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介绍一种小儿股静脉直刺采血定位方法

    作者:吕俊荣;方丽丽

    小儿静脉采血常采用头皮静脉、股静脉、四肢浅静脉等,临床上选用何种静脉采血由小儿具体情况而定.近年来,在我院进行静脉采血的部分患儿采用股静脉直刺采血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 浅谈不同的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岚岚

    目的:探讨不同的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体检的160例健康人员的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60例受检人员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有80例受检人员。我们为甲组受检者使用静脉采血法,为乙组受检者使用末梢采血法。检验结束后,比较两组受检人员的血常规检验数据。结果:检验结束后,两组受检人员的Hb、PLT、HcT、RBC、WBC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血液CV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使用静脉采血法可有效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稳定、准确、可靠,并可明确受检者的具体病情。该采血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刘玉琪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来我中心职业健康体验科进行血常规检查的体检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末梢血组(100例)和静脉血组(100例),采集末梢血组体检者的末梢血作为血液检验样本,采集静脉血组体检者的静脉血作为血液检验样本,为这两组体检者进行血常规检验,观察对比两组体检者的检验结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体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末梢血组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与静脉血组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相比较,WBC、RBC、Hb、Hct、PLT等指标均明显偏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检测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末梢血的实测值及稳定性均低于静脉血。采用静脉采血的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浅谈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崔凤霞;孙丹

    目的:讨论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间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52例)、B组(52例)和C组(52例),采集A组患者的末梢血作为血液样本,采集B组患者的静脉血作为血液样本,采集C组患者的动脉血作为血液样本,为这3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观察对比这3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B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与C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与B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相比较,Hb、Hct、RBC、WBC、PLT等检测结果均明显偏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CV值明显高于B组患者和C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检测结果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末梢血的稳定性低于静脉血和动脉血。应用静脉采血的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对比结果分析

    作者:李靖萍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62例健康人员,将其按照取血方法划分为末梢组和静脉组,每组81例,分别对两组患者采血进行常规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在常规检查中进行血小板、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项目检查.结果:两组患者采取检测后,两组MCHC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LT、HGB、HCT、RBC、WBC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采血方法检测结果不同,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影响结果较大,两种采血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其中静脉采血方法检测效果较好,能够对血细胞进行准确检测,可为临床研究提供准确、科学有效数据,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价值.

  • 心肌酶学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应用

    作者:付军;杨清;何娜

    心肌酶谱(CK、CK-MB、LDH、α-HBDH、AST)是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主要酶学检查[1,2]。其中,尤以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对脏器的特异性较高,对心肌梗塞(MI)、癌瘤、神经肌肉等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AMI后系列血清活力计算心梗范围(ISO),可发现AMI的预后与ISO密切相关[3,4]。近年来,将系列血清CK活力的改变作为监测AMI患者溶栓治疗效果的重要生化指标。笔者现结合70例AMI患者的检测结果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0例AMI后采用一般治疗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38岁~76岁),20例AMI后采用溶栓治疗的病人(男15例,女5例,年龄40岁~70岁),均是胸疼发作后住入我院,按一般常规监护处理。1.2 采血方法:入院后立即采血,做CK、CK-MB同工酶测定,以后每4h采血一次,直至血清CK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 对不同条件下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方法的探讨

    作者:孙艳玲

    目的:寻找提高新生儿足跟采血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将60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新生儿在游泳后采用足底定位斜刺采集足跟血,对照组为新生儿在充分哺乳,沐浴后采用足底定位直刺采血,观察两组采血容易率、困难率、失败率.结果:实验组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40.009.P﹤0.01).结论:新生儿游泳区进行足跟采血可以明显提高采血成功率.

  • 浅谈血液标本的采集程序及注意事项

    作者:林汉锋

    血液标本采集环节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的标本采集程序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性.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了各种采血方法的主要程序以及采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几种采集动脉血的方法比较

    作者:周金蔓

    临床新生儿动脉血采集常用于血气分析及其他化验,血气分析是综合反映患者呼吸及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标,是临床诊断、抢救、用药的重要依据.根据临床需求,本文探讨新生儿的采血部位和佳采血方法,以提高动脉穿刺成的功率.1股动脉1.1解剖特点股动脉是下肢动脉的主干,由髂外动脉延续而来.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深面人股三角.在股三角内,由外向内依次排列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管.在大腿稍屈和外展外旋位置时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可触到其搏动,是临床上急救压迫止血和进行穿刺的部位.

  • 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体会

    作者:曲昭君

    目的: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选择不同采血方法对相关指标检测值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间行普通体检检测血常规的150例患者,根据选择的采血方法分为动脉组、静脉组、末梢组,各组分别有患者30例、75例、45例,选择的采血方法分别为动脉采血、静脉采血、末梢采血,患者均在清晨7点左右空腹状态下接受操作,采用血液分析仪(SYSMEX XS-800i)检测相关指标,比较指标检测值,并分析差异性.结果:动脉组与静脉组的指标检测值相近(P>0.05),差异性无意义;末梢组与静脉组的指标检测值比较,Hb、WBC、Hct、PLT、RBC项均较低(P<0.05),CV值较高(P<0.01),差异性有意义,表明末梢组与静脉组的指标检测值更准确.结论:在血常规检验在选择不同的采血方法将对相关指标检测值产生影响,末梢采血的稳定性不佳,应尽可能地选用静脉采血.

