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

江西中医药杂志

Jiang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강서중의약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西中医学院
  • 主办单位: 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4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0411-9584
  • 国内刊号: 36-109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4-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江西中医药》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西
  • 主编: 刘红宁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试论石寿棠学术思想及其治温经验

    作者:胡振义;熊楠华

    石寿棠,名芾南,字寿棠,又字湛棠.江苏安东(涟水县)人.其家七世事医,从他“入塾受书时”,其父督学殊严,于幼年“略明句读”起,“即授以医家言,命与四子书并读……朝而儒,夕而医,历数十寒暑如一日”.即使中举之后,攻习岐黄,心怀济世不敢稍怠.其母体弱多病,医药不离,寿棠“每侍疾时,与医家参以诊剂,辙颇得效”.壮年以后,医术愈精,每每临证,尤重“轻重之准,刚柔之质,先后之宜”.同时“尝恼医家之不通儒术,率皆昧于其原,而仅逐其末”.故而又重视一个“原”字.《医原》一书,就是石氏基于“欲因病之原,探医之原,并探其原中之原”的观点而著.此书写于1861年,分上下2卷,收录医论20篇,所论内容广泛.特别是作者在书中十分强调天人相应的理论,认为人身是一小天地,“天地与人,同一理也.”“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即感天地之气以病,亦必法天地之气以治.”

  • 近年来中医药治消化性溃疡概况

    作者:周志刚;姜国平

    消化性溃疡(简称PU)包括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10 a研究进展较快,兹就中医药治疗概述如次:1中医药治疗1.1辨证治疗田海河[1]等对于辨证为胃气壅滞、肝郁气滞、脾胃气虚、胆胃火盛的分别采用加味胃苏饮、柴胡疏肝散、归脾汤、黄连温胆汤治疗164例,治愈率88.3%。李存德[2]利用消疡益胃汤(党参15 g,黄芪15g,黄芩1 2 g,黄连9g,元胡10 g,丹参20 g,茯苓20 g,泽泻15g,白术12 g,大黄9g,法夏10 g,阿胶1()g烊化)加减,痰湿偏重者加瓜蒌、枳壳,瘀结偏重者加桃仁、红花、乳香、没药,虚寒者加熟附子,吞酸者重加煅瓦楞,每天1剂,两煎混合分3~4次温服,治疗43例,总有效率97.7%。申民安[3]以健脾汤加减(黄芪20 g,党参15 g,炒白术18 g,云苓15 g,砂仁6 g,良姜12 g,陈皮12g,白及10 g,甘草6 g,生姜3片,大枣6枚),治疗属脾虚证者,总有效率96.97%。韩桂珍[4]自拟愈溃疡汤(黄芪30 g,党参15 g,白术10 g,桂枝10 g,甘草6 g,乌贼骨15 g,贝母10g,白及10 g,阿胶10g烊化,延胡索10 g,参三七3 g另冲,侧柏叶30 g)为主方,若胃脘发凉、喜热饮者加淡干姜,胃中灼热、苔黄者加黄连、山栀,痛甚者加乳香、没药,胃阴虚者加北沙参、石斛,每日1剂,治疗40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以洛赛克、法莫替丁治36例,总有效率83.2%。

  •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中医治疗概况

    作者:朱永忠

    1 专病专方张行辨证属痰郁化热,热伤肺络,迫血妄行,拟定了清热止血方(桑叶9 g,连翘9 g,黄芩30 g,地骨皮30 g,桑白皮30g,鱼腥草30 g,杏仁9 g,大贝母9 g等组成),总有效率100%[1].方氏以加味独圣散(白及粉、百合、蛤蚧、三七),治疗59例,肺部体征(X摄片)消失17例,大部分消失20例,部分消失14例,无消失8例,并发现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C3、C4、E玫瑰花环试验等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症状改善100%[2].陆氏以自制秘红丹(肉桂3 g,生大黄、代赭石各6 g),治疗36例,总有效率91.6%[3].刘氏等以青黛、海蛤粉、黄芩、桑白皮等治疗145例,止血平均时间为(3.53±3.00)d,对照组为(6.19±2.60)d(P<0.001),且治疗后血流变各项阳性指标均有明显下降[4].侯氏自拟支扩咯血丸(沙参30 g,麦冬60 g,白及60 g,三七15 g,当归60 g,熟地60g,桂枝6 g,川断60g等),25例中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5例[5].缪氏等以321止血粉(大蓟:白及:大黄=3:2:1)治疗5例,平均止血时间为2.83 d,而对照组为4.4[6].

  • 痛经外治疗法近况

    作者:杨晓海

    痛经一病,有虚有实,但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是其诸多证候共同的病理变化.兹就外治法概述如下:1外敷法1.1 脐敷法戴氏以鹿茸、参三七、黄芪、当归等中药制成药袋,于经前1 d或经来时敷贴脐眼,于月经结束时取下,经治40例,总有效率为90.9%[1].陈氏取丁香、肉桂、元胡、冰片、干姜、高良姜、郁金、五灵脂、蒲黄烘干研末,于经前3 d取药5 g,用黄酒或藿香正气水调匀,制成直经2 cm之药饼,敷于脐部,然后用麝香追风膏贴牢,如冷痛明显可用热熨或隔药灸,经治55例,总有效率94.5%[2].1.2腹部敷贴法徐氏等用化瘀止痛热敷散治疗气滞血瘀证痛经100例,总有效率为95%.药用益母草、丹参、桃仁、红花、丹皮、木通、当归、川芎、木香、香附、茴香、蒲公英各60 g研细末分为3份,用时以1份加入米醋,装布袋放锅内蒸至热透,熨敷在少腹部,药袋上加用热水袋助热加温[3].1.3穴位敷法金氏用痛经宁外敷关元穴治疗235例,总有效率为91.1%.药用肉桂、茴香、当归、元胡、乌药、虎杖各1.5 g,干姜、川芎、蒲黄、五灵脂、樟脑、冰片各1 g共研细末,用适量凡士林调和成膏状贴敷于关元穴上,外用纱布固定,24 h换药,3 d为1个疗程[4].杨氏自制祛瘀定痛膏治疗51例,总有效率为98%,药用仙灵脾、仙茅、巴戟天、熟地、黄芪、白术、茯苓各30 g,当归、赤芍、白芍、鸡血藤、益母草、泽兰叶、香附各50 g,乌药、红花、乳香、没药各20 g,菜油2 000 g,广丹250 g.面药以肉桂、茴香、吴茱萸各20 g,三棱、莪术、五灵脂各50 g研末100目筛过,用时将制成的膏药贴敷中极,虚证贴关元,每贴3 d取下更换1张,每周期贴2张即可,于经前1周或疼痛出现前3 d开始贴用[5].

    关键词: 痛经 外治疗法 综述
  • 穿山甲于胆结石症中应用

    作者:陈高进

    穿山甲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排脓之功效,乃为人所共知,然穿山甲治疗胆结石,却鲜为医者所运用.余在临床中对结石直径大于1 cm,在辨证施治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配伍穿山甲治疗胆结石62例,收到满意的疗效.如治患者男性,16岁,学生.1995年3月12日初诊.患者于3 d前突发右上腹绞痛,经某医院B超诊断为“胆结石”,结石大小为1.1 cm×1.0 cm.建议手术治疗,家属惧于手术,求治于中医.察其证:右上腹绞痛,疼痛放射至肩背部,不思纳食,口苦,目黄,便秘,溲赤,舌红、苔白腻,脉弦滑.证属气血瘀滞,肝胆湿热,蕴结成石,不通则痛.治予清热利胆、化湿通下法.处方:茵陈1 5 g,虎杖12 g,柴胡9 g,鹅不食草15 g,青皮6 g,陈皮6 g,条芩7 g,大黄6 g(后下),茯苓12 g,枳壳9 g,金钱草15 g,鸡内金1 5 g.蛇舌草12 g.服药20剂,症状有所减轻,但B超检查结石大小仍为1.1 cm×1.0 cm.后在原方基础上配伍穿山甲5 g,药后10d,B超检查结石已碎成3块.大小为0.5cm×0.5 cm、0.4cm× 0.3 cm、0.5 cm×0.4 cm.前后服药共60余剂,B超复查示:“胆囊未见异常”,结石已消失.

    关键词: 胆结石 穿山甲
  • 大剂量活蛇治愈药物性剥脱性皮炎1例

    作者:张志明

    张某某,男,58岁,1999年11月初诊.患者3 d前突然发生全身红疹瘙痒,迅速加重.就诊时,红疹遍布全身,皮肤潮红,灼热瘙痒,头面部及双下肢浮肿.详细询问,知其有痛风病史,曾服别嘌呤醇月余,嘱其立即停药,并以药疹收入住院.经抗过敏、抗炎及中药清热凉血、祛风解毒等法治疗1周后红疹有所消退但皮肤仍潮红、灼热,并且出现剥脱现象,遂到省城某大医院住院.诊断为药物性剥脱性皮炎,治疗10d后回家时,红疹基本消失,但全身皮肤出现大片剥脱灼热痛疼甚至波及口、鼻腔粘膜,反复不断,患者苦不堪言,直至全身衰竭,卧床不起.

