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女性年龄相关的腰椎骨量与骨骼大小的关系及对诊断骨质疏松的影响

    作者:钟如意;伍贤平;廖二元;张红;罗湘杭;彭依群;张蓉

    目的 探讨腰椎骨量(面积骨密度和体积骨密度)与年龄和骨骼骨面积(BA)大小之间的关系,及腰椎骨骼大小对评价骨量和诊断骨质疏松(OP)的影响.方法 采用QDR-4500A型扇形束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测量5585例年龄5 ~ 96岁的女性正位腰椎BA、骨矿含量(BMC)、面积骨密度(aBMD)及估算体积骨密度(vBMD).结果 腰椎aBMD和 vBMD的峰值BMD(x±s)分别为0.9884±0.1064g/cm2和0.1310±0.0128g/cm3.在所有年龄阶段aBMD随年龄的变化率显著大于vBMD.腰椎BA与BMC、aBMD和vBMD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BA与BMC的相关系数大(r=0.706,P=0.000),与aBMD的相关系数次之(r=0.394,P=0.000),与vBMD的相关系数小(r=0.141,P=0.000).年龄≥40岁(平均52.7±9.58岁)的受试者(n=4012)腰椎BA按四分位数分成Q1、Q2、Q3和Q4组,4个组之间的BA、BMC和aBMD的平均值均有显著性差异.采用aBMD诊断OP,4个组的OP检出率分别为Q1 =33.6%、Q2=17.9%、Q3=13.3%和 Q4 =8.39%,呈显著性梯次降低;与总体组比较,Q1组的患病风险增加126%,Q2、Q3和Q4组的患病风险分别降低3%、31%和59%.采用vBMD诊断OP,4个组的OP检出率分别为Q1=27.4%、Q2=18.3%、Q3=15.9%和Q4=14.0%,其梯次差异显著低于aBMD;与总体组比较,Q1组的患病风险增加62%,Q2、Q3 和 Q4组的患病风险分别降低4%、19%和30%.Q1组aBMD的OP检出率显著高于vBMD,Q4组aBMD的OP检出率显著低于vBMD.在椎体小的Q1组,aBMD(OR=2.26)的患病风险比vBMD(OR=1.62)大约高64%,在椎体大的Q4组,aBMD(OR =0.41)的患病风险比vBMD( OR =0.70)大约低29%.结论 该研究揭示腰椎vBMD并不能完全消除骨骼大小对评价骨量和诊断OP的影响.在腰椎椎体较小的受试者,aBMD诊断OP的敏感性高于vBMD;在椎体较大的受试者,vBMD诊断OP的敏感性则高于aBMD.

  • 股骨颈aBMD和vBMD与骨面积的关系及对诊断骨质疏松的影响

    作者:钟如意;廖二元;伍贤平;张红;罗湘杭;张蓉

    目的 探讨股骨颈的面积骨密度(aBMD)和体积骨密度(vBMD)与骨面积(BA)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诊断骨质疏松(OP)的影响.方法 采用QDR-4500A型扇形柬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测星5585例年龄5~96岁的女性髋部(股骨近端)股骨颈的BA、骨矿含量(BMC)、aBMD和vBMD.结果 股骨颈aBMD和vBMD的峰值BMD(x±s)分别为0.8098±0.1017 g/cm2和0.1747±0.0244 g/cm3,BMC与BA呈显著正相关(r=0.350,P=0.000),aBMD与BA相关无显著性(r=-0.022,P=0.104),vBMD与BA呈显著负相关(r=-0.381,P=0.000).年龄≥40岁(平均52.7±9.58岁)的受试者(n=4012)股骨颈BA按四分位数分成Q1、Q2、Q3和Q4组,各组之间的BMC呈显著性梯次增加,vBMD呈显著性梯次减少,各组之间的aBMD无显著性差异.采用aBMD诊断时,四个组的OP检出率分别为Q1=8.59%、Q2=7.67%、Q3=8.86%和Q4=9.07%,各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采用vBMD诊断OP时,四个组的OP检出率分别为Q1=1.90%、Q2=4.88%、Q3=6.87%和Q4=13.4%,呈显著性梯次增加.在年龄≥40岁的全体受试者,aBMD的OP检出率(8.55%)显著高于vBMD(6.80%),两者的诊断齐同率为67.1%.结论 该研究揭示股骨颈aBMD与骨骼大小不相关,vBMD与骨骼大小呈负相关.aBMD的OP检出率显著高于vBMD.

  • 硬腭裸露骨面积对上颌骨及牙弓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黄旭;石冰;宋庆高;李盛;鲁勇

    已有研究表明硬腭裸露骨面的位置与上颌骨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但裸露面积与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关系尚未见报道.现报道如下.

  • 男子速滑运动员身体不同部位骨密度调查与分析

    作者:孙茹;赵立君

    骨密度(BMD)是机体某一部位活体组织中标准骨面积内所含的矿物质含量,是影响骨强度的重要因素,在评定运动疲劳,防治运动伤病,保持运动峰值状态和运动寿命等方面日益受到重视[1].本文对速滑运动员身体各部位的BMD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以便了解速滑运动项目对机体骨代谢的影响,为科学训练研究提供骨代谢方面的依据.

