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有症状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危险因素和致卒中机制:青年与中年患者的比较

陈红兵;李竹浩;张健;何绍富;刘刚;张爱武;唐舒锦;曾进胜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年和中年有症状脑动脉粥样硬化(symptomatic cerebral artery atherosclerosis,sCAA)患者危险因素和致卒中机制的差异.方法 连续纳入因sCAA所致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住院的青年(18~44岁)和中年(45 ~ 55岁)患者.根据弥散加权成像所示急性脑梗死灶的分布模式判定sCAA的致卒中机制,包括动脉-动脉栓塞(artery-artery embolism,AAE)、闭塞旁支动脉(local branch occlusion,LBO)和血流动力学障碍(hemodynamic impairment,HI).单发卒中机制定义为只存在上述1种机制,多发卒中机制定义为存在上述≥2种机制.结果 共纳入186例患者,男性138例;青年组82例,平均年龄(40.11 ±4.94)岁;中年组104例,平均年龄(51.26±2.97)岁.青年组男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中年组(81.71%对68.27%;P=0.043);而中年组高血压(70.19%对47.56%;P =0.002)和糖尿病(38.46%对20.73%;P=0.011)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青年组sCAA累及大脑中动脉更多见(64.63%对48.08%;P=0.002);而中年组累及基底动脉更常见(12.50%对3.66%;P=0.037).单个/多个卒中机制在2组患者中均较常见(青年组49/30,中年组57/42;P=0.645).在多个卒中机制中,青年组AAE+ LBO+ HI更多见(16.46%对6.06%;P=0.030),而中年组AAE+ HI更为多见(21.21%对3.80%;P =0.001).结论 青年sCAA患者的危险因素和致卒中机制与中年患者存在明显差异,提示青年sCAA具有其独特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其防治策略可能有别于中年患者.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国际脑血管病

北大核心期刊 审稿时间:3-6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