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严平雄;王正文;崔海宁;李军;许荣华;何冬雷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胃癌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49例.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进行处理,术中术后指标采用(x-±s)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和使用止痛药次数少于开腹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及近、远切端距肿瘤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时CRP、TNF-α及IL-6水平较术前上升,腹腔镜组患者3个指标水平均低于开腹组患者(P<0.05).开腹组患者术后3 d时NO和ET水平高于术前和腹腔镜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患者NO和ET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为6.12%低于开腹组患者18.4%(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应激反应小,恢复快的特点,同时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 不同方式治疗老年局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作者:韩瑞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老年局部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和疗效,为老年胃癌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5年3月234例局部进展期老年(年龄在57岁以上)胃癌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其中传统开腹远端胃大部切除组(传统组)101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组(腹腔镜组)133例,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传统组与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淋巴结清扫个数、伤口长度、住院恢复时间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患者病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老年局部进展期胃癌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其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治疗效果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当,具有广阔的老年局部进展期胃癌临床前景.

  • 两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汪飙

    目的 探讨两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84例,其中开腹组58例,2D腹腔镜组65例, 3D腹腔镜组61例;比较3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应用Stata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年龄、BMI指数、术中及术后等计量资料(-x ±s)表示,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本研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生存资料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 2D腹腔镜组和3D腹腔镜组出血量、愈合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开腹组显著降低(P<0.05);3D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较2D腹腔镜组显著降低(P<0.05),但与开腹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D腹腔镜组伤口感染率和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三组之间术后肺感染、肠梗阻和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3年生存率与无瘤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无瘤生存时间与生存率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腹腔镜与开腹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对比

    作者:秦颖;张海涛;文剑锋;庄树彤;刘安文;郑凯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56例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腹腔镜组(78例,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和开腹组(78例,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效果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及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等以(-x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手术效果方面,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明显少(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切除病变肠管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恢复方面,腹腔镜组术后镇痛时间、首次通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4+/CD8 +)、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明显降低,CD8 +、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明显升高(均P<0.05);腹腔镜组免疫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下治疗结肠癌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且对机体免疫系统影响较小.

  •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江兵;吴晓蒙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直肠癌162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82例和开腹组80例,对比两种术式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术中、术后各种指标及住院总费用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进流食时间及住院天数要显著少于开腹组患者(P<0.05),而手术费用要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病理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9.5%(16/82),开腹组为13.8%(11/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急性胆囊炎LC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作者:陈文山;魏天天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LC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7月231例急性胆囊炎行LC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LC术中是否转开腹,分为LC术组(205例)和转开腹组(2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指数、病程、胆囊壁厚及生化检查等情况,本研究采用Stata 14.1统计软件对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C术中转开腹危险因素,并拟合ROC曲线评价模型价值,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BMI指数、病程、胆囊壁厚度、白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5个因素与LC术中转开腹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指数(OR=1.407,P=0.000)、白细胞计数(OR=1.600,P=0.003)、碱性磷酸酶(OR=1.042,P=0.000)是LC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26例转开腹患者术后观察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手术医师在LC术前应对患者体质状况,白细胞水平、碱性磷酸酶等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估,以降低LC术中转开腹率.

  • 双镜联合微创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满赐;赵敏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8例老年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EST+LC组(54例,采用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和开腹+引流组(54例,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术治疗),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效果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等以(-x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EST+LC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引流组(均P<0.05);EST+L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引流组,远期疗效优于开腹 +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微创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两种术式对于胆道结石患者术后胆道压力与胃肠道功能研究

    作者:冯永安;白茂鹏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胆道压力和胃肠道功能的影响,分析胆道压力与胃肠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24例胆道结石患者.开腹组60例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微创组64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道镜内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采用SPSS18.00统计软件分析,术中术后指标、炎性因子检测、术后胆道压测定和胃肠动力指标检测,以均数(x-±s)形式录入,采用独立t检验;净石率、术后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胆道压力与胃肠动力指标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净石率、并发症率均优于开腹组(P<0.05);微创组术后3 d、5 d血清IL-6、IL-8、TNF-α浓度、MTL、CCK、VIP水平和胆道压力和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患者术后胆道压力与胃肠动力指标MTL、CCK程负相关(r=-0.632,-0.678;P均<0.05);VIP水平与胆道压力程正相关(r=0.712;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道镜内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胆道结石临床效果明显,术后机体炎症反、胆道压力、胃肠动力指标更优,且胆道压力与胃肠动力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

