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肠癌肝转移的螺旋CT特征及临床价值

    作者:谈高;柳学国;李占军;张晋昕;王颖;熊大蒂;张翠运;关小东;何艳丽

    目的评价螺旋CT对于结肠癌肝转移术前检出与可切除性评估价值.方法螺旋CT扫描对100例肝转移病例进行术前分期,层厚5mm,重建间隔5mm;以2.0~3.0ml/s速率静脉注入100ml含碘造影剂后60~70s后开始扫描.螺旋CT征象与手术及病理所见按病灶逐一对照.结果触诊与病理学检查揭示了184个肝转移灶,螺旋CT扫描正确预测了其中的156个,总体检出率84.8%,阳性预测值96.0%,假阳性率3.8%(7/184).在72例患者的76例次手术中,71例次为可治愈切除,可切除率为93.4%(71/76).病例五年生存率为54.2%.结论螺旋CT扫描应被看作是结肠癌肝转移的标准或佳术前检出方法.

  • 微创消融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现状及进展

    作者:胡鹏;钱国军

    肝脏是很多恶性肿瘤继发转移的常见部位,其中以消化道的癌肿转移至肝脏者较为多见,乳腺、肺、肾、肾上腺的癌肿转移至肝脏者也不少见.转移性肝癌对原发肿瘤的预后具有重要影响,常常为主要死因之一.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普外科临床治疗中发生的肝转移更常见于结直肠癌.

  • 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在结直肠癌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杨倩;马翔;李华驰;陈大平;冯茂辉;谢伟

    文献报道根据目前癌症的发病趋势,2020年全世界癌症发病率将比现在增加50%,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人数将达到1500万人。在我国,每年有140多万新发癌症患者,死亡100多万。癌症已成为威胁生命的头号杀手。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率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1]。近二十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2],同时,其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中,结直肠癌患者在男性占第五位,女性占第六位。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癌转移,其中尤以肝转移为常见。在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中,有20%~40%的患者已发生肝转移,异时性肝转移的发生率亦高达50%,不经治疗的肝转移癌平均生存期为16~18个月,而广泛转移者生存期仅为3~5个月。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筛查结直肠癌的手段主要包括粪便隐血实验、结肠镜和基于血液的生物学标志物检测。虽然这些手段在减少结直肠癌死亡率上贡献颇多,但是仍然有大约70%的结直肠癌患者被诊断时已属于癌症晚期( UICC Ⅲ/Ⅳ)。在结直肠癌肿瘤发生及转移相关的标志物研究方面,虽然人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仍未找到一种敏感度、特异度足够高的,适合于早期诊断的标志物[3-4]。因此,从分子水平探索结直肠癌的发生及转移机制,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是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有效途径。在当今生物医学与信息技术发展如此飞速的时代,涌现出许多功能强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突出的就是生物芯片技术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平台研究及探索癌症发生及转移的机制,寻找结直肠癌发生及转移相关的标志物,逐渐成为众多学者研究和争论的焦点。现就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基因组学( genomics )与蛋白质组学( proteomics )两个研究层面,对结直肠癌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对当前开展进一步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大肠癌及其肝转移患者中肿瘤标记物应用研究

    作者:张庆彤;刘亚莉;马思平;王永鹏;宋纯

    目的 进行大肠癌肝转移肿瘤标志物的早期检测,为大肠癌肝转移患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飞行质谱技术检测53例大肠癌及27例大肠癌肝转移血清蛋白质谱,寻找差异蛋白.结果 大肠癌患者与肝转移患者检测到6个蛋白质M/Z峰值有统计学意义.获得分子量为5641.82 Da、8703.02 Da、6205.51 Da、3377.19 Da、5907.43 Da的5个峰在肝转移患者中表达均低表达,4353.81 Da在肝转移患者中高表达.联合6个M/Z峰区分大肠癌与肝转移的患者的准确率为88.75%(71/80);敏感度为85.19%(23/27);特异度为90.57%(48/53).结论 飞行质谱技术可用于大肠癌与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早期预测.

