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父母离异求解脱孩子受伤要重视

    作者:董芳

    随着我国日益走高的离婚率,不少父母在处理自己婚姻问题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和情绪。不少离异家庭的子女由于缺乏亲情温暖,会出现较重的自卑感,心理有阴影,性格孤僻、偏激,在人前感到低人一等,不愿上进。

  •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点研究报告

    作者:姚本先;方双虎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芜湖市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离异家庭子女的学习情况、情绪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性格发展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整体综合表现和遵守纪律的情况明显较差,男生尤为突出,说明父母离异对子女学习情况的影响是广泛的、长期的.离异家庭子女极易出现消极情绪、不良情感及心理健康问题,具体表现爱哭、易激动、常有恐惧感,觉得自己生活不愉快、不幸福,睡眠质量差、易做恶梦等.离异家庭子女的同伴关系差,不易被同学接纳,甚至容易被同伴歧视、嘲弄、欺负.其亲子关系也较差,且攻击性、敌对性较强,易出现一些反社会行为.这种状况有随着父母离异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加重的趋势,出现明显的时间累积效应.在性格发展上的缺陷主要表现为自卑、性格孤僻、自制力差、意志薄弱、喜撒谎、欺骗、冷漠、焦虑等 .表明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学业、情绪、性格、智力等都会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爱护离异家庭子女,以使他们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 离异家庭大学生自我和谐调查

    作者:张海燕

    目的 了解离异家庭大学生自我和谐情况,从而为离异家庭大学生自我和谐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选取泰山学院38名离异家庭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抽取172名完整家庭大学生为参照系.结果 与常模差异性检验,离异家庭大学生的“自我的灵活性”与“自我的刻板性”存在显著的差异(t=4.88,5.02;P<0.0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离异家庭大学生在“自我和谐”总分及3个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离异家庭大学生的“自我的刻板性”和“自我的灵活性”与非离异家庭大学生存在显著的差异(t=5.23,-4.56;P<0.01).结论 离异家庭大学生自我和谐度低于正常家庭大学生,尤其在“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的刻板性”上存在一定问题.

  • 离异家庭对青少年应对方式及人际信任的影响

    作者:陈晓美;罗红格;牛春娟;李丽娜;朱小茼;李建明

    目的 探讨离异家庭对青少年应对方式及人际信任的影响.方法 选取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的125名学生用特质应对方式量表及人际信任量表进行测量.结果 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对青少年在应对方式的积极应对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2.469,P<0.01);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对青少年在人际信任因子上无显著性差异(t=1.585,P>0.05).结论 非离异家庭的青少年比离异家庭的青少年更倾向于积极应对;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对青少年的人际信任并无显著影响.

  • 离异家庭初中生家庭关怀度和生活质量调查

    作者:王新刚;刘学峰;王少峰

    目的 探讨离异家庭初中生的家庭关怀度和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对38例离异家庭初中生(以下称离异组)及38例完整家庭初中生(以下称完整组)进行调查.结果 ①离异组与完整组APGAR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显著(t=2.07,2.16,2.24,2.33,2.41;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离异组GQOLI-74雏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完整组(t=2.09,2.15;P<0.05或t=2.72,2.98;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离异家庭初中生家庭关怀度和生活质量较差.

  • 离异家庭高中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

    作者:潘永洁;王俊凤;曲瑞云

    目的 探讨离异家庭高中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状况.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42例离异家庭高中生(以下称离异组)及42例完整家庭高中生(以下称完整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①离异组ASLEC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完整组,其中受惩罚和健康适应差异显著(t=2.93,2.78;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离异组TCSQ的积极应对评分低于完整组(t=2.68,P<0.01),消极应对评分高于完整组(t=-2.32,P<0.05),消极应对表现突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③离异组与完整组PSSS的因子评分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2.39,2.27,2.05;P<0.05).结论 离异家庭高中生所遭遇的生活事件较多,而且强度较大,社会支持不足,面对压力情景时倾向于消极应对.