  • 腹部手术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诊治策略

    作者:郑建伟;曹李;吴安健;董光龙

    目的 对腹部手术之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诱因、临床症状和相关治疗措施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20例腹部手术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历资料.结果 只有2例表现出上腹轻压痛,还没有出现腹膜炎的相关体征,超声提示胆囊壁水肿状况一般,胆囊附近没有积液,行抗炎、纠正微循环保守治疗后好转.7例患者因年龄较大、病情危重,暂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其中1例因引流效果不佳,开腹行胆囊切除;1例因并发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死亡;其余5例病情稳定后3月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1例患者均直接行胆囊切除术,其中行开腹手术3例,腹腔镜手术8例,因腹腔粘连严重中转开腹3例.2例患者因怀疑有胆总管穿孔可能,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结论 腹部手术之后出现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是由多种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易于与原发疾病的并发症相混淆,出现误诊或者漏诊,且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可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故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并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切除是佳治疗手段.

  • 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根治术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比较

    作者:邵志伟;王锋;黄其根

    目的 比较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根治术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58例年龄≥70岁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27例)和开腹组(31例),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等以(x-±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累积生存率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率比较用Kaplan-Meier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VSA评分、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陈楷;李恩;李志旺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32例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手辅助组(采用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41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46例)、开腹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45例)。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三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以(x珋±s)表示,三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术后并发症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192.4±16.6) min长于其他两组(P=0.039);手辅助组的术中出血量(229.5±44.2) ml显著小于其他两组(P=0.001);手辅助组和腹腔镜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的短于开腹组患者(P<0.05);手辅助组术中共清扫淋巴结(17.8±2.1)枚与开腹组相当,但显著的高于腹腔镜组( P=0.035)。三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6, P =0.397)。结论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具有腹腔镜手术的微创、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同时具有开腹手术的手术时间短、可充分发挥手的灵巧性及触觉、术中淋巴结清扫较为彻底的优点。

  • 引流辅助装置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付召军;杨玉辉;魏健;张陈;陈文兴

    目的 探讨腹部外科手术中应用自行研制的引流辅助装置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从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524例进行腹部手术后安置腹盆腔引流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装置固定组应用引流管辅助装置行腹腔引流管固定(264例),缝合固定组采用传统皮肤缝线固定引流管方式(260例).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对比分析,引流管操作数据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疼痛分级、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装置固定组引流管调整时间为(30±10.8)s,明显短于缝合固定组的调整时间(571±410.2)s(P<0.05);装置固定组疼痛评分(3.3±3.91)分,而缝合固定组(4.7±4.02)分,装置固定组优于缝合固定组(P<0.05);同时引流管堵塞率、调整困难,感染,置管时间,肠梗阻,电解质紊乱等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P<0.01),装置固定组无引流管断裂、拔出困难、二次手术等并发症情况.结论 引流管辅助装置在术后操作相对简单、方便,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痛苦.同时因引流管安置造成的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腹腔镜肝叶切除的纷争

    作者:沈锋

    腹腔镜肝切除术(LLR)用于良性肝脏肿瘤及肝癌肝切除术中,手术微创、术后较轻疼痛、消化道功能快速恢复,较传统开腹肝切除术(OLR)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远期疗效上LLR能够得到与OLR相当的预后和长期生存.同时腹腔镜各种器械的发展可减少LLR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胆漏等并发症.术者专业知识储备及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积累可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LLR的纷争极大地促进了微创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

  • 腹腔镜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宛宝生;张羚术;陆启瑜;庄景婷;周粼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治疗老年(>60岁)以及中青年(18~60岁)急性阑尾炎效果,为腹腔镜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160例,其中经腹腔镜治疗80例(老年腹腔镜组),经开腹治疗80例(老年开腹组),另选择同期腹腔镜治疗的中青年急性阑尾炎患者80例为对照(中青年腹腔镜组),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临床疗效.结果 (1)三组间的出院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13,P<0.001,α=0.05标准),其中老年腹腔镜组优于老年开腹组(Z=5.868,P<0.001),中青年腹腔镜组优于老年腹腔镜组(Z=6.259,P<0.001).(2)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00,P=0.005),以老年开腹组高[36.2%(29/80)],中青年腹腔镜组低[13.8%(11/80)].(3)三组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白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腹腔镜组和中青年腹腔镜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显著短于老年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术后恢复较慢.结论 与开腹比较,腹腔镜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具有恢复快、住院时间少、并发症少的优点,但比中青年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易延迟,并发症高.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优先推荐腹腔镜治疗,同时注意促进术后排气、减少并发症.

