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无血清培养方法

    作者:章培标;侯立中;侯宜;周余来;杨同书;颜炜群;曲福军

    目的探索建立少量成年自体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体外无血清培养体系,为自体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与移植奠定物质基础.方法:无菌条件下,取2cm×2cm兔耳皮肤组织块,Dispase消化,分离真表皮,表皮以胰蛋白酶+EDTA消化获得角质形成细胞,以含钙和不含钙的角质形成细胞培养液(K-SFM),按不同细胞密度接种于24孔板,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免疫组化鉴定,MTT法测定不同血清浓度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在适当的Ca2+浓度下,少量自体角质形成细胞能够在无血清培养液k-SFM中培养扩增,多可传4~6代.添加血清后可明显加速细胞分化.结论:无血清培养体系适用于少量成年自体角质形成细胞的体外连续培养扩增,培养的细胞可用于自体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

  • 利用S7-200系列PLC实现人工皮肤培养研究系统的实时控制

    作者:尹军;伍津津

    本文介绍了人工皮肤培养研究系统的组成、设计思想及其实时控制功能的实现.该系统为人工皮肤的生产、研究奠定了基础.

  • 人工皮肤培养控制装置的研制

    作者:尹军;伍津津;陈维平

    本文介绍了一种人工皮肤培养控制装置,论述了该装置的设计思想和控制系统.该装置可实现人工皮肤的自动化生产.

  • 人工皮肤修复皮肤组织缺损的运用与护理

    作者:陈明会;汪文炼

    目的 探讨人工皮肤在皮肤组织缺损创面暴露治疗中的运用与护理方法.方法 对24例各种类型皮肤组织缺损、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创面与骨外露及创面保护中使用人工皮肤覆盖.结果 人工皮肤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工敷料,在治疗皮肤组织缺损、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时,对创面与骨外露及创面保护中起了较大的作用,可促使创面肉芽生长,肿胀消退,保护创面免受感染以及促进引流畅通,为后期的组织瓣移植或植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结论 人工皮肤对皮肤组织缺损创面治疗效果好,为后期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组织条件,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蚕丝素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潜在作用

    作者:吴志谷;盛志勇

    皮肤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引起皮肤组织缺损的原因很多,有撕裂伤、皮肤病、新生物形成、感染、烧伤和其他创伤等.皮肤缺损或某些疾病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缺失,可能造成感染、脱水和组织坏死甚至创伤性休克等不良后果.皮肤由真皮和表皮两层结构组成,皮肤内还存在许多具有各自功能的细胞结构.理想的皮肤替代品应该能替代皮肤结构,具备籍以覆盖创面的功能,促进创面愈合,大限度地恢复皮肤功能.目前已经研制出具有两层皮肤结构的人工皮肤,并已经作为商品在临床得到应用,但它们的结构与天然皮肤还存在差距,还不能真正履行天然皮肤所特有的功能,因此,为了实现覆盖裸露创面和促进创面修复,工程化新型皮肤结构的研制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研究表明,蚕丝素作为生物材料支架,可以满足重建皮肤结构所希望的要求[1].本文就有关蚕丝素的特性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 胶原基人工皮肤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轶欣;韩春茂

    组织工程人工皮肤的出现为救治大面积皮肤缺损病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人工皮肤按照常见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人工表皮替代物、人工真皮替代物及人工复合皮替代物.胶原作为脊椎动物细胞外基质中含量为丰富的生物大分子,具有极重要的生理作用,能够促进细胞黏附、生长、增殖、分化、迁徙.作为研究早、了解为透彻的一种重要的支架材料,胶原被广泛用于人工皮肤.文中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胶原基人工皮肤的研制情况.

