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作者:黄鹞;余化霖

    血泡样动脉瘤(BBA)起源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前壁,较为罕见,并发症及病死率高,无确切的佳治疗策略.CT血管成像或脑血管造影仍是诊断BBA的首选方法.BBA的治疗方法多样,有开颅夹闭术、颈内动脉闭塞术、血管内治疗等.

  • 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并慢性脑积水的原因

    作者:郑占强;郭都

    目的 探讨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并慢性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1-2015-01收治的278例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史、高血压分级、出血破入脑室、动脉瘤的位置、SAH Fisher级别、SAH Hunt-Hess级别存在统计学差异.在进一步的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我们发现年龄、出血破入脑室、SAH Fisher级别、SAH Hunt-Hess级别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应该关注以上4个危险因素,根据患者的病情持续观察这种迟发型并发症,并通过手术方式及时给予干预,以减少慢性脑积水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后果.

  •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远期随访观察

    作者:巴特尔;徐亮;李杨

    目的:研究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远期随访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04—2012-08收治的76例脑动脉瘤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外科常规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术后有效随访1~3a,观察2组预后改善情况。结果2组手术均取得较好效果,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9.47%、9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远期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8.42%)较对照组(39.47%)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86.4±11.2)分、SF-36(112.5±15.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7.8±13.6)分、(98.7±18.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手术远期成功率(86.84%)较对照组(65.79%)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从远期疗效来看,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能有效改善脑组织正常血运情况,减少脑血管痉挛、脑梗死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脑动脉瘤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对帮助病情稳定恢复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饶克成;吴艺;高飞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其致残、致死率高,发生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1]。前循环动脉瘤是指颅内 Willis’s动脉环前半部的动脉瘤,包括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前、中动脉及其分支,前后交通支动脉,脉络膜前动脉[2]。目前,临床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段主要有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我院2011‐12—2013‐12收治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97例,其中50例患者采取介入栓塞术,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 动脉瘤破裂出血开颅夹闭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防治策略

    作者:蔡湛;范月超;刘学永

    目的 探讨动脉瘤破裂出血开颅夹闭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07-2015-07沛县人民医院行开颅夹闭术治疗36例,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针对性提出防治策略.结果 术后患者GC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12.6±1.4)分比(10.3±1.2)分,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脑血管痉挛14例(38.89%),低钠血症10例(27.78%),低钾血症9例(25.00%),高钠血症7例(19.44%),脑积水、颅内血肿和癫痫分别各2例(5.56%),颅内感染1例(2.78%).结论 开颅夹闭术治疗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易发生脑血管痉挛、电解质紊乱、颅内感染、颅内血肿、脑积水及癫痫等并发症,手术操作及术后合理治疗为预防、治疗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 血管内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作者:高飞;饶克成;廖磊

    目的:比较血管内栓塞术与开颅动瘤夹闭术在后交通动脉瘤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80例后交通动脉瘤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比较2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的完全恢复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影像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需根据患者年龄、一般情况,动脉瘤大小、位置等综合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

  • 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高强;徐文中

    目的 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采用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82例于2014-06—2015-06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栓塞组(n=42)和夹闭组(n=40),栓塞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夹闭组采用显微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夹闭组良好率与栓塞组基本一致(P>0.05);栓塞组住院时间短于夹闭组(P<0.05),同时,栓塞组生活质量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24个月,栓塞组的mRS评分显著高于夹闭组(P<0.05),并发症、ADL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栓塞组复发率显著高于夹闭组(P<0.05).结论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采取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二者疗效相当,但后者手术创伤小,出院时短期预后优于前者,而远期随访患者致残率、复发率高于开颅夹闭术.