  • 特殊家庭对子女行为的影响

    作者:施璐芳

    目的了解特殊家庭(离异和再婚家庭)环境对子女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对温州市200名特殊家庭子女进行了一般问卷和Achenbach行为问卷调查.结果特殊家庭子女行为问题发生率为离异家庭男12.1%,女9.3%;再婚家庭男8.3%,女7.5%.家庭居住地的社会风气、父母的教养方式等对子女行为问题有明显影响.结论了解特殊家庭子女行为问题的特点,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

  • 离异家庭青少年神经症患者的疗效、家庭养育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刘杰;王瑛;王晓慧;宋瑞华

    目的:了解离异家庭青少年神经症患者的疗效、家庭养育方式和人格特征,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由精神科医师运用问卷对离异家庭青少年神经症患者进行问题评定,并与同期非离异家庭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离异家庭青少年神经症患者的疗效相对较差、不良教养方式和人格特征较非离异家庭多.结论:对离异家庭孩子进行早期干预有重要意义.

  • 父母离婚,孩子心脏差、糖尿病风险也会增高

    作者:

    父母离异只会带给孩子精神层面的伤害吗?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本月11日报道,新的研究表明,离异家庭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容易患上某些疾病.这份刊登在《神经心理内分泌学》上的研究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研究人员收集了英国7462名44岁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信息,并调查了这些人的家庭离异状况.研究人员通过测定志愿者血液中的生物指标发现,16岁前就经历父母离异的孩子,44岁时其体内的C反应蛋白水平比常人高出16%.C反应蛋白含量过高,可能预示患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也较高.

  • 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黄艳苹;李玲

    有研究表明,离异家庭环境下子女容易出现自卑、抑郁、学习动机下降等心理问题[1-4],父母离婚对子女心理健康成长具较多负面影响.许多研究重点关注父母离异的儿童或者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而对离异家庭长期效应主体的大学生相关研究较少.为了解父母离异对子女心理健康的长期影响,本研究于2010年9-11月对广东省广州市3所高校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一例离异家庭高职女生短程动力性心理治疗的案例报告

    作者:王海燕

    目的:探讨短程动力性心理治疗在高职生咨询实践中的运用.方法:依照动力性心理治疗理论形成对来访者问题的概念化和治疗方案.结果: 来访者害怕在公众前发言,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紧张发抖的情绪有明显缓解,对自身情感的觉察能力增强,对自己成长经历有一定的接纳,内省力及自主感增强.结论: 在高职生心理咨询实践中,可以采用短程动力性心理治疗的理念与方法.

  • 离异家庭如何教育孩子

    作者:杨小燕

    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大幅度上升,离异家庭的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国内外的研究都发现,离异家庭的孩子问题行为远远高出正常家庭的孩子,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压抑、孤独、烦躁、冷漠,而且他们往往学习不好、人际关系差、不守纪律、离家出走,另外,越轨和犯罪行为及心理障碍也较正常为高.可见,家庭结构是否完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重大的影响.

  • 大屯矿区离异家庭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作者:王文明;张殷;李凡;张跃琴;曹霞;张桂芝

    为了解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于2001年5月采用SCL-90量表对大屯矿区离异家庭学生进行测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心理韧性对家庭结构与儿童同伴关系的调节作用

    作者:邱小艳;刘小群

    目的比较离异家庭与完整家庭儿童的心理韧性及同伴关系,并检验心理韧性对家庭结构与同伴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了208名离异家庭儿童,465名完整家庭儿童.结果(1)离异家庭儿童与完整家庭儿童心理韧性[离异家庭 (3.58±0.73)分,完整家庭(3.83±0.59)分,t=-2.765,P=0.006]及同伴关系[离异家庭 (3.47±0.72)分,完整家庭(3.73±0.59)分, t=-2.069,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家庭结构与心理韧性及同伴关系呈显著负相关(r1=-0.19,r2=-0.20),心理韧性与同伴关系呈显著正相关(r=0.43).(3)心理韧性对家庭结构与同伴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β=0.641,P<0.05).结论父母离异对儿童心理韧性的发展及同伴关系具有不良影响.心理韧性对家庭结构与同伴关系存在一定的调节作用,父母是否离异对高心理韧性组儿童的同伴关系影响不明显,对低心理韧性组儿童影响明显.