  • 三仁汤加味治口腔溃疡1例

    作者:黄斌贝

    李某,男性,35岁,农民.患者于2000年2月6日突然发热恶寒、周身疼痛在本地卫生院诊治2 d后,热退身痛除,而继感口腔、咽喉疼痛,进食困难,转诊儿家医院,曾用青霉索静滴及先锋霉素、维生素B2等口服,又先后用清胃散、导赤散、玉女煎等中药口服及双料喉风散、锡类散喷敷仍罔效,于3月111日至吾处求治.诊见:口腔两颊、唇内、舌边及舌下、扁桃体周围、咽后壁粘膜密布大小不等之溃疡面,溃疡周围鲜红肿胀,言语不利,咀嚼及吞咽困难,月余来未曾进食干饭及荤、素菜,只以稀饭吞服充饥,身热不甚,口干不渴,饥而畏食,失眠心烦,胸脘痞满,头身困重,尿黄少,大便粘腻不畅,舌、咽、唇鲜红,苔黄厚腻,脉濡数.体检:T 37.3 C,P 88次/min,R 20次/min,BP 12/9 kPa,胸腹检查无异常.血常规检验:HB140 g/L,RBC 5.0×101 2/L,WBC 6.0×109/L,N 0.7(0,L 0.3(0.中医诊断:口糜.辨证:湿热蕴结三焦.治当上下分消,清利湿热.与三仁汤加味:杏仁8 g,白蔻仁8 g,薏苡仁18g,厚朴15 g,制半夏18 g,通草4 g,滑石20 g,竹叶6 g,藿香8g,黄芩10 g,连翘15 g,生甘草3 g.1 d 1剂水煎服.3剂后口咽疼痛明显减轻,已能安眠,小便增多.大便黄软畅解,口腔溃疡面缩小,红肿明显减退,再与原方去藿香,3剂.三诊见口腔及咽部溃疡大部份愈合,只剩几个较大的溃疡面亦明显缩小,疼痛大减,已恢复正常饮食,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濡.遂处原方3剂获愈.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按:口腔溃疡,非纯属实热,亦非阴虚火炎,乃为湿热壅滞三焦,蒸腾于口所致,故纯投清热不效,滋阴泻火亦罔然,却以三仁汤加味疏利气机,宣畅三焦,上下分消,清热利湿而瘳.

    关键词: 三仁汤 口腔溃疡
  • 口炎散治小儿口疮疗效观察

    作者:岳阳升;张秋

    笔者采用口炎散外涂患处治疗口疮22例,其治法是:以吴茱萸6 g、重楼6 g、乌贼骨5 g、黄连6 g、蒲黄5 g、大黄6 g,共研细末瓶装密封备用.使用时用棉签沾取药末涂在溃疡面上,每日3次.一般使用1~2 d,创面即可愈合;3 d为1个疗程,如无效,即改用其它药物治疗.结果痊愈(粘膜愈合完整,乳食或饮食正常)18例,好转(部分创面面积缩小,流涎减轻;乳食或饮食正常)3例,1例无效,总有效率95.46%.按:吴茱萸性虽热,但取其引热下行,引火归原;重楼、黄连清热解毒、散瘀,乌贼骨、蒲黄收敛创面、破瘀血,大黄通腑泻热,诸药共济清热解毒、祛瘀生新之功.本方经临床观察未见不良反应.

    关键词: 小儿口疮 口炎散
  • 天仙子在骨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赵家宏

    天仙子,又名莨菪子.本草载其“能解痉、止痛、定痫、平喘、止泻、外敷痈肿恶疮”.笔者用其外敷治疗某些骨外科杂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用法:视病情及患处大小,取天仙子适量,开水冲调搅拌,使成粘糊状,待稍冷摊成面饼状敷于患处,绷带固定.夏天1~2 d一换,冬天则3~5 d更换.患处肌筋肿硬或关节腔血肿机化后关节瘀肿、屈伸不利者,加入蒲黄、红花;红肿热痛者,加入生大黄粉或金黄散;阴疮恶症者,加入肉桂粉、皂角刺粉.

    关键词: 天仙子 骨外科
  • 利脑心胶囊在肺心病治疗中应用

    作者:陈清波;黄桂英;李翔宇

    对肺心病、心力衰竭急性和重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并用利脑心胶囊治疗48例,与同期常规治疗50例进行疗效观察对照,获得较好效果,特简报如下:1临床资料98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83例,女15例;年龄49~73岁,平均56岁;病程4~13 a;心功能Ⅱ级42例,Ⅲ级43例,Ⅳ级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心功能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诊断依据1981年第3次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标准,心功能分级按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2治法和结果对照组50例按西医常规治疗(抗感染,持续低流量鼻塞给氧,解痉,祛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平衡失调),治疗组48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脑心胶囊(延边敖东药业公司研制)1 g/次,每天3次.2组均以4 d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1例

    作者:孙玉文

    笔者自1989年起,依据西医诊断与中医辨证论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下简称RA),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3例均为门诊患者.治疗组中,男性9例,女性32例,男女之比为1:3.56;年龄小18岁,大72岁,平均35.50岁.对照组中,男7例,女26例,男女之比为1:3.57;年龄小19岁,大74岁,平均年龄35.2岁.

  •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性深静脉炎78例

    作者:高怀林;吴平

    自1995~1998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性深静脉炎78例,观察其疗效及在随访1 a中患者复发情况,并与西药治疗40例对照.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18例均为下肢发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中血栓性深静脉炎(股肿)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住院的血栓性深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78例和西药对照组40例,2组间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加味泽泻汤合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42例

    作者:曾晋俊

    眩晕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因复杂的症状,病程长短不一,反复发作,不易根治.笔者10余年来采用加味泽泻汤配合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4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2例中,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龄30~67岁,平均45岁;病程长10 a,短1 a;梅尼埃氏综合征26例,晕动症4例,药物中毒性迷路炎2例,前庭神经元炎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例,神经官能症2例;病史中均无咳喘和肾脏病史,全部病例均有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32例有恶心呕吐,10例有皮肤苍白、出冷汗,27例有心悸、心慌、胸闷.

  • 肺咳宁冲剂治疗咳嗽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作者:江长波;吕武清;方福根;伊凡;彭旦明;赵诗云;段盛通;黄诗炎

    肺咳宁冲剂治疗外感咳嗽109例,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86%,2组总有效率经Ridie分析处理,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实验研究表明,肺咳宁冲剂能直接舒张豚鼠支气管平滑肌,对抗卵蛋白引起的抗敏反应及抑制浓氨水致小鼠咳嗽反应,急性毒性试验证明安全无毒.

  • 越鞠丸治疗乳癖临床观察

    作者:周忠介

    越鞠丸又名芎术丸,出自《丹溪心法》.由苍术、香附、川芎、神曲、炒栀子组成,具有行气解郁、化痰燥湿、软坚散结之功.原用于气、血、痰、火、湿、食等郁结所致的胸膈痞闷、脘腹作胀、嗳气吞酸、饮食不化等症.本人用越鞠丸随证组合治疗乳癖取得明显效果,并与逍遥丸治疗乳癖相对照,经临床观察和分析,越鞠丸辨证组合治疗在乳癖肿块及疼痛两大主症获得改善方面明显优于逍遥丸组.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2组均参照全国第一、二届中医乳房病学术研讨会所定标准为依据,必须有肿块和疼痛两大主要临床症状.

    关键词: 乳癖 越鞠丸
  • 益气养阴散结加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作者:李邦华;曾纪权;袁国庆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散结法加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抗癌远处转移作用.方法:应用益气养阴散结法加化疗(治疗组)治疗33例,并设33例单纯化疗(化疗组)作比较,结果,2组近期疗效(CR+PR)相似.有效率分别为39.4%及27.3%(P>0.05);中位生存期治疗组为10.5个月,化疗组为6.2个月;远期生存率(Kaplan Meier法)治疗组显著高于化疗组(P<0.01),远处转移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化疗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散结法加化疗治疗肺癌不仅能改善远期疗效,而且能抑制癌的远处转移.

  • 中药配合心理疗法治疗顽固性尿道综合征23例

    作者:吴朝晖;吴玲玲

    尿道综合征是指有下尿路刺激症状,而无膀胱、尿道器质性病变及无明显菌尿的一组症候群.其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往往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1995年8月~1999年8月间我们从心肾论治为主配合心理疏导疗法治疗23例尿道综合征患者,与西药对照组进行比较,取得较好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收治门诊病例40例,均为女性,随机分为2组:中药治疗组23例,年龄20~42岁,病程3个月~3a.西药对照组17例,年龄1 7~45岁,病程2个月~3 a.各组临床资料相仿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依据[1]符合以下条件:年龄不限;均有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小腹胀坠等下尿路刺激症状;多次尿常规、尿培养无明显异常;经膀胱镜、B超等检查排除膀胱、尿道器质性病变;经较长时间抗感染治疗无效.

