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王占福;赵菲菲;邢德广

    目的 对比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选76例脑动脉瘤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划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实施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41例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60.0%,住院时间(11.92±2.13)d,并发症发生率31.4%;观察组治愈率95.1%,住院时间(8.05±1.23)d,并发症发生率2.4%;观察组患者痊愈率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结论 脑动脉瘤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观察

    作者:闫喜功

    目的 探讨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某院2015-01-2016-12收治脑动脉瘤患者12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血管介入栓塞术,60例)和对照组(开颅夹闭术,60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组间比较,P< 0.05;观察组GOS评分良好率71.7%,对照组良好率5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3.3%、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10.0%,P< 0.05;治疗后观察组MMP-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脑动脉瘤的有效方式.

  • 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动脉瘤栓塞术治疗中青年高危颅内动脉瘤破裂效果的比较研究

    作者:呼铁民;田甜;王昆鹏;李亮;杨国军;孙文浩;张青山;王维兴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动脉瘤栓塞术治疗中青年高危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4年3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中青年高危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94例,根据手术指征和患者情况分为A组53例和B组41例。 A组患者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 B组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动脉瘤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unt-Hess分级、术后3个月Rankin量表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情况(包括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unt-Hess分级、术后3个月Rankin量表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B组,医疗费用低于B组(P<0.05)。结论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动脉瘤栓塞术治疗中青年高危颅内动脉瘤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开颅夹闭术是多发性动脉瘤、颅内血肿形成、载瘤动脉解剖位置较复杂、瘤体较大患者的首选方案;而血管内介入动脉瘤栓塞术更适用于年龄较大、手术耐受力差、瘤体位置较深患者。

  •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徐江林;张宪哲;李永豪;王永栋;王振

    目的:分析探讨在脑动脉瘤患者中使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和使用开颅夹闭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就诊的98例脑动脉瘤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使用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49例。常规组采用开颅夹闭术进行治疗,干预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观察通过不同的治疗后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生的发生情况等。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要显著短于常规组( P <0.05),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76%,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显著优于常规组( P <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P <0.05)。结论在脑动脉瘤患者治疗中使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的临床效果有较大差异,其中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治疗效果要远远的优于开颅夹闭术的治疗效果,并且使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后的并发生率比较低,所以,在临床治疗脑动脉瘤患者中,应积极的使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

  • 低级别 HUNT 分级双侧后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江辉;杨佳宁;曾群

    目的:探讨单侧开颅夹闭术和双侧开颅夹闭术两种方法治疗低级别 HUNT 分级双侧后交通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2月按照个体化治疗原则单侧开颅夹闭术治疗的16例和双侧开颅夹闭术治疗的20例低级别 HUNT分级双侧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主要并发症、术后死亡率、恢复优良率、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双侧开颅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大于单侧开颅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电解质紊乱、脑血管痉挛、颅内感染、脑积水等并发症和术后死亡率、恢复优良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对侧动脉瘤的指向和大小选择单侧开颅或双侧开颅显微手术治疗低级别 HUNT 分级双侧后交通动脉瘤,可取得满意疗效。

  • 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效果比较研究

    作者:刘文晶;张昌伟;王均;白亚强;张渊;许伟

    目的 比较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75例.A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B组采用介入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统计术中动脉瘤破裂发生情况及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表(GOS)评定患者术后3个月短期预后情况,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定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B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16.0%(12/75),显著高于A组的5.3%(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预后良好比例为96.0%(72/75),显著高于A组的86.7%(6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维度评分均上升,且B组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均可获取较好的手术效果,但血管内介入栓塞微创,对机体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生活质量高,但其手术难度高,学习曲线长,且脑血管痉挛发生风险大.

  •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

    作者:戴和军

    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及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37.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愈率显著高于开颅夹闭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更适合用于治疗脑动脉瘤患者,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对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郑莹莹;郑贝贝;杨钰

    目的 探究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对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44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组,各22例.对照组予以开颅夹闭术,研究组予以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对比两组认知功能评分(MMSE)、肺部感染发生率、预后优良率.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MMSE评分均高于术前、术后1周,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随访,预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可明显提高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预后.

