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额窦骨瘤的手术方法及术前术后护理

    作者:项秀云;相桂荣

    额窦骨瘤在鼻腔良性肿瘤中常见,多为男性,常开始于青年时期,部分病人到成年后生长停止.肿瘤若局限于鼻窦内可无症状,常在鼻窦或头颅X线片检查时偶然发现.若肿瘤继续增大,可出现患处隆起,引起压迫症状.骨瘤阻塞鼻额管,可妨碍额窦通气引流,发生黏膜囊肿;亦可引起额部神经瘤,感觉过敏等.

  • 竹针点刺足部反射区加按摩治头痛

    作者:何伟

    治法:取足部反射区的脑(含垂体)、三叉神经、肝、肾区为基本方,并视头痛部位酌增相应区、穴,偏头痛加眼、耳区;前额痛加额窦、解溪穴;巅顶痛加太冲穴;后头痛加颈椎区.除单脏器外,均取双侧.

  • 口服辛芳鼻炎胶囊致过敏反应2例

    作者:费炳红

    患儿男,12岁,因持续头痛、低热、鼻音重、鼻塞,流脓性鼻涕,偶见鼻出血数天,2002年10月到我院耳鼻喉科就诊检查.体温38.2℃,额窦部按压痛,X线片示,额窦呈弥漫性混浊及不透光.

  • 额窦开口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庄宝祥;王金平;刘洪国;薄其付

    目的:探讨额窦开口部位,为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成人颅骨100例、尸头30例,观察额窦开口部位,测量额窦矢状径、额骨的内侧骨板和眶部骨板的厚度、额窦口距筛前动脉管的距离.结果:100例成人颅骨有8侧额窦未发育,占4.0%;额窦开口于额隐窝者92侧(47.9%),开口于筛漏斗者52侧(27.1%),开口于筛漏斗上隐窝者40侧(20.8%);额窦的矢状径为(12.16±7.62)mm;额窦口与筛前动脉管的距离平均为(3.40±2.32)mm.30例湿性尸头额窦矢状位观测,发现有3侧额窦未发育,占5.0%;额窦开口于额隐窝者27侧(47.4%),开口于筛漏斗者17侧(29.8%),开口于筛漏斗上隐窝者12侧(21.1%);中鼻甲前下附着点至额窦开口的距离为(11.74±2.60)mm.结论:熟悉额窦开口部位及周围毗邻结构的解剖,可减少额窦开放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额窦 开口 隐窝 筛漏斗
  • 鼻内窥镜辅助下鼻内外径路额窦囊肿切除术1例

    作者:刘红梅;顾庆贵

    1病例介绍患者,男,49岁,右眼胀感伴溢泪、鼻塞2年,加重半月.体检:眶顶及内眦膨隆,触之有乒乓感,右眼球外突,轻度外斜,鼻腔黏膜慢性充血,两侧下鼻甲肥大.请眼科会诊:右眼视力5.0;右眼眼底检查,见视盘界清,色淡红,C/D约0.25,黄斑反应存在.鼻窦CT示:额窦腔扩大,部分骨质破坏吸收,囊肿累及前筛,外直肌及上直肌受压(图1).诊断为"右侧额窦囊肿".

  • 鼻窦CT指导额隐窝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毕永华;汪永干;胡春玖;陈惟虎;林忠明

    目的 探讨术前CT检查在鼻内镜下额隐窝周围气房开放术术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4年4月铜陵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46例(67侧)额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21~ 65岁;鼻窦炎15例,上颌窦、筛窦炎伴额窦炎29例,筛窦炎、蝶窦炎伴额窦炎2例.术前鼻窦CT检查清晰显示额隐窝区气房结构及钩突附着部位,依据钩突附着部位,确定鼻内镜下额隐窝开放术式.结果 46例(67侧)中,钩突头端附着于眶内侧壁37侧(55.2%)采用DrafⅠ型术式,钩突附着颅底19侧(28.4%)采用Draf ⅡA术式,钩突头端附着于中鼻甲根部11侧(16.4%)采用扩大鼻丘气房入路额窦术式.手术中均顺利开放额隐窝,显露额窦口,无眶内或脑内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2年,35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10例术前症状明显改善,1例复发.结论 钩突附着部位是寻找额窦口的重要解剖标志;术前CT检查可定位钩突附着部位,因而对额窦开放术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性意义.

