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韦深意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1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分析两组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CRBSI发生率1.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有利于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保障血透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价值研究

    作者:易家才

    目的 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价值及引发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方法 按照置管部位将94例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45例和股静脉置管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并分析两组置管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者血培养结果.结果 置管后2组共发现例疑似感染病12例,其中9例确诊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3例患者应用本研究治疗方案后3d内无明显效果,需拔除导管,拔管率为3.19%;股静脉置管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颈内静脉置管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置管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者细菌种类均集中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其他菌种发生率较低.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有良好疗效,拔管率低,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 集束化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

    作者:陈凌武;钟樟桂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12月收治的1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将2015年1~12月21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 CRBSI 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导管留置总天数为32808 d,发生 CRBSI 14例,发生率为0.427‰;干预组导管留置总天数为40414 d,发生 CRBSI 7例,发生率为0.1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有效的集束化护理可有效减少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 CRBSI 的发生。

  •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CU住院患者CVC的CLABSI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刘祯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降低ICU住院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CVC操作的住院患者106例,由2名医生、6名护士及2名感染办干事组成品管圈,从2015年6月开始实施QCC活动,对患者CVC从穿刺置管开始到日常维护的全程管理,观察比较QCC实施前后每月ICU住院患者CVC的CLABSI发生率.结果:QCC活动实施后,ICU住院患者CVC的CLABSI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ICU住院患者CVC管理中实施QCC活动,可明显降低CVC的CLABSI发生率.

  • 1例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

    作者:张泽伟;吴春生

    通过对1例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实施药学监护,临床药师参与了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及剂量调整,并进行药物疗效监测.从实践中看,药物监护是药师在临床医疗团队中实现价值的途径.

  • 干预组合措施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张翠花

    目的 探讨干预组合措施预防中心静脉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 采用目标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将2008-09-2010-05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未实施干预组合措施的27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0-06-2012-06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实施干预组合措施的319例作为干预组,比较2组CRBSI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CRBSI发生率为8.03%,干预组为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实施干预组合措施能有效降低CRBSI发生率.

  • 白血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

    作者:张鹃鹃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和可能细菌来源,提高白血病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白血病化疗患儿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资料,明确感染的高危因素,同时统计细菌培养结果构成比.结果 157例患儿中,感染阳性28例(20.43%),检出病原菌31株,革兰阴性菌19株(61.29%,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0株(32.26%,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霉菌感染2株(6.45%,均为白色念珠菌).年龄≤3岁、并发症≥2种、穿刺局部渗血、穿刺次数≥3次、穿刺时白细胞总数≤2.0×109·L-1是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患儿年龄和机体全身状况、护士穿刺的能力和对导管的保护是PICC相关感染的高危因素;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菌为主,革兰阳性菌的表皮葡萄菌和金黄色葡萄菌,霉菌感染有升高趋势.

  • 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穿刺部位维护状况调查

    作者:何云艳;张静;郭怡雪;魏晓宇;陈永侠;叶萍;白茹

    目的 分析三甲医院就诊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CVADs)穿刺部位的维护现状,为临床输液治疗的护理管理和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选取安徽省8所三甲医院的375名临床护理人员行CVADs穿刺部位维护现状调查.结果 具有正式血管通路认证证书的护士占72.0%;选择7d更换1次敷料占72.5%;选用含氯己定成分的抗菌溶液占24.3%;使用导管固定装置占79.2%;穿刺部位皮肤发红、发炎时,使用透明敷料为42.7%;当穿刺部位皮肤化脓引流时,仅有37.3%护理人员对CVADs穿刺部位维护具有信心.结论 来自8所三甲医院护理人员的CVADs维护实践操作存在差异性,CVADs穿刺部位维护流程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同时应对护理人员加大培训力度.

