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DSA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

    作者:韦德康;韦彩群;钟醒怀;韦舸;张自旺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泡沫硬化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在DSA引导下,将配制聚桂醇注射于下肢曲张静脉内,观察曲张静脉闭合、并发症。结果:治疗135例(178肢)注射后均全闭塞,3个月后复发15例(15肢),全组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 DSA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64排CT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胡灏

    探讨64排CT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对我院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58例行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成像结果与冠脉DSA造影结果进行比较,评价两种检查手段对不同程度狭窄的评估对比.结果:64排CT冠脉造影判断血管狭窄≥50%的敏感性91.7%、特异性95.4%、阳性预测值92.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对冠脉狭窄程度与冠脉D S A造影相当.结论:64排C 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阴阳性预测值,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64排CT DSA 冠心病
  • DSA 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100例急性胆囊炎临床分析

    作者:刘丁

    目的:探讨DSA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08年10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且无法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总结该项操作的优缺点及治疗价值。结果:100例均穿刺置管成功,全部经治疗后治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胆囊炎的方法。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栓塞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临床分析

    作者:张自恒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栓塞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临床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6例采用DSA栓塞术,对照组56例采用鼻内镜下止血.比较两组临床疗效、VAS评分及生活质量差异.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中、手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升高,也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DSA栓塞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临床效果佳,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疼痛小,生活质量也较高,值得临床选择.

  • 56例 DSA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吴伟伟;高俊英;尹玉珊

    目的:观察分析脑血管患者DSA下血管内诊疗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要点及并发症处理,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DSA诊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总结56例脑血管病患者行血管内介入诊疗的围手术期的准备、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结果:全部患者采用规范、严格的护理管理,均得到治愈,保证了医疗质量。结论:围手术期的充分准备及精心护理,是良好DSA诊疗效果的重要条件,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管内诊疗的风险及并发症。

    关键词: DSA 脑血管病 护理
  • 96例脑动脉瘤CTA和DSA检查 诊断结果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淑亮;陈玉双;王荆夫

    目的:对比CTA(三维CT血管造影)和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6例脑动脉瘤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A、DSA影像学检查,对两种技术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脑动脉瘤数量上,CTA和DS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形态上,CTA和DSA检出囊样动脉瘤、梭形动脉瘤、泡样动脉瘤的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小分级上,两种检查技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发现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眼动脉、前后交通动脉、脉络丛前动脉等动脉瘤的位置描述上差异较大,CTA检查发现脑动脉主干上的动脉瘤敏感度高,分叉处或血管转弯处的泡样动脉瘤漏诊或位置准确性描述低于DSA检查,特别以多发动脉瘤多见.结论:在脑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上,DSA是诊断金标准,而CTA具有无创性,在临床诊断上可综合多种三维重建技术,以提高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CTA DSA 脑动脉瘤 诊断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冯宇宁;夏军;刘伟宗;张海飞;尹安雨

    目的:观察比较颈动脉硬化斑块超声、CT、MRI、DSA的诊断优缺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诊断进行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CT、MRI、DSA四种影像技术进行检查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分析,对比其各自的优缺点。结果:超声不仅可以准确检测管腔狭窄的程度及动脉壁内膜(M T )的厚度,还能够通过斑块的回声和形态特点来诊断斑块形状。C T对钙化斑块敏感率很高,远超出超声检出率。MRI在检测斑块性质的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具有高组织分辨率。DSA可以准确的鉴别颈动脉完全或不完全闭塞,还能准确的显示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及情况。结论:与其他影像技术比较,M RI能清晰显示颈动脉的血管腔和血管壁结构,更准确判断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及稳定性。

  • DSA、TCD在颅内血管狭窄诊断准确性上的差异

    作者:宋施岐;张明耿;谢小晓;武娟

    目的:探讨分析DSA、TCD在颅内血管狭窄诊断准确性上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 -2014年7月收治的64例颅内血管狭窄患者 ,根据诊断方法将其分为DSA组和 TCD组 ,每组32例 ,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性.结果:DSA组患者的特异度为88 .43 ,灵敏度为85 .04 ,阴性预测值为46 .93 ,阳性预测值为98 .02.TCD组患者的特异度为57 .65 ,灵敏度为52 .86 ,阴性预测值为15 .43 ,阳性预测值为89 .31 ,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 P<0 .05 ).结论:DSA在颅内血管狭窄诊断准确性上优于TCD ,TCD因其自设较小的特异度差异可作为疑似患者筛选手段和初步检查且操作简单、检查费用低 ,无创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价值

    作者:徐英达;王明玉;杨茹;孙永安;李在坡;何明利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来我院就医的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CDFI检查与DSA诊断,并以DSA诊断的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分析CDF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CDFI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外段颈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的准确率和DSA诊断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分别为81.67%、93.33%、70.00%.结论:CDFI与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诊断效果较确切,值得应用.

  • 155例DSA电影摄影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作者:吴伟;夏惠环;程志刚;刘永生;彭芳;罗福英

    冠状动脉造影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冠心病的有创技术,被公认为诊断冠心病"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揭示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性病变的程度、分布、某些粥样硬化病变的特征,为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病变疑难病例的确诊、介入和搭桥手术治疗适应证的选择、疗效验证等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我院近几年来所作的155例冠状动脉造影,分析体会如下.

    关键词: DSA 冠状动脉造影
  • CT多平面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及对临床治疗的价值

    作者:胡宴宾;张文清;陈仲平

    目的:探讨CT多平面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及对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2004-2010年我院200例疑诊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均行螺旋CT和DS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效能和对治疗所需径线的测量情况.所有行支架植入患者均予CT随访监测.结果:CT检查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敏感度为96.1%(98/102),特异度为98.0%(96/98),DSA诊断敏感度为94.1%(96/102),特异度为99.0%(97/98),CT和DSA诊断主动脉夹层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T破裂口发现率95.5%(128/134),DSA发现率64.9%(87/134),两者发现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植入治疗所需的径线测量,CT与DSA基本一致.结论:CT多平面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度、特异度与DSA无差别,CT对治疗指导意义更大,术后CT随访监测有积极意义.

