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麻黄及炙麻黄的工艺研究进展

    作者:陆燕萍;巩晓宇;苏雪媚;廖慧敏

    现对近年来麻黄碱的提取和纯化工艺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优化麻黄碱的提取工艺,促进麻黄及炙麻黄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麻黄 麻黄碱 提取 纯化
  • 麻黄的由来及功能主治

    作者:陈瑞生;陈相银;张露露

    有关于麻黄的记载,早记载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现代中医药文献记载,麻黄具有很好的发散风寒的功效,《中国药典》(2010版)中对其所述:麻黄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多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咳喘,风水浮肿等病症.

  • HPLC法测定麻黄中盐酸麻黄碱及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

    作者:阳志云;饶伟文

    目的 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各种条件,建市简便、快速、准确的能同时测定麻黄中盐酸麻黄碱及盐酸伪麻黄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Diamonsil-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三乙胺(3.8:96:0.2);流速:1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07nm;进样量:20μl.结果 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04.3μg.ml-1~521.5μg.ml-1 (n=12,r=1),101.1μg.ml-1~505.5μg.ml-1(n=12,r=1),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14%(n=6,RSD=0.76%和102.98%)(n=6,RSD=0.98%).结论 本法能同时测定麻黄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两种成分的含量,快速准确,重现性好,优于药典法,可用于麻黄药材的质量控制.

  • 麻黄附子甘草汤同时煎煮的减毒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麻黄附子甘草汤同时煎煮的减毒效果。方法将麻黄、附子、甘草等中药按照不同组合进行配伍煎煮,对比分析不同配伍方式中总生物碱、酯型生物碱及非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并总结其减毒效果。结果附子单剂中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占总生物碱的39.34%,麻黄与附子组合配方占11.23%,甘草与附子组合配方占10.45%,麻黄、甘草与附子组合配方占8.76%,相较于附子单剂,经过配伍后得到的酯型生物碱含量明显下降,非酯型生物碱含量升高。结论将麻黄与附子、甘草与附子配伍后可降低附子的毒性,而将三者同时煎煮时监督效果更好,值得中药配伍使用。

  • 中药材麻黄的鉴定

    作者:李滨;刘石磊;冯月男

    目的:对中药材麻黄进行分类和鉴定,探讨其药性和药理。为其用药安全、有效提供保障。方法对麻黄进行分类鉴别,采用显微镜鉴别和理化鉴别等方法,分析鉴别麻黄的性状。结论显微镜鉴别、理化鉴别适用于鉴别中药材麻黄的鉴定,进一步证实了此类技术鉴定中药材的有效性。

    关键词: 中药材 麻黄 鉴定
  • 麻黄附子甘草汤同时煎煮的减毒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甘草汤同时煎煮的消毒效果。方法将麻黄、附子、甘草汤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配伍及煎煮,对比分析各组配方中总生物碱、酯型生物碱与非酯型生物碱含量,总结分析消毒的效果。结果经过配伍后所得酯型生物碱含量明显下降,同时非酯型生物碱含量则明显升高;麻黄、附子、甘草汤同时煎煮所得消毒效果要明显优于其他配伍与煎煮方式。结论麻黄和甘草皆能增强附子的消毒效果,尤其是三者同时煎煮,所得的消毒效果相较于其他配伍与煎煮方式更优,值得祖国医学临床中药配伍借鉴。

  • 牵正散加麻黄、生石膏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的临床研究

    作者:尹杰;吕秋玉;刘海永;陈志军;康玉萍;刘海侠;马春花

    目的 观察牵正散加麻黄、生石膏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9月~2016年6月在河北省三河市医院中医科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牵正散加麻黄、生石膏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以House-Brackmann(H-B)评分作为观察指标,2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H-B评分[(3.46±1.13)、(8.23±3.01)分]均较治疗前[(14.50±6.89)、(15.78±6.65)分]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H-B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牵正散加麻黄、生石膏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

