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室穿刺术联合开颅夹闭术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意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建东

    目的:探讨脑室穿刺术联合开颅夹闭术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意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收治的5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正面为观察组,反面为对照组,两组个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脑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脑室穿刺术联合开颅夹闭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意识状态及预后.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意识状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意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穿刺术与开颅夹闭术联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可有效改善患者意识状态,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预后效果.

  • 近10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率、病残率明显降低的治疗体会

    作者:林乐江

    目的:总结近10年来我科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率、病残率明显减少的治疗体会.方法: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两组,总结组为2007-2016年患者,对照组为2000-2006年患者,查找治疗方案的改进处,总结近10年来死亡率、病残率明显降低的治疗体会.结果: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决定检查方法及手术时间,手术中尽量减轻对脑组织及脑血管的牵拉,可使死亡率、病残率明显降低.结论: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手术中尽量减少对脑组织及血管的牵拉是治疗成功的基础.

  • 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作者:殷万春;彭立基

    目的:探讨和分析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以该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共收治的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患者50例,分成手术治疗组(G1,14例)、介入治疗组(G2,20例)以及联合治疗组(G3,16例)3组,分别比较3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GOS,以及3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结果50例患者110个动脉瘤均进行手术成功处理,按照手术治疗组、介入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比较。以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GOS评分分析3组,按照恢复良好与轻残中残之和比较,结果为:χ2=0.21 P=0.90;χ2=0.11,P=0.95,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费用3组之间的对比为:G1和G2平均住院费用比较, t=-29.81,P=0.00;G1和G3平均住院费用比较,t=-44.69,P=0.00;G2和G3平均住院费用比较,t=16.89,P=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发性颅内动脉瘤及时采取合适、经济的手术方式是取得患者良好预后的关键。开颅手术平均治疗费用较低。

  •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耀端

    目的 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治疗的7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血管内栓塞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36例,采取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39例,采取血管内栓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术后复发率、完全夹闭率、预后良好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GOS量表疗效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率,观察组患者为7.69%,对照组患者为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夹闭率,观察组患者为94.87%,对照组患者为94.44%;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94.87%,住院时间为(15.6±4.25)d,对照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88.89%,住院时间为(21.5±6.95)d;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为7.69%;对照组患者为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颅夹闭术对比,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发生少、恢复快,更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

    作者:张明宇;李欣欣;周杨

    目的:评价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2012年7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脑动脉瘤115例.其中73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设为研究组.另42例行开颅夹闭术治疗,设为参照组.分析两组的治疗情况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愈率94.5%,高于参照组治愈率61.9%(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参照组总有效率78.6%(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6.4%,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0.5%(P<0.05).结论:脑动脉瘤的治疗术式中,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疗效优于开颅夹闭术,且并发症较少.

  • 加速康复外科在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袁巧玲;徐春兰;隋健飞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某三甲医院行开颅手术夹闭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353例.2016年11月—2017年12月纳入的291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2018年1—11月纳入的62例患者为ERAS组,实施ERAS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出院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ERAS组住院时间为(14.426±4.264)d,出院GOS评分为(4.019±0.533)分,对照组分别为(15.931±6.814)d、(4.676±0.70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17、7.937;P<0.05).ERAS组与对照组相比,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RAS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61%(1/62),对照组为9.32%(27/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5,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采用ERAS护理措施,有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出院GOS评分,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丁绍峰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5例脑动脉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研究组以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以开颅夹闭术治疗.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Hunt-Hess分级、GOS预后评价、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2.03±0.41)h、住院时间(9.45±1.26)d、住院费用(2.67±0.63)万元和MMP-2(19.85±2.07)μg/L,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6±0.72)h、(16.82±2.13)d、(5.94±0.88)万元、(34.27±3.41)μg/L(P<0.05);术后,Hunt-Hess分级研究组Ⅰ级20.45%、Ⅱ级27.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76%、12.20%(P<0.05);GOS预后评分研究组预后良好的病例占56.82%,显著多于对照组的39.02%(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占27.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02%(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优于开颅夹闭术治疗效果.

