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心复康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峰;程晓昱;张荣培;王云

    目的 观察心复康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6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中药心复康治疗组及心宝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于治疗前后予普通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及中医证候评分,并比较结果.结果 心复康治疗组在提升心率,改善心律失常等总体疗效方面优于心宝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在提升患者快心率、慢心率、平均心率方面明显优于两对照组,在改善具有心肾阳虚兼血瘀证患者中医证候方面亦优于两对照组.结论 心复康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明显的疗效,其可能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血供与心功能,从而提高与改善窦房结功能及房室传导功能,使窦房结恢复正常起搏和传导动能.

  • 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

    作者:付秋菊;杨德功;朱婉华;田耀洲

    目的 观察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瘀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西药组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中成药组服血府逐瘀胶囊;研究组服痛宁胶囊,3组疗程均为2周,随访1个月。观察3组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 各组综合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相近。结论痛宁胶囊与血府逐瘀胶囊等效,对偏头痛(瘀血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复方真武冲剂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hs-CRP及ANP的影响

    作者:程晓昱;葛岚;邹静;胡高文

    目的 观察复方真武冲剂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医证候、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心钠肽(ANP)的影响.方法 40例CHF患者(NYHA分级为Ⅱ-Ⅳ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CHF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药物同对照组,但剂量为对照组的1/2~2/3,并加服复方真武冲剂;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血浆hs-CRP、ANP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浆hs-CRP、ANP水平均降低,治疗组降幅高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真武冲剂对CHF患者中医证候、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以及炎症过程均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 健脾益气补肾法辅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作者:刘红健;秦鉴;吴国珍

    目的 观察健脾益气补肾法配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中医证候疗效、细胞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DC化疗方案;治疗组辅以中药健脾益气补肾方治疗,疗程12周.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1年生存率及患者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6均较治疗前提高,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健脾益气补肾法可明显改善NSCLC患者的生存质量.

  • 自拟益气清肠汤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乔磊;王海芹

    目的 观察自拟益气清肠汤对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和双岐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清肠汤口服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腹泻、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中医证候积分,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5.56% (P< 0.05).观察组患者的腹泻、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TNF-α、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痛、恶心、腹胀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4.44%(11/45)与对照组20.00% (9/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清肠汤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减轻炎症反应,不良反应较轻.

  • 补肾泄浊法对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中医证候及矿物质骨代谢的影响

    作者:胡振奋;黄蔚霞;吴睿轩;邵思思;吴芊葭

    目的 观察补肾泄浊法对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中医证候及矿物质骨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患者7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外周血中Klotho蛋白水平,免疫放射法测定甲状旁腺激素、25羟维生素D3.血液中BUN、Scr、Ca、P、AKP采用BECKAN-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 在CKD3-4期,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虽较前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KD5期患者中,中药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其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在CKD3-4期,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的P、PT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Ca、Klotho及25(OH)D3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Ca、25(OH)D3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AKP、PTH、Klotho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KD5期,中药组的Klotho与25(OH)D3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以及AK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Ca虽较前有上升趋势、P、PTH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5(OH)D3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Ca、P、PTH、AKP、Klotho水平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补肾泄浊方可能通过调节CKD3-5期患者血中钙、磷代谢水平,提高Klotho、25(OH)D3水平,降低PTH的表达,从而改善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同时可减轻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积分.

  •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作者:任英莉;孟宪卿;王莉娜;孔立

    目的 探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临床特点及其中医证候分布.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ICU 60例痰培养结果为耐药菌鲍曼不动杆菌的肺炎患者,记录其基本信息、临床症状、舌苔脉象等相关资料,分析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发病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特点.结果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以男性为主,平均年龄为(74.79±12.08)岁,具有患多种慢性疾病,侵入性操作多等特点.60例患者痰培养结果呈现多重耐药,替加环素耐药率为8.2%,阿米卡星为16.7%,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50%左右,其余药物耐药率为80%左右.患者呼吸系统症状出现频次高者依次是:咳嗽、发热、胸闷、喘息、黄痰、痰黏.舌象出现频次高者是红舌、暗红舌,脉象出现频次依次是弦脉、细脉、滑脉、沉脉、数脉.常见证型为痰热蕴肺、肺胃热盛、气阴两虚.结论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具有患多种慢性疾病,侵入性操作多等特点,呈多重耐药性,其基本证型是痰热蕴肺、肺胃热盛、气阴两虚.

