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D打印模型与石膏模型的精确性比较

    作者:吴桢

    目的 探讨口腔3D打印模型与石膏模型的精确性.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行口腔正畸治疗后的石膏模型40副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BO-OGS评分系统分析比较3D打印模型与石膏模型的精确性.结果 3D打印模型牙齿排列、覆盖、咬合接触方面评分及ABO-OGS总分均比石膏模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模型牙齿排列、咬合接触、颊舌向倾斜方面评分差值及ABO-OGS总分差值均比石膏模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石膏模型相比,3D打印模型在牙齿排列、咬合接触、颊舌向倾斜方面测量数值的精确度明显较高,且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

  • 对侧入路夹闭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探讨

    作者:兰青;朱卿;许亮;王中勇;刘士海;袁利群

    目的 探讨对侧入路夹闭颅内动脉瘤的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4月至2015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例采用对侧入路夹闭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患者包括双侧多发动脉瘤10例(对侧眼动脉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4例、大脑前动脉A2 ~ A3动脉瘤1例),眼动脉动脉瘤2例,伴发动静脉瘘1例(对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采用经纵裂锁孔入路1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伴发对侧大脑前动脉2~3段动脉瘤),眉弓锁孔入路9例,翼点锁孔入路2例,额部小骨窗1例(同侧额部动静脉瘘出血,伴发对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必要时建立CT、CTA、MRI影像融合三维模型或3D打印实体模型进行术前设计.结果 13例对侧动脉瘤完全夹闭11例,不完全夹闭1例,对侧探查因夹闭困难未行夹闭1例.术中同侧嗅神经损伤2例,动脉瘤术后脑缺血2例,其余患者平稳出院.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Ⅴ级11例,Ⅳ级1例,Ⅱ级1例.结论 对侧入路可兼顾双侧病灶,适当选择可减少手术次数;对内侧指向的眼动脉动脉瘤,对侧入路可更好地显露,减少手术创伤.嗅神经解剖分离有助于行对侧手术入路时减少对神经牵拉,保护嗅神经的完好.影像融合三维重建模型有助于精准的术前设计.在熟练掌握对侧入路手术技术后,也可利用锁孔技术将入路微创化.但对侧入路应顺势而为,量力而行.

  • 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

    作者:高方友;王曲;刘窗溪;韩国强;熊云彪;尹浩;王俊;姚倍金;杨承勇

    目的 研究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内固定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MRI及CT确诊的31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3D打印技术建立颅颈交界区个体化3D打印模型,在模型上进行模拟置钉及内固定手术,获得个体化置钉数据,再进一步术中辅助真实手术,采取一期后路减压及内固定治疗.结果 25例建立了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术中置钉进行内固定手术,全部置钉成功.术前CT判断,有2例可直接行枢椎椎弓根置钉,但通过3D模型测量以及术中辅助发现不能置钉;术前有3例评估不适合椎弓根置钉的病例,经过3D模型分析,后仍能行椎弓根峡部置钉.术后随访时间3~ 28个月,平均13.9个月.术后JOA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复查MRI及CT,寰枢椎脱位行撑开复位的24例中,完全复位19例,不完全者5例.术后寰椎齿突间隙(ADI)明显缩小,延髓颈髓角(CMA)明显增大,延髓腹侧受压明显减轻或消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无手术死亡,2例出现呼吸困难.结论 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螺钉内固定可提高置钉成功率,有效保护椎动脉,提高安全性,值得初学内固定者借鉴和推广;采取螺钉间撑开复位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短期疗效好.