  • 枸橼酸封管液预防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荟萃分析

    作者:李青;高志伟;韦苏芹;沈蕾蕾

    目的:评估枸橼酸封管液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带隧道和涤纶套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方法:联机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收集至2016年8月枸橼酸封管液用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研究,其中8篇为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与肝素封管液相比,枸橼酸封管液发生CRBSI的风险明显降低,RR=0.34[95%CI 0.28~0.41,P<0.001].据枸橼酸封管液中加入不同的抗生素分为不同亚组:枸橼酸亚组RR=0.37[95%CI 0.24~0.58,P<0.001];枸橼酸+庆大霉素亚组RR=0.26[95%CI 0.19~0.37,P<0.001];枸橼酸+牛磺啰定亚组RR=0.41[95%CI 0.30~0.56,P<0.001];枸橼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亚组RR=0.29[95%CI 0.12~0.72,P<0.001].根据枸橼酸浓度分为低浓度(≤4%)、中等浓度(≤7%)和高浓度3个亚组,RR分别为0.34[95%CI 0.27~0.42,P<0.001];0.18[95%CI 0.08~0.40,P<0.001]和0.46[95%CI0.27~0.76,P<0.001].与肝素组相比,枸橼酸组G+菌感染风险明显降低(RR=0.34[95%CI 0.27~0.43,P<0.001]),G-菌感染风险明显降低(RR=0.15[95%CI 0.08~0.26,P<0.001]).结论:对于长期留置带隧道和涤纶套的导管血液透析患者枸橼酸封管液减少CRBSI,以及明显降低导管相关G+和G-感染的发生率.

  • 1例临床药师参与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例分析

    作者:郑俊敏;邓体瑛

    本文报道临床药师参与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治疗过程,该患者诊断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但营养状况极差,需经深静脉通道输入营养物质,决定暂保留静脉导管.静脉血和导管培养均提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药敏试验提示对甲氧西林耐药,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敏感.经与医生沟通后,选用万古霉素0. 5 g,ivd,q6h联合万古霉素锁10 mg· ml-1治疗.用药2 d后患者体温无明显改善,临床药师建议将给药方案调整为达托霉素0. 5 g,ivd,qd,同时辅助使用达托霉素抗生素锁50 mg·ml-1进行局部封闭治疗,建议被采纳,用药7 d后,患者病情逐渐改善.

  • 风险护理管理在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丽霞

    目的 探讨风险护理管理在预防深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肿瘤科、ICU和肾病科行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置管的100例患者(置管时间>14d)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置管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导管专科护理,观察组采用风险护理管理;对比2组患者CRBSI发生率、细菌培养阳性率、导管堵管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CRBSI发生率和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导管堵管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减少,护理满意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护理管理可以显著降低高危科室深静脉CRBSI的发生,改善护理质量,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PDCA在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勤;张帆;吕星

    目的 通过运用PDCA循环管理程序,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进行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138例并纳入对照组,2016年3月~2017年2月在进行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150例并纳入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PDCA管理.比较2组血流感染发生率、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提升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事件发生率,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了血管通路保障,提高了血液透析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血液净化中心阴沟肠杆菌血流感染疑似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作者:胡春华;李婷婷;王玉莲;宋来生

    目的 对某三级医院肾病内科血液透析患者阴沟肠杆菌血流感染疑似暴发进行调查与控制,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8年5月21日—6月6日该院肾病内科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医院空气、透析用水和透析液、透析材料、使用中消毒剂、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患者手及深静脉置管处皮肤等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针对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和采取严格防控措施.结果 2018年5月21日—6月6日,共6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均检出阴沟肠杆菌,发病率为3.03‰(6/1980).环境卫生学监测共采集标本133份,其中空气、透析用水及透析液、一次性透析管路、使用中消毒剂采样标本检测均合格;医务人员手采样合格率为61.54%(8/13);物体表面采样合格率为80.28%(57/71),患者手及深静脉置管处皮肤采样6份,不合格1份;环境卫生学监测均未检出阴沟肠杆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透析前需要溶栓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阴沟肠杆菌血流感染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例感染患者住院治疗2周后血培养阴性,出院继续门诊血透治疗.血液净化中心连续观察2个月未再出现新发感染病例.结论 血液净化中心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切断外源性感染途径.加强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导管置管部位及血糖的管理,透析前避免溶栓等措施可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

