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52例全胃肠外营养临床护理

    作者:刘爱月

    全胃肠外营养(简称TPN)在临床应用广泛,我科自199810~20005对52例病人进行TPN支持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19~75岁。TPN在肠瘘、肠梗阻、重症胰腺炎、肿瘤病人的手术前后应用3~11天。2全部营养液在净化台内严格无菌配置装入3L袋中[1],每日上午10点左右开始输入当天剂量,经16~24小时输完。24小时内未输完的弃之不要。输注途径:通过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置管,4例选用外周静脉穿刺输注[1]。输注原则:(1)TPN液配置后立即使用或置4℃冰箱,使用前1~2小时取出使之恢复到室温。(2)检查3L袋有无肉眼浑浊、分层、渗漏、破裂现象。(3)应用专用通道,不在3L袋中添加除营养制剂外的其他治疗性特殊药物[1]。

  • 低剂量密集式紫杉醇方案配合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晚期胃癌

    作者:王启鸣;马智勇;朱辉;刘涛;王慧娟;樊青霞

    [目的]探讨低剂量密集式紫杉醇配合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61例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晚期患者分为三组:A组(20例)应用佳支持治疗策略;B组(20例)单纯采用低剂量密集式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C组(21例)采用低剂量密集式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全胃肠外营养(TPN).观察比较三组患者近期疗效、1年生存率、毒副反应及KPS评分变化.[结果]1年生存率C组42.9%(9,21),B组30%(6/20),A组10%(2,20),A、B、C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6).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有效缓解率(RR)C组57.1%(12,21),B组35%(7,2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5).治疗后KPS评分均值三组均上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低密式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能显著改善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全胃肠外营养对低密式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具有增敏作用.

  • 老年监护病房真菌血症27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伟东;吴新校;舒建胜;张涛

    老年重症患者由于营养不良,自身抵抗力下降,广泛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导管介入性治疗、全胃肠外营养,入住监护病房时间的延长等原因,真菌血症发病率逐年增加[1,2]。真菌血症因早期诊断困难、病情重、病死率高而引起广泛关注。本次研究回顾性总结经血培养证实的27例老年真菌血症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 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严重胃瘫1例

    作者:周长伟;王永清;何启才;徐勇

    患者男,56岁.进行性吞咽困难6个月,术前经胃镜病理和胃肠钡餐造影确诊食管中段原位鳞癌.手术在全麻下经右胸径路行肿瘤切除和胃代食管重建.术后禁食和持续胃肠减压1周,予全胃肠外营养.第7d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予流食,第9d改为无渣半流食,当日下午患者诉胸闷、气促,听诊右肺呼吸音消失,急查胸片示右侧胸腔胃明显扩大,立即予胃肠减压,胸闷气促症状随之缓解.3d后拔除胃管,恢复流食,并予西沙必利和马来酸曲美布汀口服以促进胃肠运动.术后第15d,患者再次出现闷、气促,摄胸片仍提示胸腔胃扩大明显;口服泛影葡胺造影示食管-胃吻合口通畅,胃扩张明显,胃内大量残留物及潴留液;胃镜检查示食管-胃吻合口无狭窄,胃内较多食物潴留;予胃肠减压后插入营养管至十二指肠,次日开始滴注营养液.术后第24d复查胸片示胸腔胃明显缩小,拔除营养管并恢复饮食,观察1周无殊出院.

  • 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胃肠外营养对ICU急性出血性胰腺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作者:王淑敏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与全胃肠外营养(TPN)对 ICU 急性出血性胰腺炎(AHP)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 214例AHP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EN 组和TPN 组,各 107例.比较两组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营养支持后营养状况均有所改善(P<0.05),EEN组血清白蛋白(ALB) 、 前白蛋白(PA) 、 转铁蛋白(TF)水平均显著高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营养支持后IgA、IgG、IM水平高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肾脏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TPN相比,EEN能有效改善AHP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中的应用

    作者:吴妍雯

    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也称之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通过弥散和(或)对流、吸附机制,缓慢、连续地进行溶质交换和水分清除的血液净化疗法的统称.CBP作为一种新技术,是抢救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近年来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中重要的进展之一.其地位与机械通气和全胃肠外营养(TPN)同样重要.

  •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高欢;汤亲青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EN)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65例SAP患者随机分成EEN组(33例)和TPN组(32例).EEN组患者采取早期EEN+ TPN治疗,并逐渐减少TPN的用量,直至停止TPN;TPN组患者采取TPN治疗.观察2组患者腹痛的缓解时间、住院期间花去的费用、住院的天数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通过营养支持后EEN组的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花去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TPN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EN治疗可显著提高SAP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并缩短住院时间.

