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颏下血管与颏下岛状瓣应用

    作者:李志来

    颈部皮瓣色泽优良,因而, 临床常用来整复面部软组织缺损.通常应用3种类型的组织瓣:随意瓣、颈阔肌肌皮瓣和锁骨上神经血管瓣.每一类型都存在着缺点.随意瓣移动受限,供区疤痕不可接受;颈阔肌肌皮瓣术后效果难以预测;而锁骨上神经血管瓣仅能达到面下1/3区域,而且需要广泛分离组织以便于转位.

  • 软腭缺损的即刻修复

    作者:孙莲芬

    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在23~67岁.腺样囊性癌2例,软腭部鳞癌2例,腺泡细胞癌1例.5例均采用带腭大神经血管束的粘骨膜瓣加咽后瓣修复.全部成活,效果满意. 手术方法:软腭部恶性肿瘤,局部扩大切除,同时行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根据缺损大小,分别制备带腭大神经血管束和蒂在上的咽后壁组织瓣.关闭创面,将设计好的咽后壁瓣沿鼻腔侧切缘对位缝合,作为软腭衬里,再将制备好的粘骨膜瓣旋转180°移植到该创面上,形成口腔面.讨论软腭肿瘤切除术后往往造成软腭缺损,导致语音功能障碍.使患者在心理上十分压抑,生存质量降低.运用以腭大神经血管束为蒂的岛状腭瓣加咽后壁组织瓣修复缺损,本组5例全部成活,修复后的软腭形态及术后语音清晰度尚好.运用腭瓣加咽后壁瓣修复软腭缺损,取材、转移都很便利,切取后不造成功能障碍.该瓣修复具有血供可靠、厚薄适宜、不臃肿、隐蔽、不影响美观、一次完成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软腭再造的组织瓣设计大小要合适,咽后壁组织瓣与腭瓣之间相对缝合固定几针,使两瓣很好贴合,尽量关闭死腔.该瓣仅有知名动脉供血,一但血管痉挛,可造成缺血、坏死.由于腭瓣咽后壁瓣的组织来源有限,对于全软腭缺损或达硬腭缺损者,不宜选用此瓣.软腭为一肌性结构,由腭帆张肌、悬雍垂肌及两侧舌腭弓组成,这些肌肉在正常情况下可自由随意运动,共同完成其功能.软腭再造术早在60年代国外已有将额瓣引入口内修复口咽部缺损的报告.但诸多的软腭再造,没有一种能解决软腭的自主运动功能,这一点给我们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 唇癌术后缺损修复21例临床体会

    作者:郭芳;郅克谦;朱勇

    目的:探讨唇癌术后缺损的修复方法,并对术后唇形态、功能进行疗效评价.方法:对手术方式为直接拉拢缝合、Abbe-estlander瓣、Bernard瓣及扇形颊瓣转移法修复唇缺损的21例患者进行病例资料回顾性研究,并对其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21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存活,唇外形明显改善.术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和转移,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唇形态功能及患者自我评价的评分值均逐渐增高.结论:唇部缺损的修复方法应依据缺损的病因、大小、范围、皮瓣的特点、术者的技能以及患者的需求等来选择.

    关键词: 唇癌 缺损 修复 组织瓣
  • 肱骨不连和肱骨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作者:陈振光;喻爱喜;余国荣;谭金海;杨玉华;郑晓晖

    目的:探讨带不同血管蒂骨、骨膜瓣移位修复肱骨骨不连和骨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以肩胛上动脉冈下支、胸肩峰动脉肩峰支、旋肱前动脉内侧降支、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肱动脉肌间隙支、桡侧副动脉和骨间返动脉为蒂的骨、骨膜瓣移位植骨以修复肱骨不连和缺损,并总结临床应用情况.结果:施术47例取得良好疗效.结论:本组带血管蒂的骨、骨膜瓣可供修复肱骨任何部位的病损并具有操作简易和效果满意等优点.