  • 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对脑动脉瘤患者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伟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收治的86例脑动脉瘤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给予介入栓塞术,对照组给予开颅夹闭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Hunt-Hess分级、GOS预后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效果理想,不仅有利于病情的快速康复,且提高了预后质量,安全可靠.

  • 介入治疗和开颅夹闭术后脑脊液中S100B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脑血管痉挛之间的关系

    作者:李瑞岩;李庆斌;袁清华;陈明辉;冯岩;李永利

    目的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行开颅夹闭术或介入治疗后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ECLIA)检测脑脊液中S100B表达差异,并探索S100B是否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预测因子.方法 51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经腰椎穿刺术各取5份脑脊液样本,使用ECLIA进行检测.结果 接受开颅夹闭术的患者每日S100B的浓度在某种程度具有高于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的趋势,但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使用单变量分析提示不同时间点的脑脊液S100B浓度及平均脑脊液S100B浓度能够预测到脑血管痉挛的发生风险(P<0.05),通过使用ROC曲线及多元变量分析提示不同时间点的脑脊液S100B浓度及平均脑脊液S100B浓度不能预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结论 脑脊液中S100B能够作为脑血管痉挛的发生风险的预测因子,但不能独立地预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 血管内栓塞和开颅夹闭治疗急性期低级别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效果比较

    作者:张扬;顾大群;晁迎九;高歌;陈昱;余舰;魏建军;牛朝诗;傅先明

    目的 分析血管内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对急性期低级别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期低级别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动脉瘤破裂后72 h内接受血管内栓塞术,B组动脉瘤破裂后72 h内接受开颅夹闭术.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作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有95例患者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其中A组52例,B组43例,两组患者入院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临床随访显示A组患者中48例(92.3%)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B组患者中38例(88.4%)预后良好,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7).DSA复查显示A组动脉瘤复发率较B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没有影响(P=0.354,OR 2.431,95%CI0.371~15.927).结论 血管内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低级别破裂大脑中动脉瘤均能取得满意效果,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术式并尽早治疗.

  • 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破裂部位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徐春林;沈育;胡均贤;程小志

    目的 探讨行开颅夹闭术治疗的前循环动脉瘤(ACA)患者动脉瘤破裂(IAR)的瘤顶、瘤颈、瘤体破裂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的123例ACA患者(动脉瘤135个)的临床资料,术中40例患者(动脉瘤共41个)出现IAR现象.分析IAR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以探讨影响IAR者的预后因素.结果 IAR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动脉瘤直径、术中是否使用临时阻断夹以及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对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而术前Hunt-Hess分级、术中的破裂点对预后有显著影响(P<0.01).术前Hunt-Hess分级、术中不同破裂点均是IAR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影响因子(P<0.01).结论 ACA夹闭术中不同破裂点会显著影响IAR者的预后,且瘤颈部破裂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 破裂性大脑中动脉瘤开颅夹闭与血管内栓塞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建民;张荣伟;袁绍纪;刘元钦

    目的:评价开颅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性大脑中动脉瘤的早期疗效。方法对我科收治的破裂性大脑中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1例)予开颅夹闭术, B组(17例)予血管内栓塞术;比较两组的早期疗效。结果两组术前Hunt-Hess分级、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 P>0.05)。住院时间、术后脑梗死发生率、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一月改良Rankin评分差异显著(P<0.05)。 A组无死亡病例;B组1例血管内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死亡,1例术后大面积脑梗死死亡。结论破裂性大脑中动脉瘤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早期患者的症状改善状况优于血管内栓塞术,考虑原因为开颅夹闭术清除了动脉瘤周围的血肿,持续外引流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及血性脑脊液。

  •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53例疗效分析

    作者:魏文锋;王穗暖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直接行开颅显微夹闭术,手术入路以翼点外侧裂为主,前交通动脉瘤,双侧动脉瘤显影者以右侧为主,单侧显影者以显影侧入路.结果:术后3个月预后评分,恢复良好47例,中残2例.死亡4例,前交通动脉瘤3例中,术后2天病情恶化死亡2例,术后2周再出血,瘤颈夹闭不全死亡1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术后1个月再出血死亡1例.术后对侧肢体活动障碍4例,伴失语1例.结论:动脉瘤破裂治疗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颅内动脉瘤手术疗效确切,治疗费用相对小,社会效益高.