  • 成人颅面部气化腔的 CT 评估

    作者:李晓强;赵鹏飞;杨正汉;王振常

    目的:测量成人额窦、上颌窦、蝶窦及颞骨气化腔容积,评估各气化腔间含气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正常成人受检者的副鼻窦 HRCT 图像,在原始图像上行气体三维容积重建,分别测量不同侧别额窦、上颌窦、蝶窦及颞骨气化腔容积,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正常成人上颌窦、额窦、蝶窦及颞骨气化腔平均容积分别约17.43 ml、3.42 ml、5.98 ml、5.90 ml。男性含气腔容积普遍较大,但性别、侧别间含气腔容积均无显著差异( P >0.05)。除蝶窦外,不同侧别间含气腔容积分别线性相关( P =0.000)。除上颌窦与颞骨气化腔外,其他含气腔两两线性相关( P <0.05)。结论正常成人颅面部各含气腔在气化程度上具有一定相似性。

  • 外伤后额窦、筛窦骨折致脑脊液漏1例治疗分析

    作者:王钰;朱迪;刘奇

    本文对外伤后额窦、筛窦骨折致脑脊液漏1例治疗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22岁.因外伤后2个月,左侧鼻腔间断性流液1月余于2010-09-25入院.患者及其同事叙述于2010-07-24患者不慎从3米高的建筑物上摔下(具体受伤机制不详).伤后立即出现意识丧失,同时出现左下肢活动障碍.被同事送往当地医院就诊,行头颅CT检查提示左侧额窦及颅前凹线状骨折,颅内未见明显出血及挫裂伤.左下肢X线片检查提示左侧股骨干骨折.

  • 1例左睑眶及筛额窦基底细胞癌伴感染病人的护理

    作者:冯慧萍

    睑眶及筛额窦基底细胞癌伴感染病例罕见,护理方面有其特殊性,国内在这方面的护理经验尚少。我院眼科于2000年6月收治1例左睑眶及筛额窦基底细胞癌伴蝇蛆感染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73岁,农民。于1990年2月左下睑近内眦部出现一黑芝麻大小的包块。1月后包块如黄豆大小,表面破溃,溃口流血、流脓、恶臭,长期不愈。

  • 中鼻甲腋区进路鼻内镜额窦手术相关解剖结构的CT观察

    作者:孙玉霖;姜绍霞;孙文华

    目的:通过 CT 观测影响鼻内镜中鼻甲腋区进路行额窦手术的解剖因素。方法选择无额窦病变患者50例,行鼻窦螺旋CT检查,观察和测量额窦相关影像学解剖数据。结果额窦的上下径为(22.32±8.82)mm,前后径为(20.41±6.02)mm,左右径为(21.30±9.22)mm;鼻丘气房的上下径为(10.81±4.73)mm,前后径为(9.02±2.95)mm,左右径为(7.02±2.09)mm;筛泡上下径为(11.80±4.72)mm,前后径为(9.10±2.87)mm,左右径为(9.54±2.59)mm;筛泡上气房上下径为(11.69±3.80)mm,前后径为(9.15±3.30)mm,左右径为(9.17±2.43)mm;眶上筛房上下径为(15.29±6.24)mm,前后径为(11.98±4.57)mm,左右径为(11.63±4.84)mm;额筛泡气房上下径为(7.54±2.57)mm,前后径为(7.43±2.56)mm,左右径为(7.38±1.24)mm;Ⅰ型额气房上下径为(10.04±4.20)mm,前后径为(7.21±2.40)mm,左右径为(5.81±1.40)mm;Ⅱ型额气房上下径为(13.43±2.44)mm,前后径为(10.69±2.33)mm,左右径为(8.94±2.12) mm;Ⅲ型额气房上下径为(10.78±5.27)mm,前后径为(9.70±2.99)mm,左右径为(8.27±1.55) mm;未发现Ⅳ型额气房;窦内间隔气房上下径为(12.47±5.08)mm,前后径为(7.73±3.50)mm,左右径为(7.12±2.57)mm。结论16排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能为中鼻甲腋区进路额窦手术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 筛窦骨瘤

