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妇科恶性肿瘤介入化疗病人的护理

    作者:张彩云;曹金红

    经动脉进行选择性或超选择介入化疗或化疗性栓塞,是目前妇科恶性肿瘤中晚期病人治疗的一种方法,对中晚期病人或细胞分化不良的病人,单纯手术治疗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或就诊时已经错过佳手术时机,适时选择该方法对于获得手术机会,改善生活质量和提高生存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 单侧肺动脉化疗性栓塞术在转移性肺癌模型中的应用

    作者:吴安乐;颜志平;周康荣;王建华;刘清欣;罗剑钧;陈颐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肺动脉化疗性栓塞治疗肺转移瘤的可行性和疗效,并通过碘油示踪阐明微小肺转移瘤的肺动脉供血情况.方法 实验采用新西兰大白兔14只,建立血源转移性肺癌模型.分为3组,A组(4只)作为对照组,B组(4只)和C组(6只)为实验组.所有兔均在全麻下分离股静脉,采用3 F微导管行选择性左肺动脉灌注治疗:A组灌注生理盐水5 ml;B组灌注表阿霉素(2 mg/kg)和卡铂(15 mg/kg);C组灌注卡铂(15 mg/kg),同时将超液态碘油1 ml和表阿霉素(2 mg/kg)混合配成碘油乳剂透视下缓慢注入行化疗性栓塞术.术后3周全麻下处死所有存活实验兔(12只),剖胸取肺组织,用4%甲醛溶液固定,取材后石蜡包埋,分别测量肿瘤大直径并计算肿瘤体积,比较各组治疗后体积改变.同时,在C组标本中另外取材,冰冻切片下用苏丹Ⅲ染色监测治疗后肿瘤内部碘油沉积情况.结果 A组转移瘤平均体积(130.56±9.41)mm3较经介入治疗后B组(69.47±10.00)mm3、C组(19.73±3.54)mm3左肺转移瘤平均体积明显大,而C组左肺转移瘤体积较B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只兔术中死亡,死亡兔肺转移瘤内均见碘油沉积.另外,化疗栓塞后3周C组转移瘤内仍然可见散在碘油沉积,部分碘油已进入肿瘤实质内.结论 化疗性栓塞术治疗肺部转移瘤确实可行,有利于控制肺转移瘤.经过碘油脂质染色进一步证实肺动脉参与了转移性肺癌的血供,尤其是参与了早期肺内微小转移结节的供血.随肿瘤结节的不断增大,转移瘤的肺动脉血供也不断增多.

  • 肝癌化疗栓塞术后肝损害的临床研究

    作者:鲍洛文;卢立杰;赵建东

    目的:观察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E)术后肝功能损害的情况.方法:针对我院50例接受TAE术治疗的病人,根据胆红素、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血清白蛋白测定的结果,分析肝癌TAE术对肝储备功能的影响.对照组50例,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TAI).结果:全部病人术后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某些肝功能指标高达治前水平的4~5倍,大部分肝功能在保肝治疗2 w后恢复至治疗前水平.TAE组治疗后有5例2 w后未恢复,其中3例肝功能持续恶化,直至肝衰竭死亡;而TAI组治疗后无一例出现肝衰.结论:肝癌介入治疗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而TAE组对肝功能的损害较TAI组严重,虽然大部分为暂时的,短时期能恢复,但要注意部分患者肝衰的存在,以便及早防治.

  • 肝动脉留置导管十二指肠瘘一例

    作者:彭志康;张迎光

    患者女,54岁。乳腺癌根治术后1年,右上腹痛2个月入院。CT检查:肝内多个低密度灶。诊断:乳腺癌术后肝转移瘤。于1999年1月采用肝动脉化疗性栓塞后将药盒导管留置肝固有动脉内,药盒植于右大腿皮下,术后一般情况良好。间隔1~2个月经药盒滴注化疗药1次。第2次化疗后出现中上腹疼痛,经对症处理后减轻;第3次化疗后出现上腹疼痛加剧,呕吐,发热,上腹压痛、反跳痛明显。经药盒注射对比剂,见导管前端位于肝固有动脉内,左右肝动脉、肝总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主干2cm处完全阻塞,对比剂经肝固有动脉返流至胃十二指肠动脉直接进入十二指肠内(图1、2)。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变形,降部狭窄。

  • 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性栓塞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陈晓明;罗鹏飞

    众所周知,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性栓塞(TACE)在肝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虽然TACE的广泛应用大大改善了肝癌患者过去的生存状态,但总体来看,其远期生存率仍不能令人满意.这一方面,固然与肝癌发病隐匿、生长迅速,就诊时绝大多数已处于中晚期有关;另一方面,也与TACE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和缺点有关.为了进一步发挥TACE的作用,提高肝癌患者远期生存率,笔者就目前TACE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总结如下,以期对同道们有所帮助.

