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无痛型心肌梗死19例误诊分析

    作者:徐先进

    1980~1998年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372例,均符合WHO 1979年的诊断标准,其中无痛型(无胸部或其它部位疼痛)心肌梗死132例,误诊19例,误诊率14.4%.现将此19例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 叶间积液七例X线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江克俭

    叶间积液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包裹性积液,液体位于肺叶间的脏层胸膜之间,可由胸膜病变、肺部病变、心衰引起.液体多少不一,可和胸腔积液同时存在,也可独立存在,如果认识不足,容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X线表现的认识,本文对7例首次X线检查误诊的叶间积液分析如下.

  •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漏诊分析

    作者:胡晓芸;王红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后期并发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或因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常出现水肿,严重者甚至有胸腹水、心包积液,并可伴乏力、嗜睡、食欲不振、腹胀等一系列症状,若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极易漏诊。本文就我院近年遇到的6例COPD合并甲减的漏诊情况分析如下。

  •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心力衰竭14例误诊探析

    作者:李勇;邹剑杰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心)是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直接的毒性作用或间接引起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房纤颤等症状和体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心脏病.其起病隐匿,病程较长,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心力衰竭时极易误诊.我院1995年1月~2001年5月共收治老年甲亢性心力衰竭30例,其中误诊14例,误诊率46.67%,现分析如下.

  • 一例全心衰竭的临床诊断思维过程

    作者:宋志芳;许永华;管军

    心力衰竭(心衰)所致的肝功能损害,临床并不少见。但全心衰导致严重肝功能损害,以至于临床误诊为重症肝炎实属罕见。我院曾遇1例全心衰,临床症状酷似重症肝炎,经多方分析与检查,后证实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并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全心衰。为总结与积累经验,现结合病例剖析临床诊断思维过程。

  • 症状多变的老年人心肌梗死

    作者:卜庆峰;刘志国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发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有些老年AMI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漏诊。我院自1993年10月~2000年5月共收治老年AMI 145例,误诊36例,误诊率为24.8%。现报告如下。

  • 血清胱抑素C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及对心力衰竭程度的评估价值

    作者:梁德贤;李庆军;陈康荣

    目的 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并探讨血清胱抑素C评估心衰程度的价值. 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10月选取本院5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住院且心功能正常的59例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血清胱抑素C、尿酸、肌酐等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对比2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清胱抑素C、脑钠肽、左房室结构参数以及肾功能指标水平,并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及其评估心衰程度的价值. 结果 观察组血压、心率、血清胱抑素C、脑钠肽、左室舒张末内径、左房内径以及肾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其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与脑钠肽、左房内径、肾功能指标呈正相关,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血清胱抑素C为脑钠肽、左房内径、射血分数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血清胱抑素C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心脏结构的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心衰程度的重要临床指标.

  • 血清酶变化在小儿肺炎并心衰时的临床意义

    作者:焦福利

    目的 探讨血清酶的变化在小儿肺炎并心衰时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6例肺炎并心衰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及同功酶、乳酸脱氢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变化,并与同期住院肺炎无心衰患儿36例对照.结果肺炎心衰患儿四种酶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鉴测肺炎并心衰患儿血清酶变化,有助于判别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

  • 代谢组学在心力衰竭诊治中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冯洁(综述);郭莹(审校)

    心血管疾病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尤其心力衰竭,因此寻找新的诊疗手段必将成为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但是如今仍有多数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不明确,无特效及根治的方法和药物,病死率和致残率高,预后差[1],这种严峻的现状急需扭转。在各种基础学科研究的发展背景下,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人员们提出了代谢组学,因其关注的主要是代谢物,让原本微小改变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都会在代谢物上得到放大,且代谢物的数量级又远小于基因和蛋白的数目,更全方位地填补了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微观研究中的缺陷。现就代谢组学在心力衰竭诊治中的研究与应用综述如下。

  • PTX-3、NT-proBNP 及 eGFR 水平检测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梁莉萍;何亚;王立;刘丽丽

