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UK与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

    作者:张晓敏

    心肌梗死(AMI)是目前引起心源性猝死主要的病因之一,50%的死亡发生在发病后1h内.近10年来,AMI死亡率下降主要得益于冠心病监护病房的设立、再灌注治疗及药物治疗的进展,而再灌注治疗为关键.在无条件进行急症PCI的基层医院,药物溶栓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就将我科7年来应用的2种溶栓药物的疗效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 急性心肌梗死70例急诊PCI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袁观辉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急重症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效再灌注治疗是减少心肌梗死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键.我们现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急诊PCI)治疗AMI的临床疗效.

  •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丁士芳;陈玉国;张运;李继福;刘黎明;李贵双;纪求尚;刘同涛;蒋世亮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的特点及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5月期间281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接受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静脉溶栓、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治疗,比较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时间、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住院及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接受静脉溶栓、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治疗患者分别为51例、182例、34例、14例,接受再灌注治疗以男性为主,常伴有糖尿病史,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年龄偏小.心肌梗死部位无差异性,发病至入院时间无差异性,入院至再灌注治疗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冠状动脉造影示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补救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冠状动脉搭桥组梗死相关动脉分布、狭窄程度、病变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病变血管数有明显差异(P<0.001),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有显著性差别(P<0.001).住院期间仅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有4例行再次血运重建,四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发生率无差异性,但四组患者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21例患者失访,随访期间四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因支架内再狭窄分别有6例和9例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切割球囊+支架植入术.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不同再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应重视对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开展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急症冠状动脉搭桥术.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再次血运重建率高(8.2%),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有望进一步改善预后.

  • 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尿肽和左心室重塑的影响

    作者:杨海波;唐元升;朱兴雷;黄振文

    探讨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尿肽水平和左心室重塑的影响.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胸痛发作12h内成功再灌注者38例为再灌注组,再灌注失败或未进行再灌注者18例为非再灌注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入院即刻、24h、48h、7天、14天及28天时血浆脑钠尿肽水平;入院后3~5天、28天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并计算它们的变化量.结果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尿肽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再灌注组血浆脑钠尿肽水平呈单峰曲线,非再灌注组呈双峰曲线;再灌注治疗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尿肽水平,其第7天时浓度升高不明显,未形成第2个高峰.再灌注可减少左心室容积增加并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提示,早期再灌注可明显降低血浆脑钠尿肽水平并减轻左心室重塑.

  • 镁盐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结果分析

    作者:

    检索对象来源于全美国1326所医院的1737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其中于发病24小时内辅用静脉镁盐者仅5.1%.在所有AMI者中,接受溶栓、冠状动脉成形或搭桥术等再灌注治疗者共59798例,其辅用镁盐(静脉给药)者仅4178例;而在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113930例AMI者中,辅助镁盐者亦仅3823例.可见在AMI即刻辅用镁盐治疗,再灌注治疗者明显多于未再灌注治疗者(8.5%比3.4%,P<0.01).进一步分析表明,辅用镁盐者与年龄轻,Q波型AMI,入院时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24小时内伍用β受体阻滞药、利多卡因密切相关(均为P<0.001).汇总结果显示,AMI即刻静脉给予镁盐,与总病死率(奇数率1.25,95%可信区间1.12~1.34)、未溶栓者病死率(20.2%比13.2%,P<0.0001)、未行冠状动脉成形或搭桥术者病死率(10.2%比7.3%,P=0.002)呈正相关;而与接受溶栓者病死率(6.2%比5.9%,P=NS)不相关.本文结果表明,AMI即时辅用镁盐至少在美国尚未达成共识或普及,且用药与病死率升高明显相关.因此AMI即刻审慎选用镁盐辅助治疗不失为明智之举.[ZiegelsteinRC,HilbeJM,FrenchWJ,etal.AmJCardiol,2001,87(1):7 10.(英文)袁志敏摘杜静平校]

  • 095 动脉内再灌注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阻塞后CT上的脑实质高密度发生率及临床重要性

    作者:

  • 急性心肌梗死伴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验;彭长安;方卫华;衣为民;王涓;张治伟;李忠红;龙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伴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临床意义及预后. 方法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AMI患者共240例分为AMI伴RBBB组和不伴RBBB组.根据RBBB发生的时间、持续间期以及是否合并左束支分支阻滞将前者分为新发生RBBB、陈旧性RBBB、持续性RBBB、短暂性RBBB、双束支阻滞和单纯性RBBB 6个亚组,观察各组的临床经过和住院病死率. 结果240例AMI伴发RBBB 26例,占10.8%,与不伴RBBB比较,其磷酸肌酸激酶(CK)峰值、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均显著增高(P<0.01).RBBB组高发的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并非源自陈旧性RBBB和单纯性RBBB,而是来源于新发生RBBB和双束支阻滞.新发生的持续性RBBB住院病死率高,为50%,短暂性RBBB为11.1%,而持续性RBBB的再灌注治疗率较短暂性RBBB明显降低(25%vs 88.9%,P<0.05). 结论AMI患者伴发RBBB提示预后不良.再灌注治疗可改善预后.

