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临床眼科杂志

临床眼科

临床眼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phthalmology 림상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8422
  • 国内刊号: 34-114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1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陈逖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结膜新月形切除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石志成;王立;吴秀匀;罗小柳;刘玉爱

    研究结膜新月形切除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56只眼)结膜松弛症患者应用结膜新月形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结膜松弛变化情况、泪河连续完整性、泪膜破裂时间和自觉症状评估。结果术后随访1年有效率为85.7%。结论结膜松弛是泪溢的原因之一,结膜新月形切除术治疗结膜松弛症安全、有效。

  • 改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作者:孙英;付瑶;范先群

    观察改良式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翼状胬肉病例,共23例(37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改良式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结果37只眼均取得了良好疗效,手术成功率100%,随访1年,治愈率94.6%,复发率5.4%。结论改良式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满意,方法简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146例先天性白内障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罗琪;周炼红;田明星;易贝茜;叶美红;徐永红

    探讨先天性白内障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防治先天性白内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的先天性白内障患者146例,选取儿科体检的正常儿童58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χ2检验比较先天性白内障白组与对照组在既往史、家族遗传史、个人史及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提取主要危险因素。结果白内障组的平均出生胎龄为(30.58±1.97)周,明显低于对照组(36.56±2.00)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3.90, P <0.01);白内障组的平均出生体重为(1388.89±268.39) g,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出生体重为(2173.91±349.73)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4.45, P<O.01);单因素分析提示,早产(χ2=40.061, P <0.05)、低体重(χ2=26.809, P <0.05)、家族遗传史(χ2=102.004, P <0.05)、持续吸氧(χ2=31.667, P <0.05)、孕期感染(χ2=6.410, P <0.05)与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密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出生胎龄(χ2=8.314,OR值为1.998, P <0.05)、出生体重(χ2=26.809, OR值为3.375, P <0.05)、孕期感染(χ2=6.410,OR值为2.091, P <0.05)、家族遗传(χ2=97.113,OR值为16.977, P <0.05)是先天性白内障的主要危险因素。出生体重越低,出生胎龄越小,有孕期感染、家族遗传史,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率越高。结论早产、低体重、家族遗传史、持续吸氧、孕期感染与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密切相关。早产、低体重、孕期感染、家族遗传是先天性白内障的主要危险因素;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常合并其他眼部异常。

  • 242例未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角膜因素分析

    作者:王林;张庆生;王忠海

    探讨因角膜因素未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42例因角膜因素未行LASIK的原因。结果在242例因角膜因素未行LASIK中,角膜厚度不足112例(46.3%),可疑圆锥角膜87例(36.0%),圆锥角膜5例(2.1%),佩戴角膜塑形镜25例(10.3%),角膜炎8例(3.3%),其它角膜因素5例(2.0%)。结论角膜因素是未行LASIK的主要原因,严格的手术前角膜筛查,掌握手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可以提高LASIK手术的安全性。

  • 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围手术期注射雷珠单抗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抒羽;梁先军;林英杰;何锦贤

    对严重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前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严重PDR患者23例(23只眼),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3只眼)直接行玻璃体切除术,B组(10只眼)于玻璃体切除术5 d前行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入术。入选患者眼底情况:玻璃体积血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患者,行B型超声检查,提示玻璃体积血,机化膜形成,和(或)合并局限性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没有玻璃体积血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间接眼底检查有增殖形成和(或)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发生严重出血的病例数,有无视网膜撕裂的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两个月视力的提高程度及两个月后玻璃体腔再增生、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31.92±8.79)min,术中剥膜发生明显出血者7例,视网膜撕裂者6例,术后发生高眼压者6例,前房炎症平均消退时间(5.00±1.35) d,术后2个月佳矫正视力无明显提高,术后玻璃体腔再出血者3例。 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5.30±7.27)min,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中见眼内新生血管明显萎缩,剥膜时均无严重出血,视网膜撕裂者1例,术后发生高眼压者2例,前房炎症平均消退时间(3.60±0.69)d,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2个月无患者发生玻璃体腔再出血;术后2个月患者随访中佳矫正视力好于术前,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t =1.288, P =0.21)。结论严重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是可减少术中剥膜的出血量,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减少,术中行视网膜光凝容易,术后2个月佳矫正视力有所提高,减少术后玻璃体腔增生再出血的情况。

  • 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应用玻璃体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纪惠谦;梁敏;高静

