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侧岛状颊肌黏膜瓣联合咽后壁瓣上提再造软腭二例

    作者:程文丹;赵宇;刘业海;汪春兰;王帮河;丁浩

    软腭肿瘤切除导致的全软腭缺损,如不及时修复,患者将丧失腭咽闭合功能,语言和吞咽功能随之发生严重障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 咽后壁瓣术后血管重建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立勋;翦新春;雷荣昌;蒋灿华;王树芝

    目的探讨上、下蒂型咽后壁瓣术后血管重建的一般规律.方法将10只杂种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分别作上、下蒂型咽后壁瓣手术,并分别于术后即刻、3、7、30、90d处死,用血管造影X线片研究其血管重建情况.结果上蒂型咽后壁瓣术后血管重建快,3 d即有贯穿全瓣的轴型血管网,30 d轴型血管网已基本重建完成,其血供主要来自蒂部;下蒂型咽后壁瓣术后血管重建慢,其血管自瓣蒂及瓣尖软腭区逐渐向瓣中部生长;90d已完成轴型血管网的建立,其血供来自瓣蒂和瓣尖软腭区两方面.结论上、下蒂型咽后壁瓣术后远期均可建立轴型血管网,血运丰富.

  • CT辅助咽后壁瓣手术设计

    作者:杨育生;邱蔚六;袁文化;王国民;唐友盛

    目的建立CT辅助设计咽后壁瓣的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应用CT测量26例腭咽闭合不全者在静止和发"i"时腭咽腔的宽度和长度,观察分析咽后壁瓣成形术所需的宽度、长度和咽后壁瓣蒂的位置和与软腭的附着位置.结果静止时腭咽腔的宽度15.10~37.25 mm,平均27.01 mm,长度12.54~30.39 mm,平均22.10 mm;发"i"时腭咽腔的宽度为9.11~34.06mm,平均17.69 mm;咽后壁瓣蒂的位置都在第一颈椎平面或以上;与软腭的附着位置大部分在软腭的中后1/3处.结论CT作为一种定量评价腭咽闭合功能的方法,能够辅助设计咽后壁瓣手术方法.

  • 改良咽后壁瓣成形术179例

    作者:杨育生;王国民;陈阳;吴忆来;蒋利萍

    咽后壁瓣成形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腭咽闭合不全(velopharygeal incompetence,VPI)常用的方法,我们在1999年9月~2003年4月,通过对179例VPI患者行改良咽后壁瓣成形术,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报道如下.

  • 耳甲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的手术探讨

    作者:陈新建;杨菊元;苏春花;于凤艮

    唇裂患者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鼻畸形.单侧唇裂术后,唇部的解剖形态得以恢复,遗留的鼻畸形更加突出.我们采用耳甲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唇裂鼻畸形二期修复21例,同期修复2例.年龄13岁至22岁.男性10例,女性13例.二期修复者在1岁前已行唇裂修补术,同期修复者为腭裂修复术加咽后壁瓣成形术加唇裂修复术2例,已行唇裂修复术,同期行咽成形术加腭裂修复术7例.

  • 带蒂软组织瓣在腭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王志兴;张洪杰

    我院自1990年2月至2001年9月间应用带蒂组织瓣修复腭部缺损共2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一、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龄6~72岁,平均年龄41.2岁.本组中因腭部肿瘤切除术后遗留缺损20例,另外2例则为腭裂术后穿孔.对本组22例患者分别选用腭瓣、舌瓣、颊肌粘膜瓣、咽后壁瓣、颞顶筋膜瓣或上述两种组织瓣的联合应用修复上腭部分或全层缺损以及腭部合并其它部位的缺损(表1).``

  • 两种术式对大龄腭裂患儿术后瘘发生率及语音清晰度改善的影响

    作者:任旭辉;张红闯;张阳;成雨生;张扬;万延俊

    目的 探讨腭帆单纯提肌重建以及腭帆提肌重建联合带蒂颊脂垫瓣和咽后壁瓣两种术式,对大龄腭裂患儿术后瘘发生率及语音清晰度的影响.方法60例大龄腭裂患儿(4~9岁),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以单纯腭帆提肌重建(A组)及腭帆提肌重建联合颊脂垫瓣和咽后壁瓣修复(B组),观察并比较术后腭瘘的发生率及语音清晰度情况.结果 术后A组瘘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语音清晰度均较术前提高(P<0.05),且B组优于A组(P<0.05);腭部瘢痕情况B组优于A组(P<0.05).结论 对于大龄腭裂患儿,腭帆提肌重建联合咽后壁瓣及带蒂颊脂垫瓣的术式有效降低了腭瘘的发生率,可获得更好的语音清晰度,并可避免裸露骨面,减少腭部瘢痕形成及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功能性腭裂修复术式.

