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SiewertⅡ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

    作者:李守淼;李子禹;季鑫

    目的 探讨进展期SiewertⅡ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GEJ)淋巴结转移特点,为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胸腹两切口和胸腹腔两野淋巴结清扫术的86例进展期SiewertⅡ型AGEJ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组淋巴结的转移率以及胸腔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86例AGEJ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5.6%,其中胸腹腔均有转移的患者转移率为16.3%,单纯腹腔转移率为57.0%,单纯胸腔转移率为2.3%.在各组淋巴结中,第3、1、7、110、2和9组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46.5%、41.9%、17.4%、14.0%、10.5%和5.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ewertⅡ型AGEJ胸腔淋巴结转移仅与脉管癌栓有关.结论 SiewertⅡ型AGEJ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主要集中在近端胃周围和腹腔干动脉周围,而远端胃周和脾门周围转移率较低.第110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胸腔转移仅与脉管癌栓有关.

  • 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无法手术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中国亚组报告

    作者:沈琳;徐建明;冯奉仪;焦顺昌;王理伟;李进;管忠震;秦叔逵;王杰军

    目的 比较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一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阳性、无法手术的局部进展期、转移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中国15家研究中心参与BO18255 (ToGA)试验.患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且肿瘤HER-2表达阳性的患者入选试验,ToGA试验按照随机区组设计,以1∶1的比例随机接受单纯化疗(卡培他滨或氟尿嘧啶+顺铂,对照组)或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试验组),中国地区入组84例患者,试验组患者36例,对照组48例.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2.6个月,对照组为9.7个月(HR=0.72,95% CI为0.40~1.29).试验组患者≥3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63.9%)高于对照组(47.9%),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呕吐、恶心.只有试验组出现2例轻度心脏不良反应.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3例患者发生了严重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患者因血小板减少导致死亡1例.结论 HER-2阳性、无法手术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中国胃癌患者接受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后,疗效和安全性与ToGA研究总体人群的分析结果一致,疗效较好,且患者耐受性良好.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可做为HER-2阳性、无法手术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新的治疗选择.

  • 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疗效分析

    作者:陈起跃;吕陈彬;郑朝辉;李平;谢建伟;王家镔;林建贤;陆俊;曹龙龙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LATG)治疗SiewertⅡ、Ⅲ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EG)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3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418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的SiewertⅡ、Ⅲ型AEG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LATG组)342例,开放手术(OTG组)76例.比较两组病人近、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病理学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OTG组相比,LATG组术中失血少、手术时间短、进食半流质时间短及术后住院天数少,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TG组的3年总体存活率高于OTG组(71.1% vs.61.1%,P=0.033);分层分析显示,SiewertⅡ型中,LATG组3年总体存活率明显高于OTG组(79.5% vs.69.1%,P=0.010);而SiewertⅢ型中,两组3年总体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5).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手术入路、肿瘤TNM分期是影响SiewertⅡ型AEG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相较于OTG,LATG治疗SeiwertⅡ、Ⅲ型AEG具有更好的近期疗效,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对于SiewertⅡ型病人,LATG总体预后更好.

  • 可切除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联合治疗

    作者:禤艺文;李晓亮;刘腾飞;徐志飞

    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相比之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发病率却快速增长.手术治疗仍然是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同时手术联合化疗、放化疗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也逐渐得到国际认可.尽管在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治疗技术得到完善和改进,但食管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预后仍然较差.目前有数个大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支持对食管下端和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使用术前联合化疗,但辅助治疗的贡献仍不能确定.近有meta分析表明手术联合化疗、放化疗可以提高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后存活率,但也有一些临床随机试验的数据表明手术联合化疗、放化疗并无明显好处.本文通过总结新的临床试验及meta分析结果,阐述不同的可切除的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联合治疗方法.

  • 进展期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术前同期放化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周梦龙(综述);王亚农(审校)

    近年来,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术前同期放化疗的临床试验,大部分采用45 Gy的放射剂量。联合氟尿嘧啶、顺铂、紫杉醇等胃癌的基础化疗药物行同期增敏。部分试验在同期放化疗前先行诱导化疗。试验的有效性通过R0切除率、病理学完全缓解率及生存期等指标进行评价。安全性采用放化疗不良反应、治疗相关病死率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予以评价。结果表明,术前同期放化疗可以显著提高R0切除率,为患者预后带来获益。同时,其安全性及其对手术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Ⅱ期,大部分有理想获益,但缺乏大型的随机对照研究,若要全面开展术前同期放化疗这一治疗手段,仍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及远期疗效指标等予以支持。

  • 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治疗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疗效比较

    作者:冯辉;骆东峰;汪强;孙震震

    目的 比较全胃切除术(TG)和近端胃切除术(PG)治疗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EG)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3月安徽省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收治的45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G组(23例)与PG组(22例),以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为近期指标,以术后反流、体质指数变化及术后1、3年生存率为远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及体质指数增加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手术方式相对于PG在治疗进展期AEG患者中,其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显著,是治疗进展期AEG较安全、满意的手术方式.

