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脂肪基质干细胞的培养及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研究

    作者:王骏骅;杨惠林;耿德春;唐天驷;陈亮

    目的:研究大鼠脂肪基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分离培养的方法,探讨大鼠脂肪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取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腹股沟处脂肪组织,胶原酶消化分离,接种于自制基础培养基中分离传代.于基础培养基中传至第二代时改换诱导培养基,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培养2~4周,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和Von Kossa染色鉴定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结果:大鼠脂肪中能够分离培养出生长旺盛的脂肪基质干细胞;经向成骨细胞诱导培养后,碱性磷酸酶染色和Von Kossa染色阳性,证实细胞能够分化为成骨细胞.结论:大鼠脂肪组织可分离培养出脂肪基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与骨髓基质干细胞(mesenchvmal stem cells,MSCs)相似,能够向成骨细胞分化,有望成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来源.

  • Beagle犬脂肪基质干细胞的培养及分化研究

    作者:鄂玲玲;刘洪臣;苏方;王东胜;马军利;吴霞

    目的:体外培养Beagle犬脂肪基质干细胞(dog adipose-derived stromal cells,dADSCs),定向诱导分化为脂肪、成骨细胞,为口腔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取Beagle犬皮下脂肪组织,剪碎,经Ⅰ型胶原酶消化培养犬脂肪基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鉴定其来源及干细胞标记并向脂肪、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结果:该细胞波形丝蛋白表达阳性,角蛋白表达阴性,CD44表达阳性,成脂诱导后,经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内脂滴的积累;成骨诱导后,ALP、钙结节、骨钙素、Ⅰ型胶原均阳性表达.结论:Beagle犬脂肪组织中存在着具有能分化为脂肪、成骨细胞的脂肪基质干细胞,此脂肪基质干细胞可作为口腔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

  • PDGF-BB和TGF-β1诱导人脂肪基质干细胞向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分化

    作者:付全花;沈海刚;李钢;王凯诚;李晔

    目的:探讨人脂肪基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应用酶消化法从人脂肪组织获得单个核细胞,基础培养液培养,经传代后,第一代细胞用于诱导分化实验.未诱导组培养液为基础培养液,诱导组培养液在基础培养液内添加诱导因子PDGF-BB(50 ng/mL)、TGF-β1(5 ng/mL),诱导14 d后,光镜下观察诱导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免疫荧光和RT-PCR方法检测平滑肌细胞特异标记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阳性率.结果:脂肪基质干细胞在特定细胞因子诱导作用下,细胞生长呈现与平滑肌细胞类似的"峰-谷"生长模式,并表达α-SM-Actin、SM-MHC、Calponin、SM-22α等平滑肌特异性标记;诱导组阳性率与未诱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GF-BB、TGF-β1可诱导人脂肪基质干细胞向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分化.

  • 可调控BMP-2表达的单质粒载体构建及其在ADSCs中的表达研究

    作者:王鹏;苗军;方成;胡永成;陈晓鹏

    目的:拟构建可调控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表达的单质粒慢病毒表达载体,为研究骨修复过程中的成骨性能打下基础.方法: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获取含BMP-2的慢病毒表达载体,通过菌落PCR和基因测序鉴定;将慢病毒表达载体与包装载体pMD2.G和pSPAX在293T细胞中包装,收集病毒液,转染大鼠脂肪基质干细胞(ADSCs).首先,从细胞形态学和MTT来初步分析诱导剂多西环素(Dox)不同浓度对ADSCs活性的影响;其次,缩小Dox浓度范围,在荧光显微镜下通过荧光表达强度判断Dox对ADSCs中基因表达的诱导效率,相同条件下,qRT-PCR分析BMP-2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进一步优化Dox的诱导浓度;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不同Dox浓度下,转染目的基因的ADSCs中BMP-2表达,Image J软件进行灰度值分析判断二者之间的剂量依赖关系.结果:1%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pUC57-BMP-2经双酶切后可获得大小约1 10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菌落PCR和基因测序证实含目的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LVCT-BMP-2构建成功.ADSCs对Dox大耐受浓度为6μg/mL,Dox对ADSCs中目的基因表达的大诱导浓度为5μg/mL,Western blot证实ADSCs中BMP-2表达与Dox浓度(0~5 μg/mL)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成功构建可调控BMP-2表达的单质粒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ADSCs后,BMP-2的表达与Dox浓度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 血红素氧化酶1在ADSCs增殖、凋亡和成骨分化的作用