  • 麻杏石甘汤的应用体会

    作者:舒朝宪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原为外感风寒表邪未解,入里化热,汗下而喘,无大热者而设.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组成.具有宣泄郁热,清肺平喘之功效,主要用于外感表邪未解,入里化热,壅闭于肺,或风热之邪壅遏于肺,至肺失宣降,属辛凉重剂的经典方.笔者应用本方加味治疗咳嗽、喘症、失音等肺系病症,常获满意效果.现举典型病例于下:

  • 麻黄药理作用及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

    作者:陆燕萍;刘佳丽;巩晓宇;苏雪媚;邱凤邹

    本文通过对麻黄的药理作用及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总结,检索近十年来自CNKI,维普,万方,Springer等数据库中关于麻黄药理作用研究和麻黄含量测定方法的相关文献,详细介绍了麻黄的药理作用,并根据其主要有效成分,系统的总结了目前常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等,以上方法简便易行,灵敏度高且有一定的专属性,可以作为常用的麻黄含量测定方法.通过本文的综述,可以为进一步研究麻黄的药理作用和检验麻黄的质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麻黄的内科应用新进展

    作者:韦颖

    麻黄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记载其功效为:"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积聚."本品味辛发散,性温散寒,主入肺与膀胱经,功能开腠理,透毛窍,外能发散风寒,内能开宣肺气,有良好的宣肺平喘之功,又可下输膀胱,也为宣肺利尿之要药.同时,取麻黄散寒通滞作用,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 读绍奇先生《麻黄浅识》的认识与体会

    作者:蔡文通;李玉璞;刘冰;王彬;王维纲

    何绍奇先生(1944~2004),四川梓潼县人,1980年毕业于原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届研究生班.曾为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院教师,其主编的<现代中医内科学>、所著<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等,实在是中医学界难能可贵的、实用的、开智开窍的好书.唯愿中医学界有心之人,能稍安勿躁,潜心读之.

    关键词: 麻黄 中医药治疗
  • 浅谈阳黄与阴黄的中医辨析与中药治则

    作者:刘臣;张印;李文志

    阳黄,黄疸两大类型之一.见<景岳全书·黄疸>.多因感受外邪,湿热侵及肝胆,胆热液泄,外渗肌肤所致.症见发热口渴,身目呈橘黄色,小便黄如浓茶汁,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腹胀胁痛,苔黄腻,脉弦数等.治宜清利肝胆湿热为主.方如茵陈蒿汤、栀子檗皮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大柴胡汤等;药如金钱草、垂盆草、半枝莲、五味子、板蓝根、田基黄等,均可随症选用[1].

  • HPLC法测定麻黄药材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

    作者:王连芝

    目的 建立麻黄药材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麻黄药材提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色谱柱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调PH2.7)(2:98)(含0.2%三乙胺),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结果 盐酸麻黄碱的回归方程为Y=1.894×105X +8.127×105,r=0.9999,线性范围为0.240~0.640 μg,平均回收率为99.58%;盐酸伪麻黄碱的回归方程为Y=5.368×105X +8.015×105,r=0.9999,线性范围为0.234~0.624 μg,平均回收率为103.06%.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是检测麻黄药材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较理想方法.

  • 麻杏石甘汤加减医案三则

    作者:陈家鼎

    麻杏石甘汤又称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原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是扶正解表的实用方剂.近年来,笔者在此方基础上随证加减化裁治疗肺热咳嗽、热哮、隐疹,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摘录三则,供同道参考.