  • 枣仁宁心胶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作者:马振;赵琨;黄晓莉;艾克荣;陶涛

    目的 观察枣仁宁心胶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证)临床疗效.方法 64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治疗组给予枣仁宁心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中医证候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心律失常疗效总有效率78.12%,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0.62%,明显高于对照组之68.75% (P< 0.05).结论 枣仁宁心胶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证)疗效确切.

  • 深圳地区慢性肾衰中医证候特点及辨证施护

    作者:邱茗;江光明;李卫青

    目的 分析深圳地区慢性肾衰(CRF)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并进行辨证施护.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CRF患者四诊信息资料,探讨深圳地区CRF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结果 在120例CRF患者中,正虚证型以脾肾气虚为主,其次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证少.邪实证中多为血瘀证,其次为湿浊证、湿热证.结论 深圳地区CRF的中医证候特点是本虚标实,正虚(脾肾两虚)为本,邪实(湿热瘀阻)为标.早期辨证施护对延缓肾功能恶化、改善预后有很大意义.

  • 不同中医证候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顾叶秋;龚佳青;刘漩;林嘉鳞

    随着我国生活条件的改善,冠心病、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心力衰竭已成为心内科的常见病,也成为中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近年来,我们对心力衰竭患者在西医护理基础上,注重中医护理,强调辨证施护,取得较好效果.

  • 加味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胆囊炎(胆腑郁热证)的临床研究

    作者:邓玉红;陈锦锋;佘玲;李志雄

    目的 观察加味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胆囊炎(胆腑郁热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味大柴胡汤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缓解时间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P<0.05);中医证候(腹痛腹胀、纳差、恶心呕吐、发热)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CRP、WBC、NEUT%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用加味大柴胡汤可有效降低急性胆囊炎(胆腑郁热证)患者CRP、WBC、NEUT%,改善腹痛、纳差等中医证候,提高临床疗效.

  • 银翘散加减治疗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研究

    作者:雷程;杨颖;张怡清

    目的 观察银翘散加减治疗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热毒侵心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热毒侵心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在抗菌、纠正心功能异常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银翘散加减配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两组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C反应蛋白与Osler结节消退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Osler结节消退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均P< 0.05).结论 银翘散加减治疗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热毒侵心证)可以明显缓解患者中医证候,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 清毒调血方对脓毒症凝血功能紊乱干预的临床观察

    作者:顼志兵;马金苗;朱杰;宋丽;吴永伟;张丽葳

    目的 观察清毒调血方对脓毒症凝血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取脓毒症患者60例.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按指南予以西医规范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清毒调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d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和序贯性器官衰竭(SOF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d后,与对照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APACHEⅡ、SOFA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降低,纤维蛋白原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ATⅢ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清毒调血方升高PLT、ATⅢ,降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改善脓毒症预后.

  • 痰瘀伏邪与冠心病心衰心功能分级、N端前脑钠素及心脏超声指标相关性研究

    作者:石锐;孟文宜;王国强;常立萍;石磊;田宇丹

    目的 利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研究冠心病心衰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分级、N端前脑钠素(NT-proBNP)及心脏超声指标关系,探讨痰瘀伏邪的致病特点.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260例冠心病心衰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中医证候特点,运用多因素非参数检验、X2检验、方差分析等医学统计方法,分析中医证候与冠心病心衰相关临床及理化指标的关系.结果 痰浊+血瘀是冠心病心衰中出现多的内在组合形式.各证候在心功能级别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痰浊+血瘀与心功能变化密切相关.不同证候的NT-proBNP存在明显差异(P<0.05),痰浊+血瘀与NT-proBNP变化相关.各心脏超声指标不同证候内部构成比存在明显差异(均P< 0.05),左房左室扩大及收缩、舒张功能减低与痰浊+血瘀相关.结论 冠心病心衰患者证候与心功能变化、NT-proBNP及心脏超声指标具有明显相关性,痰瘀伏邪是导致冠心病心衰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

  • 924例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调查

    作者:孙春霞;胡晓贞;陈丽娟;王俊丽;任芳

    目的 观察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 对924例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临床数据及中医证候学数据进行前瞻性及回顾性调查.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PCI)术后患者中医证候调查分析可见,实证中以心血瘀滞证多,虚证中以阳虚证多.标实证中与PCI手术患者病变血管数目相关性强的是心血瘀滞,本虚证中与PCI手术患者病变血管数目相关性强的是阳虚.结论 阳虚血瘀为冠心病介入术后的基本病机.