  • 全胃肠外营养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及脂代谢的影响

    作者:罗时敏;梁力建

    目的观察全胃肠外营养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13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成2组,肝硬化对照组6只,肝硬化TPN组7只.观察大鼠生存情况,大鼠肝功能、血脂水平和肝脂含量的变化.结果除TPN组有一只大鼠因输液过快、肺水肿死亡外,其余大鼠均成活.与对照组比较,TPN组血清TBIL、AST和ALT无显著性差异(P>0.05),ALB明显降低(P<0.05),血清TG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TG、CHO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硬化肝TPN时要注意观察肝功能和脂代谢的变化.

  • 治疗62例重症胰腺炎中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疗效比较研究

    作者:刘永庆;吕德超

    治疗重症胰腺炎时的临床营养支持作为一种必要的治疗手段有着极重要的作用[1,2].本文就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后经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32例(A组),与术后采用全胃肠外营养30例(B组)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血浆白蛋白含量、再手术率、死亡率等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A组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再手术率均比B组低(P<0.05),A组术后营养支持d 3、d 6、d 9血浆白蛋白含量较B组高(P<0.05),A组与B组死亡率相近似,综合两组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

  • 谷氨酰胺联合大黄、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陶茂根;诸葛建琳;周小波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Gln)联合大黄、早期肠内营养(EEN)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75例SAP病患者随机(单盲)分为全肠外营养组( TPN组)、EEN组和谷氨酰胺联合大黄、EEN组( GREN组),观察三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死率,检测CRP、前清蛋白(PA)等,并进行相应比较。结果 GREN组与TPN组比较胃肠功能恢复时间(t=14.90,P<0.01)、平均住院天数(t=12.92,P<0.01)、费用(t=10.55,P<0.01)、MODS发生1例(χ2=8.53,P<0.05)、APACHEⅡ评分(t=11.76,P<0.01)、CRP(t=18.67,P<0.01)、PA(t=20.0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REN组与EEN组比较胃肠功能恢复时间(t=6.48,P<0.01)、平均住院天数(t=5.35,P<0.01)、费用(t=2.76, P<0.05)、MODS发生1例(χ2=4.39,P<0.05)、APACHEⅡ评分(t =2.20,P<0.05)、CRP(t=2.25,P<0.05)、PA(t=2.9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REN组无1例死亡,EEN组死亡2例,TNP组死亡3例。结论谷氨酰胺联合大黄、EEN治疗SAP能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炎性反应,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 医院新制剂肠外全营养混合液(TNA)

    作者:秦侃;范鲁雁;方文华

    80年代后期,全胃肠外营养(ta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迅速在国内得到推广.起初主要在普外科应用,后来则应用于内科、妇产科、神经科和小儿科等几乎所有临床学科的重症病人,特别是短肠综合征等胃肠功能严重障碍的病人,是TPN治疗的主要受益者[1].

  • 谷氨酰胺在全胃肠外营养中的应用

    作者:刘婉秀;许建衡;吴利标;陈葵;孙淑明

    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是现代外科的重要成就之一,为危重患者和不能经胃肠道进食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营养支持,TPN在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等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肿瘤恶性肠梗阻96例

    作者:孙洪雨;张武;郑维锷;陈文俊

    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MBO)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晚期恶性肿瘤腹腔广泛转移,特别是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极易出现恶性肠梗阻.国外文献报道,晚期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并发肠梗阻的发生率为5%~43%.常见并发肠梗阻的原发肿瘤为卵巢癌(5.5%~51%)、结直肠癌(10%~28%)和胃癌(30%~40%),鉴于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为消化道肿瘤的首位,胃癌并发MBO的比例可能更高.小肠梗阻较大肠梗阻更为常见,分别为61%和33%,>20%的患者大肠和小肠同时受累.卵巢癌并发MBO占癌性小肠梗阻的50%,占癌性大肠梗阻的37%[1].恶性肠梗阻导致肿瘤患者腹胀、腹痛、呕吐明显,无法进食,生活质量很差.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能有效减轻和缓解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 41例高龄胸部肿瘤患者的围术期处理

