琪

    皮肤肿块有可能是脂溢性角化病(即脂溢性疣),这种蜡状肿块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聚集产生,通常发生在面部、胸部、肩膀或者背部;另外一种可能是软纤维瘤(皮赘),常出现在颈部、腋下或其他皮肤褶皱的地方.健康提示:如果肿块疼痛、流血或生长过快,需要做检查,以确定是良性肿块还是皮肤癌.如果肿块隔几周就大一倍,这是个危险信号,必须引起注意.

  • 聚乙二醇在标本固定和保存方面的应用

    作者:陈洪;钟纯;张子雯

    聚乙二醇(PEG)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有一系列由低到中等分子量的产品,其分子式为HO((CH2CH2O)nH(n=4~450).根据分子量的大小不同,PEG物理形态可以从无色透明黏稠液(200~700)到白色蜡质半固体(1000~2000)直至坚硬的蜡状固体(3000~20000).它完全溶于水,并和很多物质相容,有很好的稳定性和表面活性,低毒且无刺激性[1].

  • 沈阳市于洪区某学校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作者:关大庆;邸越华

    2000年9月5日沈阳市于洪区某学校学生食堂发生了1起食物中毒事件,共有45名学生患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结果,依据GB14938《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确认此次事件是由于食用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蛋炒饭引起的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 一起学校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事件调查

    作者:汤晨

    2013年5月15日,武进区某学校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判定为蜡样芽孢杆菌污染裱花奶油蛋糕引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基本情况该学校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全校有9个年级,共有4 700余名学生.5月15日,学生在该校食堂用早、中、晚三餐的人数分别约为2 500,4 700,3 000名,其中八年级学生用早、中、晚三餐的人数分别约为340,600,600名.

  • 一起腊样芽孢杆菌引起的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分析

    作者:杨传群;王永富

    2009年3月24日,怀远县某中学生活园发生一起24名学生食物中毒事件.接到报告后,怀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组织流行病学调查、检验人员会同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人员赶赴现场调查处理.根据现场凋查,判断为一起腊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 一起蜡样芽孢杆菌污染饮水机引起的中毒事件分析

    作者:吴瑞琪

    2006年8月5日,西宁市某职业中学相继有10余名学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头晕等症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确诊为一起由蜡样芽孢杆菌污染饮水机引起的中毒事件,现报道如下.

  • 葡人因"龙涎香"而侵住澳门

    作者:

    嘉靖皇帝的"不死药"所谓龙涎香,就是抹香鲸肠内分泌物(粪便)的干燥品,是抹香鲸吞食墨鱼之后,肠胃道分泌出的灰黑色蜡状排泄物.龙涎香味甘、气腥、性涩,具有行气活血、散结止痛、利水通淋、理气化痰等药用功效,因此被当做药材使用;由于干燥后具有持久的香气,也被作为香料、熏香使用.龙涎香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东西方各地,使用方法不尽一致.

  • 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一起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暴发事件

    作者:马文革;黄喜明;谭小华;莫嘉延;刘杰;边巴次仁;常彩云;袁俊;刘于飞

    目的 对广州市南沙区某中学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暴发事件进行调查,查找危险因素和传播途径,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按照病例定义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病例搜索,对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调查对象的就餐地点、食物品种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危险餐次及中毒食物.并对留样食物、部分病例和厨工肛拭子、食堂工具和物品表面拭子等进行4种常见致病菌检测.结果 学校共有学生2 670人,教职工212人,共搜索到50例疑似病例,罹患率为1.73%(50/2 882).病例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不同性别学生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病例为分布在高中部的15个班里的住校生,其余5个班级无病例发生,有病例发生的各班级罹患率介于5.25% ~ 68.42%之间,各班级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5月26日7:30,末例发病时间为当天19:00,流行曲线呈单峰点源暴露模式.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占63.8%)、恶心(占48.9%)和呕吐(占38.3%).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10名25日在学校食堂宵夜的学生均未发病.50例病例中共有47例进食过学校26日食堂早餐,提示26日学校食堂早餐为可疑餐次,食用炒饭的学生发病风险是未食用炒饭的17.30倍(OR=17.30),其他食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在5月26日早餐炒饭样本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为1×108CFU/g,血清型为O3∶K6,其他样本没有检出致病菌.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系因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炒饭所导致.建议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监督与管理,严格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和操作规程.

  • 一起蜡样芽孢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

    作者:柳智豪

    目的探讨学校食堂预防疾病的措施,提出更好的食堂剩余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意见.方法对百色城内某校一起82名学生集体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食堂现场卫生学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校850名学生中有82名发生食物中毒,患病率为9.65%,男女之比为45∶37.调查发现中毒学生都食用了当天剩余并继续利用的食品.在进餐后10~22h内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67.07%.所有中毒者经抗菌、对症治疗后2~4天内康复,无死亡病例.实验室在剩余米饭样本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菌落数在106个/g以上.结论食堂剩余米饭在室温下放置时间过长可致蜡样芽胞杆菌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再次食用时不加热或加热不彻底可引起食物中毒.今后应加强对食堂食品加工销售的卫生监管力度,杜绝学生食用未经加热或加热不彻底的剩余食品,同时加强食品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食品经营者的卫生防范意识.

