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化浊行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中医症候、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清NF-kBP65、BDNF、TNF-α、VEGF、MMP-9水平的影响

    作者:皮凌红;陈莉

    目的:观察化浊行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及对中医症候、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清核因子kappaBp65(NF-kBP65)、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2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将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常规治疗+化浊行血汤治疗的6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中医症候、神经功能缺损和NF-kBP65、BDNF、TNF-α、VEGF、MMP-9水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为8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F-kBP65、TNF-α、MMP-9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BDNF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行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够降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延缓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发展,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血清NF-kBP65、TNF-α、MMP-9水平,提升血清VEGF、BDNF水平.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王福祖;李琴;宋维海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SLE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至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SLE患者共21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09例)和对照组(109例),试验组采用小柴胡汤和醋酸泼尼松片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硫酸经氯奎片、醋酸泼尼松片和甲氨蝶呤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指标WBC、RBC、PLT和HGB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SLEDAI的指数均有下降,且试验组比对照组下降的多但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疗效总的有效率为88.1%,试验组总的有效率为90.8%,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组内对比患者的症状积分都有明显的下降(P均<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中医证候的总有效率是61.5%,试验组总的有效率是91.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出现毒副反应的有6例,对照组出现了27例,对照组的发生率高于试验组.结论:小柴胡汤治疗SLE患者可明显改善其身体症状、血清指标,同时降低SLE的活动性指数,提升中医的证候积分和治疗效果,在治疗中患者出现的副反应也较少.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作者:刘娇媚

    目的:探讨血清IL-1β、IL-10水平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OSAHS患者24例进行研究,符合中医痰症的12例OSAHS患者作为痰症组,不符合中医痰证的12例作为其他组,另取12例健康查体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IL-1β和IL-10与OSAHS中医证候分型的关系.结果:IL-1β水平为正常组<痰症组<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为正常组>痰症组>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和IL-10诊断OSAHS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6.67%、95.83%和100%、91.67%.IL-1β和IL-10诊断其他类型OSAHS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3.33%、75.00%和91.67%、83.33%.IL-1β诊断OSAHS痰证的灵敏度为50.00%,特异性为95.83%,AUC为0.729,95CI%为0.556 ~0.863;IL-10诊断OSAHS痰症的灵敏度为58.33%,特异性为83.33%,AUC为0.708,95% CI为0.533~0.847.结论:OSAHS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因子增高和抗炎症因子降低,IL-1β和IL-10水平对OSAHS中医证候分型有诊断价值.

  • 213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医症候规律分析

    作者:葛文杰;蔡建平;张贤;秦阳

    目的:通过对213例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症候进行聚类分析,找寻症候的分布规律及其诊断要点.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有关证候判定标准,自制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调查表,收集了213例KOA患者.把四诊资料首先进行系统变量聚类分析,再结合临床实际,认为分为3类为合适,然后再行K均值聚类分析,并对每一类证型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每个证型和对应症状.结论:肝阴虚证、肾阴虚证、脾阳虚证、痰湿证、寒证、风证、血瘀证、气滞证等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基本证候单位,肝肾阴虚髓亏证、脾阳虚寒凝痰湿、风寒气滞血瘀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常见中医证候类型.

  • 肺部感染血瘀兼证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杨鹏

    目的:探讨肺部感染患者血瘀兼证的证候特征以及辨证要点.方法:收集85例肺部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记录其临床特征、舌脉以及实验室数据,同时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分析肺部感染血瘀兼证的发生概率及其中医证候学特征,并进一步探讨肺部感染血瘀兼证与各中医主证及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肺部感染患者约有58.82%存在血瘀兼证,血瘀证发生率较高..结论:肺部感染患者血瘀证的发生率较高,但其发病与症状改善与低氧血症相关性不显著.

  • 加味四逆汤对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患者中医证候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军梅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汤对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CHF)患者中医证候、心功能和住院率的改善作用.方法:将75例心肾阳虚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四逆汤加减,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治疗4周、12周时中医证候积分、超声心动图差异,同时统计3个疗程期间两组住院率和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12周后,治疗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超声心动图结果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随访12周,治疗组住院率(13.16%)虽低于对照组(27.0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服药期间均未发现明显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心肾阳虚型CHF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益气温阳、祛瘀利水的加味四逆汤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扩张血管,从而显著改善心衰症状,降低住院率,但其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甘露饮加减对湿热困脾证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和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军梅

    目的:观察甘露饮加减对湿热困脾证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医证候和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5例新诊断的湿热困脾证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所有患者均按统一标准进行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并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口服,治疗组另给予中药汤剂甘露饮加减,两组均以连续服药8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中医证候积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BMI、WHR、中医证候积分、TC、FPG、2hPG、HbAlc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甘露饮加减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湿热困脾证T2DM患者,与单用二甲双胍相比,可更为有效地改善中医证候,降低血糖,并通过改善脂代谢异常减轻胰岛素抵抗,维持血糖水平的平稳.