  • 麻黄常规粉体与超微粉体中麻黄碱在小鼠心脏分布的比较研究

    作者:罗正红;邹龙

    目的:比较麻黄常规粉体与超微粉体中麻黄碱在小鼠心脏的浓度分布,探讨不同粒径麻黄粉体对麻黄碱在小鼠体内分布的影响。方法小鼠以相同剂量灌胃给予常规与超微两种麻黄粉体后,在规定的时间点摘取心脏,匀浆处理后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其中麻黄碱的含量。结果超微粉组麻黄碱的分布浓度均稍高于常规粉组,且在8h时较为显著。结论超微粉可提高麻黄在小鼠心脏的药物浓度。

  • 小儿感冒贴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作者:王苏会;王瑞;孙晓迪;李秀敏

    目的:提高小儿感冒贴质量标准,建立小儿感冒贴中四味中药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对小儿感冒贴剂中麻黄、蒲公英、冰片和樟脑等中药进行了定性鉴别.结果:处方中麻黄、蒲公英、冰片和樟脑的薄层色谱具有鉴别特征.结论:薄层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可作为小儿感冒贴质量控制方法.

  • 不同配伍、煎煮及服药后时间对麻黄发汗作用的影响比较研究

    作者:李春香;丁芳;侯小双;陈进成

    目的 观察不同配伍、煎煮及服药后时间对麻黄发汗作用的影响,以揭示配伍、煎煮时间、服药后时间与其发汗作用的相关性.方法 将SD大鼠分为空白(A)组、麻黄(B)组、麻黄+桂枝(C)3组,空白组10只,给大鼠灌服等量生理盐水外,其他每组各40只,分别给大鼠灌服煎煮15 min或30 min的麻黄、麻黄+桂枝水煎液,于给药30 min或60 min时,观察大鼠后足趾肉垫汗腺着色点数和大鼠后足跖肉垫汗腺分泌量.结果(1)在给药液温度、室温相同的前提下,C组大鼠后足趾汗腺着色点数及汗腺分泌量均明显多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煎煮30 min组大鼠后足趾汗腺着色点数及汗腺分泌量明显好于煎煮15 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服药30 min组大鼠后足趾汗腺着色点数及汗腺分泌量明明显好于服药60 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黄配伍桂枝,在煎煮30 min,灌药后30 min时发汗作用显著.

  • 麻黄生物碱研究进展

    作者:石连成;叶琛;李霄

    麻黄是我国应用历史悠久的中药材,历代本草均有收载,现仍为常用中药之一.麻黄具有多种类型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黄酮及鞣质类、挥发油类、糖类、有机酸类及其它类化合物.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生物碱,本文就生物碱研究进行综述,为麻黄研究与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 几种常见中药炮制工艺的摸索

    作者:陈敬苏;薛薇

    目的:探究几种常见有毒中药不同炮制方法对有毒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蒸制、清炒、酒炙和醋炙这四种炮制方法对雷公藤、川乌以及麻黄三种常见的有毒中药进行炮制,并测定其不同炮制品的有毒成分生物碱的含量,比较该三种炮制方法对其有毒成分生物碱含量影响。结果雷公藤的各炮制品的生物碱的含量从高到低:醋炙>酒制>清炒>蒸制;川乌的各炮制品的生物碱的含量从高到低:醋炙>清炒>酒制>蒸制;麻黄的各炮制品的生物碱的含量从高到低:清炒>醋炙>酒制>蒸制。雷公藤及川乌:与生品的生物碱含量比较,醋炙炮制品的生物碱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炮制品的生物碱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5);麻黄:与生品的生物碱含量比较,三种炮制品的生物碱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蒸制炮制在降低药物的毒性效果优于清炒炮制法、酒炙炮制法及醋炙炮制法。

  • 麻黄配伍妙用治小儿哮喘3例分析

    作者:万恒仙

    目的 通过对寒型、热型、虚型3种典型哮喘案例的临床治疗,研究麻黄与不同药物的配伍及其疗效.方法 寒型,方用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加味;热型,方用麻杏石甘汤合苏苈丸加减;虚型,方用金水六君子丸,三拗汤合法进治.结果 寒型,3剂后咳喘已止;热型,3剂后咳喘平息而愈;虚型,调治月余,哮喘停发.结论 麻黄配伍不同,疗效随之而异.临床治疗哮喘根据辨证施治,运用麻黄的不同配伍,可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麻黄 配伍、哮喘
763 条记录 8/39 页 « 12...567891011...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