  • 人工皮肤贴补治疗鼓膜穿孔37例

    作者:王世华

    探讨人工皮肤贴片,贴补术治疗鼓膜穿孔的方法。本组37例鼓膜穿孔患者为1998年2月~2000年6月我科门诊病例。11例为中耳炎后遗症鼓膜穿孔,26例外伤性鼓膜穿孔。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龄12岁~69岁,平均年龄41岁。外伤性鼓膜穿孔时间2小时~60天。鼓膜穿孔部位,19例前下象限,6例脐部,12例后下象限。穿孔直径大小19例<3mm,13例3~4mm,5例>5mm。 方法。对于中耳炎后遗症鼓膜穿孔者,用75%酒精消毒患耳外耳及外耳道,用2%的卡因表面麻醉,可在显微镜下,用鼓膜剥离刀剥离鼓膜上皮组织,沿鼓膜穿孔游离缘,向周边外扩,形成新鲜创面,其范围一般在2~3mm宽,特别应将穿孔游离缘部上皮组织剥除。上述操作完毕后,取人工皮(山东省海洋生物制品公司生产)用眼科弯剪剪成圆形,其直径大小与相应患耳鼓膜一致的贴片,再用枪状镊将其贴补于鼓膜表面,将浸有2%酚甘油纱条填充其外耳道内,加以固定。每5日更换一次纱条。术后20日取出贴片。外伤性鼓膜穿孔直径小于3mm,穿孔时间少5日的,穿孔部位可不做任何处理。将患耳外耳道消毒后,可于直接将人工皮肤贴片补于鼓膜表面,并将浸有2%酚甘油纱条填充外耳道内。如果鼓膜穿孔时间超过5日,且穿孔直径大于3mm,应对穿孔游离缘上皮组织剥除,再行上述贴补以后5日更换一次纱条,术后10日取出贴片。

  • 人工胶原膜对大鼠皮肤创伤促愈作用的研究

    作者:刘杰;王德文;彭瑞云;崔雪梅;高亚兵;曹晓哲;赵梅兰;李杨

    目的:观察人工胶原膜(代号rackderm)对皮肤创伤创面的作用及其机制,为进一步将其作为人工皮肤支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扫描电镜观察rackderm的表面结构,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测量孔径大小;制备动物背部创伤模型,分别应用人工胶原膜和油纱布包扎创面,分阶段取材后,宏观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应用病理学手段,结合图像分析观察rackderm的生物学作用.结果:扫描电镜显示rackderm为多孔结构,孔径介于20~40μm,允许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的长入;宏观观察rackderm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早于油纱布组,组织学观察显示该组肉芽组织含量明显多于油纱布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促进伤口愈合的生长因子在该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rackderm初步满足作为人工皮肤支架的物理条件,作为人工敷料,对创伤后造成的皮肤缺损,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 双层人工皮肤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陈丹丹;彭新洁;李彦红;韩倩倩;王召旭

    目的 考察一种新型的皮肤替代物双层人工皮肤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依据GB/T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规定的细胞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皮内刺激试验、致敏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植入试验和遗传毒性试验方法,评价双层人工皮肤的生物相容性,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显示双层人工皮肤无急性毒性、无皮内刺激作用、无致敏作用,细胞毒性不超过1级;皮下植入后1周、4周和12周后,植入组织样品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囊形成与对照无明显差别;遗传毒性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哺乳动物细胞体外基因突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说明双层人工皮肤无遗传毒性.结论 双层人工皮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没有观察到不良反应,符合临床使用要求.

  • 人工皮肤在新生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人工皮肤在新生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期间96例行cPaP治疗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行cPaP治疗前,对照组采用石蜡油涂抹鼻子局部及鼻腔,观察组采用人工皮肤贴于鼻子周围,比较两组cPaP后患儿鼻子局部皮肤损伤、感染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鼻子局部皮肤损伤率14.58%,局部皮肤感染率10.42%,平均住院时间(20.6±4.1)d;观察组鼻子局部皮肤损伤率2.08%,局部皮肤感染率0.00%,平均住院时间(11.9±3.5)d;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皮肤的使用可有效缓解cPaP鼻塞对患儿鼻子局部皮肤的压迫,降低局部皮肤损伤率和感染率,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喜梅;郭筠秋;刘慧雯

    人造生物皮肤是世界上第一种获得FDA(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的组织工程产品,它为临床解决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前景.现从表皮、真皮、复合皮肤替代物等方面对该领域的新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皮肤组织工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 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的构建与应用

    作者:刘德伍;刘德明

    体外培养表皮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是促进皮肤缺损创面愈合、提高创面修复质量的新途径.本文就人工皮肤种子细胞研究现状、真皮支架材料的研制、复合人工皮肤的构建与应用作一综述.