  • 地黄饮子治疗脑梗塞1例

    作者:杨越

    脑梗塞病,以肢体偏瘫为主症,隶属中医中风、中经络证范畴.笔者曾接触一些该病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时,前医多谓“痰瘀阻滞”“气滞血瘀”,而投祛瘀活血、化痰通络之品.如补阳还五汤即为较常用的方剂之一,但也有不效者.笔者无意贬低该方治疗之效能,但认为,“辨证论治”乃中医治病之精髓,倘不严谨辨证而附和经验之谈,则未免流于盲目.据临床观察所见,本病患者多为中年或以上年龄组.作为年龄因素的内涵,“肾虚”是本病病机根本之所在.《内经》有云:“女子……六七,面皆焦,发始白……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这说明人体至中年后,肾气亏虚是自然规律使然,是多种疾病(包括本病)发生的必然原因.前人更进一步说明,本病即由“脉络空虚”风邪卒中于经络所致.“虚”者,精血不足也;“精”者,营养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之精华物质也,而肾主藏精.故本病的主要病机即是“肾虚”.

  •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愈不明原因长期发热1例

    作者:帅敏;王建玲

    汪某某,女,40岁,于2000年5月1 5日入院.病者无诱因起病,发热,全身酸痛,在县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1个月.西医检查未见阳性体征,抗“O”(一),血沉20 mm/h.给予氨苄青霉素等静滴,芬必得及中药口服,不效.并且出现食纳明显减少,全身乏力,不能下床行走,故于5月1 5日转诊本院门诊并收入住院.诊见:下午3时许发热(39 ℃),至次日翌晨4时左右则热退至正常,无畏寒,热退时无汗出,全身酸痛,尤以热时酸痛明显加重,彻夜不眠,皮下未触及小结,四肢肌张力正常,无肌肉萎缩,干咳无痰,咽壁轻度充血,全身乏力,纳呆,大便5 d未解,但无便意,舌淡、苔薄黄,脉濡软.西药仅用复方氨基酸静滴等支持疗法,中药始用桂枝新加汤加味(桂枝10 g,白芍1 5 g,党参1 5 g,炙甘草6 g,生姜5 g,大枣3枚,火麻仁15 g,郁李仁1 5 g,陈皮10 g)2 d,不效.后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防风10g,荆芥10 g,连翘10 g,生麻黄6 g,石膏1 5g,薄荷6 g,川芎10 g,当归10 g,白芍10 g,白术10 g,山栀6g,生大黄(后下)1 5 g,芒硝(冲服)15 g,黄芩10 g,桔梗10 g,生甘草6 g,滑石1 5 g,威灵仙1 5 g,秦艽10 g,全蝎2 g.用1剂后,大便通,解出许多臭秽之物,热退,全身酸痛明显减轻,夜间能安静入睡.仅感下肢轻微酸痛,后改用独活寄生汤合二妙散化裁调理,共治1 2 d痊愈出院.

    关键词: 防风通圣散 发热
  • 带股方肌骨瓣移植折断式加压螺钉内固定治股骨颈骨折37例

    作者:黎建义;黄星垣;徐伟光;吴俊哲;阮肇海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临床的常见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3.6%[1],治疗方法很多.我院自1993年1月~1999年1月采用带股方肌骨瓣移植折断式加压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股骨颈骨折37例,经1 a以上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7例中,男24例,女1 3例;年龄大47岁,小14岁;入院时间短2 h,长4 d;左侧21例,右侧16例;车祸伤19例,平地跌倒15例,高处跌伤3例;头下型3例,颈中型29例,基底型5例;GardenⅢ型22例,Ⅳ型15例.

  • 侧扳复位法、后伸引力手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错位142例

    作者:严和贵;张建华

    腰椎小关节错位又称腰椎后关节紊乱症、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我科近几年来采用罗氏正骨法中的侧扳复位法、后伸引力手压法,治疗该病1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42例中,男99例,女43例;年龄大62岁,小17岁,平均34.5岁;病程短1 d,长2个月;L3错位12例,L4错位42例,L5错位56例,腰骶关节错位32例;均摄腰椎X片显示腰椎棘突偏歪43例,且均排除骨折、肿瘤、结核等病变.2治疗方法2.1侧扳复位法俯卧位,嘱患者全身放松,医者站患侧一方,一手放在健侧肩部,另一手放在错位的棘突旁,用掌根根部或拇指顶住向健侧推的同时,放在健肩的手成相对方向推扳,如手感腰部滑动及喀嗒声响,即已复位,如1次未复位,还可再扳1次,在施法的前后均要用手法松解患部周围紧张的肌肉,以减轻疼痛,提高复位成功率.手法应由轻到重,不可用力过猛.

  • 通脉汤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68例

    作者:王永才

    笔者1 994年8月~1996年7月在马来西亚柔佛洲工作期间,先后以自拟通脉汤加减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54例,1997~1999年间在国内治疗14例,共治疗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8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大77岁,小36岁,平均56~岁;病程长3 a,短27 d;脑出血41例,脑梗塞27例,均通过头颅CT扫描确诊;单侧上下肢全瘫45例,上肢单瘫23例,单侧上下肢肌力均在2级以下;初次发作52例,再次发作16例;气虚血瘀、经络阻滞18例,经络失养、肝肾不足26例,风痰阻络、血瘀气滞24例;冠心病、高血压同时存在者30例,高血压、高血脂、血管硬化同时存在者38例.

  • 宁络饮治疗偏头痛43例

    作者:章伟光

    1临床资料门诊病人43例,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龄23~55岁,平均(35±10.6)岁;病程3个月~10 a,平均(3土2.1)a;均经临床体检,作脑电图、脑血流图及生化实验检查,部分病人作颅脑CT,排除颅内病变及其他脏器病变;全部病例均以突发的搏动性头痛或跳痛为主,多偏一侧额颞、眉棱骨甚至全头痛,常伴恶心、呕吐、羞明、烦躁、自汗等,发作间歇一如常人.诊断及疗效参照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制定标准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作出诊断.2治疗方法自拟宁络饮,药物是:菊花、蔓荆子、蝉蜕、僵蚕、刺蒺藜、当归尾、川芎、赤芍、全蝎.每日1剂,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偏热,加龙胆草、栀子;偏寒,加细辛、白芷;痰湿,加苍术、茯苓、半夏;痰热,加天竺黄、胆南星;血瘀甚,加红花、桃仁;血虚,加生地、首乌、白芍;阳虚,加附子、干姜;疼痛剧烈,加蜈蚣.

  • 通淋化瘀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98例

    作者:李学明

    1 临床资料98例中,男58例,女40例;年龄1 8~60岁,平均39岁;病程不足1 a者48例,1~3 a者32例,3 a以上者18例;结石大小3.5 mm× 6 mm~17 mm× 22 mm双肾结石12例,单肾结石30例,输尿管结石50例,肾合并输尿管结石6例;合并尿路感染者62例,合并肾积水者26例.2治疗方法自拟通淋化瘀排石汤:金钱草30 g,海金沙30g,鸡内金12 g,石韦30 g,三棱12 g,莪术12 g,桃仁10 g,滑石(包煎)20 g,怀牛膝15 g,木通10 g,车前子15 g,大黄6 g,枳壳10 g,生甘草6 g.脾虚者,加白术、山药;肾阳虚者,加菟丝子、补骨脂;肾阴虚者,加知母、生地;气虚者,加潞党参、黄芪;血虚者,加当归、熟地;腰痛者,加川断、杜仲、桑寄生;感染者,加金银花、蒲公英;血尿者,加白茅根、茜草根.日1剂,15 d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判定疗效.

  • 甘温除热法治疗产后发热56例体会

    作者:刘庆芬

    产后发热,常见的有感染发热、血瘀发热、外感发热、血虚发热,亦有气虚发热者.本文主要论述产后气虚发热.笔者从1988~1999年用甘温除热法治疗产后发热56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1一般资料56例患者均属门诊病人,其中因产程过长者1 9例,剖腹产者11例,产后出血过多者24例,人工流产术后者2例;发热出现于产后3 d者18例,出现于产后5 d者22例,出现于产后1周者12例,出现于产后10 d以上者4例;就诊时发热时间短3 d,长1个月;发热伴见倦怠乏力、纳呆便溏、乳汁稀少者28例,伴见气短自汗者16例,伴见恶露淋漓不净者12例.