  • FOLFOX方案和FOLF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前化疗对比

    作者:钟世寿

    目的:探讨FOLFOX方案和FOLFIRI方案术前辅助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至2009年诊治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119例,所有患者均行新辅助化疗,其中60例采用FOLFOX方案,59例采用FOLFIRI方案,化疗后满足手术适应证患者另行根治性切除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分别完成26~67个月(中位随访期43个月)的随访,根据化疗的客观缓解率、临床并发症、根治性切除率及术后生存情况对比两种化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FOLFOX 组的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FOLFIRI组(χ2=4.458,P=0.035);根治性切除率稍高于FOLFIRI组,但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性(χ2=2.451,P=0.086);线性分析结果显示,各化疗时间段的客观缓解率与根治性切除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2=0.9892,P=0.000)。在临床并发症方面,FOLFOX组患者的血液系统毒性显著严重于FOLFIRI组(Z=-2.975,P=0.003),消化系统毒性显著轻于FOLFIRI组(Z=-2.474,P=0.013),神经系统毒性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Z=-1.667,P=0.096)。在术后生存方面,FOLFOX 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高于 FOLFIRI 组(t=3.074,P=0.047),总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t=0.061,P=0.441)。结论在术前辅助治疗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方面,FOLFOX方案的病灶缓解和疾病控制率稍高于FOLFIRI方案。

  •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文稚;李孟考;陈祥明

    目的:比较雷替曲塞或5-FU/LV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经病理确诊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共4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A组(试验组):雷替曲塞3 mg/m2静滴,第1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滴,第1天。B组(对照组):5-FU 375 mg/m2静滴,第1~5天;LV 200 mg/m2静滴,第1~5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滴,第1天。两个方案均为3周1周期。每3个周期评价疗效,直至疾病进展或化疗毒性不能耐受,多治疗6个周期。观察疗效、毒副反应及疾病控制率。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有23例及22例可评价,试验组转氨酶升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恶心呕吐、心脏毒性发生率高于试验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9.5个月和7.9个月(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9个月和15.2个月,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在临床疗效上与5-FU/LV联合奥沙利铂方案相当,但副反应较小。

  • 子宫内膜癌合并肺鳞癌肝转移重复癌一例

    作者:王宁;赵军;魏燕;张兰梅

    患者女,62岁,G2/P2,既往月经规律,绝经6年,因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3个月于2012年6月11日10∶00入院。患者一般情况好,患糖尿病1年,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厚1.6 cm,局部界欠清,回声不均,周边见散在血流信号。血常规、生化及各肿瘤标记指标均正常。2012年6月12日行宫腔镜检查及诊刮术,术中见子宫内膜增厚,白色、息肉样增生,局部内膜呈豆渣样,组织糟脆,可见血管,刮出内膜样组织送检,病理结果回报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肺CT检查示:左肺上叶占位,约26 mm ×33 mm;肝内被膜下多发大小不等低密度灶,考虑转移瘤。 CT引导下行肺占位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回报为:鳞状细胞癌。超声引导下行肝脏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图1~3)回报为:鳞状细胞癌,考虑为肺癌肝转移。诊断:重复癌:(1)子宫内膜腺癌;(2)肺鳞癌肝转移。

  • BAMBI基因过表达人结肠癌细胞移植斑马鱼致肝转移模型的构建

    作者:崔戈;谢珊珊;张婷;李芳;张晓涓;桂建芳;周天华;冯文明

    目的:构建BAMBI基因过表达人结肠癌细胞移植斑马鱼肝转移模型,分析斑马鱼肝内转移性结肠癌细胞BAMBI基因表达水平与肝转移发生率的关联性。方法分别构建BAMBI过表达稳转结肠癌细胞株SW620(BAMBI+组)、空载体红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结肠癌细胞株SW620(EV组),分别显微注射到受精后第2天转基因斑马鱼Tg(Apo14∶GFP)胚胎卵黄囊(每组各680条),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拍摄,采用ImageJ软件测量转移至斑马鱼肝脏内结肠癌细胞红色荧光表达强度,计算肝转移发生率;采用t检验比较BAMBI+组及EV组斑马鱼肝脏内结肠癌细胞红色荧光表达强度及肝转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EV组相比,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观察显示BAMBI+组斑马鱼肝内结肠癌细胞红色荧光表达量显著增加(t=6.247,P=0.0033);BAMBI+组斑马鱼肝转移发生率与EV组相比显著增加(t=4.276,P=0.0129)。结论构建了基因修饰人结肠癌细胞移植斑马鱼致肝转移模型,可较好地模拟活体状态的结肠癌肝转移;BAMBI基因可促进异种移植入斑马鱼的结肠癌细胞发生肝转移。

  •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

    作者:王剑冰;朴大勋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常见的肿瘤之一,且极易发生肝转移.手术切除是目前为止治疗的佳方案,但要严格掌握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适应证.结直肠癌患者出现肝转移时,辅助治疗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国际上主要采取的非手术疗法有:新辅助化疗、转化性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射频消融治疗.

