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项目教学法及3D打印在《计算机辅助医学》中的创新实践

    作者:龚璐璐;曾维康;李云鹏;张政海;张赐臣

    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及新的3D打印技术在课堂与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总结了项目教学法及3D打印技术与现有的教学资源的整合途径及原则,并以生命科学相关课程《计算机辅助医学》为例,探索了基于项目教学法的三维建模结合3D打印技术的新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发现新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教学、培养创新思维等方面有显著效果。

  • 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作者:张海荣;鱼泳

    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概念、原理、特点以及3D打印的优势和局限性,阐述了3D打印技术在医学模型制造、组织器官再生、活体细胞培养等医学领域以及肢体修复、骨骼重建、治疗烧伤等军事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在国内医学领域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对推动国内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3D打印技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文军;叶青;乔锐

    介绍了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的类型,对比分析了3D打印技术与传统打印技术的优劣势;用实例重点说明了3D打印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模型时的常见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指出了3D打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其在推进医疗技术发展、降低医疗成本、推进个性化医疗等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3D打印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医学装备中的应用展望

    作者:夏煜;张和华;向华;吴旋;颜乐先;苌飞霸

    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概念、原理及发展历程,从4个方面归纳了该技术的应用进展,并对该技术在医学装备研发、生产以及维护维修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同时指出了该技术的缺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未来医学装备的研究提供参考.

  • 3D生物打印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及展望

    作者:叶青;王文军;鱼泳;程红阳

    3D生物打印技术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主要是基于患者独特的生理数据,按需打印出人体所需的组织和器官,该打印技术初在医学中的应用仅限于对术前可视化模型、模具的构建.随着3D打印和生物技术的发展,3D生物打印技术逐渐应用在复杂组织再生(骨、软骨、血管等)和复杂器官三维微结构(肝脏、淋巴器官等)等方面.基于国内外研究资料,总结了3D生物打印技术的主要种类,阐述了3D生物打印技术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在医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和总结.

  • 具有真实颅骨分层解剖结构与电阻率分布的电阻抗成像头部物理模型构建

    作者:杨宁;张杰;代萌;徐灿华;杨滨;刘锐岗;史学涛;董秀珍;付峰

    目的:构建具有颅骨分层解剖结构与电阻率分布的人头部容积导体物理模型,为脑电阻抗成像研究提供准确的物理模型实验平台.方法:首先,利用双喷头3D打印技术,构建具有3层结构(各层具有特定的电阻率)的颅骨模型,并验证颅骨模型电阻率的准确性;其次,采用3D打印技术构建具有特定电阻率的脑实质模型,采用NaCl溶液模拟脑脊液与头皮;后,将总共4层的人头部物理模型组合,并开展电阻抗成像实验.结果:所构建的分层颅骨模型不仅结构上与真实人颅骨一致,其电阻率与真实人颅骨也无显著性差异,呈非均匀分布;电阻抗成像实验表明,所构建的物理模型实验平台能够正确表征电阻率扰动变化.结论:该物理模型不仅具有真实的颅骨分层结构与电阻率分布,而且包含了多层组织结构,较好地反映了人头部的电阻率特性,适合作为脑电阻抗成像技术的物理实验平台.

  • 3D打印技术在纵隔肿瘤精准切除术中的价值初探

    作者:孙涛;韩善清;王建伟;陈爱萍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纵隔肿瘤精准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例纵隔肿瘤的病历资料,术前行双源螺旋CT检查,将扫描获得的DICOM原始数据输入到Visual Volume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并将导出的STL格式的数据输出到Objet 350 Connex33D打印机进行打印.结果:三维重建模型能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与周围器官的空间结构关系,有利于筛选佳手术入路,有效避免了损伤大血管的风险,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术后患者满意.结论:3D打印技术可以应用于纵隔肿瘤精准切除术,为同类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更可靠的方案.

  • 3D打印过程的职业健康危害研究进展

    作者:李梦兰;曾繁华;曾静;赵小双;王易;何俊燃

    3D打印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其职业健康危害却容易被忽视.该文对3D打印不同工艺过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不同工艺、不同材料的3D打印过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同,已有研究主要报道了粉尘、纳米颗粒和挥发性有机物3类因素,粉尘主要存在于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工艺过程,纳米颗粒和挥发性有机物主要存在于FDM(熔融沉积成型)工艺过程.初步的流行病学研究提示,3D打印和呼吸道疾病相关.3D打印行业各种工艺和材料层出不穷,职业病危害评估远滞后于其本身的发展速度,不管是从业人员、企业还是职业卫生监管部门都应引起重视.