  • 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慢性咽炎96例

    作者:毛智荣

    慢性咽炎是咽部常见病、多发病.自1994~1999年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96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96例中,男性54例,女性42例;年龄17~30岁29例,31~50岁55例,51~67岁12例;病程长3 a,短3个月.96例均门诊观察收集,所有病人曾用过多种药物治疗及其他治法,效果不显改用中药.均有反复发作史,症状表现有咽部异物感,或咽中有痰粘稠不易出,咽痒或因干咳嗽,或恶心干呕、咽痛等.检查咽部有不同程度充血、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或侧索腭弓边缘增厚.舌质淡红或边有齿印,舌苔白厚或厚腻,脉弦滑或濡.

  • 活血化痰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42例

    作者:钱卫东

    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从而继发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病变,故防治高脂血症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近2 a来,自拟活血化痰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4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2例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大68岁,小32岁,平均55岁;病程1个月~8 a.诊断依据参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老年医学攻关协作组制定的诊断标准,总胆固醇(TCh)≥5.70 mmol/L,甘油三酯(TG)≥1.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男性≤1.04 mmol/L,女性≤1.1 7mmol/L,符合1项或1项以上者,且排除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继发血脂升高的继发性高脂血症患者.4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形体肥胖、头昏、头重、头晕、疲倦乏力、胸闷气短等表现.

  • 中药汽浴治疗痹证87例

    作者:李林雅;刘金妹

    痹证是临床难治病证之一.为了提高疗效,开辟新的治疗途径,近年来,我院开展中药汽浴治疗痹证,经临床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7例,男性53例,女性34例;年龄小21岁,大者78岁,以40~60岁居多;病程长者28 a,短者6月;行痹44例,痛痹27例,着痹16例;风湿性关节炎3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强直性脊柱炎5例,落枕3例,背、腰部纤维织炎29例.肩周炎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4例.所选病例中,都首先内服祛风散寒胜湿中药1周以上,疼痛症状不见缓解者.在汽浴期间,停用内服中西药,但疼痛较甚者,仍按辨证处方每日服中药1剂.

    关键词: 痹证 中药汽浴
  • 络病学说临床运用举隅

    作者:汤铁城

    络病学说散见于《灵枢》、《素问》,是经络学说的一大分支,同样是以阴阳五行和气化理论为指导,在古代直观条件下,通过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循环往复所形成的理论框架.同样是运用假说和哲学抽象的手段高度概括出来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复杂运动形态和高级生命现象,而且这种形态、现象是一种“关系本体”,而不是“实体本体”,如果以“实体本体”论研究其形质和超微结构,甚或以神经、血管等西医理论与其通约、置换,必然使其面目全非,失去本来的学科价值.研究络病学说必须从中医实践入手,一改其原始散乱状态,整理其信息处理方法,开发其智能模拟软件.笔者在40余年的中医实践中,深感络病学说在难治性疾病领域标示病位、强调通法、着眼寒瘀3个方面起了重大的决策指南作用.兹不揣浅陋,举隅3则,以求共识.

    关键词: 络病学说 临床运用
  • 临证治验录

    作者:朱炳林

    1 三仁汤治目昏杨某某,女,38岁,1981年10月15日初诊.目昏眼花、干涩、视物不明10 d,曾经五官科治疗,用过抗生素、眼药水、眼膏、AD丸,不见好转.又服杞菊地黄汤加减,症状不减.既往有肾盂肾炎病史,除上述症状外,尚觉腰痛,小便热,左胁疼痛牵及脘部及小腹,胸部苦闷,纳食不馨,舌苔淡黄而腻,脉濡.病乃目昏,证属三焦交病,气分窒塞,治以三焦分消,投三仁汤加味,药用:南杏仁6 g,白蔻6 g,苡仁15 g,厚朴6 g,法半夏10 g,木通10 g,竹叶4.5 g,滑石粉10 g,柴胡9 g,车前子9 g.服3剂后,目昏减轻,小便不热,腰痛、胁痛、胸闷亦见好转.上方加苍术12 g,复3剂后,诸症均瘥,视力正常.迄今18 a,除肾盂肾炎发作1次外,目昏未再复发.

  • 延年半夏汤运用经验

    作者:彭先荣

    延年半夏汤出自《外台秘要》,原方为左胁下痃癖之症而设,由半夏、桔梗、前胡、鳖甲、槟榔、人参、干姜、枳实、吴茱萸组成,具有行气化痰、散结消痞之效.笔者以本方为主,临证加减,运用于内外科诸病,取得满意疗效.兹举例如下:1喘息型支气管炎夏某某,男,50岁,1986年5月初诊.反复咳嗽气喘20余年.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每年春夏之交发作严重,严重时需静脉推注氨茶碱加地塞米松才能缓解.因长年服用消炎、止喘西药,现求治中药治疗.就诊时咳嗽、胸闷、胁胀、喘息不能平卧,咳痰呈白泡状,口干不思饮水,舌质暗红、苔根白腻,脉细弦.察患者形体肥胖,面颊潮红,唇周青紫,喉间痰鸣,证属痰浊阻滞,肺肾两虚,若唯化痰则伤其阴,滋补又致痰结,故以延年半夏汤化痰消痞,益气养阴,消补兼施.处方:半夏10 g,桔梗10 g,北沙参15 g,鳖甲15 g(先煎),干姜5 g,枳实10 g,前胡10 g,槟榔10g,紫菀10g.3剂.药后咳喘减轻,痰减少,呼吸较畅,药证相符,守方5剂,咳喘已平,改用金匮肾气丸以培其本.以后病发,仍抄用此方,均能取效.

  • 中药治疗痤疮96例体会

    作者:丁敏;郭检文

    痤疮是好发于青年人的一种常见皮肤病,我自1998年来采用扶正解毒法治疗迁延不愈的痤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96例面部痤疮患者,男31例,女65例;年龄15~38岁,其中以18~25岁青年女性为多;病程2个月~7a;寻常型痤疮80例,脓疱型痤疮7例,结节型痤疮6例,萎缩型痤疮3例.2治疗方法以扶正解毒法组方:黄芪20 g,当归15 g,白术15 g,野菊花10 g,银花15 g,蒲公英1 5 g,紫花地丁15 g,连翘1 5 g,丹皮10 g.以肺热为主,加黄芩、贝母、牛蒡子;以胃热为主,加生石膏、知母;以结节为主,加白芷、皂角刺、夏枯草.水煎服,日1剂,早晚各服1次.1周为1个疗程.

    关键词: 痤疮 扶正解毒法
  • 误诊索训

    作者:王业建

    王叔和在《脉经》序中说:“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鹊至妙,犹或加累;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故伤寒有承气之戒,呕哕发下焦之问,而遗文远旨,代寡能用,旧经秘述,奥而不售,遂令末学,昧于原本,互滋偏见,各逞己能,致微成膏肓之变,滞固绝振起之望,良有以也.”叔和之言实令人深省,古之中医有门户之见,现代中医学有局限,验有短缺,若临床诊病,患者不见转机,效果不显,医者理应三思,或博览群书,另辟蹊径;或荐贤让能,另请高明.验者,总结经验;误者,吸取教训.这样,对人对己都大有助益,余不揣荒陋,试举临床失误之案例剖析如下,敬请同道斧正.

    关键词: 误诊 小儿热痢 食复
  • 全鱼汤治疗小儿支气管炎126例临床观察

    作者:宋正雷

    小儿支气管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属于中医咳嗽、哮喘之范畴。笔者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采用自拟的全鱼汤治之,疗效卓著。现总结于下,以供同道参阅。

  • 桂枝芍药知母汤新用

    作者:李国中

    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方由桂枝、麻黄、防风、自术、附子、芍药、知母、甘草、生姜组成,原治历节疼痛.笔者临证用此方化裁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症、落枕、关节僵硬等病证,疗效满意.1颞下颌关节紊乱症.张某,女,45岁,1996年4月25日就诊.自述因砂粒搁牙引起左下颌关节弹响不适伴开口障碍半个月余.现口作开闭动作可闻及清脆弹响,左下颌关节无活动痛,压痛明显,舌质淡、苔薄白,脉缓.辨证为风湿痹阻,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化裁:桂枝10 g,白芍30 g,附子10 g,白术10 g,防风10 g,川芎10 g,麻黄6 g,甘草10 g.水煎服,日1剂.3剂后复诊,响声减轻,压痛消除.继服3剂,诸症悉除.按:此患者下颌关节紊乱症是功能性病变.正气损于内,风湿之邪乘虚留滞关节,致筋脉失养.故投桂枝芍药知母汤去风湿、养血脉;因无热象,则去知母,加川芎,取其“血行风自灭”之理,故疾病得愈.