  • 组织工程用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培养的进展

    作者:张鹏;吕晓杰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角质形成细胞的各种培养方法,以及相关培养模型的建立,以期为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及试验依据.模拟体内生理条件下的三维培养是佳细胞培养模型,为人工皮肤的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

  • 3D-SC人工皮肤材料体内降解实验研究

    作者:陈敏;廖隆理;但卫华;李志强;王坤余;曾睿;陈驰;但年华

    目的测试3D-SC人工皮肤材料在动物体内的降解性.方法将一定大小的材料真空干燥后植入动物背部皮下,分阶段取出植入材料,观察材料及周围组织情况,将取出的材料真空干燥至恒重.计算材料的质量损失百分率.结果未见材料周围组织异常,第3天材料质量增加3.39%,以后逐渐降低,第7、14、28、42、56、70、84、98天材料质量损失百分率分别为2.06%、7.58%、14.31%、26.83%、37.45%、38.08%、85.45%、87.26%.结论3D-SC人工皮肤材料是一种具有优良生物降解性能的材料,降解产物无毒性,在体内降解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生物相容性.70d内降解相对较慢,70d后降解速度加快,降解产物被动物吸收.

  • 3D-SC人工皮肤材料对新西兰兔损伤皮肤的修复实验研究

    作者:但卫华;廖隆理;李志强;陈敏;王坤余;曾睿;但年华;陈驰;林海

    目的观察3D-SC人工皮肤材料对损伤皮肤的修复作用.方法建立皮肤损伤动物模型,分别用3D-SC人工皮肤材料、动物自体皮肤和油纱覆盖创面,测定动物手术前后的体温,分阶段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和创面的一般特征、动物的生长情况,取材作组织学检查,观察创面的组织学反应.结果3组动物手术前后体温变化不明显,动物的生长情况一致,材料组和动物自体皮肤组的抗感染能力、防止创面出血的作用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创面未见红肿、坏死.3组创面的愈合时间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观察显示3D-SC人工皮肤材料促进皮肤结构再生能力强于对照组.结论3D-SC人工皮肤材料质地柔软,有良好的抗撕拉能力,便于剪切,覆盖在创面上与创面结合紧密,黏附性较好;对动物无刺激性;能吸收创面渗出液,防止创面积液;对诱导皮肤组织再生有促进作用.

  • 以壳多糖为基质网架构建大鼠组织工程皮肤

    作者:周余来;侯立中;刘晋宇;陈昕;章培标;颜炜群;杨同书

    目的探索以壳多糖为基质网架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可能性.方法将体外传代培养的大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分别接种在预先制备的多孔三维壳多糖基质网架的两侧,经液-气界面培养,构建出复层人工皮肤.分别用光镜和电镜观测该复层人工皮肤的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光镜下可见,本实验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表皮逐渐成熟、分化,真皮逐渐形成,基质网架逐渐降解、被吸收,并由真皮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外基质所取代.结论以壳多糖为基质网架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在组织结构和代谢功能上与天然皮肤极为相似.

  • 人工皮肤用于治疗严重烧伤

    作者:

    关键词: 人工皮肤 治疗
  • 人工皮肤的研究进展

    作者:祝君梅;温庭民;史弘道

    利用组织工程原理研究人工皮肤是近年来皮肤缺损修复临床研究中一个重要课题,为临床上从根本上解决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前景。本文从人工皮片、真皮和复合皮肤等方面对该领域的新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了人工皮肤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 人工皮肤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青华;顾汉卿

    本文综述了用于制作人工皮肤的合成高分子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生物材料的研究发展以及人工皮肤的发展和分类.

  • 壳聚糖复合生物材料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万厚;张松林;陶智潞;李建珉;程爱国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壳聚糖是近年来广泛研究的新型医用高分子材料.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少见的带正电的聚合物.其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1],可生物降解[2],能促进创面愈合.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壳聚糖只能溶于酸或酸性水溶液,其强度和韧性也显不足.这些物理性能都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为了更好的应用壳聚糖,一是通过各种化学修饰制备有良好水溶性的壳聚糖衍生物;二是寻找一种和壳聚糖取长补短合成新的性能优良的复合生物材料.目前已在人工皮肤、骨修复材料、手术缝线、抗凝血材料和人工肾膜等方面开发出壳聚糖复合生物材料,并已开始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68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