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体会

    作者:张义娜;雷志锴

    肿瘤患者多需行化疗、胃肠外营养及长期输液等对症及支持治疗,深静脉置管是治愈或延续生命的主要通路之一。传统的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深静脉穿刺置管易发生置管失败或严重的并发症,不利于肿瘤患者的治疗,而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采用无创定位技术,对穿刺血管进行精准定位,在直视下进行深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1]。国内外研究发现在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能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4]。本次研究总结1'642例次肿瘤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的体会并报道如下。

  • 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小儿腹股沟部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郑燕国;李军;吴熙文;李挺;朱学林;许建军;连庆泉

    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因操作简单、安全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儿斜疝和鞘膜积液手术([1]),但由于这两根神经在髂腹部存在很大的解剖位置变异([2]),故目前依靠传统的解剖标志定位的穿刺方法存在相当高的失败率([3]).

  •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术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欠玉;张冯江;屈献锋

    传统的颈内静脉穿刺主要依靠可见的或可触及的解剖标志,穿刺成功与否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与经验.肥胖患者颈部多粗短,不易准确定位,其操作难度明显提高.为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我们采用超声引导下对肥胖患者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左侧输尿管保护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王涛;夏玉军

    目的 探讨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有关的左侧输尿管的解剖学特点和保护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经10%福尔马林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40例,采用TME解剖,观察输尿管的走行路径及其周围的解剖毗邻关系,测量腹主动脉分叉部至骶骨岬及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的距离,测量左侧输尿管跨越髂总动脉处至腹主动脉分叉部及左侧内环口处的距离.结果 左侧输尿管腹段靠中线侧走行,与乙状结肠系膜关系密切.左侧输尿管跨越髂总动脉处大约位于腹主动脉分叉部至左侧内环口的距离的中内1/3处.左侧输尿管盆段在盆侧壁的骶前筋膜后面走行,并位于直肠侧韧带的前外侧.直肠系膜位于骶前筋膜前面,与输尿管处于不同的解剖间隙.结论 术中掌握正确的解剖平面,运用骶岬、髂动脉、内环口、腹主动脉分叉部等解剖标志准确定位并显露输尿管,再根据输尿管走行追踪保护,可有效避免输尿管损伤.

  •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解剖学标志的应用体会

    作者:王守光;刘忠诚;徐建;滕世岗;吕福来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prosthesis,TEP)中解剖定位标志的临床意义与应用.方法:回顾分析为369例患者行TEP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入路平面、解剖学结构及手术结果,总结可供利用的镜下解剖学定位标志对手术操作的指导意义与影响.结果:选择脐下切口经腹直肌后鞘内侧缘可准确进入腹膜前间隙,耻骨结节、腹壁下动脉、间隙分割韧带、Cooper韧带位置恒定且突出,可作为腹腔镜下分离间隙的解剖学标志,腹壁下动脉、输精管、精索血管与死亡冠、危险三角、疼痛三角关系密切,可作为结构分离的解剖学标志.362例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TEP术中借助解剖定位标志利于在正确的位置、层面分离,简单、易行,可减少术中并发症,更符合手术安全性的原则.

  • 腹腔镜抗返流手术解剖标志的识别和技术要点

    作者:张伟;刘晟;江道振;郑向民;沈宏亮;单成祥;仇明

    目的:总结腹腔镜抗返流手术解剖标志的识别与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复习44例抗返流手术的录像,分析膈肌脚、迷走神经等解剖标志的识别方法,归纳充分游离食管、修补食管裂孔及不同胃底折叠方法的技术要点.结果:44例手术全部找到解剖标志,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长期疗效确切.结论:腹腔镜抗返流手术中注意识别解剖标志与严格按照技术要点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徐忠华;顾刚利;闫磊