    作者:陈晓鹏;胡永成;方成;张丽娟;张荣信;黄文敬

    目的:探讨应用慢病毒介导血红素氧化酶1(HO-1)基因转染诱导脂肪来源基质干细胞(ADSCs)后对细胞增殖、凋亡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方法: 取健康10周龄SD大鼠双侧腹股沟脂肪,分离、培养ADSCs,观察第3代细胞形态并进行成骨和成脂分化研究,流式分析细胞表面标记物,确立分离细胞为ADSCs.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O-1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并以Poly-brene(8μg/mL)介导慢病毒转染AD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细胞荧光表达优化转染复数,Western blot检测HO-1蛋白表达.设HO-1转染组(A组)、空载体转染组(B组)和未转染组(C组);MTT,流式分析和茜素红钙结节染色分别检测各组增殖、凋亡和成骨分化情况. 结果: 分离获得的AD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CD29(+)、CD44(+)、CD90(+)、CD31(-)、CD45(-);经菌液PCR和Western blot鉴定HO-1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与B、C组相比,A组具有较高的细胞活性(P<0.05),无血清培养基中较低的凋亡率(P<0.05),并增加细胞钙化基质形成的量(P<0.05). 结论:成功构建HO-1基因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大鼠ADSCs,HO-1基因转染入ADSCs后表达HO-1蛋白成功,HO-1转染后可以发挥对ADSCs促增殖、 抗凋亡和促成骨分化的作用.

  • 脂肪基质干细胞促进脂肪移植后血管化的研究

    作者:吕成鹏;倪华;马锐;李龙;刘斌;刘彦普

    目的 研究脂肪基质干细胞对脂肪移植物存活率及血管化的影响.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兔脂肪组织中ADSCs,与自体兔脂肪颗粒混合移植于裸鼠背部.实验分为对照组(脂肪颗粒+生理盐水)和实验组(脂肪颗粒+ADSCs).分别于移植后1,2,4,6周,通过B超检测和CD31免疫组化方法评价移植物体积和血管密度变化情况. 结果 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的ADSCs呈梭形生长,能够分化为成脂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脂肪移植后第1,2,4,6周,实验组脂肪移植物存活率为83. 48%± 4. 91%,67. 38%±8. 04%,38. 23%±5. 99%,29. 23%±3. 61%;对照组存活率为82. 98%±8. 11%,62. 86%±9. 60%,21. 39%± 8. 96%,14. 29%±5. 71%;实验组和对照组移植物存活率随时间逐渐降低,实验组脂肪移植物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 05).在第4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脂肪移植物血管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体外培养的脂肪基质干细胞移植物可促进脂肪移植物早期血管化,提高存活率.

  • 犬脂肪基质干细胞复合珊瑚支架材料裸鼠皮下成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沈海刚;李晔;刘波;袁捷

    目的:探讨犬脂肪基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s)作为种子细胞复合珊瑚支架材料在裸鼠皮下成骨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成骨诱导、扩增犬ADSCs,将第2代细胞接种于珊瑚支架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倒置相差显微镜观测细胞形态,DIO染色后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状况,细胞材料复合物植于8只裸鼠右侧背部皮下作为实验组,在左侧对称部位植入单纯珊瑚支架作为对照组.分别在移植后第4、8周取材,HE染色,进行组织学及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ADSCs倒置相差显微镜下为成纤维细胞样梭形外观,与材料共培养后共聚焦显微镜可见细胞贴附于材料表面及孔隙内生长.HE染色显示,4周时实验组可见新生骨组织形成;8周时实验组新生骨组织形成增加.图像分析显示,两个时间点实验组成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8周成骨量高于第4周,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犬ADSCs作为种子细胞复合珊瑚支架材料可以在裸鼠皮下形成骨样组织.