  • 3D打印全降解冠状动脉支架的细胞相容性研究

    作者:陆珠儿;官刘员

    目的 考察一种新型的三维(3D)打印全降解冠状动脉支架的细胞相容性.方法 选用高密度聚乙烯(批号:10K217)、3D打印全降解冠状动脉支架(医用级聚乳酸材料制成),以及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通过细胞黏附实验观察细胞黏附情况,用含10%胎牛血清的改良伊格尔培养液(MEM)(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液(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浸提液)(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液[含20%二甲基亚砜(DMSO)的MEM](阳性对照组)、3D打印全降解冠状动脉支架浸提液(实验组)做L929细胞、HUVEC细胞毒性实验,并做细胞凋亡实验,评价3D打印全降解冠状动脉支架的细胞相容性,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3D打印全降解冠状动脉支架适合细胞黏附.细胞毒性为0级;24 h、72 h实验组L929细胞相对生长率分别为101.00%、99.02%,阴性对照组分别为98.22%、97.65%,空白对照组为100.00%,阳性对照组为5.3 %;24 h、72 h组HUVEC细胞相对生长率分别为102.58%、101.00%,阴性对照组分别为102.58%、97.19%,空白对照组为100.00%,阳性对照组为17.56%.24h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为7.45%,阴性对照组为4.64%,空白对照组为6.03%,阳性对照组为82.82%;说明3D打印全降解冠状动脉支架不会引起细胞凋亡.结论 3D打印全降解冠状动脉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未见不良反应.

  • 3D打印导向模板在复杂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帆;王越;曹雷;崔慧先

    [目的]利用3D打印骨折模型设计佳手术方式及步骤,利用3D打印手术导向模板进行辅助定位,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有效的辅助手段.[方法]选取1例复杂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进行双侧股骨螺旋CT扫描,将数据导入Mimics软件生成骨折数字三维模型.虚拟复位确定手术方案.应用3D打印机打印出骨折模型,进行模拟手术,并对选定的公版内置物进行预塑形.测量内置物详细参数,在Creo Parametric 2.0软件中得到内置物数字模型,导入3-matic 9.0中,安放在符合AO固定标准的位置,验证并确定进针点,在软件中建立与进针点周围骨皮质解剖形状一致的导向模板并打印出导板.另选取1份骨折模型,通过手术导向模板安装内置物来验证其可行性.[结果]建立了复杂股骨转子下骨折模型以及制作个体化手术导板的方法,制备出的导向模板具有较好的匹配性,适用于动力髁螺钉的固定.[结论]该方法缩短了手术的学习曲线,增加了手术固定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手术医生术中快速、准确定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3D打印技术在耳科学的应用现状

    作者:任庆

    3D打印技术的诞生并应用于医学研究是医学工程和医疗产品的一次技术革命.其制作的组织或器官模块被应用于解剖教学和手术前模拟,可以以接近真实的方式进行解剖训练,提高手术者的训练水平.在耳廓畸形修复和听力重建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随着计算机加工技术和材料技术的进步,3D打印技术将会朝着更加廉价、迅速和更加精准模拟人体组织结构的方向发展.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订制个体化组织或器官用于修复病变已经为时不远.就3D打印技术在耳科学的应用现状展开综述.

  • 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慧英;杜立龙

    骨科医生主要通过X线片、CT和MR等影像学资料进行病情分析和诊断治疗,往往依赖医生的经验,且缺乏立体的视触感.近年来,3D打印技术迅猛发展,其可将患者虚拟的影像迅速转换成三维实体物件,并且可实现材料结构的个性化定制以及与病变部位的解剖学匹配,已广泛应用于骨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另外,三维组装细胞和材料的生物打印技术有望实现骨肌组织的再生修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综述3D技术在骨科应用的前沿研究,总结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

  • 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重建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性分析

    作者:张颖;张蕾蕾;马向浩;陈献韬;王会超;刘又文

    目的 评估3D打印金骨小梁钛棒的安全性、骨长入能力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 早期(ACROⅡ期)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合并有严重的髋部疼痛,需要手术保髋治疗的住院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钛棒组)30例和对照组(钽棒组)30例.术后6、12和24个月进行随访,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术前术后X线分期变化.24个月时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本研究无失访病例.仅6个月时钛棒组Harris评分低于钽棒组,其余时间点2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亦显示,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前术后X线分期发生变化,Ⅲ期、Ⅳ期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多,2组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ONFH均有进展.2组未出现感染及排异,ⅡA期和ⅡB期改善率高,好转率和保髋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6个月时正、侧位X线片分区中透亮线均消失,未出现新的透亮线;2组患者术后随访期间1区均未出现骨质增强:2组各个分区均未出现应力遮挡和骨小梁骨质增强.结论 钛棒治疗操作简单,对于股骨头坏死早期ACROⅡB期之前治疗效果满意,而对于坏死面积相对较大的ACROⅡC期则不建议采用.

