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后循环梗死患者的眼动及前庭功能评价

徐志伟;桑文文;王伟英;李珊珊;洪渊;张欢;焉双梅;杨旭

摘要: 目的:评价眼动及前庭功能检查对后循环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PC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2例PCI患者,收集其临床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首发症状、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史及入院体征等相关指标。患者均行眼动检查:包括凝视试验(gaze test,GT)、扫视试验(saccade test,ST)、平滑跟踪试验(smooth pursuit test,SPT)、视动眼震检查(optokinetic nystagmus test,OPK);前庭功能检查:包括自发眼震(spontaneous nystagmus,SN)、摇头试验(head shaking test, HST)、固视抑制检查,上述检查均应用眼震视图仪(videonystagmograph,VNG)进行记录。结果共纳入22例PCI患者,首发症状:15例(68.2%)为头晕/眩晕,7例(31.8%)为肢体无力麻木。眼动检查提示:异常19例(86.4%),其中GT异常4例(18.2%),ST异常11例(50.0%),SPT异常15例(68.2%),OPK异常12例(54.5%)。前庭功能检查提示:22例完成SN检查,其中SN阳性8例(36.4%),包括小脑梗死4例,脑桥梗死3例,左侧延髓背外侧、双侧小脑半球及蚓部梗死1例;17例完成HST检查,其中HST阳性6例(35.3%),包括小脑梗死2例,脑桥梗死2例,小脑及脑桥梗死1例,右侧小脑及延髓上段梗死1例;19例完成固视抑制检查,其中固视抑制失败8例(42.1%),包括双侧小脑梗死1例,脑桥梗死4例,左侧延髓梗死1例,右侧小脑及延髓上段梗死1例,左侧延髓背外侧、双侧小脑半球及蚓部梗死1例。以头晕/眩晕为首发症状的患者与以肢体无力、麻木为首发症状的患者相比,眼动及固视抑制检查阳性率高(P分别为0.023和0.045)。结论小脑、延髓梗死的患者常以头晕/眩晕起病;眼动检查有助于筛查PCI患者;小脑梗死患者的病灶侧别常与自发、摇头眼震的水平成分一致;脑桥梗死患者HST后可诱发下跳眼震;脑桥、延髓梗死患者常固视抑制失败。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PLAN评分预测中国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

    作者:田蕊;王宇;张润华;房继明;郑华光;王蓬莲;王伊龙;王拥军;刘改芬

    目的 探讨院前合并症、意识水平、年龄、神经功能缺损(preadmission comorbidities,level of consciousness,age,and focal neurologic deficit,PLAN)评分对中国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风险的预测能力.方法 从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CNSR)中筛选符合入组条件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采集临床信息并应用PLAN评分法对其评分,分析PLAN评分对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能力.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PLAN评分的辨别能力,应用Hosmer-Lemeshow法评价其校准能力.结果 共纳入890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5.4±12.3)岁,女性3410例(38.3%),合并肺炎患者共1069例(12.0%).随着PLAN评分增高,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风险也逐渐增高.PLAN评分预测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7~0.80], 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预测卒中后肺炎的显著性水平为0.001(P=0.001).在男性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79(95%CI 0.77~0.81),在女性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5%CI 0.75~0.80);在70岁以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5%CI 0.75~0.80),在70岁及以上患者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73(95% CI 0.71~0.75).结论 PLAN评分法在中国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能够较好地预测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风险.