    分析总结玻璃体切除术在白内障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时机及价值。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3年10月由本文第一作者接诊的81例(81只眼)白内障术中、术后并发症患者适时进行玻璃体切除术,其中包括术后化脓性细菌性眼内炎19例、术中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4例、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导致晶状体核及皮质坠入玻璃体腔28例、人工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腔9例、视网膜脱离21例。结果随访1个月至10年,所有患者适时的进行玻璃体手术后,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大部分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白内障术中、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适时行玻璃体切除术是目前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 眶压监测在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诊断及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何晓婕;雷澄

    探讨眶压监测对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诊断价值以及眶减压围手术期眶压、眼压的改变。方法自行设计眶压测量仪。测量并比较26例(30只眼)TAO患者眶减压术前后的直接眶压(DOT)、间接眶压(IOT)、眼压(IOP)、眼球突出度(OP)和视力;20例(20只眼)健康成年人设为对照。结果TAO患者DOT、IOT、IOP及OP均高于对照组,△DOT与△IOP呈正相关(r=0.49,P<0.01),△IOT与△OP呈正相关(r=0.64,P<0.01)。眶减压术后DOT、IOT、IOP均显著降低,三者的差值呈正相关。结论TAO患者的眼压、眶压升高;眶压监测可以作为眶减压术的重要手术指标并用于术后的疗效判断及观察。

  • 选择性切口对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散光控制的临床研究

    作者:蒋炎云

    探讨选择性手术切口对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ICL)术后散光控制的作用。方法高度近视102例(195只眼),随机分成选择性切口97只眼(A组)和颞侧角膜切口组98只眼(B组),通过术前、术后1周、1、3个月分别行角膜地形图检查,观察患者术后散光的变化。结果 A组术前平均角膜散光为(1.26±0.35)D,B组术前平均角膜散光为(1.28±0.38)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1、3个月,A组平均散光分别为(0.93±0.29)D、(0.85±0.16)D、(0.80±0.13)D,B组平均散光分别为(1.32±0.33)D、(1.27±0.18)D、(1.25±0.20)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性手术切口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ICL术后散光。

  • 《眼底病临床诊治精要》一书出版

    作者:文峰

    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文峰教授主编的《眼底病临床诊治精要》已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0章,荟萃了多种眼底病,包括黄斑疾病、视网膜血管疾病、视网膜变性类疾病、脉络膜炎症及遗传相关疾病、视网膜和脉络膜肿瘤、外伤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视神经病变、全身疾病相关眼底病变等疾病的基本概念、临床诊断精要、图片精要及点评、临床治疗精要等内容,力图叙述条理清晰、文字简练及图片经典,并概括了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新进展。

  • LASEK 和去上皮瓣 LASEK 矫正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凯;张传伟;吴静;黄海燕

    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LASEK)和去上皮瓣LASEK治疗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240只眼)在我院接受LASEK的近视患者进行研究,其中低度近视、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各40例(80只眼),每组内患者随机分为留上皮瓣和去上皮瓣2组,每组各20例(40只眼)。术后随访6个月,对2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术后裸眼视力和Haze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术后7 d,117例(234只眼)角膜上皮正常愈合,有3例(6只眼)未愈合,3例均为去上皮瓣组;术后1、3、6个月裸眼视力和Haze情况:在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组内,留瓣组和去瓣组2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去上皮瓣和留上皮瓣LASEK治疗近视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术中尽量保留完整有活性的上皮瓣。

  • 高柱镜度数 Toric 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散光的临床观察

    作者:林英杰;梁先军;何锦贤;霍敏灼;曾胜;赵抒羽

    评价高柱镜度数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SN60T6~9)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散光患者的疗效及稳定性。方法白内障合并高度角膜规则散光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高柱镜度数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患者13例(17只眼),术后随访(6±1.3)个月。观察术后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CVA)、残余散光、人工晶状体的旋转稳定性等。结果术后3个月,平均裸眼视力为0.61±0.16,BCVA 0.70±0.18,82.3%UCVA优于0.5,62%残余散光低于0.75 D,81%低于1.00 D。残余散光为(0.69±0.26) D,Toric人工晶状体平均旋转(3.12±1.16)°。结论 Toric IOL人工晶状体能有效、安全,矫正白内障合并高度散光,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