  • 手术夹闭与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疗效的比较

    作者:谭海斌;黄光富;张天;刘进平;李自力;王振宇

    目的 比较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两种方法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mAA)所致动眼神经麻痹(ONP)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6例PcomAA同时伴有ON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夹闭132例,血管内栓塞治疗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动脉瘤大小、是否破裂、治疗间隔时间以及治疗时间、术前ONP程度及术后12个月的ONP恢复程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分析影响ONP恢复程度的因素.结果 176例PcomAA瘤患者中,终ONP完全恢复137例(77.8%),部分恢复25例(14.2%),无恢复14例(8.0%).(1)手术夹闭组132例中,有SAH 73例,无SAH 59例,终ONP完全恢复123例(93.2%),部分恢复7例(5.3%),无恢复2例(1.5%);血管内栓塞组44例中,有SAH 26例,无SAH 18例,终ONP完全恢复14例(31.8%),部分恢复18例(40.9%),无恢复12例(27.3%).(2)对ONP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的治疗方法是ONP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OR=36.368,95%CI:7.556~ 47.603,P<0.01).结论与血管内栓塞比较,手术夹闭使 PcomAA导致的ONP恢复疗效更加显著.

  • 复合手术夹闭颈内动脉床突旁大型和巨大型未破裂动脉瘤

    作者:向思诗;胡鹏;何川;李晓宇;李井波;张鸿祺

    目的 评价复合手术夹闭颈内动脉床突旁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在复合手术室应用球囊辅助手术夹闭8例(11个动脉瘤)颈内动脉床突旁大型和巨大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54.9±5.7)岁.结果 本组11个动脉瘤共9个动脉瘤接受了治疗,包括8个大型或巨大型床突旁动脉瘤,1个颈动脉窝动脉瘤.术中造影提示9个动脉瘤完全闭塞,1个载瘤动脉闭塞,1个载瘤动脉重度狭窄.术后3例发生缺血性卒中.出院时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恢复良好(Ⅴ级)5例,轻度残疾(Ⅳ级)1例,重度残疾(Ⅲ级)2例.术后随访1.5~39.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0.7(P25:3.2,P75:32.3)个月,GOS Ⅴ级7例,Ⅳ级1例.7例患者的视力改善,1例稳定.结论 复合手术有利于颈内动脉床突旁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的夹闭,但仍需要探索合适的介入器械和方法.

  • 模拟翼点入路3D-DS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华;马江红;陈谦学;胡秋善;夏军勇;魏恒;邹志鹏;张化明

    目的 分析术前模拟翼点入路3D-DSA图像对开颅夹闭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以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并且行开颅夹闭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目标血管旋转造影,数据进行重建,并旋转重建图像至模拟翼点入路.观察并测量模拟翼点入路3D-DSA图像的相关信息和数据,指导开颅夹闭动脉瘤手术.观察和测量开颅手术过程中相关信息和数据,将两者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模拟翼点入路3D-DSA图像测量数据与开颅手术过程中测量的数据相符.术前对于动脉瘤夹选择的预估亦与术中实际情况高度相符.结论 通过术前旋转3D-DSA重建图像至模拟翼点入路体位,可使手术者获得大量信息,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 51例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洋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开颅术后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成立护理小组,组织系统学习有关颅内动脉瘤专业知识,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组织护理讨论,评估动脉瘤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对51例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实施专业护理。结果术后均恢复正常者42例,生活部分自理者7例,植物生存者2例。结论专业护理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血管内介入与开颅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对比观察

    作者:黄青良;周翔;龙新泉;周于凡

    目的 对比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为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15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介入组和开颅组,介入组47例,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开颅组108例,给予开颅夹闭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复发率和预后.结果 介入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45±0.67)h、(13.35±1.93)d,短于开颅组(5.17±0.80)h、(20.06±2.52)d,介入组住院费用(13.99±0.36)万元,高于开颅组(5.83±0.28)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3%,开颅组为2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开颅组术后复发1例,复发率为0.9%;介入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6.4%,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开颅组术后预后良好率65.7%;介入组为8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颅夹闭术相比,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创伤较小,预后更好,但会增加治疗费用,且同样存在并发症和复发风险,临床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治疗方式.