  • 肝动脉热化疗性栓塞在晚期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选

    介入性治疗是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肝动脉灌注化疗,肝动脉栓塞,经皮肝肿瘤内注射无水酒精或放射物质等。近十几年来将热疗与介入治疗相结合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和初步临床应用。 1984年佐吉正雄等[1]将30 μ m铁磁性微粒注入狗肝、肾动脉内,并利用射频(radiofrequeny)加热使组织升温。30 μ m的磁性微球仅能达到毛细血管前动脉水平,且可导致严重的合并症[1,2]。这也许是该方法未能得到进一步临床应用的原因。 1992年李彦豪等[3]研究发现,经肝动脉注入热化疗药溶液(50℃),使肝脏温度升高0.3~0.5℃,并推算,对于人的肝脏达到上述温度需在10 min内注入800~1 200 ml液体。指出该方法尚不能应用于临床。 1994年Honda等[4]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报道了临床应用高热盐水(100℃)直接注入肝癌实质内治疗肝癌的病例,获得了成功。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肝癌(3 cm)。 1994年,笔者首次报道了经肝动脉注入高热碘化油的实验研究[5]。这一方法利用碘化油可选择性地蓄积于肝癌组织内的特性,用高热损伤动脉及靶器官的引流静脉内皮,使之闭塞,从而克服了碘化油栓塞效果不佳的弱点。加之高热本身的治疗作用,使热疗、化疗及栓塞疗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可能。并推断,由于高热碘化油粘度降低较易通过肝癌组织的循环进入肝癌周围门静脉(为肝癌引流静脉),造成肝动脉及门静脉双重栓塞效果。

  • CT导引下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性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

    作者:贺长斌;朱勇;张建军;张进;连青;袁惠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性栓塞(TACE)综合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 45例肝癌病例,肿瘤直径均< 5cm.20例行化疗性栓塞后2-4周行射频消融术,25例行单纯肝动脉化疗性栓塞.治疗效果评价均采用CT或MR平扫、增强扫描和AFP指标及临床随访,评估两种方法肿瘤坏死程度、AFP指标变化、肿瘤初次复发率及一年生存率.结果 20例TACE +RFA术后CT、MR检查16例完全坏死,3例不完全坏死,1例部分坏死;15例患者AFP转阴或明显下降(70%以上);临床随访,累计生存率>1年(95.0%)、>2年(70.0%).25单纯TACE术后CT、MR检查5例完全坏死,10例不完全坏死,10例部分坏死;9例患者AFP转阴或下降(<50%),25例临床随访,累计生存率>1年(80.0%)、>2年(52.0%).全部患者术后右上腹不同程度疼痛,大部分患者术后1 ~3d发热,1例并发肝包膜下少量出血,所有病例无气胸、大出血及胆瘘等.结论 CT导引下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性栓塞(TACE)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纯化疗性栓塞(TACE).

  • 19种中药注射剂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网状Meta分析

    作者:李戈;赵晨;思金华;靳英辉;何慧晶;李天宁;商洪才;张珺

    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19种中药注射剂联合化疗性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期刊论文资源等数据库,纳入中药注射剂联合TACE治疗HCC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指导手册评价纳入的RCT研究质量,采用WinBugs l.43软件和STATA 13.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共纳入93项研究(6 379例患者),涉及19种中药注射剂.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近期有效率方面,鸦胆子注射液、榄香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胎盘多肽注射液、丹皮酚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和斑蝥注射液分别联合TACE的近期有效率优于TACE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中药注射剂联合TACE之间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芪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胎盘多肽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斑蝥注射液分别联合TACE的近期临床获益率优于TACE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CE+参芪注射液优于TACE+蟾酥注射液、TACE+艾迪注射液优于TACE+复方苦参注射液和TACE+蟾酥注射液.相对排序显示,复方甘草酸苷、鸦胆子和胎盘多肽注射液疗效较好.结论 部分中药注射剂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近期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优于单纯TACE,而复方甘草酸苷、鸦胆子和胎盘多肽注射液较其他16种注射液好,建议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