  • 视网膜脱离显微外路手术与传统外路手术的临床比较

    作者:杨薇;许惠卓;熊思齐;王祥珪

    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显微外路手术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由同一术者完成的连续的6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显微外路手术和连续的35例传统外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并随访。结果传统外路组和显微外路组患者在基本情况、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分级、视网膜下增生条索、裂孔特点、术中环扎的实施及一次手术成功率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术中玻璃体腔注气的实施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无并发症记载,术后并发症中,两组的高眼压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组术后有1例下方视网膜下片状出血,显微组术后有1例出现下方视网膜下出血、1例玻璃体下方积血、1例人工晶状体夹持。结论在以巩膜外加压和冷凝放液作为基本术式的外路手术中,在显微镜直视下完成与在间接检眼镜下完成可以获得同样的手术效果。

  • 血清中性激素水平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关系

    作者:左炜;王恒;祝芸芸;周金文

    探讨血清中性激素水平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Eales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表现、眼底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确诊为Eales病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与Eales病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76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抽取两组受试者肘静脉血,用化学发光法检测Eales例患者及对照组血清中部分性激素:促黄体生成素( LH)、促卵泡生成素( FSH)、睾酮( T)含量。采用t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ales病组患者血清中性激素值均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性激素水平与Eales病的发病是有关联的,血清LH、FSH、T指标的变化可作为Eales病患者的一个参考指标。

  • 相干光断层扫描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区视网膜组织结构观察初步研究

    作者:吴艳;叶芬;田农;黄振平

    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 OCT)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前出现的黄斑结构改变及黄斑区视网膜水肿的发生情况。方法对42例(42只眼)视网膜脱离患眼在术前进行OCT检查,观察视网膜脱离后出现的黄斑结构改变及黄斑区视网膜水肿的发生情况。根据术前视网膜脱离发生的时间分为A组(<3个月)和B组(>个3个月)。结果(1)OCT 检查黄斑部形态:黄斑未出现脱离有13只眼,黄斑部分或全部脱离有29只眼,其中黄斑囊样变6只眼,视网膜水肿14只眼,视网膜劈裂2只眼,黄斑前膜2只眼。(2)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改变:未出现黄斑脱离和已出现黄斑脱离的视网膜厚度为比较,结果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A、B两组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两者之间无有统计学差异( P >0.05)。(3)视网膜水肿的发生率:A、B两组的视网膜水肿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OCT检查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区视网膜组织结构研究有意义。

  • 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观察

    作者:王雨生;田超伟;窦国睿;李曼红;张自峰

    探讨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间在我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56例(56只眼)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27只眼),女29例(29只眼)。年龄7~77岁,平均47.5岁。病史2 d~6个月。所有视网膜脱离患者均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前视力:光感~指数者34只眼,0.02~<0.1者10只眼,0.1~<0.2者6只眼,0.2~<1.0者6只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分级:PVRB级37只眼,PVRC1~C3级16只眼,PVRD级3只眼。术前26只眼发现明确视网膜裂孔(其中黄斑裂孔或黄斑裂孔合并有周边孔的5只眼,其余21只眼)。33只眼后囊膜完整,23只眼后囊膜不完整或悬韧带离断(4只眼伴有人工晶状体偏移)。行巩膜外垫压(或联合环扎)9只眼,占16.1%。单纯玻璃体内注气1只眼,占1.8%。玻璃体切割手术46只眼,占82.1%,其中硅油填充38只眼(67.9%),长效气体C3 F8填充8只眼(14.3%)。玻璃体手术中5只眼术中人工晶状体取出。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终矫正视力:光感~指数者25只眼,0.02~<0.1者16只眼,0.1~<0.2者8只眼,0.2~<1.0者7只眼。行巩膜外垫压(或联合环扎)的9只眼中8只眼视网膜复位良好,1只眼视网膜复位不良再次行玻璃体手术并硅油填充后复位。单纯玻璃体内注气的1只眼视网膜复位良好。玻璃体手术并硅油填充的38只眼中3只眼术后2周内硅油进入前房,行前房穿刺部分硅油取出后前房仍有硅油滴,3个月后硅油完全取出。终12只眼取出硅油,其中11只眼视网膜复位良好,1只眼视网膜脱离复发再次硅油注入后视网膜仍复位不良硅油维持。26只未取出硅油者4只眼视网膜复位不良,其余患者硅油未见明显乳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玻璃体手术并C3 F8填充的8只眼中,7只眼视网膜复位良好,1只眼视网膜复位不良再次硅油填充复位。一次手术后50只眼(89.2%)视网膜复位良好(34只眼为硅油填充状态)。终51只眼(91.1%)视网膜复位良好(24只眼为硅油填充状态)。结论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由于术前裂孔发现率较低,机化囊膜及人工晶状体的影响,手术方案选择受到一定限制,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个体化方案,选择巩膜外垫压(或环扎)或玻璃体手术可以取得一定效果。