    腹腔镜技术自诞生以来,因具有患者创伤小、视野清晰、有助于辨别精细解剖结构、失血少及术后康复快等优势,在泌尿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从单纯器官切除术到复杂的保留和重建手术,从上尿路手术到位于盆腔深部的下尿路手术,都可在腹腔镜下完成.近年,腹腔镜手术力求在无瘢痕、手术操作精细化及远程控制化等方面有所突破.在标准腹腔镜手术的基础上,诞生了手助腹腔镜手术、单孔腹腔镜手术、经自然腔道内镜技术及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等.1 标准腹腔镜手术(standard laparoscopic surgery,SLAS)标准腹腔镜器械直径一般5 ~12 mm,在电视显像系统监视下操作,已广泛用于泌尿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从操作相对简单的上尿路手术,如肾上腺、肾脏、输尿管上段疾病等,到相对复杂的下尿路手术,如前列腺癌根治术、全膀胱切除术等,都可行腹腔镜手术.尤其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相对传统开放手术而言,优势明显,被认为是治疗肾上腺外科疾病的"金标准".标准腹腔镜手术有经腹腔和经腹膜后两种入路.经腹腔入路操作空间大,解剖标志明显,但有肠粘连及腹腔脏器损伤的潜在风险;经腹膜后入路进入术野迅速,对腹腔脏器干扰小,但操作空间较小,解剖标志不明显.两者各有利弊,选择何种入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者的习惯.

  • 腹膜后腹腔镜在肾脏手术的应用

    作者:张旭;李俊

    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对腹腔脏器干扰少,较少引起并发症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后腹腔的建立,解决了腹腔镜下腹膜后间隙解剖标志的界定、脏器的辨认和显露等难题,为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腹膜后腹腔镜手术不仅广泛应用于肾脏手术,而且已基本涉及所有泌尿外科及其他腹膜后脏器手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已成为治疗泌尿外科某些疾病的首选术式.

  • 腹膜后腹腔镜肾脏手术中转开放的原因及防治

    作者:金讯波;李连军

    腹腔镜肾脏手术有经腹腔和经腹膜后两种方法,并各有利弊. 1990年Clayman等[1]成功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经腹腔腹腔镜肾切除术,使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应用逐步推广,目前,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占有重要地位,腹腔镜肾切除术在多数医院还以经腹腔为主.1992年Gaur等[2]首先使用自制气囊扩张后腹腔,使之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开创了后腹腔手术的新途径.该途径适合泌尿外科手术的特点,可直接到达患处,损伤轻,不干扰腹腔脏器,减少了胃肠反应,无污染腹腔的危险,具有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以及恢复快、术后腹腔感染和粘连少等优点,但由于后腹腔操作空间小、周围脂肪多及相对缺乏解剖标志, 手术器械易相互干扰, 因此对技术要求更高, 在某些情况下会中转开放手术.

  • 全膝关节置换术股骨远端相关解剖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建雷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能够有效的恢复膝关节生理力线、解除膝关节疼痛、恢复膝关节正常的功能,是治疗终末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的方法[1-3].拟行TKA的患者通常伴有股骨远端解剖标志不清和形态的改变.TKA术中股骨假体的旋转力线是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和假体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股骨假体旋转不良可导致术后髌骨轨迹异常、膝前区疼痛、胫股假体部件间剪切扭转应力增加和屈膝不稳定等[4-5].因此如何精确定位股骨远端各解剖标志及TKA股骨假体旋转力线成为TKA的关键步骤.现就股骨远端与TKA相关的解剖形态特点及股骨假体旋转力线定位相关解剖作一综述.

  • 解剖标志及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治疗脑垂体瘤

    作者:吴建珩

    目的 总结解剖标志及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路径进行垂体瘤切除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2例经蝶内镜切除垂体瘤的手术经验.患者行磁共振成像(MRI)或CT扫描检查,显示鞍区肿瘤并压迫视神经与视交叉.均采用经单鼻孔-蝶窦路径、在神经内镜辅助下摘除.结果 肿瘤全切除38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手术无死亡病例.本组随访3~36个月,平均10个月.18例视力下降及缺损者中,16例(88.9%)视力迅速恢复,2例(11.1%)好转.视野缺损14例(77.8%)恢复,4例(22.2%)改善.19例术前异常增高的激素水平术后部分逐渐恢复正常,20例术前内分泌功能紊乱者术后症状缓解.结论 解剖定位及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路径切除垂体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背皮肤缺损的术后护理

    作者:柴彩凤

    足背皮肤缺损,常导致肌腱、背或关节裸露,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又因周围软组织较少,皮肤几近贴紧骨面,移动能力差,临近又缺乏足够有效的皮瓣.而股前外侧皮瓣具有解剖标志清楚,变异少,易于切取,血管蒂恒定、供区隐蔽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005年至2008年我科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背皮肤缺损12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皮瓣全部成活,取得了满意效果.

