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

    作者:周文胜;徐杰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它严重危害着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影响.采用微创的方法进行积极治疗,对于缓解疼痛,纠正胸腰椎后凸畸形,防止长期卧床造成的进一步骨质疏松、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护理干预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孟凡英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病人的作用。方法:对61例椎体成形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术后2组的疼痛程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依从性、配合度,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比较

    作者:张雷;罗永立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Cobb角与椎体压缩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5.2±1.2mL,手术时间为47.2±10.3分钟,骨水泥灌注量为3.1±0.8mL,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单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均能获得良好临床效果,但单侧治疗方案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与骨水泥灌注量.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后的死亡率分析

    作者:徐人杰;朱国清;成亮;蔡小强;喻兆恒;陈广祥;邹天明;王东来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椎体成形术(PVP)或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可有效缓解OVCFs引起的疼痛,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内外针对其术后死亡率的相关文献报道鲜见。
      目的:总结OVCFs手术治疗的术后死亡率,探讨患者术后死亡的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0年6月因OVCFs行PVP或PKP并获得随访的203例患者资料。根据总体死亡率和术后1年内死亡率分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构成特点。
      结果:PVP或PKP治疗OVCFs的术后死亡率为14.7%%(30/203),术后1年内死亡率为5.4%(11/203),无一例发生围手术期死亡。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血管事件(9例)、呼吸功能衰竭(7例)、慢性疾病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恶性肿瘤(5例)、脑血管疾病(3例)、原因不明(1例)。统计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是否有基础疾病是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PVP与PKP治疗OVCFs的患者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行PVP或PKP治疗OVCFs的创伤小,能显著缓解疼痛,适用于高龄患者,可降低术后死亡率。

  • 骨密度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KP术后骨折再发风险的评估价值

    作者:叶向阳;汤立新;程省;赵玉果;甄平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骨密度(BMD)对预测骨折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的队列研究纳入我院208例确诊的OVCF并行PKP手术的患者,初次骨折时检测患者骨密度值(BMD)并记录相关临床资料,术后随访2年以上,以患者骨折再发为随访终点事件.采用Kaplan Meier分析及多元Cox回归模型进行骨折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评估BMD对骨折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208例OVCF患者PKP术后2年内出现骨折再发共37例(17.8%).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BMD值以及初次双节段骨折是患者骨折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BMD为预测标准,ROC曲线下面积为0.787,诊断临界点为-3.0SD,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2%和66.8%.Kaplan-Meier分析结果示BMD-T值<-3.0 SD的OVCF患者PKP术后骨折再发率较BMD-T值>-3.0 SD更高(P =0.024).结论 骨密度对OVCF患者PKP术后骨折再发的风险具有重要评估价值,尤其对于BMD-T值≤-3.0SD者,在行PKP术时应充分考虑到其术后骨折再发的高风险性.

  •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洪鑫;吴小涛;刘磊;孔翔飞;王运涛;陈辉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并获得随访34例,PVP治疗19例25个椎体,PKP治疗15例20个椎体.观察两组患者间SF-36评分、伤椎高度恢复、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伤椎高度丢失情况、临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 PVP组和PKP组患者在术中骨水泥渗漏率、末次随访时SF-36评分、末次随访时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椎体复位效果的观察指标上,PKP组术后椎体前缘间、椎体上下终板中心间高度恢复量、术后后凸角度恢复值、末次随访后凸角度恢复值上与PV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末次随访时PKP组伤椎高度丢失量与PVP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PKP具有较好的复位效果,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明显,在骨水泥渗漏率、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指标上相对于PVP未表现出明显优越性.

  •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作者:张锋;王东明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9例共93个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均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指标为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体高度的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93个椎体均经皮行双侧椎弓根穿刺成功完成手术.所有患者疼痛缓解,VAS术前平均为(7.52±0.49)分,术后第3天平均为(2.38±0.22)分;术后1个月VAS平均为(1.88±0.12)分.术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15.65±0.68)mm,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23.68±0.83)mm,术前术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水泥注射量每个椎体3.5~7.5 ml,平均5.5 ml.骨水泥少量渗漏到椎间隙1个椎体,沿手术通道反流至椎弓根2个椎体,均无临床症状,渗漏率为3.23%.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迅速缓解疼痛,一定程度的恢复椎体高度,临床疗效确切.