  • 经方临床运用举隅

    作者:陈瑞春

    经方在临床的运用中,历代医家的实践证明,无论是经方自身的完善,还是临床疗效都有长足的发展,充分体现其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兹介绍一些个人的肤浅体会,以期抛砖引玉.1桂枝汤的运用桂枝汤是《伤寒论》第一方,有群方之冠的美誉.柯韵伯称之为“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然其方中主药桂枝入血通阳,芍药入血滋阴,甘草、姜、枣为脾胃药,又如何发挥其调和营卫、解肌发汗的功效而成为解表的良方?这就应从桂枝汤的整体结构和表虚证的生理、病理来理解.因为汗血同源,表虚自汗不固,说明营卫之气不和,其汗为风邪劫迫汗液外泄.所以用桂枝、白芍通阳和血,配甘草、姜、枣调和脾胃,使谷气充,气血生化之源充实,滋生汗液有来源,故服桂枝汤后,辅以啜粥,以充胃气,其汗自出,此汗为生理之汗,尤在泾说得好,桂枝汤是取正汗以祛邪汗.通俗地说,桂枝汤所治表虚自汗,是风邪迫使汗出,属病理的汗,服桂枝汤后所出的汗,是水谷滋生的汗,属生理的汗,这就是桂枝汤无汗能发,有汗能收的生理、病理的道理所在.

  • 《金匮要略》方的临床应用

    作者:伍炳彩;伍建光

    1 当归芍药散的应用方解:重用芍药敛肝、和营、止痛,又佐以归、芎以调肝和血.更配以茯苓、白术、泽泻健脾渗湿.案1.阴挺(子宫下垂):梅某某,女,26岁.1989年10月5日初诊.自诉已分娩2个月,分娩后即觉子宫脱出,站立时在阴道口外约1.5 cm,自以为满月后会自动上收,谁知满月后仍然脱出,伴小腹隐痛不舒,喜按,口稍渴,面红,饮食正常,大便软,小便短,色黄,脉细弦.曾用补中益气汤加味5剂,药后自觉不适.口干口苦,子宫下垂仍然.乃来我处诊治.因思此乃肝脾不和.湿热内停,以致带脉不约,遂用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10 g.自芍1 5 g.自术10 g,泽泻10 g,云苓10g,川芎5 g,枳壳10g.嘱服5剂,每日1剂.

    关键词: 湿热 《金匮要略》
  • 刘仲生金津玉液汤治疗糖尿病63例临床观察

    作者:邓海清

    自1995年6月~1999年9月采用中国中医研究院刘仲生教授临床验方金津玉液汤治疗糖尿病6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按WHO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83例,均有不同程度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等临床症状.全部病例随机分为2组,2组病例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经统计学检查具可比性.金津玉液汤组共63例,其中男33例,女30例;年龄20~70岁,平均45.6岁;病程1个月~8 a,平均10个月,NIDDM(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56例,IDDM(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7例.对照组共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9~68岁,平均47岁;病程1个月~7 a,平均9个月;NIDDM 18例,IDDM 2例.

  • 王亚龙临证医案辨析

    作者:邱朝森

    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王亚龙老中医,业医60余年.勤于临床,精于辨证,擅长治疗内科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择其临证医案3例,介绍如下.1 胃窦炎曹某,女,34岁,1997年3月10日初诊.患者素有胃痛,曾作X线钡餐造影,诊断为胃窦炎.近半年来经常腹胀痛,服西药仅能临时止痛.神疲乏力,口干且苦,嗳气频频,口淡无味,不思饮食,夜寐不安,大便不畅.近来机体明显消瘦,虑其癌变,故思想负担颇重.舌苔薄腻,脉象濡细.辨证为湿浊内蕴,脾失健运,胃气不和,气机郁滞.治拟健脾化湿、理气和中、安络止痛法.方药:党参12 g,白术12 g,黄芩9g,旋覆花9g(包煎),川椒3 g,白芍15 g,佛手9 g,丹参12 g,苡米仁1 5 g,川朴6 g,黄连3 g,延胡索9g,甘草5 g.服药7剂后,腹胀痛稍缓解,夜寐仍不安,余症明显好转.原方加朱砂拌茯苓12 g、夜交藤30g,再服7剂后腹痛缓解,夜寐得以改善.尔后给予参苓白术散加黄芪、黄精、北秫米以善后.共服药30余剂,诸症消失.并嘱平时需注意饮食寒暖,调节情志.随访1 a,病情无反复.

  • 益气活血汤治疗流产后崩漏168例

    作者:冷际琴;何恩梅

    崩漏是行刮宫术和口服抗早孕药物中断妊娠后的多发病,我们在临床诊疗中用自拟益气活血汤治疗常获捷效,现将1 992年以来应用此方治疗的1 68例结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68例,年龄25岁以下18例,25~45岁1 39例,45~55岁11例,平均年龄34岁;刮宫术后97例,口服抗早孕药物71例;病程短者1个月,长8个月.平均59 d.2治疗方法益气活血汤方剂组成:桑寄生30g,茯苓1 5 g,白术15 g,黄芪30 g,党参30 g.当归20 g,五灵脂10g.蒲黄1 5 g,益母草30 g,川断1 5 g,甘草3 g.血块多者,加重蒲黄用量;血色鲜红者,去黄芪、白术,加旱莲草、地榆、贯众炭;出血量多者.加阿胶、仙鹤草、三七;肾阴虚肝阳偏旺者,去黄芪、白术.加女贞子、旱莲草、首乌:肾阳不足者.加菟丝子、仙茅、淫羊藿.服法:一般患者每日服1剂.出血量多,病势较重者,每日1剂半(口服3次).血止后于经来第3天开始服.每月服5~10剂,连续服1~3个月经周期;血势不减者宜配合输血救急.

  • 通淋排石汤治泌尿系结石40例

    作者:曹俊刚;李沐珍

    笔者近年来运用自拟通淋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4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40例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8~85岁;病程20d~6 a;结石为0.3 cm×0.2 cm~2.1 cm×1.5 cm;肾结石21例(单肾结石10例,双肾结石6例,肾合并输尿管结石5例),输尿管结石17例(上段结石5例,中段结石5例,下段结石7例),膀胱结石2例;合并肾积水18例;所有病人均作B超或及X线检查.

  • 内金散治小儿腹泻30例

    作者:李湘均

    小儿腹泻为儿科常见病,鉴于小儿服汤剂困难,笔者用内金散治疗30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其法是:取鸡内金适量,温水泡洗,烘干研粉.每日3次,每次5 g口服;或以之似肉松,夹馒头、拌稀饭吃均可.本组服药短7 d,长30d.30例均恢复正常,饮食体重明显增加,面色、头发渐见润泽,并作了半年追访.未再复发.如治李某,男,2岁.腹泻半年,每日解稀水样大便2~3次.经用西药SME、TMP及中药健儿冲剂、香连丸等症情时轻时重,近2 d,因食香蕉2个后大便每日5~6次,呈水样大便,不欲饮食,形瘦体弱,毛发枯稿,舌淡红、苔薄自,指纹淡红.给予内金散治疗,1周后大便成形(日1次),连服20d,体重、饮食明显增加,面色毛发渐见润泽,精神好转,随访0.5 a未再复发.之所以疗效好,一是鸡内金具有健运脾胃、消食化积之功;二是粉末散剂易于吸收,尤对小儿有利.现代研究,本品含胃激素、蛋白质及多种氨基酸等.内服后胃液的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增强,胃运动改善,胃排空率加快,对于各种消化不良均有良效.

    关键词: 小儿腹泻 内金散
  • 崩漏从脾胃论治体会

    作者:黄玲;邝枣园

    优思过度,劳倦伤脾,脾虚气陷,清阳不升,冲任失固而发气虚崩漏,方用补中益气汤或升阳举陷汤加减,若出血量多可加血余炭、艾叶炭、三七等.崩漏日久,气血虚弱,心失所养或脾虚化源不足,统血无力,冲任失固而致心脾两虚崩漏,方用归脾汤加减,若出血量多加阿胶、三七等.隐白为足太阴脾经之井穴,脉气之所出,为脾脉之根,《大成》云:“足寒不能温,妇人月事过时不止,取足太阴大指之端.”刺灸隐白可健脾宁神,调经统血,主治月经过时不止、崩漏、宫血等.笔者经验采用以上治则方药,配合艾灸隐白穴,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尤其崩漏之初或诸症改善后,单用艾灸隐白之法亦能奏效.

