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带线锚钉固定下移髌腱止点治疗高位髌骨习惯性脱位

    作者:孙浩;岳勇;汤志宏;赵东风

    目的 探讨带线锚钉固定下移髌腱止点治疗高位髌骨习惯性脱位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03-2012-12收治24例高位髌骨习惯性脱位.术中行胫骨结节截骨,去除截骨块后髌腱止点下移并用带线锚钉固定,Kessler法缝合髌腱止点,空心钉固定胫骨结节截骨对合面.结果 22例获随访16~128个月,平均49.2个月.均无患侧髌骨再脱位,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恢复正常,伸膝0°位和屈膝30°位髌骨外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从术前平均(61.95±6.24)分上升至术后平均(95.98±7.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7,P=0.001);Kujala评分平均(93.52±6.54)分,与术前的平均(62.80±7.1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45,P<0.001).结论 带线锚钉固定下移髌腱止点是治疗高位髌骨习惯性脱位的有效方法,具有髌腱止点固定牢固、髌骨脱位无复发、并发症少等优点.

  • 复发性髌骨脱位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志军;张辉;宋关阳;郑峒;冯华

    目的:探讨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伴有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连续诊断为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17名,根据膝关节0°伸直位时髌股关节的对合关系将髌骨轨迹分为3类:正常或接近正常、低度轨迹不良、高度轨迹不良,其中存在高度轨迹不良的患者为病例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测量Caton指数、Dejour分型、TT-TG和下肢旋转参数(股骨前倾角、胫骨外旋角及关节扭转角),比较上述参数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探究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出现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复发性髌骨脱位伴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发生率为21.4%(25/117);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的股骨前倾角、关节扭转角和高位髌骨发生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股骨前倾角增大、关节扭转角增大和高位髌骨是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出现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本研究所涉及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中,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发生率为21.4%(25/117);股骨前倾角增大、关节扭转角增大以及高位髌骨可能是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出现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危险因素.

  • 复发性髌骨脱位J形征形成的风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心;张辉;冯华

    目的:分析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中髌骨运动轨迹出现J形征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连续共54例诊断为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9例患者存在髌骨运动轨迹J形征.全部患者均接受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检查,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检查,髋、膝、踝关节CT检查.测量下肢力线、髌骨高度、髌骨外倾角度和外偏程度、股骨滑车发育情况、胫骨结节相对股骨滑车外偏程度、股骨前倾角以及胫骨外旋角度.对比出现J形征患者与其他患者在以上参数的差异.结果:54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21.6±6.7岁(16至40岁).9例患者出现J形征,其中男性1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21.9±7.8岁(12至34岁).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位髌骨(P<0.01)和伸膝位髌骨外偏(P=-0.013<0.05)与J形征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对于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存在明显高位髌骨或膝关节伸直位髌骨外偏,是导致髌骨运动轨迹出现J形征的风险因素.在治疗这一类型的患者时,需要对高位髌骨和髌骨外偏引起重视并作出适当处理,以确保手术疗效.

  • 微创手术联合针灸综合治疗小儿脑瘫高位髌骨疗效观察

    作者:马永强;马涛;邵季超;王浩汀;秦永辉;张延祠;孙宁;柴雪娇

    目的 比较微创手术联合针灸与传统髌腱止点下移术治疗小儿脑瘫高位髌骨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4月-2012年6月采用传统髌骨止点下移术治疗患儿23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9月-2016年4月采用微创手术联合针灸治疗患儿43例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2组术后髌骨位置、膝关节活动范围.结果 2种手术都可恢复髌骨正常解剖位置;微创手术联合针灸治疗后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明显优于传统髌腱止点下移术(P<0.05).结论 微创手术联合针灸治疗不仅可以达到传统传统髌腱止点下移术纠正高位髌骨畸形的效果,还可明显改善患儿膝关节活动功能.

  • 髌骨高度的测量及高位髌骨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瑞鹏;徐斌

    背景:随着运动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对髌股关节疾病的深入研究,高位髌骨作为髌股关节病的重要发病因素被越来越多的研究,其影像学测量指标众多,广大临床医生和影像学工作者尝试早期诊断和治疗这一重要疾病。
      目的:对高位髌骨的影像学诊断及新进展进行综述,指出各个指标的优点和局限性,为下一步研究拓宽思路。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89至2013年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关于髌骨高度测量、高位髌骨的影像学诊断方面的文献报道,并对不同的诊断指标进行归纳综述。中文检索词为“高位髌骨、髌骨高度、髌骨位置、诊断、测量”,英文检索词为“patel a alta, patel a height,measurement,diagnosis”。
      结果与结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评估髌骨高度的指标很多,主要被分为两类:一类是间接指标,评估髌骨与胫骨之间的位置关系,比如经典的Insal-Salvat(IS)指数,Blackburne-Peel(BP)指数,和Caton-Deschamps(CD)指数。另一类是直接指标,评估髌骨与股骨之间的关系。包括等“The patel otrochlear index”,“The patel ophyseal index”等。现在认为,髌股关节的生物力学是阐明髌骨关节紊乱疾病基础的关键。随着MRI技术的推广,直接评估髌股关节关节软骨面位置关系的指标如髌骨滑车指数被认为反映髌股关节的实际匹配状况的佳指标。但对于髌骨滑车指数的研究同样有不少问题等待解决。