  • NLP工作坊对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韧性的实效研究

    作者:邱小艳;唐君

    目的 探讨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工作坊对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韧性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及跟踪研究设计,运用NLP工作坊对31名低心理韧性水平离异家庭儿童(实验组)进行干预,其余31名低心理韧性水平离异家庭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心理韧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心理韧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3.68±0.37)分,对照组(2.99±0.18)分,t=9.60,P=0.00];追踪6个月后实验组的心理韧性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心理韧性总分前测(2.96±0.17)分,跟踪(3.69±0.35)分,t=10.40,P=0.00].结论 NLP工作坊能有效提高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韧性;NLP工作坊对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韧性的干预不仅具有即时效果,还具有一定的长期效应.

  • 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障碍干预效果的相关研究

    作者:周敏娟;姚立旗;王韵芬;王力健;王蕾敏;姚瑶;沈月琴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改善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障碍的作用及其影响干预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给30例有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的研究对象,作12~18个月的心理治疗,家庭辅导和学校支持系统的设置,在干预前后,进行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社交回避苦恼量表、少儿行为量表(CBCL父母问卷)、亲子关系、父母养育方式、基础肌电值等调查测试;在显著和非显著进步组间,作相关因素比较.结果 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CBCL中多数因子分、人格特征中情绪不稳定分、社交焦虑和回避分、基础肌电值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显著进步组的医患关系、班主任和父母的配合情况,父母温暖理解分,明显优于非显著进步组(P<0.05,P<0.01),后者的学习、家庭经济、与非监护父/母关系差于显著进步组(P<0.01),父亲拒绝否认、母亲严厉惩罚分高于显著进步组(P<0.05,P<0.01).结论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离异子女不良心理,有多种因素影响干预效果.

  • 离异家庭儿童行为及学习成绩的对照研究

    作者:雷玉洁

    目的研究不同的父母婚姻状况对儿童日常行为、学习成绩的影响.方法对离异家庭及完整家庭(71对)的儿童行为问题及学习成绩关系进行了1:1对比分析.结果离异家庭儿童其行为及学习成绩状况与完整家庭儿童的状况有显著差异.结论父母离异对孩子身心健康有较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 父母离异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王玲;赵玲

    目的了解家庭因素对父母离异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访谈的方法,对263名离异家庭初中生和80名家长进行调查.结果离异家庭初中生对家庭的态度和评价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离异家庭的初中生明显感到安全感缺乏(平均值相差1.17,P=0.000)、得不到父母的及时关怀(平均值相差0.12,P=0.003)、对家庭缺乏自豪感(平均值相差0.16,P=0.000).结论离异家庭初中生对家庭的态度与评价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进一步的结构访谈显示,MHT高分组的离异家庭其家庭气氛比较多抱怨和怨恨、护养方家长的身心状况相对较差、护养方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与MHT低分组有显著性差异.

  • 浙江省卫生厅医学创新项目-离异家庭青少年不良心理、行为综合干预研究

    作者:

  • 现实疗法对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问题干预可行性分析

    作者:郑云凤;孙丽君;杨世昌

    现实疗法(Reality Therapy)是一种以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观点为基础的心理疗法,认为心理行为问题是由于人不能负责所导致,其中心任务是帮助来访者承担起个人责任,积极解决现实问题.1 国外现实疗法的起源及现状1.1 现实疗法简介现实疗法初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格拉瑟(William Glasser)于本世纪60年代开创的一个心理咨询和治疗流派.1956年,格拉瑟在凡图拉(Ventura)女子学校担任精神治疗咨询师,主要为违法少女做咨询.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