  • 腹腔镜根治术在结肠单发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鹏利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根治术治疗结肠单发腺癌时,在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98例结肠单发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其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99例。开腹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切掉癌变的结肠部分;腹腔镜组患者采取腹腔镜根治术,在腹腔镜的配合下实施癌变结肠部分的切除手术。对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一些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以及近远期术后的生存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t=11.182、22.960、6.420、8.635、16.850,均P<0.01);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2%vs 2.0%,c2=13.100,P=0.000)。腹腔镜组术后5周时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开腹组(P<0.01)。对于Ⅱ期结肠癌患者,腹腔镜组的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要优于开腹组。结论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来治疗结肠单发腺癌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开腹手术,且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开腹手术。

  • 腹腔镜探查术与剖腹探查术在腹部外伤合并胃肠道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作者:杨秀春;王盼;何长岭

    目的:对比腹腔探查术与剖腹探查术对腹部外伤合并胃肠道损伤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到2015年9月收治的158例腹部外伤合并胃肠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2例采用腹腔镜探查术为观察组,66例采用剖腹探查术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差异,并比较两组的术后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的切口长度以及术中的出血量都明显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24、48 h视觉模糊评分(VAS)分数、并发症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t=14.301、9.841、18.927,c2=5.257,均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119,P=0.042)。结论腹腔镜探查术诊治腹部外伤合并胃肠道损伤病例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程度低及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一种值得进行广泛临床推广的诊治手段。

  • 腹腔镜联合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云文耀;湛文龙;吴礼武;刘德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短期和长期肿瘤预后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66例行根治手术的右半结肠癌病例资料,其中26例接受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40例接受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和生存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的术中失血量为(31.6±6.8)ml,明显少于开腹组的(68.9±21.5)ml(t=8.552, P<0.001)。开腹组获取总淋巴结(17.6±3.3)枚,明显少于腹腔镜组的(20.6±4.8)枚(t=3.012,P=0.004),但两组患者在阳性淋巴结个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1,P=0.697)。腹腔镜手术可明显改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分别为11.5%和20.0%(c2=0.812,P=0.367)。腹腔镜组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2%和57.2%,开腹组分别为75.0%、6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0)。结论腹腔镜辅助联合CME的右半结肠切除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其短期预后优于开腹手术,长期预后与开腹手术相近。

  • 单中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近远期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黄跃明;张信华;陈剑辉;陈创奇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近远期疗效,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可行性、肿瘤学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49例直肠癌病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以及开腹组(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手术相关数据、肿瘤病理学结果和术后随访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腹腔镜组394例,开腹组555例,两组在临床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预防性肠造口率、术后肛门恢复排气和排便时间、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总住院大数少于开腹组,而手术时间和住院总费用则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除术中大出血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外,在总并发症发生率和其他各并发症发生率上与开腹组相当.(3)两组在肿瘤病理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在术后肿瘤复发情况,3、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pTNM分期亚组分析显示远期生存情况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其近远期临床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

  • 腹部手术致乳糜漏解剖学基础的研究

    作者:纪荣明;蒋尔鹏;申晓军;熊绍虎;林宁;刘芳;李玉泉;刘艳春;马立业

    目的为预防上腹部与腹膜后区手术引起的乳糜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32例成人尸体标本的胸导管起始端、乳糜池、肠干和左、右腰干进行观察.结果①乳糜池出现率为22%(7/32),其中椭圆形4例、三角形3例.乳糜池长(24±6)mm,中间宽为(4.1±0.9)mm,位于T12~L2椎体的右前方.②胸导管起始部外径为(2.8±0.7)mm;左腰干和肠干先汇合成共干再与右腰干合并者为9例(36%);右腰干和肠干先汇合成共干再与左腰干合并者为8例(32%).③肠干长(36±15)mm,位于降主动脉左侧、左肾动脉的上、下方,经L2椎体前方,在椎体右侧与左、右腰干汇合成共干,至乳糜池或胸导管.④左、右腰干的长度分别为(107±24)mm和(111±18)mm,起始端外径为(1.7±0.4)mm和(1.9±0.4)mm,汇入处外径为(2.2±0.6)mm和(2.2±0.5)mm.结论在腹部手术分离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及肠系膜下静脉末端时,应注意保护此手术区域内较大的淋巴管.

  •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分析

    作者:成九梅;段华;王金娟;张洪涛;刘芸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和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诊治中心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32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80例手术在腹腔镜下完成,23例中转开腹手术.中转开腹手术率为0.72%.其中,盆腔严重粘连6例,因病变复杂镜下操作困难7例,术中大出血3例,膀胱损伤1例,胃损伤1例,肠管损伤1例,未预计的恶性肿瘤4例.结论 盆腔严重粘连、病变复杂腹腔镜下操作困难为中转开腹手术的主要原因,加强术前评估、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指征、适时中转开腹,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534 条记录 4/27 页 « 12345678...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