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麻黄汤中桂枝的配伍意义解析

    作者:邵家东;陈萌;都广伍;都广礼

    麻黄汤为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发汗名方,方中麻黄、桂枝配伍是发汗的基本配伍,多数医家及中医《方剂学》教材中通行的观点认为桂枝的配伍意在加强麻黄的发汗作用.自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起,麻黄被誉为伤寒发表之第一要药,既然麻黄有如此之强的发汗作用,为什么还要配伍桂枝增强其发汗作用呢?参考《伤寒论》使用麻黄发汗时强调不可太过的禁训,又“汗为心之液”、心之阳气是汗液化生的动力源泉,发汗太过则有损伤心阳之虞,而桂枝有温振心阳的作用,且《伤寒论》中每多运用桂枝治疗心阳不振导致的如心悸、脉结代、自汗、奔豚等病证.因此,麻黄汤中桂枝的配伍并非加强麻黄的发汗作用,而是振奋心阳以制约麻黄峻猛发汗而伤心阳之弊.

  • 麻黄止痛靶向性浅识

    作者:陶方泽;顾维超

    麻黄虽是解表药但临床也常用于止痛,但鲜有对麻黄止痛机理进行中医探讨的报道.笔者在复习和梳理文献后对麻黄止痛机理的靶向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麻黄为寒痛、痹痛、络病疼痛、瘀血疼痛及风火疼痛等靶向性止痛要药,麻黄在不同的痛证及方药配伍中可以多靶向发挥止痛功效.故认为麻黄止痛从宣肺入手则邪有去路痛可安,可与传统“疏肝行气止痛”法相媲美.

    关键词: 麻黄 痛证 靶向性
  • 试论麻黄在中医肺系病中的应用

    作者:疏欣杨;韩春生;杨道文

    麻黄在中医肺系疾病中广泛应用于外感病证、咳嗽、哮喘等病证中,本文引用相关文献并结合作者临床经验,对麻黄的应用指征及配伍禁忌等做简要总结归纳,提出配伍得当,方能取效.

    关键词: 麻黄 肺系病
  •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慢肝嗜睡一得

    作者:屈人上

    慢性肝炎,尤以慢性乙型肝炎(下称慢乙肝)居多,其中相当的患者易见神疲嗜睡,体倦乏力,食纳欠佳,且易感冒等症,其基本病机系中气不足,清阳不升,精明之府失于清阳之荣, 故嗜睡困倦之症见矣.常见补中益气汤加麻黄、枳壳等多能获效.

  • 麻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吴雪荣

    1 概述 麻黄为临床常用中药材,其有效成分种类丰富,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其疗效已被临床验证,并且具有良好应用前景.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x C. A. Mey或木贼麻黄 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草质茎.其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 浅述麻黄中麻黄碱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作者:唐俞芳

    目的 掌握麻黄碱的提取和分离的方法以及检识的原理.方法 用浸渍提取于分液漏斗中以氯仿作两相萃取,后置冰箱中析晶.以专属的铜络盐反应加以检识.结果 所得的总生物碱经分离后纯化,检识反应显正反应.结论 此方法简便易行,所需实验条件不高,较易推广.

    关键词: 麻黄 麻黄碱 中药学
  • 浅谈麻黄

    作者:王燕;李建章

    麻黄始载于<本经>,列为中品,来源于麻黄科多年生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其性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实证喘咳及水肿,麻疹不透,黄疸等.外感第一药陶弘景说麻黄是"伤寒解肌第一药",后世本草著作亦称麻黄是"发表第一药"、"治感第一要药".名之为"第一药"者,则其他药不可替代之谓也.在发散风寒药中,麻黄的发汗作用强,为重要的发汗解表药.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

  • 麻黄发散有百用

    作者:陈四清

    麻黄十二经无处不到,发越阳气是麻黄作用之根本,麻黄经与不同药物配伍,可以发挥诸多用途,对提高临床疗效大有裨益,运用得当则可治疗诸多疑难杂症,如水肿、无汗、咳喘、鼻塞、痛证、皮肤疾患、眼疾、胃痉挛、阳痿、忧郁、黄疸、厥逆等.但凡有高血压、心脏病、神经官能症、糖尿病、疮口破溃而肌肤松软、小便涩少、尺脉沉涩、久病体虚或有大量失血史者都要慎用麻黄,久治不愈的慢性咳喘病、老年咳喘病、虚人咳喘病亦不可久用麻黄.

  • 《伤寒论》麻黄先煎去上沫之煎服法

    作者:丁庆刚

    麻黄在临床应用中,其煎煮方法不同得到的疗效也不同,所以临床中非常重视麻黄的煎煮方法。在《伤寒论》、《备急千金要方》、《古今录验》中对麻黄是否先煎,是否去上沫进行论述。经查阅整理,现将麻黄在古书中的煎煮方法总结论述如下。

  • 汗法为主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体会

    作者:张振卿

    笔者自1992年1月~2001年12月采用汗法,重用麻黄、桂枝、细辛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7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HPLC测定克咳片中生物碱成分的含量

    作者:郑英昊;鲁寅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克咳片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phenomenex Synergi Polar-RP柱(4.6 mm×250 mm,4μm);流动相:甲醇∶0.092%磷酸溶液(含0.04%三乙胺和0.02%二正丁胺)=1.5∶98.5;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结果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51×10-3~0.651μg(r=0.9999)、6.27×10-3~0.627μg(r=1),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2.26%、103.71%,RSD 分别为0.34%、0.2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高,结果可靠,可有效控制克咳片中生物碱成分的质量。

  • 麻黄在变应性鼻炎及喉源性咳嗽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于洪跃;严道南;陈国丰

    麻黄作为辛温解表第一品药,其功效在古今著作中多有提及,但后世医家惧其药力峻猛,多畏而不敢用.本文结合案例介绍其在变应性鼻炎及喉源性咳嗽中的应用价值,以供临床参考.