  • 颅底临床解剖标志与颅底肿瘤手术的安全性分析

    作者:吴环立

    目的:分析颅底临床解剖标志与颅底肿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行颅底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颅底鸡冠、颞骨棘和翼突、颈内动脉和茎突以及相邻解剖结构在手术操作中的应用情况。结果初期行颅底手术,因临床医师未能充分认识颅底解剖标志,所以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长,部分患者术后颅底肿瘤有残留。2例患者术后有肿瘤组织残留,其中1例死亡,其他28例患者,均在颅底手术直视下彻底清除肿瘤组织,均未发生严重的颅脑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术后3 a生存12例(70.6%),5 a生存6例(35.3%)。结论颈内动脉和茎突、颞骨棘和翼突、鸡冠以及相邻解剖结构是不同颅底肿瘤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深入了解这些解剖标志有助于提高颅底手术的成功率、安全性。

  • 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建国;袁媛;李利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与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住院病例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超声组,对照组采用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穿刺,超声组在B 超定位后穿刺,分别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总体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8%,总体成功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和93.9%(P<0.01和P<0.05),且超声组操作时间短(P=0.012),总体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B超引导行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定位准确,成功率高,操作省时且安全,值得推广.

  • 股骨髁部粉碎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韩健;殷振华;陈轲;刘一海;范斌

    股骨髁部骨折包括髁上、髁间、后髁骨折,为临床常见高能量损伤,常为严重粉碎骨折.其治疗应遵循力求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适度功能康复练习的原则.临床上常因骨质缺损、压缩、波及关节面、失去正常解剖标志等造成复位困难,因不同的骨折程度和骨缺损造成难以统一的内固定方式,因骨折是否开放、有无血管损伤及软组织损伤情况造成术后功能恢复欠佳等等.为了进一步改善此类骨折的临床疗效,现将有关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颞骨解剖技能培训的作用和思考

    作者:孙敬武;孙家强;侯晓燕

    颞骨是人体中为复杂的骨骼之一,是构成侧颅底的一部分,众多的脑神经、颈内动静脉穿行其中,听觉与平衡觉的终末器官也深寓其中。颞骨的位置深在、腔隙狭小、形态抽象,且其复杂的解剖结构、特殊的毗邻关系以及多变的生理病理,使耳外科手术成为具有挑战性和深刻内涵的外科技术。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耳外科医生,必须具备扎实的颞骨解剖知识及娴熟的操作技术。虽然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可通过观摩学习、大量的临床实践提高病变条件下的解剖识别能力,然而,严格系统的颞骨解剖训练更是临床实践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系统的颞骨解剖技能培训不仅可以规范的模拟真实手术,了解不同手术方法的步骤与技巧,还可以通过其对颞骨的解剖,熟悉并掌握各个解剖标志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提高手术操作的精准程度,并可通过颞骨解剖技能培训拓展新的手术入路。

