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中TNF-α、 TGF-β、 IFN-γ和hs-CRP水平的影响

    作者:周雪梅;乔健

    ①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血中可溶性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调控.②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了50例ACS患者治疗前后血中TNF-α、TGF-β、IFN-γ及hs-CRP水平.③结果 ACS患者血清TNF-α、TGF-β、IFN-γ及hs-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志愿者,加服阿托伐他汀的患者4周后血中hs-CRP、TNF-α和IFN-γ水平均明显下降,而TGF-β升高.实验结果表明,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此外阿托伐他汀上调了血清TGF-β,并可能由此下调TNF-α和IFN-γ水平.④结论 ACS患者血清 hs-CRP水平升高与冠脉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常规阿司匹林治疗时加服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ACS患者血清及hs-CRP水平,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此外,鉴于细胞因子在炎症中广泛的作用,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上调TGF-β而下调IFN-γ和 TNF-α缓解炎症从而改善病情.

  • 自拟中药方熏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王莉;曹蒂莲;王华;瞿奕;张健;茅伟安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熏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及西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方熏蒸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口服治疗,西药治疗组则单纯给予咪唑斯汀缓释片口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8天对患者症状进行评价,并随访3个月观察荨麻疹复发情况;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FN-γ水平,并将其结果与4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对照。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复发率3.3%;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66.7%,复发率31.3%。治疗前患者血清中IL-4水平较健康对照者升高而IFN-γ水平降低,疗程结束后患者血清中IL-4水平明显下降而IFN-γ水平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西药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更为显著( P<0.05)。结论:自拟中药熏蒸方法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增效机制可能与该方中部分中药调节患者血清中IL-4、IFN-γ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纠正荨麻疹患者机体的免疫失衡状态有关。

  • 结核γ-干扰素释放分析试验联合胸腹水ADA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白云;王海峰;朱红艳

    目的:探讨结核γ-干扰素(IFN-γ)释放分析试验联合胸腹水腺苷脱氨酶(ADA)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疑似结核病患者及同期在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记为健康组)为对象,依据经皮穿刺活检等结果分为结核组、非结核组,纳入患者均行结核IFN-γ释放分析试验,采集研究对象胸腹水样本,均行胸腹水ADA检测,比较三组IFN-γ释放分析试验结果、胸腹水ADA水平,同时分析IFN-γ释放分析试验、胸腹水ADA检测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在结核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结核组IFN-γ释放分析试验阳性例数、胸腹水ADA水平、IFN-γ释放分析试验阳性率、胸腹水ADA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结核组、健康组(P<0.05),而非结核组与健康组上述指标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IFN-γ释放分析试验联合胸腹水ADA检测对结核病的诊断效能较两者单一检测时明显高.结论:联合结核IFN-γ释放分析试验及检测胸腹水ADA水平可有效提高结核病临床诊断效能,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熊胆开明片对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血清IL-4、IFN-γ水平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作者:马志彪;杨江乔;谭宓;赵涛;张杰;孙朝晖;柴艳霞

    目的 探讨熊胆开明片对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血清白介素-4(IL-4)及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并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 147例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69),对照组采用治疗卡替洛尔滴眼液及典必殊滴眼液治疗,试验组加用熊胆开明片治疗,分析2种治疗方案治疗的患者的血清IL-4及IFN-γ水平及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的血清IL-4及IFN-γ均有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的血清IL-4及IFN-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眼压、角膜后沉着物KP及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在总有效率中也具有显著优势(P<0.01).结论 应用熊胆开明片有助于改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血清IL-4及IFN-γ水平,消除临床症状,改善视力状况.

  • 308 nm 准分子对不同阶段白癜风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刘津民;李建英;曹海育;张玉红;刘英权

    白癜风是一种原发性、局限性或泛发性的皮肤色素脱色症,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但迄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治疗相当困难,免疫机理在白癜风的病因学说中日益受到重视。 Baltas E首次报道了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取得较好的疗效,自2005年以来,308 nm准分子激光已成功用于白癜风的治疗[1],但其治疗机制仍不清楚。白癜风是以选择性黑素细胞破坏为特征,NB-UVB可通过对细胞及体液免疫的抑制作用抑制白癜风病变的进展[2]。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在多种皮肤疾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因子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调节细胞的生理过程[3]。本试验通过测定不同阶段白癜风患者经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后体内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的可能机制。

  • 血清IL-4及IFN-γ与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相关性研究

    作者:廖洋;江宇;程胜;罗春

    目的:进行血清白介素(IL)一4、干扰素(IFN)一γ与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患病,将患者分为A-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组和B-健康对照组.A组患者83例,B组患者2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4以及IFN-γ水平.结果:血清IL-4 A组为291±77pg/mL,B组为218±27pg/mL,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IFN-γA组为217±39pg/mL;B组为IFN-γ为309±41pg/mL,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IL-4及IFN-γ可能是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有效生化标志物.