    作者:甄宏韬

    一、鼻窦骨瘤的概述鼻窦骨瘤(osteoma)是鼻腔、鼻窦常见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是有包膜的良性骨性肿瘤.它通常不引起临床症状,偶尔在进行x线片检查中被发现.据报道,常规进行鼻窦X线平片检查时约1%的受检者可以查出骨瘤;而因有鼻腔、鼻窦症状行鼻窦CT扫描的患者中,骨瘤的检出率约为3%.鼻窦骨瘤的发病率约为0.01%~0.43%;男、女比例约为1.5:1~3: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发年龄段20~50岁;无种族偏向[1-3].一般认为,鼻窦骨瘤多发生于额窦,其次为筛窦、上颌窦、蝶窦[2].对此,新近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有不同的结果:1889例患者因鼻腔、鼻窦疾病而接受鼻窦CT扫描,结果显示鼻窦骨瘤多发生在筛窦,其次为额窦、上颌窦、蝶窦,但骨瘤的检出率约为3%,与之前的文献报道一致[3].

  • Draf额窦鼻内引流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迎宏;朱丽;周玉英;谢立峰;马芙蓉

    目的 探讨Draf额窦鼻内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2年6月因额窦良性病变行Draf额窦鼻内引流术49例(68侧)的临床资料,以鼻部主观症状评分及内窥镜复查为观察指标,参考慢性鼻窦炎内镜手术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全组随访12~37个月,平均17.5月,总有效率80.9%(55/68),其中DrafⅠ型有效率80.0%(36/45),DrafⅡa/b型81.0%(17/21),DrafⅢ型100%(2/2).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及永久并发症.结论 Draf额窦鼻内引流术对于额窦内的炎症及良性病变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避免了不必要的鼻外径路手术,同时有较为确定的疗效.在术式的选择上要兼顾额窦的解剖、病变的性质、范围等.

  • 眶额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手术切除并一期钛网修补缺损六例报告

    作者:侯晓峰;张春阳;赵文忠;赵立军;石瑞成

    颅骨是嗜酸性肉芽肿的好发部位,常呈缓慢起病,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多为年龄较小的患者[1],其中发生在额骨的病变居首位,而且该部位病变常常不同程度累及眉弓、眶上壁、眶内侧壁、额窦后壁及鼻根部,对患者的美观及心理均造成严重影响,手术切除为首选方法,同时针对病灶切除后的颅骨缺损进行个性化修补,是决定术后美观度的关键.

  • 额窦壁骨缺损致脑脊液鼻漏一例

    作者:金立渤;刘素琴

    患者男,55岁.因右侧鼻腔流水5个月余,突然头痛、发热3h入院.无头部外伤史.查体:体温39.2℃,坐位时可见右侧鼻孔滴水样物,颈部有抵抗感,克尼格氏征阳性,布基氏征阳性.

  • 筛泡前气房CT三维重组的影像特征及手术技巧

    作者:王旻;袁晓培;袁飞;刘燕;韩琳;秦楠;邢志敏

    目的 筛泡前气房可严重阻碍额窦引流,但却常被忽视,本文通过CT三维重组技术分析筛泡前气房的影像特点及其同额窦引流通道的关系,探讨手术去除筛泡前气房、开放额窦的技巧.方法 对鼻及鼻窦炎患者术前轴位薄层螺旋CT扫描,冠状位、矢状位重组,明确筛泡前气房的存在,在鼻内镜下确认,分析它同额隐窝引流通道的关系.结果 筛泡前气房在矢状位和轴位CT均表现为额窦区域后上方的气房,从额隐窝沿着颅底进入额窦;手术中沿着筛泡前气房的前壁可顺利找到额窦口.结论 CT三维重组对明确筛泡前气房和额窦引流通道的关系有重要意义,筛泡前气房是筛泡过度气化形成从颅底越过额窦口延伸至额窦内影响额窦引流,手术中去除筛泡前气房,可明显扩大额窦口,改善额窦引流.