  • 高频透热电撕囊器在过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作者:袁建枚;王虎;覃旭方;全婵娟;聂鑫;杨新怀

    探讨高频透热电撕囊器在过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过熟期白内障患者63例(63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机分为两组。 A组(常规撕囊镊连续环形撕囊)25例,B组(高频透热电撕囊)38例,对两组撕囊成功率、晶状体囊袋内植入率、术后视力、角膜水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B组比A组的撕囊成功率及晶状体囊袋内植入率明显高。 A组与B组裸眼视力、角膜水肿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高频透热电撕囊器撕囊成功率高,对术后角膜水肿影响小,术后视力恢复快。

  • 儿童白瞳症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吴凯林;马丽华

    探讨不同眼内疾病所致儿童白瞳症的B型超声表现,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6例(35只眼)白瞳症进行B型超声检查。结果不同的疾病所致的白瞳症患儿B型超声检查结果不同。结论 B型超声检查为儿童白瞳症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 《眼科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一书出版

    作者:黄大海

    为促进眼科学专业领域的国际交流,使国内医师能够阅读到优秀的眼科学海外专著,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海外优秀医学专著引进项目编辑部于2012年8月组织出版了《眼科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一书。

  • 《波前像差与临床视觉矫正》一书出版

    作者:

    由王雁教授、赵堪兴教授为主编,国内、外视觉领域著名专家和知名学者参与共同编写的《波前像差与临床视觉矫正》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目前视觉科学领域发展较快,许多新的视觉理论和知识已渗透到眼科各个专业中,在我国目前尚缺少一本系统介绍人眼视觉光学基础及波前像差等临床应用的专业书籍。本书从临床角度较全面地阐述了现代光学基本理论及原理,包括眼球光学结构、视觉成像的光学基础等内容,同时结合临床对波前像差基本概念、人眼波前像差的特点、波前测量、波前屈光等内容进行了较系统阐述,并将“波前屈光”的概念引入国内。

  • 隐形人工鼻泪管置入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38例对比研究

    作者:李晓东;陈蕾;胡倩;李玲;刘祥敏;李东

    对比观察鼻腔泪囊吻合术、人工鼻泪管置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慢性泪囊炎162例(238只眼)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成两组:A组(鼻腔泪囊吻合术组50例),B组(人工鼻泪管置入术组188例)。观察手术后第6个月时的情况,冲洗泪道通畅并且无溢泪和溢脓者为治愈。结果 A组50只眼中治愈46只眼(92%);B组188只眼中治愈170只眼(90.4%)。 A组与B组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术式相比较,A与B手术方法治愈率无明显差异。但是B术式创伤小,易耐受,对于年老体弱不能接受A术式者尤其适合,无皮肤切口,颜面部不留瘢痕,不外露,不影响外观,费用低,操作简便。

  • 《眼科临床药理学》一书再版

    作者:陈祖基

    由河南省眼科研究所陈祖基研究员主编的《眼科临床药理学》(第2版),已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眼科药理学和眼科药物治疗学的大型参考书。

  • 频域-OCT在观察高眼压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及神经节细胞复合体中的应用

    作者:赵军;胡连娜;闫洪欣;肖静;高付林

    使用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 SD-OCT)观察高眼压症患者视盘形态学参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及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的表现。方法选取52例(96只眼)高眼压患者,按照眼压高低分为两组,与20例(40只眼)正常人进行SD-OCT检查,测量视盘形态学参数、整体平均RNFL厚度(RNFL-Avg)、上方平均RNFL厚度(RNFL-Sup)、下方平均RNFL厚度(RNFL-Inf)、整体平均GCC的厚度(GCC-Avg)、上方平均GCC厚度( GCC-Sup)、下方平均GCC厚度( GCC-Inf),比较两组高眼压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高眼压症组RNFL与GCC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高眼压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视盘各形态学参数( P >0.05)、RNFL-Avg( P =0.9017)、RNFL-Sup( P =0.9659)、 RNFL-Inf( P =0.7465)、 GCC-Avg( P =0.3498)、GCC-Sup( P =0.4203)、GCC-Inf( P =0.3071)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而RNFL与GCC在整体、上方及下方的厚度均呈明显的正相关( r =0.5631 P =0.001;r =0.5122 P =0.005;r =0.5459 P =0.002)。结论 SD-OCT是一种比较敏感的能够观察到视网膜结构改变的检查方法,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高眼压症患者在眼压明显高于正常的情况下,并无RNFL及GCC的改变,对于高眼压症应该强调严格随诊。