  •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宋健;严妍;黄艳;汪春林;胡君娥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PICC-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荆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中心静脉置管登记数据库中能获取完整资料的PICC患者.将48例确诊为PICC-CRBSI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1配对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PICC置管患者1357例,纳入698例,发生PICC-CRBSI 48例,发病率为6.88%;PICC总插管日数为13953 d,每千导管日发病率为3.44‰.穿刺次数≥3次(OR=2.05)、X线胸片定位(OR=4.23)、未按时维护(OR=2.17)是PICC-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ICC-CRBSI与穿刺次数、定位方法、维护频率等因素有关,针对PICC置管患者减少穿刺次数、置管过程中采用心电图(EKG)定位、按时维护可减少PICC-CRBSI的发生.

  • 中国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作者:姜变通;张彩云;张志刚;李斌;田金徽;丁楠楠;蒋玲洁

    目的 分析国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研究现状.方法 于2017年10月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BM数据库收录的CRBSI的期刊文献以及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录的国内作者的相关英文文献进行文献检索及筛选,运用Excel建立基金、期刊、发文机构频次图,使用Ucinet软件、BIC()MB软件、Netdraw软件生成作者、发文机构、研究地区和关键词可视化共线网络图.结果 共检索到有效文献1 451篇.CRBSI领域作者合作较多,机构间合作密切.发文机构分布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位居第一(28篇),其次为解放军总医院(16篇)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5篇);基金支持以省、市、自治区项目为主;文献发表期刊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为主;省市间联系较为密切,主要以华东、华北、华中地区为主;关键词以“中心静脉置管”、“ICU”、“医院感染”、“集束化干预”、“护理”、“目标性监测”和“危险因素”为高频词,揭示了领域研究热点.结论 目前,CRBSI已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需加强跨地区机构及个人和科研团体之间的合作,关注该领域研究热点,提升研究质量.

  • 大化无菌屏障在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董磊;刘壮;段美丽;李昂

    目的 了解重症医学科病房深静脉、动脉插管患者采用大化无菌屏障,对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作用.方法 2011年9月—2014年4月回顾性收集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深静脉、动脉插管患者996例,根据患者是否实行大化无菌屏障,分为标准无菌屏障组(SSB组,2011年9月—2012年12月,560人次)和大化无菌屏障组(MSB组,2013年1月—2014年4月,436人次),比较两组患者CRBSI发生情况、病死率等.结果 SSB和MSB组患者插管部位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750,P=0.08).SSB组CRBSI发生率为2.41‰(1.64‰~4.02‰),MSB组为1.91‰(0‰~4.56‰),经秩和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57,P>0.05);SSB组发生CRBSI 24例(4.29%),MSB组发生CRBSI 26例(5.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47,P>0.05).SSB组病死率为(18.43±5.53)%,MSB组病死率为(11.68±4.14)%,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7,P<0.05).结论 大化无菌屏障未减少CRBSI的发生.

  • 六西格玛管理在预防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蒋雪松;孟新

    目的探讨利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预防控制重症监护病房(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12月入住某院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运用六西格玛的界定、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阶段五步法,找出影响CRBSI的关键因素,并针对性采取改进措施,比较应用六西格玛前后CRBSI发病率.结果 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后,CRBSI发病率为6.19‰(4/646),低于管理前的15.95‰(13/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能揭示操作环节中的缺陷,进而指导研究者提出相应对策,能有效降低ICU CRBSI发病率.