  • 猪小肠黏膜下层基质支架材料复合脂肪基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杨浩;吴迪;李世和;朱晓松

    背景:小肠黏膜下层具有良好的细胞、组织相容性和降解性,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将脂肪基质干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复合后进行定向诱导,可构建靶组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潜能.目的:制备脱细胞猪小肠黏膜下层基质,并检验其与家兔脂肪基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使用酶消化-高盐水脱细胞法处理猪小肠黏膜下层,石蜡切片检测脱细胞效果,扫描电镜观察小肠黏膜下层表面结构.体外分离培养家兔脂肪基质干细胞,分别将第3代脂肪基质干细胞单面复合和双面复合至小肠黏膜下层培养1周观察材料上下表面细胞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小肠黏膜下层材料为白色半透明膜状物,石蜡切片显示细胞去除彻底,扫描电镜显示小肠黏膜下层黏膜结构紧密,浆膜面纤维结构松散.脂肪基质干细胞与材料复合后,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上附着生长,扫描电镜检测提示单面复合脂肪基质干细胞的小肠黏膜下层,仅在上表面有大量细胞生长,下表面无细胞或仅有少量细胞生长,双面复合脂肪基质干细胞的小肠黏膜下层上下表面均可见大量细胞融合生长,石蜡切片可见细胞贴附于材料表面生长.提示酶消化-高渗盐水法可彻底去除小肠黏膜下层表面细胞成分,小肠黏膜下层对脂肪基质干细胞的生长具有良好的支持作用.

  • 缺氧预处理脂肪基质细胞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宾公;魏云峰;郑泽琪;王梦洪;彭景添

    背景:近年来人们发现了一种脂肪来源的基质干细胞,将其移植到发生梗死的动物心肌中可以改善心功能,其机制除分化为心肌、内皮细胞外,对宿主心肌细胞仃无直接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缺氧预处理脂肪基质干细胞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设计,时间和地点: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的细胞分子学实验,于2007一12/2008-06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病研究所完成.材料:胶原酶I、红细胞裂解液购自Invitrogen公司(美国),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基、胎牛血清,胰蛋白酶购自GIBCO公司(美国).方法:选用雌性SD大鼠10只,取大鼠脂肪组织用胶原蛋白酶I消化后培养获得脂肪基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型.乳鼠5只用于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根据培养环境分为4组,分别应用DMEM、常规培养脂肪基质干细胞上清、缺氧培养脂肪基质千细胞上清和渥曼青霉素进行培养,应用DMEM组为对照组.4组细胞均在缺氧条件下(02、CO2、N2体积分数分别为0.02,0.05,0.93)培养3 d.主要观察指标:AnexinV/PI双染色法测定心肌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激酶、磷酸化蛋白激酶蛋白表达.结果:培养获得的脂肪基质干细胞.表型为CD44+CD90+CD31CD45.对照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常规脂肪基质干细胞组和缺氧脂肪基质干细胞组(P<0.01),缺氧脂肪基质干细胞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常规脂肪基质干细胞组(P<0.05).渥曼青霉素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缺氧脂肪堆质干细胞组磷酸化蛋白激酶/蚩白激酶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常规脂肪基质干细胞组(P<0.01).渥曼青霉素组磷酸化蛋白激酶/蛋白激酶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缺氧预处理脂肪基质干细胞能提高对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其机制可能和脂肪基质干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激活P13一K/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有关.