  • No .6组淋巴结活检在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全胃切除中的意义

    作者:张伟;李保中;刘志强;张志忠;李守淼

    目的:探讨No.6组淋巴结活检在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全胃切除中的意义。方法行近端胃切除能达到根治的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病例,术中切除No.6组淋巴结送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如淋巴结转移则行全胃切除,反之行近端胃切除。结果372例中,No.6组淋巴结活检阳性32例,总阳性率8.60%,且随着肿瘤浸润深度增加No.6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加。结论 No.6组淋巴结有一定的转移比例,当No.6组淋巴结转移需行全胃切除。 No.6组淋巴结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在指导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手术切除范围中具有重要意义。

  • 胃食管结合部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建超;付国斌;王潍博

    目的:探讨影响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06年1月-2007年8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同时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标本147例,随访至2012年8月,采集患者5年内治疗和预后情况,运用SPSS17.0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所纳入分析的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1、3和5年存活率分别是79.3%、54.0%和40.6%,中位生存时间36.0个月.运用单因素Kaplan-Meier分析:性别(P=0.000)、年龄(P=0.047)、TNM分期(P=0.000)、清除淋巴结数目(P=0.038)、淋巴结转移状态(P=0.000)、组织分化程度(P=0.010)、是否化疗(P=0.003)为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Cox分析:TNM分期(RR=1.928,P=0.000)、是否化疗(RR =0,523,P=0.017)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在影响胃癌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中,TNM分期可作为预后的危险性因素,术后化疗作为保护性因素值得进一步深入分析.

  • 脾多肽注射液联合SOX方案新辅助化疗对局部进展期AEG患者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文慧;杨牡丹;高峻;刘晓玲;徐舟;康毅

    目的 探讨脾多肽注射液联合SOX方案新辅助化疗对局部进展期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EG)患者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局部进展期AEG患者119例,根据术前新辅助化疗期间是否应用脾多肽注射液辅助治疗分为单纯化疗组68例、辅助化疗组51例.单纯化疗组入院后接受SOX方案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脾多肽注射液辅助治疗,按病情化疗2~4个周期.化疗结束1个月,评价近期疗效.两组分别于化疗前1天(化疗前)、化疗结束1个月(化疗后)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T细胞比例及CD4+CD3+CD8-中Th1 IFN-γ、Th1 IL-2、Th2 IL-6比例,计算CD4+/CD8+.化疗结束1个月,评价两组毒副反应情况.术后1个月开始定期随访,随访截至2018年6月,统计两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 辅助化疗组客观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单纯化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Th1 IL-2、Th1 IFN-γ、Th2 IL-6均明显降低(P均<0.05),CD8+变化不明显(P>0.05);而辅助化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Th1 IL-2、Th1 IFN-γ均明显升高,CD8+、Th2 IL-6均明显降低(P均<0.05).辅助化疗组胃肠道毒副反应、血液系统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P均<0.05),但两组肝脏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至随访结束,两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比较P均>0.05.结论 脾多肽注射液联合SOX方案新辅助化疗能够提高局部进展期AEG患者化疗效果,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毒副反应,但并不能使患者生存获益.

  • 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选择

    作者:陈家驹;张波

    胃食管结合部腺癌( 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AEG)据Siewert分型可分为3型。对于Ⅰ型,经胸或左胸腹联合切口较为常用。而对于Ⅱ/Ⅲ型AEG,手术入路主要有经胸、经腹及经胸腹联合切口。在保证手术根治性的情况下经裂孔的食管下段切除术加下纵隔淋巴清扫可作为Ⅱ/Ⅲ型AEG的治疗手段。Ⅱ/Ⅲ型AEG切除方式根据肿瘤位置、大小及转移进行选择主要有近端胃切除(proximal gastrectomy,PG)及全胃切除(total gastrectomy,TG),其术后并发症及长期预后孰优孰劣尚存争议。 TG和PG术后各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均可预防一定的术后反流症状,TG尚无公认的佳术式,而PG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主要有食管胃吻合法、食管空肠吻合法及间置空肠法。只有通过充分考虑根治性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才能选择相应的手术切除方式和消化道重建术式。

  •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高军;李富良;何旭

    目的 探索Siewert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EG)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十堰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9例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AEG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别采用成组x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淋巴结转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P=0.008)、浸润深度(P=0.019)、脉管癌栓(P=0.020)和分化程度(P=0.017)均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无淋巴结转移的SiewertⅡ/Ⅲ型AGE患者的生存情况优于淋巴结转移者(P=0.005).结论 肿瘤直径、侵犯深度、分化程度和脉管癌栓是影响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 管状胃吻合预防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林波;胥润;龚土平;李建;张毅;岳学静;秦晓

    目的 探讨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行根治性胃切除术后采用管状胃吻对反流性食管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共92例,根据吻合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残胃与食管直接吻合方式,研究组采用管状胃吻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等手术常规指标,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处理情况以及患者pH监测结果等.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和住院时间差异不大,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pH<4的时间、反流次数以及反流时间>5min的次数分别为1.8h、103次及5.2次,明显小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发生反流性食管炎14例(30.43%),需要服用药物者3例(6.52%);出现胃排空障碍者1例,吻合口出血3例,胸骨后疼痛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87%,明显小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管状胃吻合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降低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胃切除术后胃酸的分泌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SATB1在Siewert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吴冠楠;刘家云;姚学权;陈彻;吴晓宇;刘福坤;王志勇;姜超

    目的:研究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蛋白质-1(SATB1)在Siewert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经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80例Siewert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组织中SATB1蛋白表达.结果:Siewert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组织中SATB1的阳性表达共30例,阳性表达率为37.5%;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ATB1阳性表达18例,阳性表达率为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86,P<0.05).淋巴结转移(x2=5.150,P<0.05)及肿瘤浸润深度(x2=4.364,P<0.05)是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SATB1蛋白在Siewert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中表达强于正常黏膜组织.SATB1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性,可作为评估Siewert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肿瘤进展的一种指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