  • 开颅夹闭前循环动脉瘤43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纪明;王杰;张波;李小波;郭电渠

    目的 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43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血肿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动眼神经麻痹2例,意外发现2例,多发动脉瘤3例,共46个.大型6例,中型14例,小型23例.前交通8枚,后交通23枚,大脑中动脉9枚,颈内动6枚.急诊手术7例,5 d内手术28例,15 d后手术8例.结果 成功夹闭动脉瘤43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2例,阻断载瘤动脉后夹闭动脉瘤.按照G O S预后评分,4~5分30例,2~3分6例,死亡4例,植物生存3例,术后出现脑积水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结论 在基层医院具有显微技术及血管成像技术后,开展动脉瘤夹闭术是可行的,可以为基层患者提供满意的治疗效果.

  • 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对照研究

    作者:曾庆;周国平;曾宪强;赵晓阳;李杨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07—2016-07郑州大学附属南阳医院颅内动脉瘤患者98例,依照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开颅夹闭术,观察组采取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比较2组术前、术后4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与血清MMP-9、sICAM-1水平,并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 a预后情况.结果 术前2组NIHSS与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BI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血清MMP-9、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MMP-9、sICAM-1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12%(3/49),低于对照组的22.45%(1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观察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予以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血清MMP-9、sICAM-1水平,减少并发症,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预后.

  • 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前评估研究

    作者:李波

    目的 评估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颅夹闭组及介入栓塞组各60例;记录术前相关影响因素及术后恢复情况,分析比较性别、年龄、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动脉瘤长轴与颈宽比(AR)、高血压及高血糖等术前影响因素对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的影响.结果 年龄是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60岁以上患者预后明显差于60岁以下患者(P<0.05);Fisher分级中Ⅰ、Ⅱ级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Ⅲ、Ⅳ级患者(P<0.05);Hunt-Hess分级越高,预后效果越差,但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动脉瘤的部位对预后有显著影响(P<0.05),动脉瘤长颈和瘤颈比值(AR)对介入栓塞术组影响较大(P<0.05),随着AR值增大采用介入栓塞术的疗效明显好转(P<0.05);高血压及高血糖对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影响较小(P>0.05);不同年龄对临时阻断载瘤动脉时间的耐受能力不同,导致其预后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年龄、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是颅内动脉瘤患者开颅夹闭术和血管介入栓塞术术后疗效的共同影响因素.

  • 开颅夹闭术中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徐春林;沈育;胡均贤;程小志

    目的 探讨开颅夹闭术中前循环动脉瘤(ACA)破裂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7月在黄冈市中心医院行开颅夹闭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IAR)的40例ACA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IAR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0例IAR患者中,预后好者34例(预后好组),预后差者6例(预后差组).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动脉瘤直径、术中是否使用临时阻断夹及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术前Hunt-Hess分级、动脉瘤破裂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Hunt-Hess分级Ⅳ~Ⅴ级、瘤颈部破裂是影响IAR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术前Hunt-Hess分级越高、瘤颈部破裂是导致IAR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 显微镜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高永峰;姚俊恒

    目的 观察显微镜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老年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均接受显微镜开颅夹闭术治疗,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其预后效果,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显微镜开颅夹闭术治疗,36例患者中恢复良好20例(55.56%),轻度残疾9例(25.00%),重度残疾4例(11.11%),植物生存2例(5.56%),死亡1例(2.78%).36例患者术后出现低钠血症4例(11.11%),肺部感染3例(8.33%),尿崩症1例(2.78%),脑积水2例(5.56%),并发症发生率为27.78%(10/36).术后随访1 a,35例患者中恢复良好26例(74.29%);术后随访2 a,35例患者中恢复良好31例(88.57%).结论 显微镜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中、远期恢复良好.

  • 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疗效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宏盛;陈正楼;胥敏;陈华群;侍海存

    目的 探究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之间开颅夹闭术治疗的50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为手术组和同期血管内介入术治疗的50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为介入组,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组和介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复发率低于介入组的复发率,但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介入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对于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给予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术治疗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临床中可以依据医师操作的熟练度和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合理地选取.