  • 脑淀粉样血管病所致脑出血的免疫性血管病理损害初步研究

    作者:顾小花;徐俊;程欣欣;张巧全;时建铨

    目的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病理标本中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及相关免疫-血管因子共表达情况,探讨CAA-ICH的免疫性血管病理损害可能机制。
      方法收集2010-2011年46例ICH患者的手术病理标本,其中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56±15)岁。免疫组化荧光检测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Aβ)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RAGE)、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related protein-1,LRP1)蛋白的共表达情况。
      结果46例ICH患者中8例(男5例,女3例)确诊为CAA,占17.39%,确诊为CAA的8例患者脑组织标本均有Aβ、RAGE、LRP1蛋白的共表达(阳性率100%),而在非CAA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中均无共表达。CAA-ICH组的LRP1表达水平较非CAA-ICH组显著降低(P=0.031),而CAA-ICH组的RAGE表达水平较非CAA-ICH组显著升高(P=0.015)。
      结论 CAA是ICH的重要病因之一,CAA相关的免疫-血管因子RAGE、LRP1蛋白异常表达,在ICH发病机制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 人类脂肪干细胞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褚纯;赵元立;赵继宗;赵春华;王强;王薇;胡燕;周佳彦;杨先达

    目的 观察人类脂肪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SCs)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及扩增hASCs;利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大鼠模型(two-vessel occlusion model,2VO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d、1周、3周经尾静脉注射hASCs(2×106/ml).造模5周后进行行为学实验,观察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应用hASCs对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的游泳时间明显长于假手术组(P<0.01);造模后3周给予hASCs对模型组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改善作用(P<0.05),而造模后1d及1周组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给予hASCs可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的认知功能,且慢性期治疗效果较急性期好.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作者:陈新平;于逢春;刘伟;尹铁伦;孟晓梅;张茁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影响.方法 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128例,根据入院后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稳定斑块组51例、颈动脉AS易损斑块组46例,无斑块组31例.各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干预治疗,疗程2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患者血清MMP-9水平变化.结果 ①治疗前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血清MMP-9浓度分别为(419.93±113.12)μg/L和(271.45±80.34) μg/L,均高于无斑块组(147.36±23.62) μg/L,易损斑块组也高于稳定斑块组(均P<0.01).②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血清MMP-9水平分别下降至(242.58±101.63)μg/L、091.36±79.-8) μg/L和(126.72±22.86) μg/L,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血清MMP-9的水平与AS斑块的发生和稳定性相关,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显著降低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MMP-9水平.

  • 语义范畴特异性损伤原因探索:物体可操作性的作用

    作者:王晓莎;王效莹;韩在柱;毕彦超

    目的 探讨物体可操作性在语义范畴特异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考察1例脑外伤患者在真假物体判断、图片命名、词图匹配、根据定义命名、属性判断、词语关联匹配等任务上生物范畴与非生物范畴分离的模式,并利用逻辑回归考察可操作性指标在范畴分离中的作用.结果 该例患者表现为生物范畴特异性损伤,即在图片命名、词图匹配、根据定义命名和属性判断等任务上非生物范畴项目成绩显著好于生物范畴项目.逻辑回归发现范畴这一变量可预测命名成绩,但加入可操作性指标后,可操作性指标取代范畴成为预测该例患者命名成绩的显著因素.结论 该例患者表现出的非生物范畴成绩好于生物范畴,可能是由于其操作知识的保留在语义水平上支持着非生物范畴概念的表征所导致的.

  •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耿培宏;罗洋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特征。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uplex sonography,TCD)对30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以及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评估,检测双侧动脉平均流速(mean velocity,MV)、阻力指数(resistant index,RI)及搏动指数(pulsatile index,PI);以肾功能正常、年龄、性别匹配的28例门诊TCD检查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间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血液透析组ACA、MCA、PCA、BA的MV分别为(67.3±12.7)cm/s(P=0.03)、(76.5±13.4)cm/s (P=0.04)、(66.7±12.5)cm/s(P=0.04)及(51.3±10.7)cm/s(P=0.03),与对照组比较均增加;血液透析组RI、PI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液透析患者ACA、MCA、PCA、BA的MV增加与贫血相关,其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别为:1.2(1.1~2.9)、2.2(1.8~3.6)、1.9(1.7~3.2)和1.6(1.5~3.1);上述颅内动脉MV亦与高血压相关,OR值及95%CI分别为:2.4(1.9~3.9)、2.9(1.7~4.2)、2.1(1.7~3.9)和2.6(1.8~3.1)。