  • 院内发生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海;姜宜成;张喜文

    目的 探讨住院期间发生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期间发生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查阅这些患者的住院信息,将患者分为心内科组、外科组、其他科组3组,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3组之间的年龄、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内科组的有创操作患者比例低于其他两组,而冠心病药物治疗患者比例、Grace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内科组的再灌注治疗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而短期及长期并发症发生率却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冠心病的认识.对于入院时即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应尽早行急诊介入治疗.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

    作者:李志明;申源生;刘锦光

    目的 比较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后不同时间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疗效.方法 14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按行急诊PCI治疗时间分为A组(急性心肌梗死后≤3h)、B组(急性心肌梗死后3~6 h)和C组(急性心肌梗死后6~12h).分别比较3组住院期间及随访1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功能变化.结果 与C组相比,A组与B组在住院期间和随访1年期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随访6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增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在住院期间和随访1年期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功能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h内不同时间点行急诊PCI治疗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预后无明显影响,随着时间延长,疗效明显降低.

  • 无锡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现状调查——一项多中心调查研究报告

    作者:王强;郭素峡;羊镇宇;吴丁烨;杨承健;陶以嘉;陈风;苏伟;郑若龙

    目的 分析中国江苏省无锡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的基线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通过网络直报,入选无锡九家医院STEMI患者共1 410例,分析其基线特征及治疗现状.结果 院内发生患者诊治延迟时间(发病至就诊、发病至第一份心电图、发病至接受专科治疗时间)耗时少,其次为呼叫“120”急救车入院患者,自行入院者耗时多.“120”急救车入院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就诊至溶栓时间短于自行入院患者.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中,“120”急救车入院患者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短于自行入院患者.在再灌注治疗患者中,就诊至溶栓、就诊至球囊扩张、发病至溶栓,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自行入院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3 h组、3~6 h组、6~12 h组和≥12 h组的院内全因病死率(4.23% vs.10.54%vs.18.67%vs.23.67%,x2=83.372,P<0.01)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47% vs.13.24% vs.18.98% vs.34.63%,x2=116.325,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接PCI治疗组、溶栓组及早期药物保守治疗组的院内全因病死率(1.50% vs.10.00% vs.18.20%,x2=50.896,P<0.01)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76% vs.12.27%vs.20.86%,x239.934,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锡地区急性STEMI患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多;药物治疗基本规范化;再灌注治疗(PCI治疗和静脉溶栓)患者比例偏低;就诊后30 min内溶栓,90 min内球囊扩张患者比例偏低.PCI治疗院内全因病死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溶栓其次,早期保守治疗高.院内发病患者的院前延迟时间短,“120”急救车入院患者其次,自行入院患者长.就诊时间延迟大于12 h后就诊,院内病死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增高,溶栓再通率明显减低.

  • 冠脉再灌注治疗对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转归的影响

    作者:李公信;傅向阳;刘映峰;叶文胜;赵霞

    背景心肌梗死可伴随各种心律失常,冠脉再灌注治疗不但极大程度地改善心肌供血,而且影响心律失常的转归.方法与结果 32例患者均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冠脉具体病变及并发的心律失常具体见下表.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进展

    作者:梁峰;胡大一

    15年前,急性心肌梗死药物再灌注治疗应用于临床,使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产生了显著的改善.药物学再灌注治疗包括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核心的溶栓剂和辅助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 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抗栓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作者:陈明;霍勇

    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即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现代治疗策略是"尽早、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即再灌注治疗),已被所有专家认可,当我们不断推荐溶栓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同时,应该强调抗栓治疗是基础,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临床特征及再灌注治疗对其的影响

    作者:李莹;滕中华;曹世平;周桂芳;刘俭;申健;刘峰;赵元平;廖禹林;宾建平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脏破裂(cardiac rupture,CR)的临床特征及再灌注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超声心动图或心包穿刺证实为心脏破裂的患者18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在18例CR患者中,17例(94.4%)发生在STEMI后1周内,其中24~72 h为高峰期;平均年龄>65岁,94.4%为初发AMI,27.8%的CR患者STEMI后曾使用正性肌力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使用率分别为27.8%和16.7%.再灌注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C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晚期溶栓(>6 h)治疗组CR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溶栓(≤6 h)、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CI)(≤24 h)及保守治疗组(P<0.05);早期溶栓和保守治疗组CR发生率分别为2.7%和2.5%,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诊PCI的CR发生率仅为0.8%.结论 高龄、初发AMI和使用正性肌力药为AMI并发CR的危险因素,急诊PCI可降低CR的发生,而AMI发病超过6 h行静脉溶栓可增加CR的风险.