  • 不同锁骨下静脉置管方法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的影响

    作者:王静;李洪荣;秦霞

    目的 探讨不同锁骨下静脉置管方法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调查某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5月-2015年12月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7 d的患者.分为三组:超声引导精确置管组(A组),常规单腔不扩皮组(B组),常规双腔组(对照组).调查内容包括:姓名、年龄、诊断、APACHEⅡ评分、置管位置、方法、是否穿刺一次成功、留置导管时间、CRBSI情况、病原菌检出情况等.比较不同置管方法CRBSI发病率和日发病率,以及CRBSI病原学分布.结果 共调查患者2 366例,其中A组789例,B组786例,对照组791例.A组发生CRBSI 13例,CRBSI发病率为1.65%,日发病率为1.09‰;B组发生CRBSI 15例,CRB-SI发病率为1.91%,日发病率为1.27‰;对照组发生CRBSI 40例,CRBSI发病率为5.06%,日发病率为3.36<‰;A、B组及对照组的穿刺一次成功率分别为97.47% 、88.80% 、87.23%.三组患者的CRBSI发病率、CRBSI日发病率、穿刺一次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经两两比较,穿刺一次成功率A组高于B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25、58.50,均P<0.01);CRBSI发病率对照组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82、18.35,均P<0.01);CRBSI日发病率对照组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74、11.22,均P<0.01).三组患者各检出病原菌13、15、40株,均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照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比例高于A、B组.结论 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与常规置管方法(单腔、双腔)相比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超声引导精确置管及常规单腔不扩皮锁骨下静脉置管较常规双腔置管方法能够减少患者CRBSI的发生.

  • 重症监护病房医务人员对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监测知识的知晓情况

    作者:张蕊;武迎宏;陈虹;刘聚源;周春莲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医务人员对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知识掌握情况,以及CLABSI 监测模块的操作情况,为监测系统评估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采取匿名、独立完成问卷的方式,对北京市具备 ICU CLABSI 监测功能的28所医院负责 CLABSI 监测的54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共收回问卷54份,均有效。被调查医务人员负责 CLABSI 监测的平均工作年限为3年,关于 CLABSI 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定义知晓率为83.33%(45名),仍有14.81%(8名)的医务人员不清楚两者的内容及区别。61.11%(33名)的医务人员仍在使用纸质类表格记录监测情况,33.33%(18名)采用电子表格+人工录入。51名(94.45%)医务人员了解 CLABSI 诊断标准;除高热和寒战外,对 CLABSI 患者其他症状/体征的知晓率在85%左右。医务人员对 CLABSI 感染控制措施相关知识(插管技术、规范操作、管路维护、缩短置管时间、有效皮肤消毒)的知晓率为94.45%~100.00%。结论此次调查提示,监测人员 CLABSI 相关知识水平和系统操作能力仍有待提高,CLABSI 监测系统模块有待进一步评估。

  • 降钙素原、高敏 C 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

    作者:张新疆;杨东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某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 ICU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疑诊 CRBSI 的78例患者,患者入住 ICU 及疑诊 CRBSI 当日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同时行血培养和静脉导管尖端培养,根据血培养和静脉导管尖端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 CRBSI 组与非 CRBSI 组,比较 PCT、hs-CRP、IL-6对 CRBSI 诊断的价值。结果28例疑诊患者终诊断为 CRBSI。疑诊 CRBIS 当日,CRBSI 组患者的 PCT、hs-CRP、IL-6和血白细胞(WBC)水平分别为(3.35±1.52)μg/L、(32.90±11.10)mg/L、(423.20±171.70)ng/L、和(12.70±2.70)×109/L,均高于非 CRBSI 组[分别为(1.22±0.44)μg/L、(23.50±6.00)mg/L、(257.90±81.40) ng/L、和(11.20±1.90)×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ROC 曲线分析:PCT、hs-CRP、IL-6和血白细胞(WBC)水平曲线下面积(AUC)及95% CI 分别为0.92(0.85,0.99)、0.75(0.62,0.88)、0.80(0.67,0.92)和0.64(0.50,0.72);灵敏度分别为0.82、0.64、0.71和0.46;特异度分别为0.92、0.94、0.92和0.88。结论 PCT和 IL-6对 ICU 患者 CRBSI 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对及早诊断 CRBSI 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147 条记录 5/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