  • 骨碎补总黄酮联合全身振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的影响

    作者:谢占成

    目的 评价骨碎补总黄酮联合全身振动(whole-body vibration,WBV)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的影响.方法 129例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骨碎补总黄酮组、全身振动组及联合治疗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碎补总黄酮组术后给予骨碎补总黄酮治疗,全身振动组术后给予全身振动治疗;联合治疗组术后给予骨碎补总黄酮联合全身振动治疗,治疗为期6个月.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VAS评分、腰椎及髋部骨密度、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血清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carboxy-telopeptide of type Ⅰcollagen,β-CTX)及血钙(Ca)、磷(P)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同时对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6个月后3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骨碎补总黄酮组及全身振动组(P<0.05).治疗6个月后,3组患者骨密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血清Ca、P、ALP和β-CTX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变(P<0.05),且联合治疗组均明显优于骨碎补总黄酮组及全身振动组(P<0.05).3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碎补总黄酮联合全身振动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VAS评分,且能改善髋部腰椎骨密度,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虎;申勇;杨大龙

    1984年法国医生Galibert和Deramond等首次实施了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即在X线监视下经皮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注入C2椎体治疗血管瘤引起的椎体破坏.缓解了患者的疼痛.Ducplesnel 首次应用该方法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目前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血管瘤、椎体转移瘤和骨髓瘤等的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笔者就近年来椎体成形术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做一综述.

  • 单侧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扁骨折

    作者:张志刚;刘沂;于一民;黄载国;陈爽;胡大鹏

    目的 探讨单侧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31节椎体)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扁骨折患者行单侧球囊扩张PKP治疗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术前及术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及功能改善程度与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球囊扩张PKP对陈旧性OVCF有较好的疗效.

  • 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分析

    作者:董闯

    目的 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探析, 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 所有患者均进行PVP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价.术后1年随访以了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并对患者满意率进行调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VAS术前评分为(6.47±1.78)分、术后为(3.56±0.92)分, 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8±1.4)个月, 3例患者出现邻近椎体再骨折, 二次手术后恢复正常.总满意率为92.2%.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 手术创伤小, 安全性高, 能有效增加椎体的强度, 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临床值得推广运用.

  • 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伍绍成;陈常辉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与常规保守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16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疼痛完全缓解43例,部分缓解33例,轻度缓解10例,无效0例,总缓解率为100%;对照组疼痛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2例,轻度缓解13例,无效52例,总缓解率为3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在院期间有11例(13.75%)出现并发症,经治疗后好转;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43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彭强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11年4月~2013年3月的4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比手术前要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手术后骨水泥渗漏率11.63%(5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效果良好,在手术后也可以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型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黄约嘉;蒋宇鹏;王心刚;吴志愿;苏超仪

    目的 探究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型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CT引导下接受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对其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均值(10.56±3.20)mm明显低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均值(15.33±3.25)mm;术后椎体中部高度丢失均值(5.22±1.90)mm明显低于术前椎体中部高度丢失均值(11.23±3.10)mm;术后Cobb角均值(10.11±3.40)°明显低于术前患者的Cobb角均值为(22.90±6.40)°.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丢失值、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穿刺定位准确等优点,CT三维重建引导可以对患者的手术治疗起到较好的指导价值.