  • 额窦开口引流的应用解剖学观察

    作者:王海鹏;封新荣;赵允沛;王惠忠;张增;王金平

    目的 通过对额窦的应用解剖学观察,探讨额窦开口各种不同的引流方式,为临床建立一个安全的鼻内镜额窦开放手术路径,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将34具(62侧,6侧额窦未发育)湿性成人尸头标本解剖后,显示额窦鼻腔开口、筛泡及钩突等,观察额窦开口及其引流部位、测量额窦鼻腔开口的直径大小.结果 34具(62侧)湿性尸头额窦矢状位观测额窦开口部位:额隐窝72.6% (45/62),筛漏斗12.9% (8/62),筛漏斗上隐窝14.5% (9/62).62侧额窦鼻腔开口的直径观测结果:额隐窝(3.91±1.57) mm(1.7~6.9 mm),筛漏斗(2.78± 1.01) mm (1.8~5.3 mm),筛漏斗上隐窝(3.37± 1.29) mm (2.0~5.6 mm),3种引流方式的开口直径大小无统计学意义(P=0.19、0.24、0.12).结论 掌握额窦开口部位、引流方式的应用解剖,可预防额窦开放鼻内镜手术的并发症.

  • 鼻内镜手术中额窦口的处理

    作者:孙凤新;李海洋;崔志春;刘勇

    目的 探讨在鼻内镜手术中额窦口处理时的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9月~2007年12月间连续607例(1021侧)鼻内镜手术,其中84例(147侧)有额窦病变,接受了Draf Ⅱa型额窦开放术,术后随访7~40个月.结果 84例(147侧)患者中,额窦口引流通畅的58例(102侧,69%),改善16例(28侧,19%),无效10例(17侧,12%).结论 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有效方法,对于额窦内受累的患者,采用Draf Ⅱa型额窦开放术能够很好的解决额窦口引流问题,有助于恢复额窦正常功能.

  • 额筛窦骨瘤切除术并一期骨质缺损钛网修补术

    作者:赵鹤;顾兆伟;曹志伟

    目的 探讨额筛窦骨瘤鼻内镜联合鼻外切口骨瘤切除术并一期骨质缺损钛网修补术利弊.方法 收集我科近2年来收入院并行鼻内镜联合鼻外切口巨大额筛窦骨瘤切除术患者共4例,手术同时行一期钛网修补术,术后均复查CT,对其临床及手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术后恢复良好,钛网修补在位,额部外形恢复良好.结论 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期钛网修复额筛窦骨质缺损有助于患者额面部外形恢复,利于额筛窦引流.

    关键词: 骨瘤 额窦 筛窦
  • 改良鼻丘入路额窦手术方式分析

    作者:刘智献;张艳红;王再兴;韩晓东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额窦病变的改良鼻丘入路手术方式.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1年5月在我院行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的106例(155侧)患者,随机分为2组,经改良鼻丘入路额窦开放术56例(85侧),以钩突为主要参考标志的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50例(70侧).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鼻内镜下评价:鼻丘入路组疗效优于钩突入路组,有效率分别为97.65%和88.5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x2=5.24,P<0.05);CT评价:鼻丘入路组疗效优于钩突入路组,有效率分别为97.65%和84.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2,P<0.05).结论 鼻内镜下改良鼻丘入路治疗额窦病变的手术方式,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筛窦、额窦巨大脓肿误诊1例

    作者:阙镇如;黄继峰;王琼珍

    患者男性,35岁,因左眼球突出、视力下降1个月余于2001年2月19日入院.入院前1个月无明确诱因开始出现左眼球突出,视力无明显下降;无眼痛、头痛;无鼻塞、流涕,无发热,未引起重视,未及时检查治疗,左眼球突出逐渐加重.3周后出现左眼视力下降,复视,在眼科门诊检查,左眼视力0.5,左眼球向外下方突出,眼球活动受限.眼底检查:视盘充血、水肿,隆起约+1.5D,边界模糊,视野检查周边视野缺损,考虑视神经受压.眼眶CT扫描示;左筛窦占位性病变,眼眶内壁破坏,病变侵犯眼眶内侧将眼球推向外下方,门诊以筛窦肿瘤收入院治疗.

235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