  • 带血管蒂组织瓣转位修复小腿组织缺损

    作者:卢光辉;余国荣;许典雄;刘合振

    目的:回顾性研究了带血管蒂组织瓣转位修复小腿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腓肠肌皮瓣、肌瓣、比目鱼肌瓣、肌骨膜瓣、跗外侧血管蒂骰骨趾短伸肌复合瓣、胫前或胫后血管节段性骨膜支骨膜瓣转位修复小腿组织缺损37例.结果:组织瓣全部存活,骨愈合时间4~6个月,无炎症复发、窦道及溃疡.结论:带血管蒂组织瓣转位修复小腿组织缺损,疗程短、疗效好,手术简便易行,不仅可修复软组织缺损,而且同时一期修复骨缺损.

  • 带血管蒂的足内侧复合组织瓣局部转位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

    作者:谢昀;陈振光;苏奇;佘焕群

    目的为踝足部的复合组织缺损提供一期修复术式.方法 40例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 解剖观察动脉来源、走行、分支、外径及吻合情况.结果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起自胫前动脉或足背动脉.足底内侧动脉深、浅支起自足底内侧动脉.上述四动脉在走行中分别发出若干皮支、肌支和骨膜支支配足底内侧区各解剖学结构, 且相互间形成广泛、恒定的吻合, 可形成带血管蒂的足内侧复合组织瓣.结论带血管蒂的足内侧复合组织瓣可转位一期修复踝足部的复合组织缺损.其优点在于血管解剖恒定、转位灵活、不牺牲主要血管.

  • 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修复踝周部组织缺损

    作者:潘振宇;陈振光

    胫骨远端、踝部、距骨骨不连、骨缺损或合并踝周部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修复却很困难,一直是创伤外科棘手的难题.胫骨远端和距骨因其生理解剖学上的特点,骨折后易发生骨不连、骨缺损;另踝周部是遭受创伤的常见部位,受伤后易发生软组织缺损,导致骨外露.传统治疗往往需多次手术,疗程长,效果不满意;若采用吻合血管的组织瓣游离移植,则手术创伤大,操作复杂,甚至有部分患者因受区无可供吻合之血管而无法进行手术.

  • 超薄皮瓣的发展与临床应用进展(综述)

    作者:周玉名

    自2002年Kimuta1首次报道"薄皮瓣"、"超薄皮瓣"以来,由于其皮瓣质地薄、柔软,修复浅表的皮肤软组织可获得良好的外形,超薄皮瓣迅速获得了修复重建外科的认可,并掀起了一股超薄皮瓣的研究热潮,其相关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超薄皮瓣的历史皮瓣移植是创伤修复和整形重建常用的方法,然而,在切取皮瓣时,皮瓣厚薄不均且皮下带有一层脂肪组织,皮瓣移植后常常显得臃肿,一些肥胖的病人更显突出,对创面修复有美学要求的患者,择期行皮瓣修薄术临床上相当常见.针对皮瓣厚薄不均匀、臃肿问题,中国学者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先提出超薄皮瓣的概念,实际上为保留薄层的皮下脂肪,依靠真皮下血管网供血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这种皮瓣同时兼备组织瓣和皮片的优点(薄且颜色、质地佳),十分适合于浅层组织缺损的修复.

  • 组织瓣或足趾移植修复四肢严重创伤的手术配合

    作者:黄雪华;宋之贤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组织瓣或足趾移植广泛应用于四肢创伤的修复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我院自1994年7月~2001年7月完成156例四肢创伤的皮瓣和足趾移植治疗.治疗过程中手术室护士完成了良好的配合.

  • 组织瓣手沭血供有关的解剖学要点

    作者:钟世镇

    就组织瓣设针有关手术中不同血管类型的解剖学特点,从影响成活的关键要点上加以提示。对目前尚有争议和尚不成熟的新术式,从机理上加以说明,为外科手术的创新、设计和处理提供形态学理论依据。

  • 常见组织瓣在头颈外科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田皞;喻建军;李赞;周晓;戴捷;单振峰;胡杰