  • 3D打印模型在经鼻内镜手术训练中的效果

    作者:蚁雪涵;赖海春;刘建治;林树春;李晨;陈晓强;王德生

    目的 探讨在经鼻内镜手术训练中应用3D打印模型的效果.方法 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了经鼻内镜手术训练模型.于2018年1月,纳入12名没有内镜操作经验的研究生和低年资住院医生作为学员,借助该模型,重复训练内镜下“磨”、“刮”、“咬”和“吸”等操作.记录下学员们每次训练的结果,以及所有训练结束后的主观感受.结果 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学员们内镜下操作的完成速度和完成质量均逐渐提升.学员们末次练习时磨除蛋壳的耗费时间[(3.93±0.77)rninvs.(2.87±0.44)min] (P<0.001)、磨除蛋壳时壳膜破裂的概率(11/12 vs.4/12)(P=0.009)、去除游离蛋壳时壳膜破裂的概率(12/12 vs.6/12) (P=0.014)、吸除蛋清时蛋黄膜破裂的概率(7/12 vs.1/12)(P=0.027)以及操作训练评价总分[(2.17±0.72)分vs.(4.75±0.87分)](P<0.001)均有明显改善.同时,所有学员均表示能从练习中获益,且乐意于使用3D打印模型进行训练.结论 将3D打印模型用于经鼻内镜手术训练,能够有效提高练习者的经鼻内镜下手术操作技巧,并有助于激发练习者的积极性.

  • 3D打印骨骼模型在基层医院骨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作者:黄秋;闫冰;王永才;刘凯;王红川

    目的 探索3D打印骨骼模型在基层医院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科轮转的30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采用电脑随机数法分为3D打印模型教学组(n=15)和传统教学组(n=15).传统教学组按照常规流程实习,3D打印模型教学组实习中,利用患者的3D打印骨骼模型辅助进行教学查房,并开展模拟手术.轮转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操作考试,并实施问卷调查进行教学评价.采用SPSS 19.0对两组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3D打印模型教学组学生的理论考试得分[(92.27±4.56)vs.(86.87±5.30)]及实践操作考试得分[(90.07±4.61)vs.(82.53±5.03)]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D打印模型教学组学生对自身所受教学方式在促进理论知识理解,增强手术参与度、动手能力锻炼、教学吸引力、总体满意度等方面评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1).结论 3D打印骨骼模型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应用于基层医院骨科临床实习可明显提升教学效果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 3D打印模型结合显微镜在颈椎病教学及手术带教中的应用

    作者:朱迪;张舵;朱继超;李晨曦;刘宝戈

    颈椎病的教学及手术带教是脊柱外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颈椎病的教学往往采用讲义结合病例介绍的方法讲解,而手术带教通常则利用解剖图谱或标本模型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抽象单一,对学生的解剖基础及空间想象要求能力高,并且正常模型标本无法客观揭示脊柱病变状态,手术中学生缺乏直视下真实的操作观摩机会,影响了临床教学质量.3D打印技术及显微镜辅助技术的出现为脊柱外科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文章介绍了3D打印模型结合显微镜辅助技术在颈椎病临床教学及手术带教中的应用现状,并对该教学方法在脊柱外科教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不仅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而且还有效提高了青年医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临床实践能力和手术操作水平具有积极意义,为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脊柱外科医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3D打印模型教育法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覃柏良;黄式环;卢春妹

    目的:探讨3D打印模型教育法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结合患者个性化疾病部位的3D 打印模型进行教育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Harris髋关节评分与术前的差值和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出院时、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分别与术前时的差值均优于对照组相对应时间的评分差值(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患者个性化疾病部位的3D打印模型教育法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快速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尽早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

  • 3D打印模型在原发性肝癌临床护理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陈丽容;黄银英;谭青峰

    [目的]评价3D打印模型在原发性肝癌护理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在护理理论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00名临床护理实习生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教学中结合临床病例、肝癌3D打印模型进行讲解,对照组结合临床病例、肝脏教学模型进行讲解.在理论授课前后两组实习生行原发性肝癌相关理论知识考试,同时利用护理理论课程教学评价工具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两组实习生课后相关理论考试成绩比课前均有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19.808,P<0.05).两组实习生护理理论课程教学评价中在“讲授内容具有新鲜感”“对于专业术语及陌生词汇会进行简单易懂的解释说明”“运用具体例子、案例、体验等解释说明抽象的问题”“对于较难的主题、内容通过实例等具体说明”“资料、课件等教材是教师精心准备的,学生容易理解”“授课内容对今后有用”“能够综合使用多种教材”“教师能把护理和护士很重要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讨论”评价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3D打印模型能够使实习生更为直观和生动地体会病例的解剖形态,更易于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 3D打印联合术中超声在腔镜下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中的应用(附15例报告)