  • 开颅夹闭与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时雷

    目的 探究开颅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脑动脉瘤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颅组与介入组,每组各40例,开颅组给予开颅夹闭术,介入组给予血管介入栓塞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年后的Glasgow结果.结果 介入组较开颅组相比手术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增加,住院天数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与介入组相比再出血、脑积水、肺血管痉挛、肺部感染、库欣溃疡、尿路感染、尿崩症及严重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较开颅组相比恢复良好率及轻度残疾率增高,中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及死亡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显著,远期效果更加突出.

  • 介入性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SAH者并发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作者:陈琳;贺崇欣;汪亮

    目的 对比分析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性栓塞术对颅内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脑血管痉挛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接受治疗的137例颅内动脉瘤致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手段的不同将入选者分成观察组(栓塞术,105例)和对照组(夹闭术,32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脑m管痉挛相关因素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监护时间、住院时间、症状性痉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瘤明显大于对照组,且血管痉挛程度、动脉瘤部位也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9%)低于对照组(6.3%)(x2=1.634,P=0.20).结论 介入性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SAH患者的临床疗效突出,可大大减少此类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事件的风险,值得推广.

  • 栓塞介入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近期疗效及预后

    作者:范云智;马小二;赵滨;刘玉峰

    目的 探讨栓塞介入术治疗直径≤5 mm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近期疗效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直径≤5 mm)3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85例(动脉瘤破裂后3 d内行开颅夹闭术)、观察组250例(动脉瘤破裂后3 d内行栓塞介入术),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动脉瘤闭塞程度、手术前后动脉瘤影像特征[入射角、动脉瘤瘤体高度与瘤颈长度之比(AR)、动脉瘤瘤体直径与载瘤动脉直径之比(SR)]、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而术后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住院费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入射角、AR、SR均较术前减少,且观察组入射角、AR、SR降低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GOS评分分级较对照组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栓塞介入术对直径≤5 mm颅内破裂小动脉瘤进行治疗,有近期疗效好、预后佳、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开颅夹闭与介入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预后对比

    作者:王绪扣;魏建军;张扬;晁迎九;高歌;牛朝诗;傅先明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与介入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 ONP)的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48例后交通动脉瘤同时伴有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13例患者选择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夹闭组),35例患者选择动脉瘤栓塞术(栓塞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是否伴有 SAH、动脉瘤大小、术前ONP程度及发病至治疗时间等可能影响动眼神经麻痹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48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中,终ONP完全恢复41例(85.4%),部分恢复7例(14.6%)。其中,栓塞组的35例患者中,31例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夹闭组的13例患者中,10例完全恢复,3例部分恢复。术前伴有SAH、部分动眼神经麻痹及发病至治疗时间≤14 d的患者比未破动脉瘤、完全动眼神经麻痹及发病至治疗时间>14 d的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改善明显(P<0.05)。结论在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时,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在动眼神经麻痹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

  •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恢复影响

    作者:王幸伟;韩玉慧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格拉斯哥预后(GOS)分级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术,实验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的GOS分级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实验组的GOS分级优良率为75.00%,高于对照组的5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 开颅夹闭术后接受感觉统合训练的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认知功能观察

    作者:张娜;谭丽萍;赵航宇

    目的 观察开颅夹闭术后接受感觉统合训练的前交通动脉瘤(AcoAA)破裂患者认知功能.方法 60例AcoAA破裂行开颅夹闭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术后第4 d病情稳定时开始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对照组不予相关干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第3、14 d认知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第14 d 视觉与执行功能评分、注意力评分、语言评分、延迟回忆评分、定向评分、总分增加(P 均<0.05);与同组术后第3 d 比较,观察组术后第14 d 视觉与执行功能评分、命名评分、注意力评分、语言评分、延迟回忆评分、定向评分、总分增加(P 均<0.05),对照组术后第14 d 视觉与执行功能评分、命名评分增加(P均<0.05).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可改善AcoAA 破裂行开颅夹闭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

74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