  • 角膜白斑患者瞳孔再造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发;周海辉;吴翠环;高芳;王丽娟;于辉;赵起;辛培尧;毕玲玲

    探讨瞳孔再造术治疗角膜白斑的临床效果。方法17例(17只眼)角膜白斑患者行瞳孔再造术,患者角膜白斑直径为4~9 mm,视力均0.02以下,年龄30~78岁,机械性或化学性外伤致角膜白斑形成11例,角膜炎致角膜白斑形成6例。比较手术前后视力提高的程度,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本研究结果中,术后视力0.5以上者3例(17.76%),0.1~0.5者13例(76.47%),0.01~0.1者1例(5.88%)。结论瞳孔再造术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方法简便,费用低,便于推广。

  • 联合频域 OCT中B和C扫描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观察

    作者:胡凌飞;吴昌凡

    联合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 CirrusTM HD-OCT)中B和C扫描来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形态的改变。方法31例(34只眼)患者进行OCT 扫描,联合断层成像图和冠状面成像图RPE形态改变,冠状面成像图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图像比较定位渗漏点。结果在断层成像图上(B扫描)可发现:RPE圆弧样脱离9只眼(26.47%),RPE突起样8只眼(23.52%),波浪纹样改变4只眼(11.76%),圆弧+突起样改变13只眼(38.23%)。在冠状面成像图(C扫描)中,均能与B扫描图对应,同时能精确定位眼底图,与FFA图像相对应。结论在CirrusTM HD-OCT多种扫描模式下能容易观察到CSC患者的RPE出现特征性的改变。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

    作者:产竹林;邹召中;崔俐;余红莲

    观察分析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ICL)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患者14例(25只眼)。术前常规检查视力、佳矫正视力,进行各项检查后,行单眼或者双眼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及内皮细胞计数变化情况。结果术后视力0.3~1.0。术后2例(3只眼)出现早期眼压升高,经降眼压治疗,3~4 d后眼压正常。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及散光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好,预测性好,手术安全。

  • 25 G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的应用

    作者:邵娟;毕春潮;李君炎

    观察25G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探讨其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的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9例(29只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在25G套管辅助下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在20G灌注下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组直接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低眼压容易控制,手术安全性较高。B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低眼压容易控制,手术安全性较高。C组手术时间短,但是术中低眼压不容易控制,同时容易出现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结论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手术中,应用25G套管建立灌注,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提高的手术的安全性。

    关键词: 白内障 玻璃体切除
  • 分核器劈核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作者:杨洲权;廖琼;黄艳明;陈小藩;王政

    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中采用一种新型劈核方法-分核器机械劈核代替常规超声劈核,以此降低术中超声能量使用、缩短超声时间和减少灌注液的使用,从而达到保护角膜内皮细胞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目的。方法采用分核器机械劈核(实验组)与常规超声劈核(对照组)进行对比。各组选择病例100例(Ⅱ级核50例,Ⅲ级核50例),记录手术中使用超声能量和超声时间进行比较,观察术后第2天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基质细胞形态改变。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1)实验组超声时间平均每例降低9.04 s,有显著差异( P =0.009);(2)实验组超声能量平均每例降低1.74,有显著差异( P =0.001);(3)实验组术后第2天角膜内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形态改变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分核器机械劈核代替目前的超声劈核技术,操作更简单,可以明显减少超声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达到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微创目的。

  • 中国人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相关性的 Meta 分析

    作者:项勇刚;夏凌云;张勇;曾宪涛;许玲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国人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的相关性。方法检索CNKI和VIP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13年7月20日之间公开发表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数据提取之后,采用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 ( CMA) v2.2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5个研究,其中3个研究将高度近视作为暴露因素单独列出来。 Meta分析结果显示,暴露于近视的人群罹患POAG的风险增加3.07倍(OR =3.07,95%CI =1.90~4.96;P <0.01);暴露于高度近视者(屈光度数>-6.0 D),罹患POAG的风险增加7.15倍(OR =7.15,95%CI =4.01~12.75;P <0.01)。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健性好,未行发表偏倚分析。结论当前证据表明近视很可能是开角型青光眼的一个独立的、有意义的危险因素,并且高度近视者罹患POAG的风险高。