  • 补肺益肾膏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鹤;汪为民;刘亚洋

    目的:观察补肺益肾膏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方法:将诊断明确的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予以补肺益肾膏方治疗;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2月后中医证候积分、CAT评分、肺功能、安全性指标等.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咳嗽、咯痰、喘息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肺功能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 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安全指标方面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益气养肺膏治疗COPD稳定期可改善患者中医临床证候,改善肺功能,临床应用安全,疗效可靠.

  • 乳腺癌术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预后因子水平的初步分析

    作者:庞钊

    目的:总结乳腺癌术后早期患者中医辨证的常见分型规律并初步观察预后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调查乳腺癌行手术治疗患者174例术后早期的中医证候分布状况,观察其预后因子水平,包括肿瘤(TNM)分期、ER、PR、Her-2、p53、VEGF的表达,分析常见证型乳腺癌预后因子的差异,推断常见证型的预后.结果:气血两虚型、痰瘀毒热型、肝郁脾虚型是常见的3个证型,其中TNM分期,ER、PR、053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气血两虚型的Her-2、VEGF阳性率低(P<0.05);痰瘀毒热型的Her-2、VEGF阳性率高(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早期中医证候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主,不同中医证型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因子存在一定差异.

  • 盆腔脏器脱垂的中医证候规律及其针药施治对策的研究

    作者:房莉萍;曾彩芬;陈璐

    目的:观察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中医证候规律,并给予相应的中药及针灸辨证治疗,探讨中医药治疗POP的临床效验.方法:对197例POP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并对各证候类型辨证治以中药及针灸疗法,治疗前后进行症状积分评价、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和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调查、会阴肌肉疲劳度测试.结果:197例患者中,气虚型106例(53.8%),肾阴虚35例(17.8%),肾阳虚型50例(25.4%),肝胆湿热型6例(3%).气虚型、肾阴虚型、肾阳虚型Ⅰ、Ⅱ度脱垂的患者经过治疗后膀胱、肠道、盆腔的症状都获得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会阴肌肉疲劳度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POP中医证候分型以气虚、肾虚为主,气虚证是盆腔脏器脱垂的主要证型.中医药疗法能减轻POP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10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因子分布特点研究

    作者:桂明泰;符德玉;徐立思;姚磊;胡盼盼;周训杰;徐邦杰;芦波;李朕

    目的:探索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各中医证候因子分布特点,以期对EH的辨证有所帮助.方法:采集EH患者血压、身高、体重、相关病史、中医症状,结合四诊情况由一名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及两名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进行中医辨证,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EH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为:阴虚阳亢(35.2%)>痰湿壅盛(24.2%)>肝火亢盛(23.6%)>阴阳两虚(17.0%),其中夹瘀者占61.8%,夹痰者占37.34%,血瘀阳亢者占54.4%.②主要症状依次有:眩晕、夜尿频、心悸、口干、失眠.③男性患者呕吐痰涎、面赤、目赤症状多见;女性患者眩晕、头痛、腰酸、膝软、五心烦热等症状多见.非老年患者头痛、急躁易怒、五心烦热症状多见;老年患者眩晕、头如裹、胸闷、畏寒肢冷、耳鸣、健忘等症状多见.结论:①EH患者中医证型阴虚阳亢多,血瘀阳亢者超过半数.②主要的症状以眩晕多.③EH患者中男性患者痰湿、阳亢症状多见;女性患者肾虚、阴虚症状多见.非老年患者阳亢、阴虚症状多见;老年患者痰湿、虚证多见.

  • 6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作者:周建伟;皮燕;严攀

    目的:探索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证候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确定本病的中医证候标准和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设5个调查点对6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及证候指标调查.结果:6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居于前5位的中医征型依次是:风寒阻络27.7%、气滞血瘀21.8%、肝肾不足14.7%、痰湿阻滞10.3%、气血亏虚9.8%;次为痰瘀交阻、湿热蕴阻、脾肾亏虚、气虚寒凝;男女患者之比为1∶1.90,以女性患者居多;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型患者的平均年龄居高,显著高于其他证型患者;气滞血瘀、肝肾不足型患者的平均病程较长,分居第一、二位,并且显著长于其他证型患者;脑力劳动者和大专及以上高学历人员居多,分别占73.5%和75.2%,分别显著高于体力劳动者和中专及以下低学历层次人员.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风寒阻络、气滞血瘀、肝肾不足、痰湿阻滞、气血亏虚证型常见.

  • 尿白蛋白排泄率与糖尿病中医症状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罡;伍金林;段俊国;孙影

    目的:研究尿白蛋白排泄率与糖尿病患者中医症状的关系,为中医糖尿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一种可量化的方法.方法:测取入选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和中医证候得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中医症状表现越严重,尿白蛋白排泄率越高.结论:尿白蛋白排泄率与糖尿病中医证候之间存在固有的联系,可以为中医糖尿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一种可量化的方法,传统的中医证候的科学性可以被现代医学证实.