  • 血管内栓塞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作者:黄春波;杨瑞生;李庆安;王伟丰;靳晓亮;李同宽;霍宇飞;马燕然

    目的 对比分析血管内栓塞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 观察组GOS评分5分11例,4分10例,3分7例,2分2例;对照组GOS评分5分10例,4分12例,3分5例,2分2例,1分1例;两组GO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脑积水2例(6.7%)、动脉瘤残留1例(3.3%)、再出血1例(3.3%)、脑血管痉挛9例(30.0%);对照组术后发生脑积水8例(26.7%)、动脉瘤残留8例(26.7%)、再出血2例(6.7%)、脑血管痉挛1例(3.3%).观察组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脑积水发生率、动脉瘤残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瘤复发率(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26.7%,8/30;P<0.05).结论 对于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能减轻机体损伤,而开颅瘤闭术后并发症较少、复发风险较低,因此临床可根据病人具体病情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 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刘文祥

    目的 探讨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行开颅夹闭术治疗的8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价近期疗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近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80例共83个动脉瘤,其中完全夹闭63个(75.90%).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3例、脑梗死3例、脑积水2例.术后6个月无复发,预后良好50例(62.50%,50/80;GOS评分4~5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合并高血压、术前Hunt-Hess分级高是近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早期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近期疗效较好,年龄大、合并高血压及术前Hunt-Hess分级高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 血管内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对比分析

    作者:杨金庆;王凤伟;薛勇;李龙;王兆斌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栓塞组),43例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夹闭组).结果 术后4周,栓塞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22例,1分6例,2分5例,3分4例,4分2例,5分3例;夹闭组mRS评分0分20例,1分7例,2分5例,3分4例,4分3例,5分2例.栓塞组恢复良好率(76.7%,33/43)与夹闭组(74.4%,32/43)无统计学差异(P>0.05).栓塞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2%,7/43)明显低于夹闭组(37.2%,16/43;P<0.05).结论 血管内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均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疗效基本相同,但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颅夹闭术.

  • 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后脑积水发生率的比较分析

    作者:申汉威;李俊卿;李红星;汪立刚;杨孔宾

    目的 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57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夹闭术治疗291例,血管内栓塞术治疗266例;另外,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并对符合标准的文献应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系统评价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对aSAH患者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开颅夹闭术组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46.7%,91/291)与血管内栓塞术组(53.3%,104/266)无显著差异(P>0.05);脑室内出血和急性脑积水对两种治疗方式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无显著影响(P>0.05).Meta分析共纳入符合要求文献9篇包含5 093例患者,其中开颅夹闭术组3 340例,血管内栓塞术组1 612例.两组治疗方法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优势比(OR) =0.84; 95%可信区间(CI)为0.64~1.12;P=0.24].对于存在脑室内出血的aSAH患者,血管内栓塞术后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几率明显降低(OR=0.56;95% CI为0.35~0.90;P=0.02).结论 对于存在脑室内出血的aSAH患者,建议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有助于降低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几率.

  • 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对比研究

    作者:江辉;裴红霞;赵京涛

    目的 比较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术两种方法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湘潭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按照个体化治疗原则开颅夹闭术治疗的45例和血管内介入术治疗的36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术后死亡率、恢复优良率、复发率和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开颅组术后动脉瘤复发率低于介入组,分别为2 2%和19.4%,开颅组和介入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6±0.9天及11±0.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8.9%和8.3%、31.1%和36.1%、2.2%和5.6%,死亡率分别为2.2%和2.8%,恢复优良率分别为82.2%和83.3%,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疗效无明显优劣之分,可按照个体化治疗原则,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治疗.

  • 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江辉;杨佳宁;曾群

    目的:分析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两种方法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1月按照个体化治疗原则,行开颅夹闭术治疗的50例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4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术后死亡率、恢复优良率、复发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电解质紊乱、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术后死亡率、恢复优良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介入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天数与开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均为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手段,按照个体化治疗原则,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疗效无明显优劣之分。

  • 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循环动脉瘤对比观察

    作者:唐伟泰

    目的:探究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选取罗定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复发率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均对前循环动脉瘤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住院时间较短,但复发率略高,实践中要遵循患者的意愿,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治疗.

74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