  • 不同麻醉方式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程康耀;莫文;刘冬梅;吕伟波

    目的 评价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JBI图书馆、Pubmed、Medline、EMbase、OVID、CNKI、CBM、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中关于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用于OVCF患者PKP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同时对命中的文献进行筛选后行质量评价,纳入中高质量的文献并进行资料摘录.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神经损伤发生率、VAS评分、住院时间、术后1d后凸角度.结果 共纳入6篇RCT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局部麻醉组神经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OR=0.16,95%CI (0.04,0.73),P=0.02<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全身麻醉组[WMD=-2.80,95%CI(-3.82,-1.78),P<0.05].但术后1d后凸角度全身麻醉组显著优于局部麻醉组[SMD=0.39,95%CI(0.04,0.74),P=-0.03<0.05].其他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麻醉能够降低神经损伤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但全身麻醉后凸角度恢复优于局部麻醉组,应考虑医患实际情况进行择选.

  •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分别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 VAS 疼痛评分,评估 Cobb 角矫正程度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 VAS 疼痛评分,Cobb 角矫正程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观察组术后评估 Cobb 角矫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骨水泥渗漏率观察组出现了2例(10%),对照组发生5例(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 PKP 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利于矫正后凸畸形,疗效显著。

  • 单侧与双侧穿刺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朱仰义;章年年;任伟峰

    目的 观察比较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3月-2012年7月在上虞市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72例胸腰椎OVCF患者,男性30例,女性42例,年龄65 ~91岁,病程1~38 d,共103椎体,其中单侧组35例52椎体,采用单侧穿刺PKP术;双侧组37例51椎,采用双侧穿刺PKP术;所有患者均随访至少1年,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射量,并且观察2组患者在术前、术后和术后1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前缘高度情况进行比较统计分析.结果 获得至少1年完整随访的患者共有68例,其中单侧组34例50椎,随访平均(16.2±2.9)月,随访率为97.14%(34/35);双侧组34例47椎,随访平均(17.1±3.7)月,随访率为91.89%(34/37),2组获得完整随访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随访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单侧组的手术时间为(30.7±4.8)min,骨水泥用量为(3.0±0.5)ml,均明显低于双侧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术后和术后1年的VAS评分分别为(2.1±0.2)、(2.7±0.3)分和(2.2±0.3)、(2.6±0.5)分,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24.1±3.2)、(23.7±2.3)分和(23.6±3.6)、(23.2±1.7)分,与术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术前、术后和术后1年单侧组与双侧组的VAS评分和椎体前缘高度相互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与双侧穿刺PKP术治疗OVCF具有相似的疗效;但单侧穿刺PKP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骨水泥用量少,放射暴露少、风险小等优点.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研究

    作者:田金萍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疗效.方法 选取空军总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5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57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28例为对照组,采用护理干预患者29例为观察组,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征、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21.3±5.6)min]、术中出血量[(7.4±2.0)mL]、下床活动时间[(1.5±0.4)d]、住院时间[(5.8±1.6)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25.1±6.4)min、(8.9±2.3)mL、(1.8±0.6)d、(7.1±1.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疼痛缓解情况[100.0%(29/29)]明显好于对照组[85.7%(24/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4%(1/29)]低于对照组[14.3%(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少创伤,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椎体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近期疗效对比

    作者:许小青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和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OVCF患者78例进行研究,依据患者骨折严重程度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即行保守治疗患者45例,PVP治疗组33例,采用功能评定量表评判患者骨折恢复情况,采用VAS评分判断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的疼痛情况。结果 PVP组术后6周SC优良率均高于保守治疗组;术后24 h、6周时患PVP组VAS评分低于保守治疗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OVCF患者的治疗时采用PVP术式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提升SC优良率。

  •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生骨片对OVCF老年患者的疗效

    作者:张文超;黄黎;王理德;唐荣德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生骨片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OVCF老年患者,按抽样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PVP联合生骨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obb角、椎体高度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能下床活动时间和Oswestry指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随访1年内骨折再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Cobb角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两组椎体中线高度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及中线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能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Oswestry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年内骨折再发生率4.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联合生骨片治疗OVCF老年患者,在改善脊柱侧弯程度、提高椎体高度、缓解疼痛、提前下地活动时间、改善功能障碍和降低骨折再发生率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203 条记录 2/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