    作者:储传敏;刘溪;潘秀武;黄海;干思舜;叶剑青;崔心刚;王林辉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3D打印技术及术中超声精确定位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应用3D打印技术联合术中超声定位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患者15例,术前均采用CT三维影像重建并用Formlab Form1+ 3D打印机进行3D模型打印.所有患者中男11例、女4例,年龄(55.7±10.5)岁,肿瘤直径(2.8±1.0) cm,腹侧3例、间侧12例,均为单发肿瘤.统计分析术中出血量、热缺血时间、术后病理和切缘以及术后肾功能变化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05.0±20.6)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2.8±3.5)rnin,平均术中出血量(87.3±15.8) mL.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术后平均住院(6.7±1.0)d.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手术切缘均阴性,13例患者为透明肾细胞癌,2例为乳头状肾细胞癌.随访(23.7±11.8)个月,未见持续肾功能恶化,无肿瘤复发.结论 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患者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能明确肿瘤位置及毗邻关系,通过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控制手术风险.利用3D打印肾脏模型宣教能改善患者对手术的认知,简化术前谈话流程.进一步通过术中超声对肿瘤切除方案进行修正及优化,可减少肾血管和集合系统的损伤,达到保证切缘阴性和肾功能大化保留的临床效果.

  • 3D打印模型指导下治疗复发性阴道侵袭性血管1例

    作者:范文生;王楠;李震;王敏;叶明侠;杨雯;孟元光

    1 病例简介患者,女,46岁,因"阴道壁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二次切除后4年复发"于2017 年7 月17 日收入院. 2012 年11 月患者曾行阴道壁肿物切除术(阴道壁近阴道口处触及一约4cm ×3cm大包块),病理回报:侵袭性血管黏液瘤. 2013年6月复发并再次手术,术中见肿瘤约6cm×5cm大,质软,部分呈囊性,边界不清,深处达骨盆,病理结果同前. 2016年9月患者外阴酸胀不适,月经后阴道肿物较前增大,伴肛门不适感. 2017年6月外阴肿物增至5cm×5cm大,超声探及盆腔、臀部及髂血管区巨大包块. 入院查体:左臀部压痛,可触及直径约5cm质软肿物,界限不清,左侧阴道壁自穹窿至阴道口可触及多个囊实性肿物融合为一体,阴道内部分质地较软,膨出于阴道外部分质地较韧,活动差,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阴道窥诊:左侧阴道壁见肿物突出,直肠指诊:左侧直肠壁突出,可触及囊性肿物,约3cm×4cm大. MRI提示盆腔、阴道壁、臀部均有异常信号灶,考虑肿瘤(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复发可能性大. 通过多排连续薄层螺旋CT获取盆腔病灶信息(DICOM数据),采用基于体素的重建方法,使用3D-DoCTor软件进行整合重建,获得病灶三维数据图像(图1 ) ,并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病灶模型提示:三处病灶,融为一体.