  • 弓状韧带与肾动脉关系的后腹腔镜肾切除解剖学研究

    作者:蒋思雄;杨玻;鞠红卫;于娜;高春霞;范治璐;孙卫兵;刘志宇;王琦

    目的 探讨弓状韧带的解剖及其在后腹腔镜解剖性肾切除手术中作为肾动脉定位标志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7月行后腹腔镜解剖性肾切除术297例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76例,女121例,年龄26~82岁,平均54.6岁.左侧174例,右侧123例.肾癌186例,肾盂癌74例,输尿管癌37例.术中采用“用多少,开多少,宁少勿多”的原则按需打开部分肾后间隙,显露腰大肌、腰方肌及膈肌等后腹腔解剖标志.识别内外侧弓状韧带,以内侧弓状韧带为导向,寻找并显露肾动脉.Hem-o-lok处理切断后,于其内下深面稍做游离,即可显露肾静脉,同法处理,总结后腹腔镜下内侧弓状韧带与肾动脉的解剖定位关系.结果 后腹腔镜下可清晰识别三个肌性标志,即腰大肌、腰方肌及膈肌;及二个韧带标志,即外侧弓状韧带及内侧弓状韧带.内外弓状韧带在腔镜下呈现“海鸥”样外观,内侧弓状韧带水平向中线方向走行,正对肾动脉.以内侧弓状韧带为定位标志,297例手术快速寻找肾血管,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同时也减少了因损伤肾血管出血而中转开放的几率.结论 遵循“用多少,开多少,宁少勿多”的原则游离肾后间隙能依托肾周自身的悬吊固定结构显露肾血管,减少操作通道的数量;内侧弓状韧带是后腹腔镜上尿路手术中肾动脉的重要定位标志,以之为导引寻找肾动脉,能缩短手术时间.

  •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关肠系膜上血管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孙明生;万波;龚毅;熊吉信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血管的解剖特点,为钩突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实施提出可供参考的解剖学标志.方法:对4具成人尸体标本作解剖学观察,并分析96例上腹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资料与13例钩突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视频资料.结果: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可分为3个部分,包括胰腺上段,左侧可有胃冠状静脉汇入(22.1%);胰腺段,有较多的属支汇入,主要有胃结肠干、胰十二指肠上后静脉、胰十二指肠下静脉等,并可有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该段左侧(7.5%);十二指肠水平段,未见血管分支,且左侧与肠系膜上动脉紧密相邻.肠系膜上动脉在胰头十二指肠区域内走行于肠系膜上静脉的左后侧,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为其主要分支,另见有与第一空肠动脉共干起源者(33.0%).肠系膜上动脉起源的替代肝右动脉2例(1.8%).结论:充分认识肠系膜上血管及其相关血管的分布及走行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肠系膜上静脉的十二指肠段可作为钩突入路的重要解剖标志.

  • Rouviere沟引导定位联合"安全窗"技术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赵沨;王培斌;胡秋石;刘磊;陆琪;李伟;黄强

    目的:探讨Rouviere沟引导定位联合"安全窗"技术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0月40例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中采用依靠Rouviere沟引导定位联合"安全窗"解剖技术手术.结果:全组患者探测时均可见Rouviere沟结构,并进而依靠Rouviere沟引导定位联合"安全窗"解剖技术进行操作,手术均得以完成,手术未造成严重胆道损伤、大出血等严重手术并发症,仅1例中转开腹.全组平均手术时间(81.8±13.1)min、术中出血量(14.5±9.5)mL,术后禁食时间(26.4±6.2)h、术后排气时间(1.28±0.16)d、下床活动时间(15.1±3.5)d、住院时间(7.5±3.5)d.结论:对于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者,运用以Rouviere沟引导定位联合"安全窗"技术协助进行手术,可以帮助辨识胆囊三角区的解剖结构,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胆道损伤等相关并发症.

  • “三线一平面”解剖标记在腹腔镜胆道结石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汪雷;侯辉;吴春利;喻宗繁;万圣云

    目的:探讨“三线一平面”肝外胆道定位标记在腹腔镜治疗胆道结石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一科连续实施腹腔镜胆囊手术445例,腹腔镜胆管探查手术70例,术中均采取“三线一平面(十二指肠球部上缘弧线;肝右后叶肝蒂弧形切迹线;肝总管及胆总管正中线;肝门板平面)”作为术中的肝外胆道的解剖定位标记。
      结果:全组未发生胆管损伤及手术死亡。腹腔镜胆囊手术无中转开腹者,腹腔镜胆管探查手术中转开腹1例(1.4%),术后胆瘘2例(2.9%)经保守治疗治愈。所有患者恢复良好。
      结论:以“三线一平面”为导向的胆道解剖方法可以预防腹腔镜胆道结石术中胆管和血管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146 条记录 5/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