  • 大龄腭裂患者两种手术模式的临床评估

    作者:屈文静;王永前;李海东;宋涛;吴镝;麻恒源;姜婵媛;孙敏;尹宁北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腭裂患者的手术治疗模式,以提高大龄腭裂患者术后的腭咽闭合率和语音清晰度.方法 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52例大龄腭裂患者按年龄不同分为A组(8~16岁,n=18)和B组(16岁以上,n=34),A组进行改良兰氏法同期腭咽肌瓣咽成形术,B组进行改良兰氏法同期咽后壁瓣咽成形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18个月,观察创口愈合情况、语音清晰度、高低鼻音、鼻漏气及鼻咽纤维内镜检查情况.结果 语音评估显示,A组和B组患者高鼻音和鼻漏气程度均显著下降,语音清晰度提高;32例患者术后腭咽闭合完全,余20例患者术后虽仍有腭咽闭合不全,但在鼻咽纤维镜下腭咽闭合率达80%以上.结论 针对不同年龄的腭裂患者制定个体化手术方式,可显著提高腭裂患者术后腭咽闭合率和语音清晰度.

  • 犬咽后壁瓣微血管构筑的组织学研究

    作者:黄立勋;翦新春;雷荣昌

    目的:研究上、下蒂型咽后壁瓣术后不同时期、不同部位血管重建情况.方法:将10只杂种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分别作上、下蒂型咽后壁瓣手术,并分别于术后即刻及术后3、7、30、90d处死,采用血管造影、常规HE切片,光镜观察及计算机图象分析等方法,比较术后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平均血管数量和横截面积的变化.另1只犬直接处死,血管造影,取对应部位作正常对照.结果:上蒂型咽后壁瓣术后即刻无血管显影,但其血管重建较快;术后不同部位血管重建同步,分布均匀,其平均横截面积、血管数量逐渐增加,30d后和对照组相近(P>0.05).下蒂型咽后壁瓣术后即刻蒂部有少量血管显影;术后不同部位血管重建不同步,分布不均匀,术后血管重建首先发生在瓣蒂区和瓣尖肌肉层,其平均横截面积、血管数量逐渐增加,30d时和对照组相近(P>0.05).术后早期瓣中部和瓣尖粘膜下无血管显影,其血管重建较慢,瓣中部一直血管稀少,90d时才和对照组相近.结论:上、下蒂型咽后壁瓣术后均能建立和术前相近、分布均匀的血管网.

  • 软腭缺损的即刻修复

    作者:胡勤刚;唐恩溢;曾以周;杨旭东

    软腭缺损常见于肿瘤切除术后,因其造成了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患者语言不清,进食吞咽时食物从鼻腔返流而影响患者的语言、吞咽功能,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重建软腭外形、恢复腭咽闭合功能是修复软腭缺损的基本原则.由于软腭的解剖结构与功能的特殊性,临床上尚无完全匹配的修复材料和方法.本文结合临床实践,探讨硬腭粘骨膜瓣和游离前臂皮瓣加咽后壁瓣修复软腭缺损的可行性及其利弊.

  • 咽后壁瓣术后形态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尹乒;翦新春

    目的研究上、下蒂型咽后壁瓣对腭咽闭合功能及患者发音的影响.方法采用鼻咽纤维镜、头影测量及语音评价的方法,对咽后壁瓣的形态、腭咽闭合功能及语音清晰度进行对照定量分析.结果上蒂型咽后壁瓣腭咽闭合不全率及矢状收缩不全率均小于下蒂型咽后壁瓣,两者的语音清晰度无明显区别.结论上蒂型咽后壁瓣术式优于下蒂型咽后壁瓣术式,且患者术后均应进行系统的语音评估及治疗.