  • 恶性积液与结核性积液中ADA、CA153、IFN-γ联合检测的临床研究

    作者:扬收平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中ADA、CA153、IFN-γ联合检测在恶性积液与结核性积液中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ADA应用Giusti比色法,CA153应用化学发光法,IFN-γ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分别对恶性积液组35例,结核性积液组42例进行检测.结果 恶性积液组ADA、IFN-γ均明显低于结核性积液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CA153明显高于结核性积液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联合检测ADA、CA153、IFN-γ对于恶性积液与结核性积液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肺结核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及意义分析

    作者:乔凯;尚丹鹤;张学兰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科住院的肺结核患者87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TNF-α、IL-4以及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4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血清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例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4水平有明显降低,而血清IFN-γ水平有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NF-α、IL-4以及IFN-γ等细胞因子在肺结核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动态变化对于判断肺结核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 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立新;赵伍西;周宁

    目的:研究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的疗效及对AR患者外周血白介素-4(Inter-leukin ,IL-4)和γ-干扰素(Interferon ,IFN-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喉科门诊2010年4月-2013年4月AR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研究组,研究组在治疗组常规使用抗组胺药、抗白三烯药、鼻用或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加用玉屏风颗粒。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29例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测定外周血IL-4和IFN-γ的浓度,并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结果:治疗组与研究组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体征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IL-4和IFN-γ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症状评分及疗效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停药后3个月两组在症状及体征评分、疗效、IL-4和IFN-γ的水平均有差异(P<0.05)。结论: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AR可提高疗效,对AR患者的免疫状态有恢复作用且作用长久。

  • 结核分枝杆菌诱导的人肺泡巨噬细胞对IFN-γ反应性的改变及机制研究

    作者:宋蔷;周康仕;李典芬;周太梅;王建武;阳大庆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诱导的人肺泡巨噬细胞对IFN-γ反应性的改变及其机制.方法:平板计数法评价人肺泡巨噬细胞杀结核菌效应;RT-PCR检测Lc3B rnRNA的表达水平;ELISA测定TNF-α浓度;Griess法测定NO的含量.结果:结核患者肺泡巨噬细胞对IFN-γ的反应性明显降低,在IFN-γ刺激后,其NO、TNF-α和Lc3B的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用结核分枝杆菌分泌的蛋白成分(TB-PPD和ESAT-6)诱导后,人肺泡巨噬细胞对IFN-γ的反应性无明显改变.但用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上的TLR2和NOD2配体(HKMT和MDP)诱导后,人肺泡巨噬细胞对IFN-γ的反应性降低.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可能通过细胞壁上的TLR2和NOD2配体而非分泌的蛋白参与了其诱导的人巨噬细胞对IFN-γ反应性的降低.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卵巢功能早衰中IL-2和IFN-γ的检测

    作者:杨桂华;柯丹

    目的:探讨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在自身免疫性卵巢功能早衰(POF)中的表达.方法:分别用猪卵透明带(PZP)抗原和PBS缓冲液注射免疫Balb/c小鼠,共免疫3次,每2W免疫1次,经过3次免疫后,观察各组卵巢组织病理形态,并测定各组IL-2和IFN-γ水平.结果:PZP免疫小鼠卵巢组织形态明显改变,且Th1性细胞因子IL-2和IFN-γ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自身免疫性卵巢功能早衰与T细胞介导的Th1型免疫应答有关.

  • 降气止咳免煎颗粒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TNF-γ和IL-4气道反应性的影响

    作者:苏成程;唐艳芬;章匀;尤菊松

    观察降气止咳免煎颗粒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CVA) IFN-γ和IL-4及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以降气止咳免煎颗粒与苏黄止咳胶囊口服,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FN-γ和IL-4及气道反应性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FN-γ、IL-4和PD20FEV1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FN-γ、PD20 FEV1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IL-4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降气止咳免煎颗粒能有效降低CVA患者血清IL-4水平,提高血清IFN-γ水平,纠正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失调,有效降低气道反应性.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病毒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小芳;谢明

    目的 通过检测外周血中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含量水平,探讨病毒特异性淋巴细胞在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2008年2月-7月收治的31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用流式细胞仪对PMBC体外刺激后IFN-γ的淋巴细胞含量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发热期组、低血压期组、少尿期组、多尿期组和恢复期组含量相互间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且发热期、少尿期和多尿期含量均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FRS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动态观察不同病程HFKS患者淋巴细胞表达的消长规律可能会成为监测HFRS病情状态的一个新指标.