  • "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肝胆胰手术52例

    作者:周宁新

    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第二炮兵总医院肝胆胃肠病研究所应用Da Vinci S机器人系统完成国内首批肝胆胰外科手术52例,男34例,女18例,平均年龄56.7岁(19~87岁).结石性胆囊炎4例;肝内胆管结石3例,胆总管结石7例;胰腺良恶性肿瘤11例;胆道恶性肿瘤13例;肝癌5例;腹腔肿瘤术后胰头后方淋巴结转移3例;胰腺脓肿、肝血管瘤、化脓性胆管炎、直肠癌肝转移、巨脾、胆总管下端囊肿各1例.

  • 卵巢未成熟型畸胎瘤肝转移超声表现一例

    作者:陈凤玲;王建敏;饶忠云

    患者女,33岁,自幼生活在牧区,3年前行左侧附件肿块切除,病理诊断为未成熟型畸胎瘤,术后化疗3次,近日转我院检查.超声检查示:肝右叶近膈顶处可探及一范围71 mm×65 mm异常回声团块(图1),边界清楚,由多个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团组成,且强回声区呈厚壁不规整,其内可见斑片状钙化灶.

  • 影像学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癌进展范围评价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国梁;韦斌;朱春兰;任旭

    目的:研究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癌进展范围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0例(79例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进行各种影像学检查,观察肿瘤的浸润范围,肝转移和血管侵袭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综合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肝门部淋巴结、肝脏转移、门静脉侵袭、肝动脉侵袭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70%、90%、47%,对其分型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综合各种影像学检查,能够很好地评价肝门部胆管癌的进展范围,从而指导临床医师采用手术或非手术引流治疗.

  •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因素

    作者:王科伟;范海银;孔凡民;董明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预后因素及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7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预后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及Log-rank检验显示,肝转移灶大直径、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诊断肝转移时碱性磷酸酶(ALP)高值3个因素对其预后影响有显著意义;将这3个预后因素纳入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肝转移时ALP高值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全组3种治疗方式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对手术切除组和化疗组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局部治疗组和手术组之间,局部治疗组和化疗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转移灶大直径、原发病灶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肝转移时高ALP值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肝转移灶大直径越小、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肝转移时高ALP值正常的患者预后越好;手术切除联合化疗目前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首选治疗方案,可获得较好的远期生存.

  •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138例

    作者:王健;余强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Kaplan-Meier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138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38例患者的中住生存时间为18.3 mo.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0.460)、原发肿瘤部位(P=0.568)、原发肿瘤大直径(P=0.250)、原发肿瘤组织学分级(P=0.589)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无关,而性别(P=0.048)、治疗前血清CEA水平(P=0.023)、肝转移灶数目(P=0.000)、肝转移灶大直径(P=0.001)、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l)、肝转移灶手术与否(P=0.002)与患者的预后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CEA水平(P=0.028)、肝转移灶数目(P=0.00l)、肝转移灶大直径(P=0.00l)、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P=0.049)、肝转移灶手术与否(P=0.003)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治疗前血清CEA水平、肝转移灶数目、肝转移灶大直径、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肝转移灶手术与否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治疗前血清CEA水平越低、肝转移灶数目越少、肝转移灶大直径越小、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灶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越好.