  • 应用CT检测术后咽后壁瓣瓣宽收缩率

    作者:乌丹旦;杨育生;王国民

    目的:应用CT检测术后咽后壁瓣瓣宽的收缩率.方法:20例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患者行改良咽后壁瓣转移修复术,术前测量瓣宽,术后6~12个月应用CT及其Aw4.1重建软件测量瓣宽,计算瓣宽的收缩率.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20例患者术后咽后壁瓣整体瓣宽的收缩率为36.7%~67.2%.平均52.3%;前段瓣宽的收缩率为29.2%~62.3%,平均44.4%;中段瓣宽的收缩率为47.5%~72.5%,平均62.7%:后段瓣宽的收缩率为29.2%~64.2%,平均45.9%.前后两段瓣宽的收缩率小于中段瓣宽的收缩率(P<0.01).结论:应用CT及其重建软件能精确测量咽后壁瓣的瓣宽,并计算瓣宽术后的收缩率,可以辅助术前咽后壁瓣的设计,提高手术疗效.弥补了其他检测方法的不足.

  • 腭帆提肌重建联合咽后壁瓣术在先天性腭裂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曹春雷;万延俊;张红闯;朱效萍

    目的 探讨腭帆提肌重建联合咽后壁瓣术在先天性腭裂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腭帆提肌重建联合咽后壁瓣术,共修补47例先天性腭裂患者,其中单侧完全性腭裂21例,不完全性腭裂26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愕瘘,随诊1~3年,语音清晰度满意.结论 腭帆提肌重建联合咽后壁瓣术较好地恢复了腭帆提肌正常的解剖结构和位置,获得了良好的腭咽闭合,并有效地降低了术后腭瘘的发生率,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功能性腭裂修复方法.

  • 咽后壁瓣法治疗前后静止位时舌位置的研究

    作者:许宏权;李宇;王传家;纪影畅;李国强

    目的:通过对咽后壁瓣治疗前后舌位置变化的研究,了解咽后壁瓣对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15例咽后壁瓣治疗前后舌位置的测量及舌与软腭接触关系进行研究,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了解其变化趋势.结果:对照组10例有2例,术前组15例有5例,术后组15例有12例舌腭无接触,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27).术后组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25,P=0.015).结论:咽后壁瓣术后舌腭接触趋向消失,舌尖向后缩,舌位变低.唇舌肌肉平衡失调,可能为面中1/3发育受限的原因之一.

  • 咽成形术后咽后壁瓣脱落语音治疗方法的探讨

    作者:周海燕;徐旭光;蒋丽萍

    采集腭裂术后VPI并行咽成形+咽后壁瓣转移术后一个月进行复诊的患者12例[1,2];其中咽后壁瓣固位良好患者6例、咽后壁瓣脱落患者6例,年龄在6~12岁、智力正常、能够讲普通话或由语音治疗师领读可以朗读语音清晰度字表[3],分别进行语音清晰度测试、blowing 试验、以及过度鼻音的声学检查.

  • 软腭缺损的即刻修复

    作者:孙莲芬

    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在23~67岁.腺样囊性癌2例,软腭部鳞癌2例,腺泡细胞癌1例.5例均采用带腭大神经血管束的粘骨膜瓣加咽后瓣修复.全部成活,效果满意. 手术方法:软腭部恶性肿瘤,局部扩大切除,同时行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根据缺损大小,分别制备带腭大神经血管束和蒂在上的咽后壁组织瓣.关闭创面,将设计好的咽后壁瓣沿鼻腔侧切缘对位缝合,作为软腭衬里,再将制备好的粘骨膜瓣旋转180°移植到该创面上,形成口腔面.讨论软腭肿瘤切除术后往往造成软腭缺损,导致语音功能障碍.使患者在心理上十分压抑,生存质量降低.运用以腭大神经血管束为蒂的岛状腭瓣加咽后壁组织瓣修复缺损,本组5例全部成活,修复后的软腭形态及术后语音清晰度尚好.运用腭瓣加咽后壁瓣修复软腭缺损,取材、转移都很便利,切取后不造成功能障碍.该瓣修复具有血供可靠、厚薄适宜、不臃肿、隐蔽、不影响美观、一次完成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软腭再造的组织瓣设计大小要合适,咽后壁组织瓣与腭瓣之间相对缝合固定几针,使两瓣很好贴合,尽量关闭死腔.该瓣仅有知名动脉供血,一但血管痉挛,可造成缺血、坏死.由于腭瓣咽后壁瓣的组织来源有限,对于全软腭缺损或达硬腭缺损者,不宜选用此瓣.软腭为一肌性结构,由腭帆张肌、悬雍垂肌及两侧舌腭弓组成,这些肌肉在正常情况下可自由随意运动,共同完成其功能.软腭再造术早在60年代国外已有将额瓣引入口内修复口咽部缺损的报告.但诸多的软腭再造,没有一种能解决软腭的自主运动功能,这一点给我们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 减少腭裂术后复裂的非手术措施