  • 基于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定

    作者:马龙祥;栗超跃;史锡文;张佳栋;赵黎明;常运光;邓欢欢

    目的 探讨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河南省人民医院2013-03-2015-03 CT及MRI确诊的21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5例应用3D打印技术建立颈椎个体化3D打印模型,术前进行模拟置钉及内固定术,以期得到个体化得置顶数据,进而辅助真实手术,采取一期后路减压及内固定治疗.结果 15例3D打印模型模拟辅助术中置钉及内固定手术全部置钉成功,无椎动脉及神经根损伤,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0.6个月,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P<0.05)术后复查颈部CT或头颈部MR,寰椎齿突间隙(ADI)明显缩小,延髓颈髓角(CMA)明显增大,延髓腹侧受压明显减弱和消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未出现手术死亡,且无呼吸困难病例.结论 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螺钉内固定可提高置钉成功率,有效保护椎动脉及神经根,提高安全性,特别对椎动脉“高跨”及各种先大椎体变异的寰枢椎不稳定病人有很大帮助.

  • 3D打印心脏模型在右室双出口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案制定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力运;范太兵;李斌;周司杰;胡曼曼

    目的:评估3D打印心脏模型在右室双出口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案制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3~12月收治的右室双出口患者12例(男3例、女9例)的CT血管造影资料,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心脏模型,比较3D打印心脏模型与术中探查结果的符合程度.结果与结论:3D打印心脏模型可精确显示心脏空间结构,与术中探查符合度高,能够很好地显示主动脉与肺动脉的结构关系、室间隔缺损(VSD)与大动脉的位置、VSD与肺动脉瓣的距离等,可在模型上评估是否可行双心室矫治,并可评估双心室矫治患者内隧道的形态、位置,有利于术中内隧道的建立.3D打印心脏模型有利于右室双出口患者的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的制定.

  • 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内固定治疗儿童颈椎畸形

    作者:李浩;李承鑫;张学军;郭东;范敬一;刘虎;孙记航;潘少川

    目的 研究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内固定治疗儿童颈椎畸形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北京儿童医院骨科2012年9月至2014年5月CT确诊并手术的29例颈椎畸形伴上颈椎不稳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2例采用3D打印技术建立颈椎个体化3D打印模型,在模型上进行模拟置钉及内固定手术,获得个体化置钉数据,再进一步术中辅助真实手术,采取一期后路矫形及内固定治疗.结果 22例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术中置钉进行内固定手术,全部置钉成功,无椎动脉及神经根损伤,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所有22例术后随访时间3~23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后寰椎齿突间隙(atlantodens interval,ADI)明显缩小,延髓颈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明显增大,延髓腹侧受压明显减轻或消失.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二次植骨融合,1例同期行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1例行枕骨大孔减压术,1例行寰椎后弓切除减压.结论 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螺钉内固定可提高置钉成功率,有效保护椎动脉及神经根,提高安全性,特别是对儿童颈椎畸形的治疗有很大帮助.

  • 3D打印模型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彭双;赵丽萍

    目的 探讨3D打印模型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使用CT片向患者介绍病情和健康教育知识,观察组根据患者的CT结果利用3D技术打印肾脏模型,在对照组基础上借助3D模型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两组其它护理均相同,调查两组的出院满意度,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出血、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观察组住院时间、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3D打印模型有助于患者及家属直观、形象地了解病情、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注意事项,容易取得患者的理解及信任,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利于医务人员进行围术期治疗和护理,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和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3D打印模型在肝脏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峻峰;孙志为;王罡;杨莹;李鹏;董坤;唐建中;李星逾;吕梁

    目的 探讨3D打印模型能否有助于肝胆外科精准手术的规划及术中引导.方法 对肝癌患者,利用3D打印模型引导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肿瘤无复发.结论 3D打印模型可以应用于肝胆外科手术的规划及术中引导.