  • 麻黄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郭素芳;崔敏;张爱玲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病"、"喘病"范畴,是因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引起发作性痰鸣气喘.本病是临床常见病和难治病,目前西医治疗多采用Q受体激动剂、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解痉平喘和抗炎等治疗,但存在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等特点,难以取得满意疗效.中医治疗本病具有优势,尤其可以缓解发作时的症状.笔者以麻黄为主药,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较好疗效.现结合病案介绍如下.1典型病例案例1:患者,女,20岁,2010年10月28日初诊.20 d前感冒未彻底治愈,常咳呛阵作,喉中痰鸣,咳痰色黄,黏着稠厚,咳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红,口渴喜饮,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为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治宜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 化痰通瘀法治疗小儿哮喘经验

    作者:李安源;牟丽萍

    笔者采用中药配方颗粒(三九医药贸易公司生产)组成的化痰通瘀颗粒(基本方为麻黄、地龙、桃仁、苏子、射干、丹参、五味子、甘草等)治疗发作期小儿哮喘,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 麻黄及其制剂中麻黄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王宝琴;苏健;韩敏彩;马腾

    我国麻黄种类较多,有麻黄科麻黄属植物12种4变种1变型[1],<中国药典>收载3种.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hapf产量大,中麻黄E.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次之,木贼麻黄E.equisetina Bge产量小,商品常3种混用.

  • 麻黄及其复方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吴启君

    在几千年的中医药发展中,麻黄一直是为常用的中药之一,其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功效.近年来有关麻黄及其复发的临床研究不断涌出,运用也非常广泛,不仅在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中表现了很好疗效,还常被用于治疗皮肤科疾病及疼痛类疾病.

  • 麻黄之应用及配伍禁忌

    作者:张广兰;刘建俊;刘艳芳

    中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也是一大文化遗产.前人在临床实践中,从单味药的应用到多味药之间配伍,总结出了中药配伍“七情、十八反、十九畏”.近年来随着对中药化学成分、药理学研究的深入及中西药结合联用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中西药物配伍禁忌也随之出现.为了避免盲目的联合用药,发挥药物之间更好的配伍疗效,本人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及查阅文献资料,对麻黄的应用及药物配伍做了深入研究,并总结其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麻黄 配伍禁忌
  • 麻黄、洋金花及其配伍应用的研究浅析

    作者:梁凤娟;陈蕾;刘劲生

    麻黄、洋金花均具有平喘作用,药理作用显著,本文针对麻黄、洋金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副作用、药动学、配伍研究等进行了归纳分析,并提出深入开展配伍应用研究的方向和思路,以期为今后的药理毒理研究奠定基础,进而促进其临床合理应用.

  • 应用ITS2条形码鉴定中药材麻黄

    作者:庞晓慧;宋经元;徐海滨;姚辉

    目的:应用ITS2条形码快速、准确地鉴定中药材麻黄,为其用药安全、有效提供保障.方法:提取麻黄药材及其同属密切相关种的DNA、扩增ITS2序列并测序,采用软件CodonCode Aligner V3.0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并进行质量控制.应用MEGA5.0软件计算种内种间Kimura 2-parameter (K2P)遗传距离.应用相似性搜索法、近距离法进行鉴定分析,并构建NJ系统聚类树直观反映鉴定结果.结果:麻黄药材基原物种种内K2P遗传距离分布于0~0.002,基原物种与其他密切相关种之间的K2P遗传距离分布于0.004 ~0.034;几种鉴定方法分析结果表明ITS2序列能将麻黄药材与其他密切相关种鉴别开.结论:ITS2条形码适用于鉴别中药材麻黄,进一步验证了DNA条形码技术鉴定中药材的有效性.

    关键词: DNA条形码 ITS2 麻黄
  • 麻黄属植物染色体制片技术及核型分析研究

    作者:武季玲;李胜;姜寒玉;高育红;牛俊义

    目的:对4种麻黄属植物的核型进行分析研究,为麻黄种质资源的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细胞学依据.方法:以萌发种子根尖为材料,采用染色体制片技术,分析4种麻黄属植物的核型.结果:上午10:20-10:40为佳取样时间,且采用0.002 mol·L~(-1) 8-羟基喹啉预处理时间草麻黄为4 h,中麻黄5 h,木贼麻黄4.5 h,膜果麻3.5 h.膜果麻黄、木贼麻黄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2x=14,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14=2M+8m+4sm,2n=2x=14=10m+4st;草麻黄和中麻黄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28,属四倍体,核型公式分别为2n=4x=28=20m(2SAT)+8st,2n=4x:28=20m(SAT)+6st+2sm;结论:4种麻黄的核型均为"2A"型,属较对称核型.

763 条记录 4/39 页 « 12345678...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