    【目的】探讨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肾小球滤过率估测值(eGFR)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64例C H F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本院同期健康体检50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血清PTX‐3、NT‐proBNP及eGFR水平,并比较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PTX‐3、NT‐proBNP、eGFR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清 PTX‐3、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eGFR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NYHA心功能Ⅳ级患者LVEF显著低于Ⅰ级、Ⅱ级、Ⅲ级,而PTX3、NT‐proBNP则明显高于Ⅰ级、Ⅱ级、Ⅲ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NYHA心功能Ⅲ级患者LVEF显著低于Ⅰ级、Ⅱ级,而PTX‐3、NT‐proBNP则明显高于Ⅰ级、Ⅱ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NYHA心功能Ⅱ级患者LVEF显著低于Ⅰ级,而 PTX‐3、NT‐proBNP则明显高于Ⅰ级,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NYHA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eGFR水平无明显差异,差异均具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PTX‐3、NT‐proBNP可作为CHF的重要检测指标,且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程度而增加,eGFR降低虽与心力衰竭相关,但尚不能作为CHF判断的指标。

  • N末端B型利钠肽原联合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对心力衰竭诊断的价值

    作者:何小军;丁雨红;陈海华

    目的 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对心力衰竭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住院的满足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178例,通过医院病案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及患者入院时的NT-proBNP、血浆GDF-15水平,运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178例研究对象,其中89例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另外89例未发生心力衰竭的其他疾病患者为对照组.NT-proBNP诊断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为0.772,敏感度为73.2%,特异度为79.7%.GDF-15诊断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为0.796,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80.2%.GDF-15联合NT-proBNP诊断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为0.921,敏感度为89.21%,特异度为95.44%.结论 NT-proBNP联合血浆GDF-15对于心力衰竭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显著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 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社盈;唐爱国;杨俊

    目的 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以本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收治的7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按照心力衰竭程度将其划入Ⅱ级、Ⅲ级、Ⅳ级心力衰竭组,另同时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四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总结该数据与慢性心力衰竭之间的关系;再根据红细胞分布宽度数据将患者分为<13.1%组、13.1% ~ 14.5%组和>14.5%组,对比三组患者终病死率.结果 (1)健康组、Ⅱ级、Ⅲ级、Ⅳ级心力衰竭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分别为(11.63±0.71)%、(13.11±1.08)%、(14.31±1.52)%和(16.83±0.71)%,随着心力衰竭的程度提升,红细胞分布宽度越来越高,四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红细胞分布宽度<13.1%组、13.1% ~ 14.5%组和>14.5%组的病死率分别为0(0/32)、14.8%(4/29)、41.2% (7/17),红细胞分布宽度越大,患者的死亡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对于明确其疾病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指导临床有效评估疾病进程及治疗效果.

  • 半乳糖凝集素-3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育民;李庆宽;全勇;刘国兵;李峰;肖晓霞;史桂霞

    目的 观测半乳糖凝集素-3(Gal-3)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8例,按纽约心功能分级分成三组(Ⅱ、Ⅲ、Ⅳ级),健康对照组30例,所有病例均行心脏彩超检查,抽血检测Gal-3、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结果 心衰组的Gal-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Gal-3水平与NT-proBNP、IL-6呈正相关;Gal-3水平与左心室直径(LV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不相关.结论 心衰患者血清Gal-3水平明显增高,升高水平与心衰程度显著相关;Gal-3可能作为心衰的新生化标志物,联合NT-proBNP可提高对心衰的诊断及其预后的判断.

  • B型利钠肽联合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庆业;王娇;陈宝珍

    目的 观察血清B型利钠肽(BNP)、胱抑素C(Cys C)和β2微球蛋白(β2-MG)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对CHF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本科住院的90例CHF患者(CHF组);选取同期住院无心衰症状但有心衰危险因素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依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法,将纳入的CHF患者分为Ⅱ级、Ⅲ级和Ⅳ级三个亚组.患者入院次日清晨采集空腹血检测血清BNP、Cys C、β2-MG.比较各组间BNP、Cys C和β2-MG的水平差异;应用ROC分析BNP单独检测,BNP与β2-MG、Cys C联合检测对CHF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HF患者血清BNP、β2-MG和Cys C的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CHF患者血清BNP水平高于Ⅱ、Ⅲ级(P<0.05).血清Cys C与β2-MG在CHF患者不同分级间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预测CHF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5 (P<0.05),佳截距值为76.58 pg/ml,敏感度为78.6%,特异度为82.1%;BNP、β2-MG和Cys C联合检测对CHF的诊断特异度为93.8%,高于BNP单独检测(P<0.05).结论 动态检测血清BNP、β2-MG和Cys C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CHF,但在评估CHF患者心功能分级程度上诊断效力较差.联合检测BNP、Cys C和β2-MG早期预测CHF优于BNP单独检测.