  • 针刺加复方硫磺灸片治疗痛证疗效研究

    作者:吴建华;程立红;洪恩四;张安莉

    收治不同部位痛证150例,随机分成针刺加复方硫磺灸片治疗组100例,针刺对照组50例.临床疗效表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9%,对照组为92%,2组比较,P<0.05.针刺加复方硫磺灸片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

  • 癫痫的针灸治疗概况

    作者:卢泳;王家涛

    癫痫的针灸治疗,古书中早有记载,后世不断发展,经验颇丰.兹据近年来有关临床报道,就其选穴特点、针法、灸法及机理的研究等方面作一概述如下.1选穴特点1.1多选督脉经穴,疏通阳气《脉经》云:“督脉为病……大人癫疾,小儿风痫.”治疗“宜灸顶上(即百会穴)三壮”.癫痫属神志病,因脑为元神之府,而督脉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并行于脊里,人络于脑,故临床医家治病多从督脉人手.针刺督脉能有效地调节体内诸阳经气血的运行,调整和振奋周身阳气,起到清心宁神,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使气至病所则癫疾乃除.徐氏[1]针刺大椎穴治疗癫痫95例,用26号2寸毫针,从大椎穴进针,向上约30°斜刺,进针1.5寸左右,有触电感传至肢体时立即出针,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经3~4个疗程针刺后,显效24例,好转45例,无效26例.徐氏;专取督脉穴位:风府、大椎、腰奇,配陶道、筋缩,进行穴位埋线治疗60例,治愈32例,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刘氏[3]选用“神四针”(神庭、神道、双侧本神)和“顶三针”(前顶、百会、后顶)治疗癫痫25例,痊愈19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刘氏[4]等选取头颈及背部督脉腧穴为主治疗癫痫22例,令患者取俯卧位,头颈部取百会、双侧脑空穴、风府、下哑门,背部取身柱、灵台、命门、腰奇、长强.背部穴位均按相应的椎体棘突间向斜上方刺人1~1.5 cm,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后,明显有效及痊愈者18例,4例效果不明显.以上诸穴配伍,使阳气条达,经脉通畅,疾病豁然而愈.

    关键词: 癫痫 针灸疗法 综述
  • 针刺配合生脉注射液治疗颈椎病

    作者:邓莉

    笔者采用针刺配合生脉注射液治疗颈椎病4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8例中,男性34例,女性14例;年龄小28岁,大73岁;病程短10 d,长5 a.临床表现:颈肩部疼痛不适,活动受限,上肢放射痛、麻木、乏力,伴头晕、头痛、恶心、胸闷、眼睛发胀、耳鸣;颈部活动受限,棘突及椎旁有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X线摄片颈椎生理曲度消失、变直,椎体前、后缘有唇形骨赘增生,椎间孔、椎间隙变小,椎间隙变窄,颈韧带有机化、钙化改变.2治疗方法取穴以大椎、颈夹脊(相应椎体病变)为主,上肢疼痛及手指麻木配肩井、曲池、外关,伴眩晕配百会.操作方法:患者取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大椎穴用28号1.5寸毫针针刺,得气后持续提插,针感向患肢放射,沿脊柱向上或向下放射,留针20 min;颈夹脊用28号1.5寸毫针针刺,得气后捻转,直到针感向病所传导后留针20 min;肩井、曲池、外关直刺得气后留针20 min;百会穴以1寸毫针,刺入时针尖向前顺督脉经走向.1 d 1次,10次为1个疗程.另以生脉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滴,1 d 1次,10d为1个疗程.

  • 针刺为主治疗中风1164例临床观察

    作者:孔德清

    近年来我科应用刘济生老中医治疗中风病的舌下针法并经过全科医务人员的进一步研究,得到了完善和发展.现将本科1992~1997年6月间收治的1 164例中风住院病人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 164例均符合1986年6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和中华医学会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其中男687例,女477例;年龄26~93岁,平均61.94岁;病程2 h~5a,多数1~3个月;其中脑梗塞954例,脑出血202例,TFA发作8例.

    关键词: 中风 针灸行法
  • 针灸治疗尿潴留80例

    作者:段爱平

    尿潴留采用针灸治疗常常能取得很好的疗效,现将本人在临床中收治的情况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80例均为住院病人,妇产科45例(手术后16例,分娩后29例),外科术后22例,其他13例;年龄23~70岁;病程3~7 d;均小腹憋胀,欲解不能,经热敷、听水流声、注射新斯的明、导尿等仍无效者.2治疗方法取关元、中极、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操作:患者仰卧,穴位处常规消毒,用2~3寸不锈钢毫针刺人,腹部平刺透穴,足三里、三阴交直刺,以得气为度,平补平泻;腹部用艾条回悬灸30 min,以局部皮肤发红为度.腹部手术包扎不宜针者,取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穴,体虚者用补法.足三里、三阴交处在针柄上套一段约3 cm长的艾条点燃,燃尽后再换1壮,待第2壮燃尽冷却再行针后即可取针.嘱患者休息半小时左右去排尿,思想要放松,体位要舒适.每日针灸1次,一般治疗1~3次.

  • 一阴煎治疗血精1例

    作者:朱国强

    一阴煎出自《景岳全书》,由生地黄、芍药、麦冬、丹参、熟地,牛膝、甘草7味药组成,有养阴清热之功用.主治:阴虚发热、吐血、衄血,或疟疾、伤寒屡汗之后,阴亏津伤,烦渴不止,潮热不退,脉虚者.我在近年临床诊疗中,将其运用于治疗血精症,收到了一定的疗效.现介绍于下:黄某某,男,56岁,干部,1997年9月6日初诊.2 a前小便频数,淋沥不畅,经地区医院泌尿科检查:前列腺肥大,前列腺液化验:浅黄脓样,有粘丝,卵磷脂小体减少,上皮细胞较多,红细胞7~8个/HP,白细胞8~12个/HP.西医诊断为前列腺炎.经各种抗生索治疗,症无改善.近1个月来,小便常有带血的精液流出,伴腰膝酸软、四肢无力,患者体形较胖,

    关键词: 一阴煎 血精
  • 针刺加TDP治疗频繁遗精6例

    作者:刘亮华;王洪飞;王忠启

    近年来,本院用针刺穴位加TDP(特定电磁波谱辐射器)照射命门、神阙穴治疗病理性频繁遗精6例,均为本院男性学员(年龄20~24岁,病程3个月~3 a不等,每周遗精3次以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目眩、胃纳不佳、周身乏力、腰酸腿软、失眠多梦、心悸、精神萎靡等症状,除1例有包皮过长外,其他生殖器发育良好,均无器质性病变.并经药物治疗无效).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治疗方法1.1 取穴第1组取足太阴、少阴,手厥阴,足阳明经穴及任脉穴,并以三阴交、大赫、内关、足三里、关元为主;第2组取背俞穴,以志室、心俞、肾俞为主.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性病性前列腺炎69例

    作者:刘振宇;姚蔡荣

    我们于1998年10月~1999年9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性病性前列腺炎6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系我院男性病专科门诊病人,并符合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标准[1]:前列腺液(EPS)白细胞数>10个/HP;均有不同程度下腹、少腹、会阴等部位固定不移的疼痛,尿频、尿道灼热或尿痫、尿浊等症,以及前列腺硬结硬化等改变;并经EPS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淋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DNA阳性者为观察对象.PCR检测由我院之PCR医学检验室专人操作,试剂盒由深圳市宝安生物有限公司提供.1 31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69例,年龄1 9~60岁,平均38.8岁;病程9个月~12 a,平均4.1a前列腺液PCR检测淋球菌、淋球菌合并衣原体或支原体、衣原体或支原体DNA阳性者分别为27、24和18例;固定性疼痛58例,尿频、尿道灼热或尿痛、尿浊48例,前列腺硬结硬化41例.

  • 博落回酊剂治疗手足股癣30例[阁摘自《中医外治杂志》2000年10月第5期]

    作者:

    以博落回根30 g、苦参15 g、百部1 5 g、60%酒精100mL,浸容器中7 d,然后用2层纱布过滤后,置于玻璃容器中密封备用.用药棉少许蘸酊剂搽于患处,1 d 3~4次,10d为1个疗程,连续3~6个疗程,30例治愈20例,好转10例.认为癣由风湿热邪郁于肌表所致.博落回辛苦温,有大毒,主要功能为解毒、散瘀消肿、祛风杀虫,用于跌打损伤、关节痹痛、阴道滴虫、顽癣等;苦参苦寒,清热燥湿.祛风杀虫,治皮肤瘙疹、疥癣:百部甘苦平,能灭虱杀虫.治荨麻疹、皮炎、体癣等.诸药合用,增强了清热解毒、祛风杀虫之功.现代药理研究.3药均对真菌及某些细菌有抑制作用.是治疗癣病的有效药物.博落回有大毒,不宜内服.