  •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邓冬;赵慧辉;陈静;李雪丽;乔灏祎;陈坤;王娟;王伟

    目的 观察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之间的联系,寻求疾病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方法 对21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调查,整理中医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按中医虚实辨证及血瘀辨证分型,同时用Gensini积分的形式来表达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且分析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Gensini积分平均值呈现实证(53.45±50.3)>虚实夹杂证(50.19±50.76)>虚证(47.44±43.53)的趋势.血瘀证积分为(52.82±51.14)分,非血瘀证组为(47.24±41.26)分.结论 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中医虚实辨证及血瘀证之间存在相关性,中医证型在Gensini积分表达上实证>虚实夹杂证>虚证;血瘀证高于非血瘀证,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判断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与血脂相关性的探讨

    作者:张玲;张太君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与血脂关系及“痰湿”、“湿浊”、“血瘀”等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不同透析龄的患者共90例,分为新入透析组和透析年龄>1年组,通过制订系统调查问卷结合专家评价的方式,对入选患者进行证候调查;检测相应的血脂、肝肾功、血常规,总结其分布规律及联系.结果 两组小部分患者出现血脂升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入组各时间点血脂大致正常,两组患者血脂差异经方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入组患者规律透析后血红蛋白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患者肝功大致正常,各证型透析前肌酐水平大致相同,大部分患者无显著贫血,营养状态较好.各虚证、实证之间肝肾功能、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0例患者各中医证型血脂分布无差异,小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出现血脂轻度升高,且表现为低密度质蛋白(LDL)偏高、高密度质蛋白(HDL)偏低、三酰甘油(TG)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个结果可能与患者血透相对充分,低分子肝素、左卡尼丁等使用,病例数相对较少等相关.

  • 基于聚类分析的不同证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表型特点研究

    作者:吴建军;崔红生;秦阳

    目的 分析不同证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表型的特点.方法 收集120例COPD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吸烟指数、急性加重频率、合并症、呼吸困难程度(mMRC评分)、COPD评估测试(CAT)、肺功能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根据证候学特征,120例患者中气虚血瘀、痰热郁肺证50例,阴虚血瘀、热痰恋肺证10例,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证22例,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证16例,风邪外袭证22例.各组患者在性别分布,年龄,吸烟指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病程,BMI,FEV1% pred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类分析显示不同证候患者存在不同临床特征,气虚血瘀、痰热郁肺证患者年龄小,体质量超重,病程短,病情轻;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证患者年龄大,病程长,病情重;阴虚血瘀、热痰恋肺证患者以老年不吸烟女性多见;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证患者营养状况较差;风邪外袭证患者常合并高脂血症和心律失常,提示高脂血症合并心律失常可能成为COPD患者感受外邪的危险因素之一.

  • 肝衰竭中医证候归纳及演变规律研究

    作者:沈南兰;郭丽颖;时海艳;雷金艳

    目的 归纳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为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辨证施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观察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68例,对其症状体征进行聚类分析,归纳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结果 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治疗前的主要证型为湿热蕴结、热毒炽盛、肝郁脾虚、脾胃积热及肝脾血瘀证,随着病情的发展,“湿”证、“热”证渐退,本虚突显,主要证型演变为肝肾阴虚、气血瘀阻及肝郁脾虚证.结论 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是一个逐步进展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中医证候特点和演变规律.

  • 风、痰、瘀、虚证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关系探讨

    作者:赵璐;戴雁彦

    目的 探讨临床中风、痰、瘀、虚各证候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中的关系.方法 采用临床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先制定调查表格,然后使用病案管理系统查询AMI病例的住院号,再根据住院号提取病案,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对病案进行筛选,按照表格内容收集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处理、SPSS统计分析,后总结、撰写论文.结果 (1)AMI的证候分布:AMI的中医证候分布为血瘀证(92%)、痰浊证(61.6%)、气虚证(57.6%),阴虚证(20%)、阳虚证(7.2%)、风证(1.6%).(2)AMI的证候组合特点:AMI的中医证候组合以两证组合为多见(54.4%),其次为三证组合(29.6%).AMI的证候组合的变化规律为:以痰瘀互阻、气虚血瘀证为基本的中医证候组合.(3)AMI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程度:痰浊证、血瘀证与冠脉病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风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对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AMI更易出现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2)痰瘀互阻、气虚血瘀证为AMI基本证型.(3)血瘀证、痰浊证倾向于多支病变.

2099 条记录 94/105 页 « 12...91929394959697...10410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