  • 隐匿性巩膜裂伤在各级医院的漏误诊危险度分析

    作者:张琪

    分析隐匿性巩膜裂伤在各级医院的漏误诊危险度,为临床上提高各级医院诊疗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我院收治并经手术探查证实为隐匿性巩膜裂伤的患者资料,通过χ2检验和Rid-it分析研究了30例(30只眼)隐匿性巩膜裂伤患者的就诊情况、漏误诊率及漏误诊危险度与各级医院的相关性。结果30例患者从受伤到后确诊共就诊、住院87次,首诊时以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多,次诊时以县级医院多,三诊、四诊均以省市大型三甲教学医院高。县级以下医院漏误诊率及漏误诊危险度均高,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省市大型三甲教学医院漏误诊率及漏误诊危险度低,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他级别医院依次介于二者之间。结论隐匿性巩膜裂伤是一类在临床上容易出现漏误诊的特殊眼球破裂伤类型,各级医院均有不同程度的漏误诊危险,因此应提高警惕,加强相关资源的合理配备和医师的临床诊治能力的提高以减少漏误诊发生。

    关键词: 巩膜 破裂 眼损伤 误诊
  • 《病理性近视眼眼底改变》一书出版

    作者:谢驰

    由方严教授、石一宁教授主编的《病理性近视眼眼底改变》一书受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已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全面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病理性近视眼眼底改变的研究进展。作者结合自己工作中的临床研究资料并系统复习病理性近视眼相关文献,分别从病理性近视眼概论、病理性近视眼眼底改变的分类及演变、豹纹状眼底、后葡萄肿、视盘改变、视网膜脉络膜改变、黄斑改变(综合)、周边眼底改变、玻璃体后脱离、近视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有意对病理性近视眼的眼底改变这一专题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旨在对病理性近视眼的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本书为大16开,共10章,20余万字,插图400余幅,进口铜版纸彩色印刷。在眼底改变各章节的描述中,力求文字简练,图表随文而插,病例典型,便于理解。书后备有中英文索引,以便查阅,可直接帮助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及研究教学。本书定价88元,全国各地新华书店销售。

  • 住院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及知晓率调查分析

    作者:杜军辉;李蓉;张中;封芬;薛沛宏;成静

    调查本院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患病率及患者对DR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方法连续收集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内分泌科首次住院的糖尿病患者168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DR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并进行散瞳眼底检查,按照国际DR分期标准对眼底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中对于糖尿病可以引起眼部病变的知晓率为56.55%,知道DR的占45.24%,知道DR可使用激光治疗的占38.69%,知道激光治疗可以极大的降低严重视力下降的发生风险的患者占8.93%。168例患者中有66例(132只眼)发现DR,患病率39.3%,眼底病变分期:2期22.73%,3期34.85%,4期29.54%,5期12.88%。结论住院糖尿病患者DR知晓率较低,多数患者缺乏DR相关知识,不知道眼底激光及其治疗益处,其DR的病情相对更为严重。因此,内分泌科医师应加强DR知识科普宣传并督促患者定期行眼底检查,以避免重度视力下降发生的可能。

  • 重度子痫前期致双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1例

    作者:王桂梅;任为;肖梅;袁昌亮

    患者,30岁。孕1产l,因停经35+6周,胸闷、视物模糊3 d,发现血压高4 h于2012年10月2日入院。查体:T36.5℃,P 62次/min,BP 161/94 mm 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心肺无明显异常。腹隆起,全身水肿,宫高33 cm,腹围108 cm,头先露,半定,胎心音148次/min。实验室检查:WBC12.89×109/L。 RBC4.59×1012/L,Hb 138 g/L,红细胞压积0.42L/L,PLT227×109/L。尿蛋白(+++)。肝肾功能白蛋白22.3 g/L,总蛋白47.0 g/L,尿素8.9 mmol/L,尿酸498.0μmol/L,余结果基本正常。 B型超声提示"双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既往双眼无近视。眼科会诊:双眼视力均数指/m,双眼睑肿胀,双眼球结膜水肿。眼底检查见动脉细,A:V=1:3,交叉征(+),中心凹对光反射存在。眼科诊断: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I期(视网膜动脉痉挛期)。入院诊断:(1)重度子痫前期,(2)孕1产0孕35+6周头位。入院后即给予硫酸镁5g解痉治疗并完善术前准备后急诊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顺利,术后给予抗炎及伲福达降压治疗,继续给予硫酸镁解痉治疗,术后1d患者仍自觉双眼视物模糊,检查见双眼网膜可见棉絮斑,双眼颞下方对称性视网膜球形隆起、呈青灰色,黄斑区中心凹对光反射消失,未见视网膜裂孔,双眼黄斑部水肿。诊断为双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给予休息、镇静、解痉、降低血压、利尿等对症治疗;给予能量合剂改善视网膜组织微循环;并给予营养神经等治疗。术后第9天双眼视物清晰,检查见双眼视盘边界清,A:V=2:3,视网膜已平伏,双眼黄斑部轻度水肿。产科情况基本正常后出院。术后1个月随访双眼视力恢复正常,眼底检查恢复正常。