  • 脂肪基质干细胞小肠黏膜下层双面复合的体外成软骨诱导

    作者:杨浩;朱晓松;李世和;吴迪

    背景:使用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治疗软骨损伤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料与支架材料的选择仍有较多问题尚待解决.目的:观察脂肪基质干细胞-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物在体外经成软骨诱导培养基诱导分化的效果.方法:将第3代脂肪基质干细胞接种于复水后的小肠黏膜下层双面,入成软骨诱导培养基,体外诱导培养7 d和14 d后,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Ⅱ型胶原mRNA,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Ⅱ型胶原蛋白,苯胺蓝染色观察细胞外基质,描电镜观察体外成软骨诱导14 d后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状况.结果与结论:Ⅱ型胶原mRNA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提示,外成软骨诱导后7,4 d的脂肪基质干细胞-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物Ⅱ型胶原mRNA的标化值与未诱导的脂肪基质干细胞-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导 14 d与诱导7 d相比,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脂肪基质干细胞-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物成软骨诱导后14 d,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阳性,苯胺蓝染色可见基质异染,诱导的复合物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阴性.扫描电镜检测显示诱导14 d时,胞长满支架材料的双面.提示脂肪基质干细胞复合至小肠黏膜下层后,体外经成软骨诱导培养基成软骨诱导后,够向成软骨细胞分化.

  • 体外诱导脂肪基质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

    作者:高华;姚亚妮;王玉玲;杨新玲

    背景:鉴于脂肪干细胞具有来源丰富、取材简便、易分离纯化和扩增、可进行自体移植并有多项分化潜能等特点,有学者认为其可作为治疗帕金森病的种子细胞来源.目的:观察大鼠脂肪基质干细胞体外向多巴胺能神经元诱导分化及分泌功能.方法:利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得SD 大鼠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至第 3代时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和抗坏血酸联合诱导作为实验组,以单纯加入体积分数5%血清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实验组诱导3 d后,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均可检测到诱导后的细胞表达酪氨酸羟化酶.实验组分化出多巴胺能神经元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ELISA法检测实验组连续诱导3 d上清中有多巴胺分泌,诱导的第一二天中多巴胺浓度呈上升趋势,第3天有所下降.说明脂肪干细胞具有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能力.

  • 脂肪基质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分化能力

    作者:周进;田国萍;王静娥;徐冰;李莉;朱峰;韩建;胡凤杰

    背景:脂肪基质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很多相似的生物学特性.目的:比较脂肪基质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受损PC12细胞分别共培养后定向分化能力的差异.方法:分别分离培养脂肪组织来源和骨髓组织来源的基质干细胞,取第5代细胞进行实验,2种细胞分别与正常或受损PC12细胞培养上清液共培养,或仅单独培养.结果与结论:脂肪基质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均表达较高水平的CD44和CD29,而后者表达的CD45、CD56在前者几乎未检测到.单独培养的2种细胞均表达较高水平的Nanog、Oct4、Sox2,不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其中经受损PC12细胞干预的2种细胞Nanog、Oct4、Sox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脂肪基质干细胞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阳性细胞数更多,提示受损PC12细胞对于脂肪基质干细胞可能具有更强的诱导分化作用.