  •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探讨

    作者:蒲国俭;蒲世军;汪明

    目的 探讨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心力衰竭的诊断以及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设心力衰竭组102例,对照组55例,测定、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级别、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出院复查1次,随访患者6个月内再入院率.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随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级别的增高而升高(P<0.05),与LV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心力衰竭患者出院时NT-proBNP升高组较对照组6个月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NT-proBNP是诊断心力衰竭较可靠指标,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动态观察NT-proBNP变化水平,对评价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和判断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NT-proBNP和cTnI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价

    作者:张海云;左顺英

    目的: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I(cTn I)水平变化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价。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CHF患者(心功能Ⅰ~Ⅳ级)11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NT-proBNP、cTnI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NT-proBNP[(1781.74±268.36)ng/mL]、cTnI[(0.57±0.08)n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1.29±24.25)、(0.05±0.0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随心功能下降,NT-proBNP、cTnI水平随之增加,Ⅱ~Ⅳ级组患者NT-proBNP、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Ⅰ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BNP、cTnI水平变化与CHF患者病情恶化程度呈正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为CHF患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依据。

  • 慢性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和cTnI联合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高枫;韩肖肖;毕云;谷秀娟;王璐;邵淑梅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与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100例经临床确诊为CHF的入院患者作为慢性心衰组,并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 HA)的心功能分级方案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分级(Ⅱ 、Ⅲ 、Ⅳ),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对抗体夹心免疫法和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两组的血清N T-proBN P及cT nI值,并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心衰组的血清NT-proBNP及cTnI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心衰组各级别患者的血清NT-proBNP与cTnI含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两之间比较血清cTnI在心功能Ⅱ级和Ⅲ级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任一单项检测的阳性率(P<0.05).结论:血清NT-proBNP和cTnI联合检测对慢性心衰患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心电图结合脑钠肽检测对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预后临床观察

    作者:曹钏宏;方雪红;徐博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心电图联合脑钠肽(BNP)检测对急性左心衰患者(ALHF)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4例ALHF患者发作后1h、24h、72h的心电图、血浆BNP进行检测,根据治疗结果分成预后良好组(59例)、预后不良组(47例)和死亡组(28例),分析检测指标。结果:在ALHF患者发作后第1h、24h、72h ,三组患者的血浆BN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死亡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BNP较发作1h时均显著降低;第24h、72h心电图QRS波时限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第1h心电图QTc间期差异不显著,第24h、72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ALHF患者不同时间心电图、BNP进行检测,可以初步评估患者预后。

  • 卡维地洛配伍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5例疗效观察

    作者:常健梅;王霞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配伍黄芪注射液治疗稳定性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常规抗CHF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40ml静滴,每日1次,14d后改为每日黄芪40g研末冲饮,病情稳定2周后加用卡维地洛3.125mg,每2周递增1次剂量,直到目标剂量25mg,2次/d维持.B组常规抗心衰治疗,病情稳定2周后加用卡维地洛,用法同上.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NYHA)、超声心功能指标、6min步行试验均有明显改善,而A组较B组更为显著.结论:卡维地洛配伍黄芪注射液治疗CHF较单用卡维地洛治疗疗效更为显著.

  • 脑钠素与肌钙蛋白I检测在小儿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唐玉蓉;牟佩佩;王际亮;伊心浩

    目的:探讨脑钠素(BNP)与肌钙蛋白I(CTnI)在小儿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小儿早期心力衰竭心衰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受试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人员均进行心力衰竭脑钠素与肌钙蛋白I的指标检查,比较观察组各个分期患者于对照组BNP及CTnI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各个分期BNP及CTnI水平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高于正常值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心衰期BNP及CTnI水平高、心衰恢复期BNP及CTnI水平次之、心衰前期BNP及CTnI水平低,且每两个心衰进展期BNP及CTnI水平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各个分期BNP及CTnI阳性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衰早期组及恢复期组BNP阳性率与CTnI阳性率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衰期组BNP阳性率与C T nI阳性率组内比较均有明显性改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钠素与肌钙蛋白I检测可为小儿心力衰竭诊断提供充分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