  • 人参皂苷Rg3对小鼠结肠癌原发瘤切除后肝转移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郭刚;许建华;孙珏;范忠泽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对小鼠原发瘤切除后肝内转移瘤生长的荧光成像及血管生成的影响,阐明人参皂苷Rg3抑制原发瘤切除促进转移瘤生长的内在机制.方法;慢病毒转染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的BALB/c小鼠结肠腺癌细胞株(BALB/c mice colon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CT-26),用细胞悬液法构建结肠癌肝转移瘤模型,分为原发瘤切除组、原发瘤未切除组、人参皂苷Rg3组.采用切除原发瘤及人参皂苷Rg3治疗l0d,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肝转移瘤的生长情况.应用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肿瘤转移灶情况.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移瘤MVD及细胞增殖,TUNEL技术检测转移瘤细胞凋亡.结果:应用慢病毒转染获得稳定表达高强度绿色荧光的CT-26-GFP细胞株.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治疗结束后,用波长470 nm的蓝光激发,通过荧光活体成像系统观察剖离肝脏转移灶发出绿色荧光.原发瘤切除后,人参皂苷Rg3组平均肝转移灶荧光值较原发瘤未切除组及原发瘤切除组有明显的下降(314.17±54.23,388.82±25.97,427.18±44.31);人参皂苷Rg3组、原发瘤未切除组和原发瘤切除组转移瘤发生率分别为40%,50%,100%;平均肝脏质量分别为2.92 g±0.60 g,3.80 g±0.33 g,3.98 g±0.52 g;转移瘤血管密度分别为27.10±3.41,42.60±8.42,62.40±5.08;转移瘤细胞Ki67的表达分别为34.70±6.46,54.30±8.98,65.20±3.82;转移瘤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28.37±3.86,12.50±2.99,9.90±2.88.结论: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CT-26-GFP细胞系及其动物模型可以为原发瘤切除研究提供理想的实验材料,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能够客观定量评价肿瘤在小鼠肝脏的生长情况.人参皂苷Rg3明显抑制小鼠原发瘤切除后肝内转移瘤的生长,明显抑制转移瘤的血管生成及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 胃癌肝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及综合治疗

    作者:熊清泉;王道荣;梁勇

    肝脏是胃癌主要的转移靶器官,胃癌肝转移是导致胃癌患者预后差,治疗困难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胃癌肝转移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且没有形成统一治疗规范,本文就胃癌肝转移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和胃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情况进行简要综述.

  • 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原位瘤模型

    作者:欧阳国庆;潘光栋;吴永融;徐洪来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一种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高死亡率主要由结肠癌转移到远处器官引起,而肝转移是CRC患者的主要死因.合适的动物模型是研究CRC的转移机制、评估其临床前期治疗效果的基础.CRC肝转移的原位移植模型具有相似度高,更能体现人类CRC肝转移的特征.本文我们就结肠癌肝转移原位移植模型作一综述.

  • 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华山;李宇飞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很高,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找到合理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手术切除仍被认为是唯一可能有效的治愈手段,但能手术根治的患者仅占少数.因此,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肝转移癌治疗经验的积累,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逐渐被广泛应用,是确保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获得佳治疗策略的根本,亦是今后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发展方向.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新辅助化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放射疗法、射频消融术、冷冻疗法、无水乙醇注射术及中医药治疗等,一种或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生活质量,本文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125Ⅰ粒子近距离植入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亿;罗开元;李滢旭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癌症之一,在西方社会其发病率排在肿瘤的第2位,其肝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也是常见的转移性肝癌.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愈手段,5年存活率超过50%,但仅有10%-20%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确诊时适合于手术切除,因此各种非手术治疗的作用正日益受到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125Ⅰ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内放射已成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新热点,本文拟就其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方面的治疗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大肠癌发展与肝转移的差异蛋白质组研究进展

    作者:李占霞;张国锋

    近年来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大肠癌作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肝脏是大肠癌常见、易发生的转移器官.肝转移是大肠癌根治性切除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早期预测和诊断肝转移对于提高大肠癌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差异蛋白质组研究(又称功能蛋白质组研究)利用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对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大肠癌原发灶、大肠癌邻近组织、大肠癌肝转移灶、血浆或血液、组织液和尿液进行蛋白分子代谢产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与正常人蛋白代谢谱进行对照分析,可以发现大肠癌中特有的小分子代谢物,进一步探讨大肠癌肝转移的发生机制,观察由多基因事件引起的多蛋白质组分整体变化,从整体上寻找潜在的药物靶点并且通过肿瘤标志物进行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其发展与转移.我们主要就大肠癌发展与肝转移的差异蛋白质组研究的理论、方法以及成果进行了初步的回顾和总结.

1563 条记录 4/79 页 « 12345678...787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