  • 脂肪基质干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治疗家兔生长板缺损

    作者:杨浩;朱晓松;李世和;吴迪

    背景:小肠黏膜下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其主要的胶原成分在进化上的高度保守性及其快速降解性有关.目的:观察经体外成软骨诱导的脂肪基质干细胞-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物用于治疗家兔胫骨近端内侧生长板缺损的疗效.方法:3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均造成右侧胫骨近端内侧生长板50%的缺损.空白组不植入填充物,小肠黏膜下层支架组缺损填充空白小肠黏膜下层支架材料,脂肪基质干细胞-小肠黏膜下层组填充在体外进行成软骨诱导14 d的脂肪基质干细胞-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物.结果与结论:X射线片测量结果:16周时胫骨近端关节面成角差值,空白组>小肠黏膜下层支架组>脂肪基质干细胞-小肠黏膜下层组(P均 < 0.05).胫骨长度差值空白组>小肠黏膜下层支架组>脂肪基质干细胞-小肠黏膜下层组(P均 < 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16周时,空白组生长板骨桥未被吸收,生长板外侧闭合,小肠黏膜下层支架组生长板缺损内骨桥致密,生长板软骨中断,生长板外侧闭合;脂肪基质干细胞-小肠黏膜下层组生长板为软骨性修复,软骨呈柱状排列,生长板未闭合.提示,体外成软骨诱导分化后的脂肪基质干细胞-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物,用于治疗家兔胫骨近端生长板缺损,有效避免了肢体的成角和短缩畸形,并且能够修复生长板软骨.

  • 脂肪基质干细胞对异基因 T 淋巴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作者:王红祥;赵湜;李宾公;邵诗颖;李秋柏;邹萍

    目的:研究脂肪基质干细胞(ASC)对异基因 T 淋巴细胞的作用,探讨 ASC 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方式和可能机制.方法:将 ASC上清和 ASC 分别与异基因 T 淋巴细胞进行混合培养.MTT 法检测 T 细胞的增殖,Annexin V 法检测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 T 细胞中CD4+CD25+ 细胞的比例,ELISA 法检测 T 细胞分泌 IL-10 和 TGF-β1 的水平,RT-PCR 法检测 Foxp3 基因的表达.结果:ASC上清对 T 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无明显影响.ASC 对 T 淋巴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对其凋亡无影响.ASC 上清和 ASC 均能增加CD4+CD25+ T细胞在 T 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增加 T 细胞分泌IL-10 和 TGF-β1 的水平,上调Foxp3 基因的表达.结论:ASC 能通过细胞直接接触和分泌细胞因子的方式分别作用于 T 淋巴细胞,发挥免疫负调节作用.

  • 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大鼠脂肪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

    作者:郑亚妮;黄超;张志英

    目的:探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大鼠脂肪基质干细胞(ADSCs)向神经元的分化.方法:用Trichostatin A(TSA)、RG-108、8-BrcAMP和Rolipram 4种小分子物质对SD大鼠的ADSCs进行诱导分化,用免疫荧光形态学、免疫印迹和qRT-PCR等方法分别检测诱导前、后ADSCs神经元标志的表达.结果:诱导7d时,ADSCs呈明显的神经元样结构,胞体呈圆形,具有多个突起,神经元样形态变化率高达95.12%±2.65%;诱导后的ADSCs nestin、β-tubulinⅢ、MAP2和ChAT在rn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有升高.结论:小分子化合物可将AD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其可作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损伤的干细胞移植的种子细胞.

  • 人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中兴;鹿均先;熊传芝

    目的:观察人脂肪基质干细胞(ADSCs)体外分离培养及成脂、成软骨诱导分化的生物学性状,探讨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1)人脂肪组织来源于健康成年女性腹部吸脂术,酶消化法分离出ADSCs,体外培养扩增.(2)取第3代ADSCs,测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测原代细胞表面标记;成脂和成软骨诱导分化.(3)倒置显微镜观察油红O、阿尔辛蓝(AB-PSA)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分化情况;RT-PCR检测相关标志基因表达.结果:(1)体外培养的ADSCs细胞形态均一,传代稳定.(2)经成脂诱导,细胞内出现空泡,油红O染色呈红色,RT-PCR检测到有Leptin、PPAR-γ表达;经成软骨诱导,AB-PSA染色呈紫红色,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胞浆呈棕黄色,RT-PCR检测COLLⅡ、SOX9和aggrecan表达.结论:脂肪干细胞能向软骨细胞方向诱导分化,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 大鼠脂肪基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成骨细胞分化特性的研究