    作者:郭志坚;朱元佑;林益民;张奕;黄镇

     据统计高龄胸部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其手术数量也随之增多,因老年人常伴有心肺功能的减退,开胸术后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死亡率高,因此,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我科自1997年3月至1999年7月间共收治41例70岁以上胸部肿瘤患者,现就围术期处理有关问题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1例中,男性31例,女性10例;年龄70~79岁;其中食管癌19例,肺癌12例,贲门癌10例。术前合并心电图异常28例,贫血、低蛋白血症8例,慢支肺气肿6例,原发性高血压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3例。共行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27例,肺癌肺叶切除术11例,剖胸探查术3例。术后早期发生各种并发症19例(占43.9%),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急性呼衰等肺部并发症10例,心律紊乱、高血压、急性心衰等心血管并发症7例,切口感染5例,水电解质紊乱4例,颈部吻合口瘘及胃排空障碍各1例。本组经治疗均痊愈出院。  围术期处理措施:(1)术前积极治疗合并症,戒烟,适当补充白蛋白改善营养状况;(2)麻醉过程避免出现通气不足、缺氧及低血压。(3)术后充分供氧,做好呼吸道管理;(4)对术后禁食时间长者行全胃肠外营养(TPN);(5)术后48~72小时内持续心电图、血压及氧饱和度监测,必要时行血气分析和床旁X线摄片检查。2 讨论  食管癌和肺癌是胸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仍是手术切除为主。高龄患者多合并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慢性疾病,对手术创伤、麻醉、缺氧及失血等耐受性差,实施开胸手术有一定风险,据报道老年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达60%[1],明显高于青壮年。我们体会,加强围术期处理是高龄患者取得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9%,无一例死亡,低于国内报道。说明我们的上述处理措施对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行之有效的。

  • 肠外瘘病人进行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护理

    作者:李碧月;曾艺清

    肠外瘘是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大多为创伤、手术后的并发症,它造成生理紊乱,并发症严重,治疗难度大,时间长,耗费大,死亡率高。近年随着TPN(全胃肠外营养)在国内广泛开展,肠瘘治愈率大大提高,病死率降低至目前20%左右。但长时间TPN不但病人经济负担重,机体营养供给不全面,且易造成肠粘膜萎缩等并发症。我院从1989年12月至1999年12月,共收住14例肠外痿病人,采用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相结合等综合方法配合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缩短营养天数及住院费用,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14例中,男性11例,女性3例;年龄大69岁,小20个月。营养使用长天数39天,短6天。其中治愈11例,好转后转手术治疗1例,死亡2例。

  •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胡雪丽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的运用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6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全胃肠外营养,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营养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可缩短住院时间,较快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康复.

  •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作者:陆丽;蔡洁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45例SAP患者随机分成EN组(22例)和TPN组(全胃肠外营养,23例).EN组患者采取早期EN+TPN治疗,并逐渐减少PN的用量,直至停止TPN; TPN组患者采取TPN治疗.观察2组患者全身炎性介质反应指标、APACHEⅡ评分、营养指标的变化,感染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 2组患者通过营养支持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逐渐上升,治疗后10d上升幅度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14天EN组的上升幅度较TPN组明显升高(P<0.05).2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CRP、白细胞计数、APACHEⅡ评分、腹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感染及病死率均低于TPN组,血小板计数高于TPN组(均P<0.05).结论 早期EN治疗可显著提高SAP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并缩短住院时间.

  • 73例全胃肠外营养患者的护理

    作者:李秀红;杨丽霞

    全胃肠外营养(TPN)是由静脉途径输入患者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和水份,以达到营养治疗的目的,对改善机体器官、细胞的代谢与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拯救了大量的危重患者.本院自2006年3月-2007年9月对73例危重患者行TPN治疗,均能较好地满足患者营养需求,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肝硬化大鼠及其全胃肠外营养时脂代谢的变化

    作者:罗时敏;厉鼎琦

    目的:观察肝硬化大鼠及其全胃肠外营养时脂代谢的变化.方法:Wistar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8只,肝硬化对照组6只,肝硬化TPN组7只.TPN进行7 d.测定血脂水平和肝脂含量.结果:肝硬化大鼠血清TG和CHO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肝TG含量明显升高(P<0.05).肝硬化TPN时,血清TG水平、肝TG、CHO含量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肝硬化TPN存在脂代谢的变化.

  • 全胃肠外营养疗法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

    作者:刘棋明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需摄人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才能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而VLBW1吸吮能力差.难以摄入足够的奶量.笔者自1999年1月~2002年5月采用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2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319 条记录 9/16 页 « 12...6789101112...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