  • 系列痹证制剂综合治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研究

    作者:

    痹证Ⅰ号由马钱子、西洋参、甘草等组成,每粒含制马钱子0.1 g;Ⅱ号由炙蜈蚣、炙全蝎等组成.此2药每粒各0.25g;Ⅲ号由炙地龙、炙地鳖虫等组成,此2药每粒各0.25 g;Ⅳ号洗方由鬼箭羽、白凤仙花、生麻黄、细辛等组成,每剂含生药205 g;V号软膏由鬼箭羽、生大黄等组成,每1 000 g含生药313 g.治疗组:Ⅰ号每天晚餐后0.5 h服1次,从3粒开始,逐日递增1粒,黄酒20~50 mL送服,至患者出现局部疼痛加重或轻度异常肌肉运动,或轻度抽搐、皮肤麻木、步态不稳等即不再递增;Ⅱ号和Ⅲ号辨证选用,凡以痛为主者加服Ⅱ号,以麻木为主者加服Ⅲ号,日2次,每次2粒,开水送服;Ⅳ号水煎至2 000 mL,熏洗双足20 min,日2次;V号软膏涂于8层纱布上,敷贴患处,3 d更换1次.对照组Ⅰ每天晚餐后0.5 h服Ⅰ号4粒,黄酒20~50 mL.送服;对照组Ⅱ口服肠溶阿斯匹林,日3次,每次0.9 g,餐后1 5 min开水送服.均1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前者总有效率75.4%,后者分别为40.0%和51.8%,前者优于后者,P<0.01.服Ⅰ号胶囊后反应顺序大致为头晕→面部麻木→四肢微强→轻度抽搐→疼痛加重→病灶或周身发热、流汗→兴奋、失眠.69例出现反应者1、6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86%、96%,而未出现反应者分别为20%、20%.(阁摘自《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11月第6期)

  •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作者:

    痛风的中医治疗,宜在分期的基础上辨证治疗.主张分4期进行:(1)急性期多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口干口渴、面红目赤、大便干、小便黄赤、舌红、脉数,治宜清热解毒利湿,常用四妙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用黄柏、苍术、苡仁、蒲公英、地丁,天葵、栀子、茵陈、威灵仙、络石藤、赤芍等;(2)间歇期是症状发作后的缓解阶段,此期多辨证为脾虚湿困,治宜健脾化湿,常用三仁汤合升阳益胃汤加减,药用杏仁、蔻仁、苡仁、法半夏、滑石、羌活、独活、白术、茯苓、防己、党参等;(3)慢性关节炎期多有骨质侵蚀缺损及周围组织纤维化,关节僵硬畸形并疼痛,形体消瘦,舌淡红,脉细,多辨证为肝肾亏损,痰瘀阻络,治宜活血化瘀,补益肝肾,常用独活寄生汤合四妙散加减,药用独活、防风、威灵仙、鸡血藤、桑寄生、牛膝、苡仁、桃仁、红花等,适当使用虫类药能提高疗效,如蕲蛇、全蝎;(4)病至痛风肾阶段,辨证宜分阴阳,肝肾阴虚者用归芍地黄汤加减,气阴两虚者用黄芪地黄汤加减,脾肾气虚者用保元汤加减,同时应考虑到患者由于本虚往往容易感邪,常兼夹湿热、寒热、水湿之邪,因此不要忘却祛邪.化湿贯穿始终,活血化瘀可增效(放心用于间歇期和慢性关节炎期,常用桃仁、红花、川芎、失笑散、蕲蛇、全蝎、蜈蚣等).(阁摘自《国医论坛》2000年11月第6期)

  • 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支气管哮喘61例观察

    作者:

    基本方:桃仁12 g,红花9 g,当归9 g,生地9 g,川芎5 g,赤芍6 g,牛膝9 g,桔梗5 g,柴胡9 g,枳壳9 g,苏子12 g,炙麻黄12 g,葶苈子9 g,甘草6 g.兼表寒,去生地,改炙麻黄为生麻黄,加苏叶、桂枝各9 g;兼寒邪,加干姜9 g、细辛3 g;风热犯肺,加黄芩12 g、鱼腥草20 g、生石膏30g;肺肾两虚久喘者,生地易熟地,加红参、黄芪、紫河车、骨碎补各15 g,蛤蚧12 g;脾虚者,加党参1 5 g、茯苓18 g、白术12 g.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发作期应用西医常规处理.治疗61例,临床治愈21例,好转35例,未愈5例.此方为主治疗哮喘,是因为本病表现有肌肤甲错、口唇及爪甲发绀、面色青、舌质紫暗或有瘀点、寸口脉细涩等血瘀症状.其夹血瘀的病机为:宿痰伏于肺,肺内有壅塞之气,气滞而致血瘀(“久病多瘀”“痰瘀同源”).方中以桃红四物汤(去熟地)活血逐瘀;牛膝活血通脉,引瘀血下行;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枳壳行滞气,与柴胡、桔梗行气宽胸,开郁宣肺;生地凉血清热,使瘀去不伤阴;炙麻黄、苏子、葶苈子降气行痰,止咳平喘;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瘀去痰消,气降喘平,哮喘自止.(阁摘自《河南中医》2000年11月第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胎盘植入

    作者:

    (1)要求具备条件:①被确诊为胎盘植入,属粘连性和部分植入性胎盘植入患者;②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稳定;③在医院留医,接受严密监测,有周密的抢救措施.(2)治疗方法:产后一经确诊,即予静脉滴注甲氨喋呤(MTX),每次20 mg,每日1次,连续5 d.治疗组9例,在以上治疗的第5天起服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柴胡、生地、当归、川芎、枳实、桃仁、红花、赤芍、三棱、莪术等,每天1剂;对照组8例则不服中药,加用宫缩素加强宫缩,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组服中药5 d内阴道出血逐渐减少,HCG水平下降,临床判断无需清宫,继续服中药至宫内胎盘组织排出,出血停止,HCG正常,B超检查原胎盘植入光团消失为痊愈;服中药7 d后仍无组织物排出,出血不减或增多,甚至有大出血倾向,HCG水平不降.B超无变化,临床判断须行清宫术或子宫切除,为无效.服中药后7d内痊愈3例,续服15 d内治愈3例,连续服30 d治愈3例.对照组停用MTX后,7 d内病情稳定或好转,可不清宫,14~33 d排出坏变胎盘组织,B超无残留组织2例,须清宫术5例,仍须行全宫切除1例.胎盘植入属中医学“胎衣不下”“症瘕”“血证”范畴,至于穿透性胎盘植入子宫肌层较深,使胎盘组织坏死排出难度较大,尚不宜保守疗法.(阁摘自《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12月第4期)

  • 精液不液化症的临床治疗[阁摘自《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0年10月第5期]

    作者:

    治疗方法:西药组40例,主要应用各类抗生索、各种酶类制剂、化痰片、复方丹参片、维生索激肽释放酶、锌剂、干扰索、氨基酸等;中西医结合组43例,在以上药治疗的同时,加以黄柏、知母、败酱草、山楂、麦芽、浙贝、萆、丹皮、生地、丹参等组方.疗程均1个月,前者治愈(配偶受孕,液化≤30 min,1 h液化率≥0.8%等正常)18例(45%).后者治愈24例(56%),全组治愈42例(50.6%,其中16例女方受孕),有效17例,无效24例.认为前列腺炎和精囊炎是造成精液不液化的主要原因,主要由细菌与支源体感染.本组单纯性精液不液化症治愈率比非单纯性者高,中西医结合组疗效比西药组高,说明精液不液化的治疗关键是附性腺的治疗.中医学认为该症多为精寒、痰瘀、相火盛,本组以清热化湿、消痰祛浊、滋阴补精治疗收到较好效果.现代研究黄柏、山楂能减轻附性腺炎症;麦芽、山楂酸化血液,增强液化酶的活性;丹参增强组织通透性,促进前列腺管排泄通畅,改善精子生成、成熟和生存的生殖内环境条件.使精液质量得到普遍提高.有利于受孕.

  • 黛芩化痰丸对痰热蕴肺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阁摘自《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11月第6期]

    作者:

    黛芩化痰丸由黄芩、海浮石、青黛、连翘、瓜蒌、射干、天冬、花粉、青果、橘红、香附、姜汁组成,由南京中医药大学附院制剂部提供.其咳嗽、咯痰、痰中带血、气喘症状及湿罗音的改善率分别为94.68%、97.27%、86.57%、80.28%、76.67%,而山西桂龙医药公司生产的桂龙咳喘宁(批号961021)分别为77.25%、73.43%、43.32%、82.49%、73.33%,前者为优,P<0.01.黛芩化痰丸为该院临床30多年的协定方,经多次修改而生产成复方丸剂.此药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对肺功能及异常升高的白血球、中性粒细胞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有抑制细菌、消除炎症反应,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故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气管炎等肺系感染性疾病,儿属痰热证候均可起到止咳、排痰作用,使咳嗽、咯痰或痰中带血等症得到改善.