  • 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合并脑出血2例

    作者:张煜;羊镇宇;陈茂华;李坚;尤华彦;郭素峡;曹华明

    例1.女,65岁,因突发胸痛16 h于2014年9月23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1级,2型糖尿病,否认脑梗死、消化道溃疡病史。入院诊断: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KILLIPⅠ级,高血压病1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因心肌梗死超过时间窗,入院后胸痛缓解,未行急诊再灌注治疗。入院心电图:V1~3导联ST段抬高, Q波形成。心脏超声:左室广泛前壁及心尖部收缩活动减弱。心肌酶谱:CK 2774 U/L, CK -MB 256 U/L, LDH 1303 U/L,心肌梗死后第7天复查心肌酶谱:CK 131 U/L, CK -MB 23.40 U/L,LDH 467 U/L。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培哚普利片、美托洛尔、瑞舒伐他汀、低分子肝素、曲美他嗪、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替罗非班、硝酸甘油微泵、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诊疗经过:入院第3天起发作心力衰竭,予强心、利尿治疗后好转,心肌梗死后第13天行PCI,术中见右冠中段弥漫斑块浸润狭窄50%,回旋支中段弥漫斑块浸润狭窄60%,前降支中段狭窄95%(图1),予前降支中段植入2.75×28支架一枚。术后第2天患者出现反复恶心、呕吐,稍感头晕、畏光症状,至PCI术后第6天出现口角向左侧歪斜,立即行头颅CT检查提示右侧小脑部出血灶(图2)。予停用阿司匹林,加用甘露醇、白蛋白脱水治疗,患者头晕、恶心、呕吐逐渐好转, PCI 术后1个月复查头颅CT提示右侧小脑出血灶吸收,患者无胸闷、胸痛、头晕等不适症状。

  • 韶关市农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现状分析

    作者:杨彬;徐新;周志堂;李利华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韶关地区4县农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t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再灌注治疗现状,分析与指南存在的差距,探讨改善措施,以提高STEMI的治疗质量.方法 采取查阅患者住院病历和电话、门诊回访相结合的方法,收集742例韶关市农村STEMI患者的再灌注治疗情况.结果 ①人选病例中STEMI患者742例,283例(38.1%)接受再灌注治疗,其中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120例(16.2%),163例(22.0%)患者选择转院行转运PCI治疗.②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FMC-溶栓进针时间中位数为2.20 h,溶栓延迟时间中位数为1.7 h.③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发病~溶栓进针中位数时间为6.35 h,发病3h内溶栓者占21.6%,发病12h内溶栓者占92.5%.结论 目前韶关市农村STEMI再灌注治疗比例仍较低,就诊及溶栓治疗延迟现象较明显,与指南要求差距较大.

  • 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彬;周胜华;黎荣山;杜优优

    目的:观察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钛(BNP)水平和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AMI患者119例,分为再灌注组78例,未再灌注组41例.检测入院即刻、入院后24 h、48 h、7 d、14 d、28 d血浆BNP浓度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入院后第3~4天、第28天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计算它的变化量(ALVEF).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 h、48 h、7 d、14 d、28 d再灌注组BNP浓度显著低于未再灌注组(P<0.01);入院第3~4天两组患者INEF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院第28天再灌注组LVEF和ALVEF显著高于未再灌注组(P<0.01).结论:再灌注治疗能显著降低AMI患者血浆BNP水平,同时改善左室功能.

  • 经肱动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6例临床观察

    作者:龚中庆;孙黎明;徐海涛;王怡练;董政

    目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方法[1-2]。近年来经桡动脉路径行急诊 PCI 已成为常规手术路径,但桡动脉较细,穿刺相对困难,且易因桡动脉痉挛等原因而延长再灌注时间。因此寻求新的手术路径行急诊PCI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收集分析了经肱动脉行急诊 PCI 患者的资料,现报告如下。

  • 缺血后适应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远辉(综述);谭宁(审校)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我国目前致死率及致残率高的疾病之一。尽早、尽快恢复心肌血共的再灌注治疗如溶栓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成为AMI治疗的关键。然而,AMI患者即使接受佳的再灌注治疗,仍有10%~30%出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被认为是导致此类患者心梗后心力衰竭发生率高达25%及年死亡率达10%的主要原因[1]。研究发现缺血后适应(IPostC)可以预防及减少MIRI造成的新的心肌细胞损伤,现将两者的关系作一综述。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红艳;赵晓云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率持续升高,而对AMI的治疗,再灌注治疗的效果与时间呈显著负相关,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对于不典型症状或心电图者AMI诊断更多依赖于心肌酶学,而肌红蛋白(myoglobin,MYO)、肌钙蛋白I(troponin I,cTnI)及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kinasemass.CK-MB)对早期诊断AMI的灵敏度或特异性方面存在缺陷,近年发现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早期诊断缺血性心肌损伤的有效性,现综述如下.

356 条记录 15/18 页 « 12...10111213141516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