  • 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状态的影响

    作者:吴媛;冯文莉;张荣丽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银屑病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细胞)亚群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对20 例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分别经植物血凝素(PHA)和PHA+黄芪诱导:即病例对照组和病例黄芪组,同时对10 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经PHA诱导(即正常对照组),各组培养48 h,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h类细胞因子IFN-γ和IL-4含量.结果:病例对照组IFN-γ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L-4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病例黄芪组IFN-γ水平低于病例对照组(P<0.05),而IL-4水平高于病例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显著下调银屑病患者Th1亚群优势状态,促进向Th2亚群转换,改善患者Th1/Th2失衡状态,对银屑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IFN-γ对孕期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王玉贤;石蕊;杨海澜

    目的 探讨感染因子IFN-γ对胎鼠神经系统分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IFN-γ(浓度0 U/mL,20 U/mL,200 U/mL,2 000 U/mL)对大鼠体外培养的胚胎16 d的神经干细胞进行刺激,观察神经干细胞生长状态和分化格局的变化.结果 中等浓度的IFN-γ(200 U/mL)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使得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增加,而向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降低.结论 严重的炎症反应会通过释放大量IFN-γ改变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状态.IFN-γ能够改变神经干细胞正常发育的时间格局,从而可能对新生儿智力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 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血清中IFN-γ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敏广;林瑞霞;杨青;陈小芳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henoch-schoe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患者血清中几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23例HSPN患儿及12例正常儿童血清中IFN-γ、IL-2、IL-4、IL-12及TNF-α的水平.结果:HSPN患者血清中IL-2、IL-4、IL-12、TN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IFN-γ的水平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IFN-γ很可能与HSP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探索并采用包括中药在内的各种措施干预IFN-γ及其一系列的继发效应,可能在HSPN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 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PNS患儿血清IL-21及IFN-γ的变化

    作者:赵晶莹;赵成广;吴玉斌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采用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及干扰素-γ(IFN-γ)的动态变化.方法:2010年6月31日~2011年12月31日收治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肾脏风湿科的PNS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泼尼松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组24例(A组),单纯泼尼松治疗组26例(B组).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3个月后外周血中IL-21及IFN-γ的变化.选取健康体检儿童15名为健康对照组(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IL-21及IFN-γ的浓度.结果:(1)A、B组IL-21均显著高于C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IL-21均显著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3个月后A组显著降低,并低于B组(P<0.05),仍未达C组水平.(2)A、B组IFN-γ均低于C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IFN-γ显著升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3个月后A组显著升高,并高于B组(P<0.05),接近C组水平.结论:PNS患儿治疗前IL-21的升高和IFN-γ的降低可能参与PNS的发病,槐杞黄辅助治疗可以下调肾病患儿IL-21的表达,上调IFN-γ的表达,纠正Th1/Th2失衡,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 HBV慢性感染者血清IL-10 IFN-γ和IL-2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马丽娜;刘明社;武延隽;张芸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外周血IL-10、IFN-γ及IL-2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离63例HBV感染者血清(无症状携带者组21例,慢性乙肝患者轻度组和中、重度组各21例),双抗体夹心法ELISA定量检测血清的IL-10、IFN-γ及IL-2表达水平,10例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组.结果:中、重度组患者IFN-γ水平较对照组、无症状携带者组和轻度组明显升高(P<0.05);其中各组HBV-DNA高载量者(≥1.0×105)IL-10、IFN-γ水平均较低载量者(<1.0×105≥1.0×103)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轻度和中、重度组的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症状携带者及中、重度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各组IL-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免疫应答异常与IL-10 及IFN-γ表达水平有关;携带者IL-10浓度升高可能是诱导的免疫耐受的因素之一.

  • 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对HBV感染者血清IFN-γ和IL-2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作者:卢俊敏;马丽娜;赵中夫;杨柳絮;韩红莉;常蕴青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在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前后,分离39例HBV感染者临床血清标本,用双抗体ELISA夹心法分别定量检测血清的IFN-γ和IL-2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IL-2则无明显变化(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完全应答组的IFN-γ和IL-2的水平均明显高于不完全应答组(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促进慢性乙肝患者的Th1型细胞因子分泌,有利于HBV的清除.

    关键词: 乙型肝炎 Th1 IFN-γ IL-2
  • IL-12的表达与细胞因子IFN-γ、IL-4在HBV宫内感染的相关性

    作者:罗琼;李景平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与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相关性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意义.方法 选择HBV感染的孕妇105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又根据检测新生儿脐血乙肝5项指标和HBV-DNA,将研究组中诊断胎儿宫内感染13例设为宫内感染组,无宫内感染92例设为宫内未感染组;另外选取42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孕妇外周血细胞因子IL-12、IFN-γ、IL-4水平.结果 宫内感染组孕妇的IL-12、IFN-γ水平显著低于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IL-4水平则显著高于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P<0.01);宫内未感染组的IL-12、IFN-γ和 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孕妇外周血IL-12与IFN-γ呈显著正相关,与IL-4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Th1/Th2细胞免疫平衡失调可能是胎儿HBV宫内感染的机制之一;IL-12水平下调可能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1032 条记录 11/52 页 « 12...891011121314...515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