  • 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双侧前臂骨面积、骨矿含量和骨矿密度的比较

    作者:黄干;廖二元;伍贤平;邓小戈

    目的比较健康人优势和非优势前臂的骨面积(A rea)、骨矿含量(BMC)和骨矿密度(BMD).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55例16~73岁(平均年龄52岁)健康志愿者双侧前臂(优势臂均为右臂)的Area、BMC和BMD.结果右前臂各部位Area、BMC显著高于左前臂(P<0.001和P<0.05),除桡骨远端1/3段BMD右前臂显著高于左前臂外(P<0.01),其余部位BMD左右侧无差别.结论优势臂的Area和BMC均高于非优势臂,而BMD两者差别不大.

  • 女性腰椎峰值骨量与骨骼大小的关系

    作者:伍贤平;廖二元;黄干;戴如春;张红;彭健

    目的了解女性腰椎骨骼大小对峰值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采用QDR-4500A型扇形束DXA骨密度仪,测量527例年龄25~39岁健康女性前后位(正位AP)腰椎1~4椎体和侧位(Lat)腰椎2~4椎体的投射骨面积(BA)、骨矿含量(BMC)和面积BMD(aBMD)及AP/Lat相伴扫描测量腰椎的体积BMD(vBMD).用直线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骨量与BA、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按不同BA分组,了解各组之间骨量的差异.结果 BA与BMC(r=0.79和0.78,均P<0.01)和aBMD(r=0.40和0.38,均P<0.001)呈正相关,Lat-BA与vBMD相关有显著意义(r=0.14,P<0.01).AP-BA每变化1个标准差,AP-BMC和AP-aBMD在平均值的基础上分别相应变化13.1%和4.47%;Lat-BA每变化1个标准差,Lat-BMC、Lat-aBMD和vBMD在平均值的基础上分别相应变化13.3%、4.4%和1.5%;AP-BA的全距变化所致AP-BMC和AP-aBMD的变化分别约为78.6%和26.8%,Lat-BA的全距变化所致Lat-BMC、Lat-aBMD和vBMD的变化分别约为79.8%、26.3%和8.94%.不同BA组之间的身高、体重、BMC和aBMD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01).影响BA、BMC和Lat-aBMD的主要因素为身高,影响AP-aBMD的主要因素为体重.结论 BMC除以BA不能完全消除骨骼大小对aBMD的影响,aBMD明显地随骨骼大小而变化.

  • 绝经后妇女椎体骨骼大小对骨密度和诊断骨质疏松的影响

    作者:伍贤平;廖二元;黄干;彭健;张红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椎体骨骼大小对骨密度(BMD)和诊断 骨质疏松(OP)的影响. 方法采用QDR-4500A型扇形束双能X线吸 收法骨密度仪,测量1081例年龄42~96岁健康绝经妇女腰椎正位投射骨面积(BA)、骨矿 含量(BMC)、面积骨密度(ABMD)及腰椎侧位面积骨密度和体积骨密度(VBMD). 结果 BA与骨矿含量(r=0.606)和面积骨密度(r=0.270,P =0.000)呈正相关,与体积骨密度相关无显著性意义(r=-0.055,P=0.101) .BA每增加1 cm2,骨矿含量和面积骨密度分别相应增加6.29%和1.28%.大BA组与中等BA 组及中等BA组与小BA组比较,妇女的身高、体重、骨矿含量、面积骨密度和OP检出率的差异 均具有显著性的意义(P=0.000).腰椎正位和侧位的OP检出率,大BA组分别为24. 9%和39.9%,中等BA组分别为36.4%和54.5%,小BA组分别为55.2%和70.9%.各组之间体积骨 密度的OP检出率的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骨骼大小和骨密度的主要因素为身高和体重. 结论绝经后妇女腰椎较大者面积骨 密度较高和OP检出率较低,椎体较小者面积骨密度较低和OP检出率较高.腰椎体积骨密度不随骨骼大小而改变.腰椎侧位骨密度检测是诊断OP的敏感部位.

  • 成人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切牙区牙槽骨面积锥形束CT研究

    作者:孙毅

    目的:应用锥形束CT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患者上下颌切牙牙根周围牙槽骨面积的大小.方法:选择骨性Ⅱ类患者45例,根据FMA角分为低角型1 5例、均角型15例、高角型1 5例.应用Dolphin Imaging11.5三维软件分别测量上下颌切牙牙根周围不同水平牙槽骨的横断面面积,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实验数据.结果:低角组患者上颌切牙在根颈1/3处骨面积小(P<0.05),在根尖1/3处骨面积大于高角组(P<0.05);低角组患者下颌切牙在根中1/3水平处骨面积大于高角组患者(P<0.05),在根尖1/3水平处骨面积大(P<0.05).结论:低角组患者上下颌切牙根尖周围骨质较多,高角组患者较少.

  • 利用残根加强下半口义齿固位

    作者:万芸;李世义;陈斌

    下半口义齿修复往往因下颌牙槽骨面积小以及说话、咀嚼时舌运动的干扰,临床很难取得理想的固位效果,尤其是下颌牙槽脊低平者.本文对下颌残冠、残根可保留的,进行根管治疗后制作树脂核与金属帽修复体,作为下半口义齿固位桩与义齿组织面凹部相吻合,达到辅助下半口义齿固位目的,经过4年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