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持续雾化吸入在神经创伤重症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振宇

    目的 观察持续雾化吸入在神经创伤重症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铜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神经创伤重症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雾化吸入,试验组接受持续雾化吸入,比较两组各个时间点痰液黏稠度、 肺不张体积百分比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各个时间点痰液黏稠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个时间点肺不张体积百分比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神经创伤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持续雾化吸入,有助于减轻患者痰液黏稠度,改善肺不张,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脑外科重症患者气道开放后持续雾化吸入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守刚

    目的:探讨脑外科重症患者气道开放后持续雾化吸入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脑外科重症患者4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开放气道后给予雾化吸入,观察组给予持续雾化吸入,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痰液黏稠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痰痂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科重症患者气道开放后持续雾化吸入可明显降低痰液的黏稠度.

  • 气管切开患者持续简易雾化吸入给药法介绍

    作者:虞松园

    对气管切开病人,于套管口处的给药方法有雾化吸入、气管内注药、喷雾剂喷药等方法.雾化法操作程序复杂;气管内注药,药物不能进入肺内,喷雾剂喷药需定时操作,增加了护理工作量.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设计了一种简易持续雾化吸入给药法,并应用于临床120例,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 脑外科重症患者气道开放后持续雾化吸入的临床研究

    作者:冯伟

    目的:观察脑外科重症患者气道开放后行持续雾化吸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外科重症患者12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持续雾化吸入组)和对照组(常规雾化吸入组)两组,每组60例。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痰液的粘稠程度、痰痂形成率和肺部感染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外科重症患者气道开放后,行持续雾化吸入比行常规雾化吸入的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脑外科重症病人气道开放后持续雾化吸入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乾

    目的:探讨脑外科重症病人在气道开放后采用持续雾化吸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脑外科重症患者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35例患者气道开放后采用持续雾化吸入进行临床应用,对照组35例患者则采用间断雾化吸入。对两组患者的痰液粘稠度、痰痂形成情况、肺部感染率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观察与对照比较。结果:痰液粘稠度、痰痂形成情况以及肺部感染率方面,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饱和度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高,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外科重症患者在气道开放后采用持续雾化吸入方法进行临床应用,能够有效加强湿化气道的效果,并能起到降低痰液粘稠度、减少痰痂形成率的作用,能够有效抑制肺部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丁胺卡那雾化吸入预防绿脓杆菌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作者:程建新

    为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我们对我院ICU内气管切开病人进行丁胺卡那持续氧气雾化吸入.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纤维支气管镜环甲膜穿刺的新方法

    作者:韩亮亮;丁珠云;魏淑娟

    我科从2007年5月开始,对环甲膜穿刺麻醉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一种是利多卡因5毫升加入百瑞雾化机器中持续雾化吸入10~15分钟,另一种是用15毫升利多卡因直接给病人做环甲膜穿刺,时间是3~5分钟,现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者分别用两种麻醉方法进行术前准备,方法如下.

  • 两种雾化吸入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万琳;袁瑾瑜;储远芳

    目的:观察持续雾化吸入和传统雾化吸入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机支持中应用效果区别。方法:将50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入CICU呼吸机支持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持续雾化吸入和传统的雾化吸入,分别就术后ICU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观察痰液黏稠程度及性状及二次插管情况。结果:持续雾化吸入的患儿ICU时间明显较传统雾化时间短(P<0.05),二次插管率低(P<0.05),痰液较稀薄。结论: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持续雾化吸入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雾化吸入。

  • 脑外科重症患者气道开放后持续雾化吸入的临床研究

    作者:聂云辉

    目的:探讨气道开放状态下脑外科重症患者接受持续雾化吸入治疗对改善其痰液症状的效果.方法:选择脑外科196例气道开放重症患者,随机分为1组和2组各98例,1组患者以洙舒坦+庆大霉素+氯化钠配置而成的湿化液进行持续雾化吸入治疗,2组患者以与1组种类相同但药量不同的三种药物配置而成的雾化液进行常规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痰痂形成状况及痰液黏稠度.结果:1组治疗后0~3 d、4~7 d、8~14d中重度黏痰率分别为76.53%(75例)、66.32%(65例)、47.96%(47例),痰痂形成率分别为3.06%(3例)、1.02%(1例)、0.00%(0例);2组中重度黏痰率分别为92.86%(91例)、87.76%(86例)、72.45%(71例),痰痂形成率分别为23.47%(23例)、17.35%(17例)、7.14%(7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科中采用持续雾化吸入治疗气道开放后重症患者,可有效地稀释痰液黏度,避免痰痂形成,改善患者呼吸道功能,应加以推广.

  • 改良气动雾化吸入器在气管切开持续气道湿化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刘晓鸿

    气管切开是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气管切开后,患者在吸气过程中气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功能,造成下呼吸道失水、粘膜干燥、分泌物干结及排痰不畅等问题,而湿化可使其管壁纤毛运动活跃,将附着于纤毛的粘液不断上推,有利于将分泌物吸出[1]。林惠华等[2]研究指出,氧气雾化湿化疗效优于超声雾化吸入。而氧气雾化吸入器的使用仅局限于坐位的患者,此体位能保证雾化瓶口向上,雾化液不易洒落。当患者变换侧卧或平卧位时,雾化瓶口无法调节发生倾斜,雾化液易洒落,难以实现持续雾化吸入。如果采用改良气动雾化吸入器,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现将改良的气动雾化吸入器介绍如下。

  • 脑外科重症患者气道开放后持续雾化吸入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丽丽

    目的研究分析脑外科重症患者气道开放后给予持续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确诊收治的76例行气道开放的脑外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持续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痰液黏稠度和肺部感染等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痰液稀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外科重症患者气道开放后进行持续雾化吸入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提高气道湿化效果,改善血氧饱和度,减少肺部感染,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脑外科重症患者气道开放后持续雾化吸入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艳云

    目的:讨论脑外科重症患者气道开放后持续雾化吸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行气道开放未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气道开放后进行雾化吸入,观察组患者在气道开放后持续雾化吸入的.比较两组患者的痰液黏稠度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痰液黏稠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外科重症患者气道开放后使用持续雾化吸入,能够有效的降低痰液的黏稠度,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