  • 眼眶内巨大植物性异物1例

    作者:曹笑;吴昌凡;郎平

    患者男性,66岁。右眼外伤致视物不见伴脓性分泌物1年余,于2012年2月14日来我院住院治疗。患者于1年前因跌倒被硬物戳伤右眼,当即感剧痛,视物不见,并伴有肿痛,立即于当地医院就诊,行眼眶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给予清创缝合、抗炎等对症处理。半月后创口流脓、不愈,遂来我院就诊,查见瘘管形成,手术取出表面异物,症状稍有缓解。今患者眼部仍有脓性分泌物,拟“右眼眶内占位”收住入院。眼科检查:Vod无光感,Vos 0.8。右眼睑轻度肿胀,内眦皮肤可见一大小约1 cm溃疡面,结膜充血(+),角膜明,瞳孔直径5 mm,光反射消失,晶状体混浊,眼底视乳头色淡。CT:示右眼眶内侧占位,中等密度影(图1,2);MIR:T1 WI 显示眶内侧中等信号;T2 WI显示中高信号,额窦内显示高信号(图3~5)。2月16日全麻下行“右眼内侧开眶术+鼻内窥镜术”,术中从眶内和额窦取出长约5 cm 的植物性异物(图6),并给予开放额窦放置引流,术后经抗炎治疗,眼球运动良好,视力无光感,眼睑切口愈合良好,眼睑肿胀明显减轻,内侧皮肤溃疡已愈合,术后8d出院。

  • 布鲁菌病性葡萄膜炎1例

    作者:刘彩辉;孙源;吕新昱

    患者男性,43岁。于15 d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发热伴双眼红痛、畏光,来诊,门诊以双眼葡萄膜炎收入院,全身检查:患者腋下体温39.1℃,呼吸:23次/分钟脉搏:92次/分钟。既往体健。2013年曾在牧区生活9个月,眼专科检查视力:OD:0.06,OS:指数/20 cm,眼压:OD:11 mm Hg,OS:12 mm Hg,双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透明,后表面下方见星状KP (++),前房深度正常, Tyn (+), Cell (+++),虹膜纹理欠清,瞳孔区虹膜大部分后粘连,呈梅花状,药物性散大,直径约3.5 mm,对光反射消失,晶状体混浊P1,玻璃体大量尘状及灰白色点状混浊,眼底模糊可见视盘、视网膜血管等眼底结构,细节窥不清。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显示,双眼房水混浊,虹膜后粘连,睫状体水肿、其后方见大量渗出,前部玻璃体混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血沉17 mm Hg,C反应蛋白:53.4 mg/L。诊断为双眼虹膜睫状体炎,给予葡萄膜炎常规激素治疗,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2 ml肌注,住院期间患者反复发热(波状热),并出现关节疼痛症状,转综合性医院会诊,双份血清凝集试验检查确诊为布鲁菌病,继续激素及利福平等药物对症治疗1周后,患者体温正常,眼前节及玻璃体内炎性反应减轻,右眼视力0.3,左眼视力0.2,患者要求出院,门诊用药治疗。2周后再次来我院复诊,视力:OD:0.6,OS:0.3。患者眼部炎症反应基本消退,瞳孔仍为粘连状态。