  • 内源性甲醛及炎症介质在血管性痴呆中的研究

    作者:武海燕;马丽;张力;曹萌;张守字;苏涛;赫荣乔

    目的评价炎症介质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及尿液内源性甲醛浓度(formaldehyde,FA)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关系,为临床VaD的早期诊断提供生化标志物诊断方法。
      方法选取北京老年医院精神心理门诊和病房VaD患者42例为试验组,选取社区内认知功能正常者54例为对照组,测定研究对象血浆中IL-2和TNF-α的水平,测定尿液内源性甲醛的含量,以尿液中甲醛浓度除以肌酐(creatinine,Cr)浓度值(FA/Cr)作为内源性甲醛校正浓度,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aD患者尿液内源性甲醛浓度含量显著升高(6.31±0.53vs 4.40±0.31, P=0.007)。
      结论 VaD患者尿液中内源性甲醛浓度升高,或可作为临床诊断VaD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 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作者:张旭;梁君;桑奔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内科保守治疗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总结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41例大面积脑梗死后行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患者和30例大面积脑梗死后行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及对生存者中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神经功能变化进行随访(12个月),评价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时的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变化。
      结果手术治疗组与内科保守对照组相比较,死亡率明显降低(χ2=4.522,P=0.02)。手术治疗组中60岁以上患者死亡率明显比60岁以下患者要高(χ2=5.634,P=0.04)。根据GOS进行临床评分,手术治疗组术后3个月和12个月随访结果,较内科保守对照组发病3个月和12个月随访结果,患者死亡率降低,且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明显(χ2=6.437,P=0.03)。
      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治疗组比保守治疗组可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且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明显。

  • 急性脑出血患者P波离散度及心肌酶分析

    作者:林晖;田俊萍;高燕;林捷

    目的 观察急性脑出血(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ICH)患者的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isp)和心肌酶学变化,探讨AICH所致心肌损害的特点。方法 选取227例AICH患者,分别于发病24小时内和第7天行十二导同步心电图检查,测量P波大时限(Pmax)和P波短时限(Pmin)并计算P波离散度(Pdisp)值;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型(13~15分)、中型(9~12)、重型组(3~8)3组,比较3组患者入院24小时内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α-羟丁酸脱氢酶(alpha-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hase,α-HB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 isoenzyme of creatlne kinase,CK-MB)的数值。结果 AICH患者24 h和7 d的Pmin无明显差异(P=0.710);24 h Pmax大于7 d(P=0.002);24 h Pdisp大于7 d(P=0.006)。AiCH患者24 h Pmax>110 ms检出阳性数(19.8%)多于7 d(5.7%)(P<0.01);24 h Pdisp>40 ms检出阳性数(67.4%)多于7 d(58.1%)(P=0.041);心肌酶检查,轻、中、重型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重型组患者的CK、CK-MB、LDH、α-HBDH均明显高于中型和轻型组(P均<0.01),中型组患者的以上4个心肌酶指标也高于轻型组(P均<o.01)。结论 AICH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高收缩压水平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升压治疗对预后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聂志余;陈玉辉;李艳成;封亮;潘有贵;管强;郭艳;舒豪;靳令经

    目的探讨升压治疗对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在140~160 mmHg的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选择2011年l月至2014年11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首次发病48 h内SBP在140~160 mmHg的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64例,分为升压治疗组29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升压治疗组除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常规治疗外加用多巴胺升压治疗,使SBP较入院时血压上升约20 mmHg,维持3天。于入院时和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发病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价,NIHSS减少46%以上视为升压治疗显效;mRS≤2分为预后良好。
      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和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入院2周时升压治疗组显效率为27.6%,与常规治疗组的28.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930)。发病6个月升压治疗组预后良好率为65.5%,高于常规治疗组的48.6%,但差异无显著性(P=0.174)。
      结论升压治疗对SBP在140~160 mmHg的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无明显疗效。

中国卒中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