  • 聚类分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候特征研究中的运用

    作者:刘罡;伍金林;段俊国;孙影

    目的:用聚类的方法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中医证候特征,为中医证候研究探索一种可量化的方法.方法:对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聚类分析后按照聚类结果划分的三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得分、DR分期得分值进行多组计量资料之间的两两比较,对三组患者中DR各组患者所占比例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按照聚类结果划分的三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得分、DR分期得分值两两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三组患者中DR各期患者所占比例卡方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与DR的三期分期有着特定、内在的联系,传统中医证候的科学性可以被现代统计方法所证实.

  • 脑梗死中医"证"的结构方程

    作者:郦永平;陈启光;张菊萍;李继英;奚肇庆;符为民;张华强

    目的:为脑梗死临床辨证诊断和证型的量化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临床大样本多中心现场调研,应用先进的数理统计方法-结构方程对脑梗死中医证候系统的研究.结果:在脑梗死结构方程中各因子与临床证型间存在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其共因子为风瘀证、各分因子分别为阴虚、气虚、火热、痰湿证;结构方程各因子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脑梗死各证型之间的标本因果关系以及彼此相互兼夹、转化、演变的规律.结论:脑梗死直接的共同的病理要素是风瘀,而更深一层次的病理机制是阴虚、气虚、火热、痰湿等.表现在临床证候上,风瘀、阴虚、气虚、火热、痰湿既可合并出现,也可单独出现;无论是单独出现还是合并出现,都必然兼夹(或存在)着风瘀证的内容.

  • 基于代谢组学的证候本质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洪珂;殷燕云;洪艳丽

    中医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凝聚了历代医家经验和智慧,是中华民族丰富的宝藏.代谢组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研究技术,其关注的是机体代谢产物的整体性变化,以推测机体内部发生的变化,这与中医学“整体观”、“司外揣内”的思维模式不谋而合.因此,运用代谢组学方法进行中医证候研究,在寻找中医证候的潜在标志物和差异性代谢通路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探索中医证候本质、使用现代科学术语阐释中医药内涵提供了突破口.文章回顾了近年来运用代谢组学方法进行的中医证候本质的临床研究进展,试图归纳中医证候的代谢特点和探索中医证候本质.

  • 226例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调查及病死率分析

    作者:冯利民;刘长玉;杜武勋

    目的:对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方法:利用数据库收集并分析22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资料.结果:226例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为(70.00±10.24)岁;中医辨证标实证中血瘀、痰阻者所占比例多,本虚证中以气虚多见,其次为阴虚;住院病死率为5.75%,1年病死率为9.29%;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中药治疗能降低死亡率.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相对独立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候以血瘀、痰阻、气虚、阴虚证为主.慢性心力衰竭,采用综合的治疗手段,发挥中医药特色,具有发展前景.

  • 成都社区居民代谢疾病患病及中医相关要素调查

    作者:张亚

    目的:通过对参加2013年11月9日及11月14日联合国糖尿病日义诊的382个居民实地调查,分析该社区居民代谢疾病及中医要素情况.方法:通过问卷、测量、相关检验、检查及统计分析方法,对代谢相关疾病的诸要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86名患者符合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其患病率为22.5%,其中男性27人,患病率为7.1%,女性59人,患病率为15.4%.结论:调查区域老年人普遍存在骨量异常;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与全国大中城市平均患病率相当.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中医证候研究

    作者:马威奇;刘茹;李植源;邱波

    目的 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5年3月间,因PACG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住院,并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Phaco+Iol)术、小梁切除(Trab)术、及联合Phaco+ I0l+ Trab术的189名患者(266只眼)的中医证型及其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 1、PACG患者的中医证候可分为肝郁气滞、阴虚火旺、肝胆火炽、湿热内蕴、脾虚湿困五型;2、PACG的中医证候分布以肝郁气滞型为多(45%);3、PACG以肝胆火炽型的入院时眼压高(40.96±27.02 mmHg),肝胆火炽型术前1天、术后1周眼压、术后1年时眼压均低(13.05±5.12 mmHg、11.74±2.07 mmHg、12.56±1.9 mmHg);湿热内蕴型的术前1天眼压、术后1周眼压、术后1年时眼压均高(18.54±9.90mmHg 13.69±3.25 mmHg 13.83±2.02 mmHg).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医证侯与OCT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莫亚;曾庆华;黄霄;张玲

    目的 研究AMD患者OCT检查结果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为AMD中医证候研究提供一种可量化方法.方法 对经按临床诊断标准和FFA确诊入选的AMD患者分组后填写中医症状量化表和行OCT检测,记录以中心凹为圆心的9个区域(包括中心凹区和内外环各4个区域)的RNL厚度,中心凹及其鼻侧、颞侧、上方、下方750μm处5个测量点的RPE/CC厚度.将各组患者所得的RNL和RPE/CC值与中医证候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从AMD干性早期到地图状萎缩期RNL平均厚度随中医症状加重而显著减少;从AMD湿性早中期到盘状瘢痕期RNL平均厚度随中医症状的加重有增加趋势;RPE/CC平均厚度随中医症状的加重而增加.结论 OCT可作为中医证候分析的量化指标,积极缓解AMD病人的全身症状,可能有延缓AMD病情发展的作用.

2099 条记录 97/105 页 « 12...949596979899100...10410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