  • 内斜视术后继发A型外斜视1例

    作者:崔兰;牛建军;李顺利;马效工;米静

    患者,女,17岁。因“内斜视术后6年伴左眼外上斜5年”于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曾于2002年5月在外院诊断“双眼屈光不正(远视)、双眼弱视、内斜视”,戴眼镜矫正视力,行弱视治疗5年(具体度数不详);2007年2月因诊断“共同性内斜视、双眼屈光不正(近视)”,双眼矫正视力1.0,眼位检查:角膜映光法左眼+10°~+15°,在外院全麻下行左眼内直肌后徙7 mm,术后2天查眼位正位(既往病历中无手术前、手术后斜视度数及检查的详细情况),1年后其家长发现患者左眼偏上、偏外侧斜,无眼球运动受限及复视。此次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1矫正-3.75DS=1.0,左眼0.06矫正-4.25 DS~0.75 DCX175°=1.0,双眼睑裂大小对称,眼部前、后节未见明显异常,无眼球突出或凹陷,无复视;眼位检查:角膜映光法左眼-15°L/R<5°,交替遮盖法右眼外下→正、左眼外上→正,遮盖去遮盖法双眼未发现有上漂现象;眼球运动检查:左下注视时左眼落后;戴矫正眼镜行同视机检查(他觉):-12°L/R6°,无双眼单视功能,AC/A=2.67,A-V现象:上转25°-20△ L/R5°,下转25°-42△L/R6°;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检查(裸眼):33 cm 右眼注视-20△ L/R10△,左眼注视-22△ L/R12△;5 cm右眼注视-20△ L/R 8△,LEF -22△ L/△R 10△;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检查(戴矫正眼镜):33 cm右眼注视-18△ L/R10△, LEF -20△ L/R10△;5 cm 右眼注视-20△ L/R 10△,左眼注视-20△L/R 12△;基础麻醉下行左眼内直肌探查+前徙术,术中见左眼内直肌附着于内侧角膜缘后13 mm处,在原附着点之后偏下方约3 mm,充分暴露内直肌做双套环缝线,缝线固定于角膜缘后5.5 mm原内直肌附着点处的巩膜表面,术后一周眼位检查:角膜映光法左眼-5°L/R<5°,交替遮盖法右眼外→正(微动)、左眼外上→正(微动),遮盖去遮盖法双眼未发现有上漂现象;眼球运动检查:左下注视时左眼稍落后;戴矫正眼镜行同视机检查(他觉):-4°L/R3°,AC/A=2.67,A-V现象:上转25°-8△L/R3°,下转25°-16△ L/R3°;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检查(裸眼):33 cm 右眼注视-8△L/R7△,左眼注视-9△L/R8△;5 cm右眼注视-8△ L/R6△,左眼注视-9△L/R6△;随访半年,复查眼位:角膜映光法左眼<-5°L/R<5°,交替遮盖法右眼外→正(微动)、左眼外上→正(微动),遮盖去遮盖法双眼未发现有上漂现象;眼球运动检查:左下注视时左眼稍落后;戴矫正眼镜行同视机检查(他觉):-3°L/R3°,AC/A=2.67,A-V现象:上转25°-8△L/R3°,下转25°-15△L/R3°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检查(裸眼):33 cm 右眼注视-8△L/R6△,左眼注视-8△ L/R7△;5 cm右眼注视-8△ L/R 6△,左眼注视-8△ L/R6△。

  • 同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滤过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术后高眼压的疗效分析及危险因素

    作者:王金利

    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能降低眼压、改变前房深度和前房角宽度,并改善视力,对房角粘连比较牢固者,需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甚至小梁切除术[1],曾行青光眼手术而眼压仍失控且晶状体已有明显混浊,估计再次手术可能有因晶状体混浊加重而引起视力下降者应选择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2]本组病例均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术后高眼压患者,其房角360°粘连关闭,本次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滤过手术。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王伟(综述);李寿玲(审校)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RMD)是发达国家中老年人群主要致盲眼病,其患病率逐年上升趋势。主要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视网膜退行性变而引起的不可逆性的中心视力下降或丧失。近年来,对多种类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尤其是新生血管型的治疗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多中心的临床实验观察,涌现出光动力疗法、激光光凝、黄斑下手术、经瞳孔温热治疗、放射治疗、中医药治疗等方法,本文就ARMD目前有关的药物治疗方法及其进展做一综述。

  • 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流程的建议(三)--近视防控共识(讨论稿)

    作者:石一宁;方严

    八、近视防控的具体可操作性流程
      有五个要点,包括系统检测、综合评估、多层面诊断、追踪观察、以及综合干预,以确保形成全面系统的近视防控工作体系。

  • 芜湖昭美眼科医院招聘启事

    作者:芜湖昭美眼科医院

    关键词: 芜湖 眼科医院
  • 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诚聘白内障专业医师

    作者:河南省立眼科医院

    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是河南省大的省级眼科医院,是国家和河南省临床重点专科,在白内障方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专业团队,配备有飞秒激光超声乳化仪及各类国际先进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设备。

  • 第一届眼生物测量学习班通知

    作者: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关键词: 生物测量 学习班
  • 《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形成机制以及预测与防控》一书出版

    作者:于燕

    由石一宁、方严教授主编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形成机制以及预测与防控》一书已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构思框架,直视近视,特别是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因为,近视问题作为小眼科专科的小专业--眼视光学的一部分,已从单纯的临床医学问题演变为备受人们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民族健康素质的问题,甚至成为关乎国防的战略问题。

临床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