  • 急诊开颅夹闭联合脑室穿刺治疗中高级别颅内动脉破裂动脉瘤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罗忠平;黄斌;李孝生;邓人富;姜志远;白桂斌;陈家玉

    目的:评价急诊开颅夹闭联合脑室穿刺治疗中高级别颅内动脉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从2011年4月-2015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64例动脉瘤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传统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试验组先行脑室穿刺后行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术后神经系统评分情况,治疗过程中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P<0.05),且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GO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χ2=4.43,P=0.04)。试验组患者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χ2=9.14,P=0.00)。结论急诊开颅夹闭联合脑室穿刺治疗中高级别颅内动脉破裂动脉瘤临床疗效良好,且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低。

  •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作者:蔡秋红

    目的 探索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0例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将其随机化分组,两组各有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33%)、心理功能评分(96.58±1.02)分、躯体功能评分(95.86±2.38)分、物质生活评分(97.52±1.23)分、社会功能评分(96.38±2.14)分、治疗后1 d MRS评分(1.85±0.12)分、治疗后3 d MRS评分(0.53±0.22)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邓强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肿瘤的效果作用。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54例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7例,其中对照组行开颅夹闭术治疗,治疗组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年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0.37%,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41%,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优于开颅夹闭术,可有效促进治愈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疗效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充

    目的探析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4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44例),对照组行开颅夹闭术治疗,研究组行血管内介入术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平均为(11.48±2.03)d,短于对照组的(16.62±2.5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治疗前循环动脉瘤,但血管内介入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

  • 血管内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手术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吴毅;刘成辉;陈旭;肖胜辉;梁世行

    目的 对比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手术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开颅夹闭术,观察组使用血栓栓塞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整体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以后,在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等几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术后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实验组患者发生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有26例患者有治疗效果,总有效率86.66%,对照组患者有20例患者有治疗效果,总有效率66.66%,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4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有12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手术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的特点,但是手术费用昂贵及手术技术要求高,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经济水平以及医院的手术水平,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

  •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作者:崔雨;姜佩娥;曾珍珍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颅内动脉瘤实施开颅夹闭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10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围手术期实施预见性护理.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恢复情况以及心理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再次出血、脑血管痉挛、电解质紊乱以及肺部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良好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严重残疾以及死亡者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观察组患者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实施开颅夹闭术的患者于围手术期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和心理状态,从身心两方面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多发性颅内动脉瘤临床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赵梦洋;姚声涛

    目的 探讨多发性颅内动脉瘤(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ms, MIA)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对分别选择介入栓塞手术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的MIA 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分别因头痛伴恶心、呕吐1 h 余和头痛伴左眼睑下垂、左眼视物模糊12 d入院.经相关检查2例均诊断MIA,且动脉瘤均5个.经综合分析患者个人状况、病史及临床资料等情况,2例分别选择介入栓塞手术和开颅夹闭手术进行治疗,均手术顺利.术后1例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显示5个动脉瘤全部栓塞,1例头颅螺旋CT动脉造影检查示动脉瘤夹固定在位,管腔未见狭窄.2例术后随访1年和3个月均病情稳定.结论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是MIA成功治疗的关键.

  • 血管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后交通动脉瘤并动眼神经麻痹的效果及预后对比研究

    作者:张昌伟;王朝华;徐丁

    目的 比较观察血管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后交通动脉瘤(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 PcomAA)并动眼神经麻痹(oculomotornerve palsy, 0MNP)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2例PcomAA并0MNP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栓塞组(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162例和夹闭组(行开颅夹闭术治疗)160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0MNP恢复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栓塞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夹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夹闭组OMNP完全恢复率高于栓塞组(P<0.05),但两组OMNP总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术后脑梗死、脑血管痉挛、脑水肿及脱水发生率显著低于夹闭组(P<0.05或P<0.01).结论 血管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PcomAA并0MNP有着各自的优势与缺点,临床医师需根据患者综合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

74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