  • 超声引导3D打印用于评估结构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延波;耿婕;关欣;刘建实

    结构性心脏病包括先天性心血管结构异常、瓣膜性心脏病及心肌病等,其共同特点是均存在心脏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尤其以解剖结构异常为主。作为无创性的检查方法,超声心动图尤其是三维超声擅长显示解剖结构与血流的异常,对于结构性心脏病的评估具有优势。而近年来逐渐兴起的3D打印技术可以进行实物打印,打印出来的心脏模型可以立体地显示心脏疾病的异常状态,将超声与3D打印技术结合起来则可能为结构性心脏病的评估提供更为直观准确的信息。

  • 3D打印技术辅助髂腹股沟两窗切口治疗髋臼骨折的研究

    作者:陈希聪;张念军;陈金雄;周观明;肖可明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髂腹股沟两窗切口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髋臼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给予标准的三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20例给予3D打印配合髂腹股沟两窗切口治疗.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射线透视次数、术后2d的Matta X射线评分、术后3个月d'Aubigne Postel功能评分和随访异位骨化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射线透视次数、异位骨化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术后2 d Matta X射线评分优良率、术后3个月d'Aubigne Postel功能评分依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运用3D打印技术结合髂腹股沟两窗微创切口技术为髋白骨折制定个性化、优化的手术方案,具有直观、准确、可重复、通用性的优点,能够为临床手术提供指导.

  • 全程疼痛护理模式在3D打印胸壁重建术中的构建与实施

    作者:李桂珍;谷仲平;朱以芳;陈德凤;张晶;王艳;房雅君;李小飞

    目的 探讨全程疼痛护理模式在3D打印胸壁重建术中的构建与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16例3D打印胸壁重建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实施从入院、健康教育、医护患疼痛相关知识的培训、术后标准化疼痛预防、术后规范化镇痛、医护动态化疼痛评分预防性给药的疼痛护理措施.结果 经全程疼痛护理后患者前期检查情绪稳定,能精准配合3D模型制作,术后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功能训练,无疼痛影响睡眠,且无植入物异位等并发症发生,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 实施全程疼痛护理模式有益于3D打印胸壁重建术的成功,能有效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疼痛,减少并发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 二氧化锆3D打印技术在牙体围修复期中的应用

    作者:骆伟燕;洪煜锐;张志娟;杨艳峰;肖丽娟

    目的::探讨二氧化锆3D打印技术在围修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接受二氧化锆3D打印修复的患者76例,随机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修复体保存效果,保存完整度分级,咬合关系及修复体美学效果评分。结果:观察组修复体保存完整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保存完整度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后修复体咬合关系及美学效果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氧化锆3D打印技术对围修复期患者提供完整的修复体,能达到较好的预后效果。

  • 基于超声技术3D打印房间隔缺损模型精准度的研究

    作者:梅丹娥;陈金玲;邓倾;宋宏宁;周青;冯闯丽;加丹;赵志玉;郭瑞强

    目的 评估以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 (3D-TEE)图像作为数据源,3D打印房间隔缺损(ASD)模型的精准度,拟为3D打印技术在 ASD诊疗中发挥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 ASD患者20例,术前行2D-TEE及3D-TEE检查.以Mimics软件对3D-TEE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取ASD 容积图像 STL格式文件,输出文件并打印 ASD 3D模型.测量 ASD相关参数,包括大径 (Dmax)、小径(Dmin)、周长 (C)及面积 (A),计算3D打印模型与2D-TEE及3D-TEE各参数测值的绝对差值.记录术中封堵器的型号,并在3D打印模型上进行术前演练.结果 在3D打印模型与2D-TEE及3D-TEE中ASD各参数测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且一致性高;3D打印模型与2D-TEE及3D-TEE各参数测值的绝对差值均较小;ASD 3D 打印模型中 Dmax测值与封堵器型号相关性高 (r =0.94,P <0.01),且在 ASD 3D打印模型中术前演练效果较好.结论 3D-TEE 图像可作为 ASD 3D 打印的数据源,基于超声技术3D打印 ASD模型精准度较高,有望为3D打印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口腔种植中3D打印种植导板的应用

    作者:赵晓军

    20 世纪 60 年代骨结合理论的发现为口腔种植技术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它的关键性概念是纯钛与骨组织不存在排异反应,可以形成骨性结合[1].随着口腔种植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口腔种植技术日趋成熟.3D 打印技术所制作的种植手术导板弥补了传统导板的不足,以其精准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3D打印导板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 3D打印辅助术前设计指导成人髋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与传统术前设计近期疗效分析比较

    作者:许燕飞;郭英;艾元亮;王涛;张俊;陈杰;李皎;袁长飞;李玉恒;蒋江丽

    目的:通过3D打印辅助术前设计对我院行全髋置换术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术前设计比较二者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并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成人DDH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传统术前设计全髋关节置换组,(Ⅱ组)3D打印全髋关节置换组.结果: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下地时间,统计分析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旋转中心恢复情况、臼杯覆盖率、臼杯安放合格率与Ⅰ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术前所拟定假体型号吻合率高于Ⅰ组.结论:通过3D打印辅助术前设计可以拟定佳的手术计划,提高假体安装的准确性及假体的生存率,在指导成人髋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808 条记录 12/41 页 « 12...9101112131415...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