    目的 通过回顾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分析总结各种皮瓣的优缺点、改进方法及适应范围.方法 2011年11月~2014年11月共施行组织瓣修复手术426块,其中游离组织瓣中,股前外侧皮瓣327块,腓骨皮瓣15块,前臂皮瓣13块,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3块,空肠瓣5块,上臂外侧皮瓣l块;带蒂组织瓣中,胸大肌皮瓣38块,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8块,颏下岛状皮瓣6块,鼻唇沟皮瓣6块,下斜方肌皮瓣3块,面动脉岛状皮瓣1块.结果 426块施行组织皮瓣修复患者中,8块股前外侧皮瓣坏死,2块游离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出现血管危象而终坏死,1块带蒂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部分坏死,其余皮瓣均一期存活,愈合良好.结论 头颈颌面部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肿瘤切除术后组织需要皮瓣的修复,掌握显微外科技术及相关经验后,游离组织瓣具有很好的成功率及修复疗效,其中以股前外侧皮瓣应用越来越广泛;缺损部位及大小的个体化差异,在尽量减少患者创伤的基础上,其他皮瓣技术也各具实用价值.

    关键词: 组织瓣 头颈 修复
  • 组织瓣转瓣术对乳腺癌保乳术患者乳房美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晓辉

    目的:探究组织瓣转瓣术对乳腺癌保乳术患者乳房美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4月~2017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原发性乳腺癌女性患者52例,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对照组(n=23)和研究组(n=29),对照组患者在乳腺癌保乳术后给予常规基本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乳腺癌保乳术后,立即性组织瓣转瓣术.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术后并发症,心理状态评分及乳房美学评分.分析组织瓣转瓣术对乳腺癌保乳术患者乳房美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手术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乳房对称性、表面平整度、皮肤效果、乳头移动距离单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乳房皮肤色泽及手术切口瘢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对照组出现1例远处转移,研究组未出现远处转移,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未出现局部复发情况;对照组有1例伤口感染,1例伤口积液,研究组有2例伤口感染,1例伤口血肿.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且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组织瓣转瓣术修复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缺损,可避免乳房严重变形,有效保持外观及形态,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 同时修复肢体恶性肿瘤切除后的组织缺损

    作者:林智;温国贤;李文瑜

    目的 尽大努力在肿瘤切除的同时修复缺损组织、保全功能、降低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转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对55例体表恶性肿瘤术前选择性进行放、化疗,手术扩大根治性切除肿瘤,组织瓣移植,假体植入修复组织缺损及功能重建治疗并随访5年.结果 术后缺损组织完全修复,大部分患者恢复了劳动力或生活能完全自理,5年生存率达92.2%,优良率达69.0%.结论 该方法对体表恶性肿瘤切除的组织缺损修复及功能重建是可行的,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应用高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感染性骨外露

    作者:李菊根;吴波以;赵玉

    目的 探讨高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应用组织瓣移植或游离植皮治疗感染性骨外露的效果.方法 32例感染性骨外露创面先行清创及高负压封闭引流术5~15 d后应用组织瓣移植或游离植皮方法覆盖骨外露创面.结果 本组32例创面经高负压封闭引流5~15d后,感染得到控制.除骨外露处无肉芽组织生长外,其骨外露周边软组织缺损处均可见新鲜肉芽组织生长.细菌培养阴性,再次手术行组织瓣移植或游离植皮全部一次成活.结论 高负压封闭引流可以有效控制或消除感染、减少敷料更换、刺激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为组织瓣移植或游离植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临床上治疗感染性骨外露有效的修复方法.

  • 肩胛下血管蒂组织瓣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蔡宝仁;许辉;傅国友;李慧友

    目的研究肩钾下血管蒂组织瓣的血供解剖,解决肩钾下血管蒂的联合组织瓣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6具新鲜尸体标本,从肩胛下血管起始处灌注中华墨汁,观察皮肤着色范围,于背阔肌上缘、前缘、肩胛岗、腋前线和髂嵴平面分别切取组织块做连续切片,应用Luzex-F图像分析仪,观察皮瓣间微血管构筑。结果肩胛皮瓣、背阔肌肌皮瓣、侧胸皮瓣间存在非常丰富的血管吻合网。临床上以肩胛下动静脉为血管蒂,包含肩胛皮瓣、背阔肌肌皮瓣、侧胸皮瓣联合移植修复巨大软组织缺损,吻合血管移植6例,轴型皮瓣移植50例,均获成功。结论肩胛下血管蒂联合组织瓣是一个理想的供区,可用于移植修复大范围组织缺损。