  • 一例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拔管困难的紧急处理

    作者:代艳敏;李景庆;白洁

    总结一例PICC拔管困难的处理及操作体会.分析拔管困难的原因是患者处于紧张状态,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使血管收缩和痉挛,引起拔管困难.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应用微导丝引导下拔出导管,操作简单,不容易体内断管,效果好、安全,但费用高,只作为正常拔管出现困难时的一种应急措施.

    关键词: PICC 拔管 DSA 微导丝 体会
  • 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李品品;刘保清;田静

    目的:研究SCTA在颈动脉狭窄临床诊断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6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SCTA和DSA进行检测及诊断,观察两种方法诊断的符合率情况,评价SCTA 对颈动脉狭窄诊断的重要意义。结果用 DSA进行检测诊断结果的符合率-96.92%(64/65),SCTA的符合率-89.23%(58/65),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准确的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往往是治疗相关脑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

  • DSA引导下C2背根节射频联合枕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友谊;银潇;彭超;邹亭婷;黎庭贵

    目的:探讨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C2背根节射频及枕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颈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DSA引导下C2背根节射频联合枕神经阻滞治疗,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局部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手术前,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也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SA引导下C2背根节射频联合枕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DSA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优势

    作者:邱模良;陈坚

    目的 探讨在子宫输卵管造影过程中,DSA在减轻医生和患者所受X线剂量及提高影像学诊断质量方面的优势.方法 对360例患者在DSA机下行子宫输卵管造影,记录曝光时间和影像质量,与常规造影进行对比.结果 曝光时间一般15 s~30 s,采集一系列图像动态观察,可全程、多角度反复观察子宫、输卵管的情况.结论 DSA机下子宫输卵管造影比常规X线摄影法更具优越性及重要的临床价值,并且可以大大减少医生和患者的X线辐射剂量.

  • DSA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作者:邱模良;郑彩霞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应用。方法100例患者在DSA下手术,记录曝光时间并与普通透视机对比。结果本组80例获得随访,76例达骨性愈合,4例10个月后X线复查骨折线仍清晰,愈合率为95%。 DSA下手术曝光时间为18 s~46 s,优于普通透视机下手术。结论 DSA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中,可明确导针及空心钉有无超出股骨颈皮质,确保手术顺利完成,且大大减少了患者及医生所受的X线辐射剂量。

  • 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分析

    作者:齐伟哲;冯凯;吴亚琨

    目的 探讨烟雾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及经颅多普勒、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该病的诊断.方法 分析20例烟雾病,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20例MRA及9例DSA图像均显示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DSA能清晰显示脑底明显增多的异常血管网,并对侧支循环吻合支显示更清晰;7例TCD血流速度增快,频谱紊乱,3例形成涡流.结论 MRA能准确诊断烟雾病,且具有无创、经济、实用等特点,DSA在显示细节如烟雾血管、侧支循环等方面优于MRA,TCD可作为异常血管的筛选检查,对需要手术治疗患者,DSA仍为必需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 烟雾病 MRA DSA TCD
  • 颅内动脉瘤DSA检查的显示满意程度分析和佳体位选择

    作者:李信友;曾勇明;吕发金;李越;黄永火

    目的 探讨颅内各部位动脉瘤在不同体位的显示满意程度,以便优化体位设计,增加DS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满意度,从而提高检出率.方法 197例全脑血管造影中椎动脉造影时常规摄取正、侧位图像,必要时加摄特殊斜位,颈内(颈总)动脉造影时,常规摄取正、侧、斜位1,必要时加摄特殊斜位,分析所有检出动脉瘤的DSA图像资料,评价各部位动脉瘤在不同体位上显示满意程度的差异.结果 197例全脑血管造影共检出颅内动脉瘤85例94个,阳性率为43.15%,后交通动脉瘤多,共51个,占54.3%.后交通动脉瘤侧位均显示良好,占100%,而前交通动脉瘤斜位1均显示良好,占100%.结论 合理选择不同角度的斜位,能更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结构及与周围血管的毗邻关系,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显示满意程度和检出率.

  • CT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评价

    作者:王朝阳

    目的 探讨CTA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45例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病变患者CTA影像,其中31例患者同期进行了血管造影检查,对比其DSA结果,评价CTA的准确性.结果 CTA可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范围,与DSA结果相比,总符合率为93.15%.其中髂动脉、股动脉及腘动脉符合率为100%,股深动脉为93.54%,胫前动脉96.77%,胫后动脉90.32%,腓动脉87.09%,与总符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足背动脉符合率为77.42%,与总符合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T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有较高的准确性,而且具有无创、可重复性等特点,可基本替代DSA成为首选检查方法.

  • 肝转移性肿瘤介入治疗体会

    作者:谢春明;段润卿

    目的分析肝转移性肿瘤DSA表现、介入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的价值.方法对98例肝转移性肿瘤患者均行超选择插管治疗共245次,所用化疗药物为5-Fu,MC,DM,DDP,联合化疗方案加超液化碘化油和明胶海绵栓塞.结果近期疗效以CT检查和生化检查作为评价标准,总有效率为100%,平均生存期为21.6个月,本组0.5、1、2、3 a生存率分别为97.4%,3.3%,6.9%和22.4%.结论经肝动脉超选择介入治疗是肝转移肿瘤的较好方法,不但能减少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近期疗效.

769 条记录 13/39 页 « 12...10111213141516...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