  • 一起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作者:徐莉;李家伦;刘东

    2004年9月7日,百色市某校学生食堂发生一起82例食物中毒事件,所有患者为蜡样芽孢杆菌中毒,经对症治疗处理,治愈出院.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 从发热患儿骨髓中分离出腊样芽胞杆菌1例

    作者:罗斌

    2001年7月29日,我们从1例持续高热的患儿骨髓中培养分离出腊样芽胞杆菌,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黄某,男,2.5岁,壮族.因无明显诱因持续高热40℃而入院,初诊断为上感,考虑到当地不久前曾遭受洪灾,不排除伤寒,也不能排除结核感染和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临床几次会诊,多方面检查,认为极可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先后用了头孢噻肟钠;新青Ⅱ加灭滴灵加环丙沙星;头孢他定等药物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经细菌室报告患儿骨髓培养有菌生长,鉴定为腊样芽胞杆菌,有力的支持临床诊断.临床根据药敏选择氧氟沙星加克林霉素加利福平联合用药,终于控制病情,治愈出院.

  • 蜡样芽胞杆菌败血症1例报告

    作者:李晓华;黄月艳;蒙以良

    患儿,男,3岁半.因发热3天于2001年7月22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3天在无明显诱因下,分别于每日清晨3∶00与下午4∶00左右出现寒战高热,体温高时达到40℃,持续约3h,出大汗后自行退热,无咳嗽、呕吐、头痛、腹泻等.入院查体:T39.4℃,P140/min,R30/min,颌下触及一约0.8cm×0.6cm淋巴结,质中,移动度好,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肋下1.5cm,无压痛,脾(-).实验室检查 :WBC4.5×109/L,RBC4.17×10 12/L,HGB101g/L,MCV 74.3f/L,MCH 24.2pg,MCHC 32.6g/L,W-SCR 0.482,W-MCR 0.128,W-LCR 0.581.入院后白细胞数量逐渐上升,达17.0×109/L,W-SCR 0.428,W-MCR 0.081,W-CCR 0.437.多次血涂片查疟原虫(-);血涂片未见异常淋巴细胞,肥达氏反应(-);ASO<500μ/l,CRP正常,PPD试验(-),ESR50mm/h,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模糊.考虑细菌感染性疾病,先后予环丙沙星、新青Ⅱ、灭滴灵、头孢他定治疗无好转,每日3∶00与15∶00左右仍出现寒战,高热,体温高达40.7℃,临时予退热药加用地塞米松治疗,体温可暂时下降,后降至正常.无发热时,患儿精神、食欲、活动如常.入院第3天抽骨髓液作细胞学检查、细菌培养及药敏.骨髓象:粒系增生占有核细胞0.67,中晚幼粒比例偏高,部分细胞的胞浆和胞核可见空泡,全片呈感染性骨髓象.入院第6天,骨髓培养结果有"蜡样芽胞杆菌"生长.根据药敏结果改用克林霉素加氧氟沙星加阿奇霉素,用药后第3天体温下降,2周后痊愈出院.

  • 蜡样芽胞杆菌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室检测技术进展

    作者:黄永亮;金雄章

    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B.cereus)是一种革兰阳性需氧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植物和土壤等环境中,它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通常引起食物中毒的B.cereus为呕吐型和腹泻型两类,常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食物中毒[1-3].检测B.cereus的传统方法是培养法,但其敏感性低且耗时长.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DNA扩增技术,当存在模板DNA、底物、上下游引物和耐热DNA聚合酶时,经过多次"变性-复性-延伸反应"的循环过程,模板DNA就可得到大量扩增.2004年,B.cereus的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并在其36个基因序列中确定了bcr1~18等18个不同的DNA重复片段;根据B.cereus不同性质的重复片段可分为3组[4]:A组是bcr1~3,每株具有从4~116高度可变的拷贝数,是染色体之间的非保守区域,该区域的基因编码与炭疽芽胞杆菌及苏云金芽胞杆菌具有高度的同源性;B组在bcr4~6区域,其保守性介于A组和C组之间;C组分布在bcr7~18,为高度保守基因区域.根据B.cereus特异性基因片段中的开放阅读框架部份序列设计引物,可进行PCR检测.现将B.cereus的PCR检测技术进展作如下综述.

  • 血培养蜡样芽孢杆菌1例

    作者:南志敏;宁静

    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需氧、有芽孢、无荚膜、能运动的革兰阳件杆菌.该菌在自然中分布极广,常见于土壤、污水和尘埃中,为条件致病菌,能产生耐热和不耐热两种毒素.

  • 结节性硬化症伴双肾错构瘤及骨质改变1例

    作者:田宏哲;习羽;薛红强

    患者女,30岁.双侧面部出现多处粉红色蜡状丘疹8 d,轻度瘙痒,无痛,遂来院就诊.发病以来,无发热,无腰痛,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既往体健,无明显智力障碍,否认家族遗传病史.辅助检查:血常规WBC6.7×109/L,中性粒细胞76%;尿常规及血生化检查未见异常.

  • 多器官受累的结节性硬化1例

    作者:杨嘉;夏进东

    患者女,25岁,因腹部隐痛2月就诊.查体:神志清,发育正常,双侧鼻翼、上唇及面颊部见淡棕色蜡状丘疹(图1),腰背部见大小约8 cm×5 cm皮肤损害,皮下组织增厚,呈橘皮样外观(图2).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