    作者:耿德春;徐耀增;李荣群;黄立新

    目的 研究脂肪基质干细胞(ADSCs)分离培养的方法,探讨大鼠ADSCs在体外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 从成年SD大鼠腹股沟处获取脂肪组织后进行体外培养,并通过骨诱导培养基使其分化成成骨细胞,通过碱性磷酸酶(ALP)、von Kossa 染色鉴定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采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成骨细胞的标志基因.结果 大鼠脂肪组织能够分离培养出ADSCs;向成骨细胞诱导,ALP、von Kossa染色阳性,RT-PCR检测有ALP、osteocalcin及osteopontin表达.结论 成功从大鼠脂肪组织分离培养出ADSCs,其生物学特性与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相似,能够向成骨细胞分化,有希望成为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

  • TGF-β1,bFGF,IGF联合诱导兔脂肪基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许海委;徐宝山;杨强;李秀兰;张杨;马信龙;夏群;张春秋;伍耀宏

    [目的]分离培养兔脂肪基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观察在TGF-β1,bFGF,IGF联合诱导下其生物学特性及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方法]取4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颈背部脂肪组织,分离、培养ADSCs.选取第3代,分为两组,实验组用软骨诱导液(含TGF-β1、bFGF、IGF)对细胞进行培养,对照组用普通高糖培养液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两组细胞形态,MTT测定其增殖情况;14 d后行组织学观察(包括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并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细胞Ⅱ型胶原、蛋白聚糖、SOX 9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细胞逐渐变为软骨样细胞形态,增殖速度明显加快,14 d后实验组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阳性,对照组为阴性,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实验组Ⅱ型胶原、蛋白聚糖、SOX 9的基因转录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TGF-β1,bFGF,IGF联合诱导条件下ADSCs增殖迅速,可高表达Ⅱ型胶原、蛋白聚糖、SOX 9,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

  • 心肌细胞微环境对脂肪基质干细胞的作用

    作者:廖建泉;毛晓波;曾秋棠

    目的:在体外以乳鼠心肌细胞(CM)与成年大鼠脂肪基质干细胞(ASCs)共同培养的方式模拟CM微环境,探索CM微环境对ASCs分化过程的影响,研究心肌搏动应力对ASCs分化的作用.方法:实验分2组,A组:单独培养ASCs;B组:ASCs与CM共培养且相互接触.使用4,6-二胺基苯吲哚(DAPI)标记ASCs,间接免疫荧光法追踪其连接蛋白43(CX43)、纤维连接蛋白(FN)和骨架蛋白的表达和排列,油红O染色鉴定脂肪细胞分化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染色发现B组波形蛋白表达较A组减弱,并出现结构的改变.B组FN较A组表达明显减弱.B组CX43表达增强,特别是细胞核处.结论:在CM微环境中,ASCs受到CM节律性搏动的牵拉作用,引起细胞骨架蛋白表达和排列的改变,向脂肪细胞方向分化.

  • 脂肪基质干细胞对异基因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作者:王红祥;赵湜;毛红;李宾公;邹萍

    目的 研究脂肪基质干细胞(ASC)对异基因树突状细胞(DC)表型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ASC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方式和可能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ASC,将ASC上清和ASC分别与异基因树突状细胞进行混合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DC CD80,CD83和CD86的表达,ELISA法检测DC分泌IL-12的水平,RT-PCR法检测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基因的表达.结果 ASC上清与DC共培养后,使Dc表达CD80、CD83和CD86减少[分别为(16.9±5.1)%、(8.4±3.7)%和(25.9±6.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SC上清与ASC均能使DC分泌IL-12减少[分别为(168.3±51.2)pg/ml和(180.5±56.7)pg/ml].并使IDO基因的表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SC能通过细胞直接接触和分泌某些细胞因子的方式作用于树突状细胞,发挥免疫负调节作用,并参与诱导机体的免疫耐受.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