  •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

    作者:史加圣

    目的:比较分析使用不同的采血方法--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同时采集我院100例患者的末梢血和静脉血,使用Sysmex pocH-lOOi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对末梢血和静脉血的检测结果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液分析仪对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的八项参数均有明显差异,末梢血在RBC、Hct 、PLT、MCH、MCHC几项参数的检测值均比静脉血的检测值小,末梢血与静脉血在以上几项参数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的平均CV值比静脉血的MCV值大,(P<0.01).说明末梢血没有静脉血稳定性高.结论: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检测结果有显著差异性,静脉采血的检验值更精确,建议采用静脉采血的方法.

  • 小儿毛细血管采血经验介绍

    作者:姜子明;董旭平;宋宁宁

    小儿年龄较小,怕疼痛,易哭闹,在采血过程中多不配合,如果采血方法不得当,往往造成采血不顺利,甚至再次采血.现将笔者多年来采血经验介绍如下.

  • 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在特种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许鸣;张敬冬

    真空采血技术是建立在传统采血方法基础上的集采血、盛血、验血为一体一次性使用的新型静脉血液化验器具.早在1943年由美国BD公司发明,80年代在英、法、日、德等医学发达国家普遍采用,上世纪九十年代负压采血开始引入中国.为了竭制艾滋病的流行,早期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卫生部在2005年年初发出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对监狱、劳教所羁押、收教人群和即往有偿供血者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对本市24 158人大规模筛查中,全部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采集血标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颈外静脉置管采血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护理

    作者:喻小军;蒋桂芝

    确诊垂体性侏儒有效的方法是生长激素激发试验,而此试验需反复多次静脉采血,为解决多次采血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我科于1998年10月起对需作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病人采用颈外静脉置管采血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新生儿足跟采血法与常规采血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梅

    目的 探讨足跟采血方法 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出生的200例新生儿分成观察组采用足底热敷后按摩从足跟外周渐向足跟处挤压的方法 采血,对照组,采用常规法采血.比较两组采血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足底按摩热敷后从足跟外周渐向足跟处挤压采血成功率高.

  • 足背动脉与股动脉采血方法探讨和结果的临床比较

    作者:罗少颜;岑雪芳;黄引弟

    目的:对足背动脉与股动脉采血方法进行临床分析对比。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需多次检测血气分析的临床患者病35例,使用2 ml的血气分析注射器分别采用足背动脉采血法和股动脉采血法进行采血,对这两种采血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两种方法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疼痛、瘀斑、血肿以及需要按压的时间方面,足背动脉采血明显优于股动脉采血(P<0.05)。结论:足背动脉采血法能保证采血安全,减少患者痛苦,节省按压的时间,清醒患者乐于接受,值得推广。

  •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林湘蔚

    目的 对不同的采血方法在对血常规的相关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相关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4月~2010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过血常规检查的病例180例,其中对60例患者(A组)进行末梢血采集,对60例患者(B组)进行静脉血采集,对60例患者(C组)进行动脉血采集,三种不同采血方法均在早上6点左右,且确认患者处于空腹的状态下进行,用专用仪器对血常规指标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数理学统计差异.结果 经统计学计算对8项血常规检测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动、静脉血的检测结果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末梢血液检测指标中的RBC、WBC、PLT、Hct、Hb的结果都比静脉血液的检测结果低得多,统计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其CV值检测结果却要高于静、动脉血液的检测指标(P<0.01).此结果提示,末梢血液相比之下没有静、动脉血稳定.结论 采取不同的血液采集方法,所检测的结果具有较大的统计学差异性,在临床应用上静脉血液血常规检验结果的价值要比末梢血液常规检测结果更大一些,因此,临床上多建议跟多地采取静脉血液常规检测的方法对血常规进行检验.

  • 小儿不同静脉采血方法的成功率和标本溶血率比较

    作者:夏莲芬;沈亚儿

    小儿静脉采血是儿科临床常见的操作,但常因抽血难度大及标本出现溶血等问题而影响检验结果,从而影响疾病诊疗.溶血是造成血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之一,选择科学合理的采血方法,既能提高采血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又能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

  • 提高新生儿股静脉采血成功方法的研究

    作者:徐嘉;高金明;殷海妹

    目的探讨提高新生儿股静脉采血一次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对156例新生儿按股动脉搏动明显与否,分成2组,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采血,对股动脉搏动明显的132例新生儿,采用传统的垂直穿刺法和改进法--斜角穿刺法采血;对股动脉搏动不明显的24例新生儿,采用新方法--引垂线斜角穿刺法采血.结果斜角穿刺法和引垂线斜角穿刺法在新生儿股静脉采血时,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的垂直穿刺法.

  • 不同采血方法对肾功能生化测定值的影响

    作者:蒋小娟;李清;周蓉;杨政一

    目的探讨完全真空采血法与半真空采血法对测量肾功能生化值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对12名志愿者同时使用真空采血管双向针和一次性注射器采血各12份,检测肾功能生化值.结果两种静脉采血方法检测肾功生化值无差异(P>0.05).结论真空采血法操作简单,能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及穿刺时的疼痛,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270 条记录 7/14 页 « 12...45678910...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