  • 大收肌腱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手部肌腱皮肤缺损术式解剖研究

    作者:黄东;黄永军;徐达传;毛莉颖;吴伟炽;张翠琼

    目的:为带膝降动脉大收肌腱复合组织瓣修复手部肌腱伴皮肤(骨)缺损新术式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上对膝降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和分布及大收肌腱的形态特点和血管分布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①膝降动脉的主干长(1.22±0.48)cm,起点外径为(1.85±0.64)mm,主要分支有股内侧肌支、关节支、隐支.②关节支的主干长(5.2±1.12)cm;起点外径为(1.16±0.31)mm,分支营养大收肌腱和股骨内侧髁,并参与形成膝关节动脉网.③隐动脉起点外径(1.14±0.29)mm,分支营养缝匠肌下部、膝内侧上部皮肤,并参与膝关节动脉网形成.④大收肌肌腱质部长(9.4±2.1)cm,宽(12.2±0.28)mm,厚(1.92±0.64)mm.大收肌腱移行部长(4.5±0.71)cm,宽(20.0±2.7)mm,厚(5.8±2.1)mm.结论:以膝降动脉血管为蒂带其分支可形成大收肌腱骨肌皮复合组织瓣,吻合血管移植可修复不同类型的手部肌腱伴皮肌(骨)缺损,术式设计具有可行性,供区损伤小.

  • 对带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再评价

    作者:张世民;侯春林;徐达传

    以皮神经血供为基础的新型皮瓣,由Bertelli[1](1991)和Masquelet[2](1992)首先报道。国内张世民[3]和宋建良[4]1994年进行了介绍。以后不少学者对这类皮瓣进行了研究,但国外研究不如国内多。除Bertelli[5、6]继续有临床报道外,Nakajima[7、8]对皮神经和浅(皮)静脉伴行血管皮瓣进行了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国内张心宽[9]、芮永军[10]、廖进民[11、12]等均对四肢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了解剖观察。钟世镇[13]总结归纳了这类皮瓣成活的血管基础。目前临床切取的供区主要是前臂、手背和小腿、足背,以带前臂外侧皮神经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远端蒂筋膜皮瓣应用较多。作者[14]1996年曾对这类皮瓣进行过综述与评价。现结合近年文献,对这类组织瓣的血供、临床应用和命名作进一步分析和评价。

  • 肘关节周围血管网多层构筑标本的设计与制作

    作者:肖建忠;王兴海;彭珍山;任家武;谭双香;刘畅;洪辉文

    临床显微外科组织瓣研究的重点是依据血管的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寻找有效的区域性血供保障的供区,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对细微血管走行分支的形态有明确的认识.近年来,为配合显微外科的研究,我们通过探索,采用新鲜材料乳胶灌注、局部防腐、分层解剖、印模复位等技术,成功制作出肘关节周围血管网多层构筑标本,为研究提供了直观的标本.现简介如下,供临床肘关节与显微外科组织瓣应用参考.

  • 异体多种组织移植重建骨、韧带和腓总神经缺损1例

    作者:张旗;彭建强;韩卫东;罗俊航

    [编者按]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带血供的组织瓣移植修复组织缺损己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对于多发性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自体组织移植缺乏理想的供区、对供区的创伤、功能影响大,仍然是丞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 各种带血管蒂腓骨瓣的临床应用选择

    作者:陈振光;郑晓晖;余黎

    腓骨形态笔直,支撑力强,有充裕长度可供采用,又是唯一可携带骨骺和骺端关节面的供区.由于腓骨具有多源性血供,又因所截取骨瓣部位的不同,可构成用途各异的多种组织瓣,为临床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乃自体显微骨移植中应用广骨瓣之一.笔者依据解剖学研究,结合临床实践对各种血管蒂腓骨瓣的临床应用选择,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以供参考.

311 条记录 9/16 页 « 12...6789101112...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