  • 三维重建虚拟置钉指导前路寰枢椎侧方关节螺钉内固定和齿状突螺钉内固定:3D打印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翁万青;田乃锋;王鉴顺;王胜;王向阳;徐华梓;吴爱悯;池永龙

    目的 探讨术前运用3D打印模型进行三维重建虚拟置钉指导前路寰枢椎侧方关节螺钉和齿状突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 方法 对30例正常成人的寰枢椎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打印骨骼模型.首先模拟前路寰枢椎侧方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测量内侧方角度、外侧方角度,取平均值为侧偏角;小向后角度、大向后角度,取平均值为后偏角.再次模拟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测量侧偏角、后偏角.以三维虚拟置钉结果为参考,指导三维打印模型实验置钉,分别测量前路寰枢椎侧方关节螺钉、齿状突螺钉的侧偏角和后偏角,侧偏角和后偏角,与对应的影像学数据进行对比. 结果 前路寰枢椎侧方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三维重建虚拟置钉测得左、右侧侧偏角平均分别为21.80°±3.97°、21.54°±4.04°,后偏角平均分别为29.34°±4.48°、28.90°±4.49°.在3D打印模型中实验置钉测得左、右侧侧偏角分别为21.18°±4.95°、20.69°±4.40°,后偏角平均分别为28.88°±4.84°、28.22°±4.48°.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三维虚拟置钉测得侧偏角和后偏角平均分别为0.40°±0.86°、27.16°±3.38°.在3D打印模型中实验置钉测得侧偏角和后偏角平均分别为0.24°±0.85°、27.52°±3.64°.对比分析发现三维重建模型置钉数据与相应的3D打印模型实验置钉数据基本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前运用3D打印模型可以进行CT三维重建模拟精确置钉指导前路寰枢椎相应的螺钉和齿状突螺钉内固定.这种术前模拟实验手术可以作为教学和临床应用参考.

  • 3D打印腰部模型在椎间孔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黄国秀;谭海涛;罗翔;江建中;谢兆林;许林;张其标

    目的 探讨3D打印腰部模型在椎间孔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外科学员5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名.观察组学员使用3D打印的腰部模型,对照组学员使用正常培训模型.记录并对比两组学员培训课时、理论知晓率、操作正确率、考核成绩及培训满意度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学员的各部分培训内容课时、理论知识知晓率、穿刺定位的操作正确率、考核成绩及培训内容各维度满意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3D打印腰部模型进行椎间孔镜培训,可缩短培训周期,提高学习效率及效果,增加学员满意度.

  • 3D打印模型在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教学中应用评价

    作者:贝朝涌;郭勇;刘永明;蒋林彬;刘启亮;黄芹

    胫骨平台骨折结构复杂,分型较多,是骨科教学中的难点.临床教学查房实践中,常规的教学手段大多应用文字、图片等资料,以板书、多媒体等方式进行讲解,但对实习医师来说,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治,学习起来很抽象、困难,很难全面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在讲解胫骨平台骨折分型、手术复位固定时,仅凭文字、影像学资料,很难掌握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治疗原则,而且静态的图片资料不易激发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这也是外科临床带教老师的难题之一.

  • 症状性齿状突游离小骨的后路螺钉内固定治疗

    作者:高方友;王曲;刘窗溪;韩国强;尹浩;王超;马骏;杨承勇;杨恒;熊云彪

    目的:总结症状性齿状突游离小骨的后路螺钉内固定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9例症状性齿状突游离小骨患者采用颈后路寰枢椎螺钉或枕颈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术中采取3D打印模型辅助置钉,比较术前、术后MADI及OA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全部病例成功实施了手术,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7例行术中复位及内固定的患者中,5例完全复位,2例大部分复位,术后MADI显著缩小,所有病例术后JOA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00)。结论对伴有寰枢椎脱位的症状性齿状突游离小骨患者,采用术中复位加后路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好。

  • 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初步体会

    作者:范士洁;赵滨;陈洪强

    目的 探讨3D打印1∶1模型辅助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3D打印1∶1模型辅助手术治疗5例髋臼骨折.采集CT数据,3D打印1∶1模型,通过模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 手术时间140~200min,术中失血400~1 000 mL.术后效果满意,据Matta功能标准评定:优3例,良2例.结论 采用3D打印1∶1模型辅助手术治疗,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降低手术风险及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软组织剥离,减少失血量,体现微创治疗与精准治疗,术后X线片示髋臼骨折复位满意.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