  • 鸦胆子酊外用治扁平疣260例

    作者:

    将鸦胆子外壳剥去,取鸦胆子仁10 g,放研钵中加少许75%乙醇研碎后,将75 %乙醇加至100 mL装瓶中,每天摇动1次,浸泡1周后取上清液加入水杨酸3 g摇匀后,分装5 mL小瓶备用。用时将患部以温水清洗后,用牙签蘸鸦胆子酊少许点涂疣体上(不能涂至正常皮肤),每天2~3次,视皮肤反应增减次数。皮肤暂时烧灼感及红肿属正常,出现水疱、疣体轻度糜烂则减少次数,严重者停用。一般点药3~4 d,每天2~3次后停药,7~10 d后疣体结痂脱落而愈。如点药几天后无反应,可增加次数和天数即可取效。本组总有效率93.4%。无效者为全身散发者,或疣体大、病程长。〔阁摘自《中医外治杂志》2000年10月第5期〕

  • 虫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作者:孙继和

    虫类药是动物药的一部分.《内经》12个方25种药物中用了乌贼、鲍鱼、雀卵、鸡矢、马膏、猪脂6种动物药,还未用虫类药.仲景《伤寒杂病论》共用动物药38种,其中虫类药计有水蛭、虻虫、廑虫、鼠妇、蜣螂、蜂窠、蛴螬、蜘蛛8种.《神农本草经》除载有仲景用到的8种外,还有蝉蜕、僵蚕、蛞蝓、守宫、蝙蝠、蟾蜍、蚯蚓、蜈蚣、斑蝥、蝼蛄等.以后《本草纲目》、《纲目拾遗》还补充了诸蛇.近年又发现了一些新的虫类者,如蚕蛹代替僵蚕、蟑螂用治胃痛和胃癌等.唐容川在《本草问答》中说:“动物之攻利尤甚于植物,以其动物之本性能行,而又具有攻性.”指出虫类药的特性是行走攻窜,用以通经达络,疏逐搜剔,胜于草本植物药.张仲景善用虫类药以治疗外感“瘀热”、内伤“干血”,大黄廑虫丸、鳖甲煎丸、抵当汤(丸)后人奉为圭臬.叶天士对虫类药有了新的体会,创“久病入络”之说,谓“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逐”,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因为“初病胀痛无形,久则形坚似梗,是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

    关键词: 虫类药 临床应用
  • 露蜂房、淡竹叶在牙周炎中应用2则

    作者:胡志红

    牙周炎是由原有的慢性牙.龈炎发展而来,以牙龈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甚至张口困难,牙齿松动,溢脓.中医称之为“牙痈”“牙槽风”.笔者在治疗牙周炎例案的临床实践中,在传统的方剂上加入露蜂房、淡竹叶,往往收到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兹选2例病案介绍.例1.张某某,男,47岁,1996年5月25日初诊.5 d前因在酒店吃饭多吃了油炸辛辣食物后,牙龈肿痛,肿连腮颊,张口困难,伴头痛,口苦,口气臭秽,烦渴喜饮泠,大便秘结,连续服用3 d先锋Ⅳ胶囊收效甚微.体查:左后侧牙龈肿胀、潮红并见白色脓点,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胃火炽盛,灼伤齿龈.治法:清胃泻热,凉血止痛.用清胃散加减:黄连10 g,生地12 g,生石膏30 g,丹皮10 g,元参15 g,升麻6 g,花粉15 g,大黄10 g(后下),甘草5 g.每天1剂,连服3 d,复诊时大便通畅,口臭除,牙龈肿痛稍减,但咀嚼仍困难,在上方基础上加入露蜂房10 g、淡竹叶12 g,再取3剂,牙龈肿痛消失,饮食正常.

  • 虫类药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作者:熊晓刚

    虫类药性善走窜,药力峻猛,有祛风止痒解毒、通络散结止痛之功效.笔者临证配用虫类药治疗多种皮肤科疾患,收效显著,现略举数则如下.1银屑病 银屑病属中医学“白”范畴.病因多由素体血热蕴毒,复感外邪,搏结肌肤而成.若病程日久,蕴毒深遏肌腠,难解难散而发为顽疾.临床上对某些顽固性银屑病的治疗,单用草木之品往往不能奏效,笔者常在辨证的基础上酌加虫类药,如乌梢蛇、露蜂房、全蝎等,取虫药善行之性入络解毒,直捣病所,常获佳效.

  • 危重急症验案3则

    作者:沈开金

    1 真心痛(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关某某,女,65岁,农民,1987年10月6日诊.因患胃炎住本院内科1周,经治疗好转,准备次日出院.于夜间11时突然心前区绞痛、痛如针刺,伴有胸闷、心慌等不适.查血压12/8kPa,心脏稍向左侧扩大,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经内科抢救数小时效果不明显.其家属要求带点中药出院,以尽人事.患者面色苍白、烦躁、皮肤湿润、手足厥冷、气微息促、唇口及指甲青紫,以手护心前区,眉头紧锁,呻吟不已,脉沉微,时有结、代.中医诊为气滞血瘀,心脉阻滞,阳虚欲脱证.治以回阳益气固脱,佐以活血化瘀法.处方:黄芪30 g,红参、附片各15 g,桂枝、桃仁、川芎、郁金、薤白各10 g,赤芍12 g,甘草6 g.2剂.2 d后其子告日:服中药后,其母手足渐温,汗止,痛大减,已能坐起讲话,吃稀饭,现仅感胸闷,时有隐痛,头昏乏力.原方减其制,加丹参15 g,再进20余剂,患者一切恢复正常,能做一般家务.复查心电图:陈旧性下壁心梗.其地盛产丹参,嘱取丹参晒干研末,每早晚各服5 g,观察2 a未见异常.

    关键词: 验案 危重急症
  • 针灸急症验案举隅

    作者:董良蔼

    1 小儿高热惊厥王某,男,9个月,1995年3月15日晚9时初诊.母代诉:患儿高热抽搐2 h.证见:壮热颊赤,T40.5 ℃,气急鼻煽,黑睛上吊,两手握固,手足抽搐,口唇青紫颤动,印堂色青,指纹青紫,已过气关,不省人事.诊断:小儿高热惊厥.速取:水沟穴.向上斜浅刺并捻转行针,较强刺激,同时用三棱针点刺十宣出血,抽搐立即减弱,2min后张口啼哭,两手慢慢放松,手足抽搐缓解,口唇慢慢转红,意识清醒,抽动停止,复测T 38.5 C,行针5 min起针,随后给予西药庆大霉素、复方氨基比林治疗.

  • 经方治疗危急重症实验录

    作者:欧阳枝磊;欧阳海波

    1 营卫失调,身热不退李某,女性,25岁.于1990年5月顺产一女婴,产后3 d,不慎感受风寒,恶寒发热,体温39 ℃,周身胀痛,恶心微呕,汗自出,胸胁胀满,某医院静点氨苄青霉素5 d,体温不降,加用激素后,体温曾一度下降,但停药后体温又升至38.9 ℃,又服银翘散数剂,其症不减,发热恶风,自汗不止,恶心欲吐,胸胁胀满,精神疲乏,二便调和,舌苔薄白、质淡红,脉浮.证属太少并病,治以和解表里,用柴胡桂枝汤:桂枝7g,白芍10 g,黄芩7 g,党参10 g,半夏6 g,柴胡10 g,大枣6 g,生姜5 g,炙甘草3 g.服3剂,药后发热罢,诸症减,守方3剂,病获痊愈.

    关键词: 经方 危急重症
  • 试析中医药写作以“方”“药”命题

    作者:李嫣;匡奕璜

    1 某方新用浅析时下中医药写作选题以“某某方”加减或新用治某病者不乏其文(或不乏其人、其例),善用此题者不仅行文流畅,而且其义不悖中医药理论,有些可谓是中医药治病在临床上的发展,对促进中医药学术争鸣或发展有利.如《山东中医杂志》2000年9月第9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2例》一文,就写得很好,该文据慢性乙型肝炎所表现的胁痛、倦怠乏力、腹胀、纳呆、恶心等症,分析为肝郁气滞,气血不畅,气机升降失调,与少阳病主症及病机较为吻合,故选用小柴胡汤加减,而且加减合理并无喧宾夺主之嫌.又如《逍遥散临床新用》(也可取题《逍遥散加味治验3例》)一文治疗3个病:(1)乳腺囊性增生辨证为肝郁气滞,气血瘀阻:(2)呃逆辨证为肝气犯胃,胃气上逆;(3)盆腔炎辨证为肝郁气滞,肝木克脾土,脾失健运,湿郁化热,湿热下注胞宫.其病机的共同特点是肝郁气滞为主,然后分别导致气血瘀阻(气滞血瘀)、胃气上逆(肝逆犯胃)、脾失健运(肝伐脾土致湿热下注),主要矛盾是肝郁气滞,正恰合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的功能;其治法的共同特点是疏肝理气,然后分别佐以健脾和营(加香附、郁金疏肝,川贝、全瓜蒌化瘀散结,生山楂、王不留行行血通经)、和胃降逆(加“二陈”、砂仁和胃化湿,沉香、柿蒂、旋覆花降气)、清热利湿(加龙胆草、黄芩、栀子、蒲公英、车前仁清热利湿,延胡理气止痛,山药、白果、黄芪、党参健脾止带)法.

    关键词: 中医药写作
  • 从《金匮要略》看中药服法

    作者:洪维贤

    中医服药法是中医治疗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古自神农尝百草辨别了药物后,古人服药从咀嚼药草、取汁服用开始,随着汤液、丸、散等剂型的出现,服用方法也有了发展.在《金匮要略》中可见一斑,从书中可以看到仲景很讲究服药的方法.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日:“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力,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可见重视中医服药法亦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金匮要略》中服药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江西中医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