    作者:张立生;郑家伟;魏明勇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91年1月至1998年7月我科共收治腭裂患儿136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51例,年龄4~12岁.平均7.2岁.腭裂类型:软腭裂21例,不完全腭裂41例,单侧完全腭裂48例,双侧完全腭裂26例.腭裂术式:单瓣术21例,两瓣术98例,两瓣术加咽后壁瓣17例.

  • 犬咽后壁瓣术后并发症及瓣外观变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黄立勋;翦新春;雷荣昌;蒋灿华

    目的研究咽后壁瓣术后不同时期瓣外观形态的改变及对呼吸道阻塞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0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分别作上、下蒂型咽后壁瓣手术,观察其临床症状.每组再随机分为5亚组,分别于术后即刻、3、7、30、90天处死,将瓣取下后观察其外观形态的变化.结果上蒂型咽后壁瓣术后早期瘀血水肿,上呼吸道阻塞,鼾声明显,以术后2-3天时严重,以后逐渐改善,2周后可消失,远期瓣体未见明显萎缩.下蒂型咽后壁瓣术后早期轻度水肿,上呼吸道阻塞不明显,瓣尖至瓣中部黏膜缺血坏死,逐渐为口腔黏膜取代,远期瓣体未见明显萎缩.结论上蒂型咽后壁瓣术后早期瓣瘀血水肿,下蒂型咽后壁瓣术后早期瓣尖缺血坏死,上、下蒂型咽后壁瓣远期都无明显萎缩.

  • 大龄腭裂患者咽后壁瓣修复术后语音康复训练

    作者:吴蔚媚;鲁勇

    总结36例12岁以上二大龄腭裂患者咽后壁瓣修复术后语音康复训练.良好的腭咽闭合功能是语音康复的关键,术后1个月开始进行腭咽闭合功能训练,采用吹气训练等行为疗法来提高患者保持口腔压力的能力;采用一对一游戏的方法训练患者唇、舌功能,为构音训练打好基础.每2周1次;在语音师指导下,采用一对一训练的方法,术后1个月开始练习正常发音,每2周1次;由医护人员组织家长学习,指导家长正确辅导患者训练,每周1次;嘱患者定期到医院接受语音师的检查和指导.术后6个月复诊时,本组患者高鼻音、鼻漏气以及语音清晰度状况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

  • 腭裂手术后体温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汪维健;张元坚;朱光第;袁庆波

    腭裂手术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为掌握其术后体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探讨可能影响体温变化的相关因素。我们对近几年来129例腭裂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9例,男71例,女58例。年龄小2岁,大38岁;其中2~6岁63例,7~12岁23例,13~18岁15例,19岁以上28例。腭裂程度:Ⅰ度4例,Ⅱ度69例,Ⅲ度56例;其中左侧Ⅲ度33例,右侧Ⅲ度12例,双侧Ⅲ度11例。手术方式:两瓣法83例,三瓣法33例,四瓣法3例,咽后壁瓣法10例。本组患者伤口愈合良好,但有3例悬雍垂裂开约1cm,1例软硬腭交界处穿孔1 cm。本组Ⅰ度腭裂仅4例,因此未将Ⅰ度腭裂的体温变化同其他类型腭裂做统计学分析。1.2 观察方法本组所列体温均系腋窝体温,将每例患者手术当天至术后12 d的每天高体温列入统计。分别计算各类型术后平均体温、平均发热天数、低热率、中热率、高热率。按惯例将37℃视为正常。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