  • 复发性髌骨脱位28例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杨冬

    复发性髌骨脱位也称为滑动髌骨,病人在创伤性脱位后,关节支持组织愈合不良,终形成轻度扭转、牵拉即可脱位.临床更常见有一种或多种使髌骨易于脱位或半脱位的潜在解剖结构异常的膝关节[1]好发复发性髌骨脱,如:膝关节外侧软组织挛缩,内侧松弛;股外侧肌起点低,或另有肌腹或索条直接连于髌骨;伸膝力线不正;髌骨发育小而平;股骨髁间凹发育不良;股骨下端内旋,胫骨上端外旋;膝外翻;膝关节半脱位;高位髌骨.

  • 正常中国老年人髌骨高度X线诊断参数

    作者:赵寅;张伟

    目的:探讨中国老年人高位髌骨影像诊断参数的临床评价。方法随机收集100名正常膝关节老年人志愿者(男55例,女45例,≥60岁) X线影像并测量Blumensaat线、Insall-Salvati指数、Blackburne-Peel法参数、股骨滑车沟角、髌股协调角、外侧髌股角、髌骨外移度。统计学分析各测量值与国外报道的正常范围进行比较。结果中国老年人高位髌骨X线测量参数均在国外报道的参数范围内,且男、女组之间的数值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国外报道有关高位髌骨X线测量参数同样适用于中国老年人的疾病诊断,但需有选择性。

  • 高位髌骨的磁共振成像表现

    作者:许若峰;丁长青;王文生;史志卫

    目的 探讨高位髌骨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12月以膝前痛就诊的50例高位髌骨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MRI检查Insall-Salvat(IS)指数>1.2即诊断高位髌骨.结果 50例患者IS指数1.32~1.76,平均(1.43±0.3).MRI均伴髌软骨信号异常,其中仅信号异常的Ⅰ期4例(8.0%),伴软骨毛糙、肿胀、不规则及局部变薄、深层断裂的Ⅱ、Ⅲ期31例(62.0%),同时伴软骨剥脱及软骨下骨质水肿的Ⅳ期15例(30.0%).MRI还较好显示了伴发的其他膝关节病变.结论 通过MRI检查,使用IS指数能准确诊断高位髌骨及其伴发的软骨损伤.

  • 高位髌骨对髌股关节炎发生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作者:谢兴文;顾玉彪;李宁;黄晋;徐世红;宋敏

    高位髌骨是关节外科、运动医学少见且防治棘手的一类疾病,终将导致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等严重后果.据国内的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统计我国人口超过13亿,60岁以上老人达1.3亿,据估算,60岁以上老年人有症状的KOA人数已达1 500万[1].髌股关节炎被认为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组成部分之一,Sarda等[2]报道患有膝骨关节炎的患者中,67%患者表现为单纯性髌股关节炎.目前在发达国家用于骨关节炎的治疗费用已高达国民生产总值的1%~2.5%[3],髌骨高位是引起髌股关节炎的常见原因.因此,了解髌骨高位与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关系,对提前预防和治疗髌股关节炎,进而预防膝骨性关节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国内外关于高位髌骨对髌股关节炎相关文献做一综述,希望对研究本疾病有一定帮助.

  • 左膝高位髌骨1例报告

    作者:姚树强;马树杭;姜军科

    患儿,男,14岁,因左膝屈曲受限,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9年入院.查体左大腿中上段前侧有10cm×10cm凹陷,触之深层组织质韧,左臀可见2处皮下粘连凹陷,左膝呈伸直位,髌骨位于膝上约4cm处,可移动,膝屈曲小于20°,股四头肌肌力Ⅳ级,趾动及血液循环好.余无异常,发育同同龄儿.X线片显示左膝高位髌骨,髌骨位于膝关节平面上约4cm.诊断为左膝高位髌骨.

  •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高位髌骨的重度骨性关节炎

    作者:张鑫;苗巍;张之智

    目的 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伴有高位髌骨的重度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伴有高位髌骨的重度骨性关节炎病人13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术中通过改变胫骨平台线的高度来调整髌骨的相对位置,测量手术前后髌骨关节面下点至胫骨平台线的垂线长度,计算其与髌骨关节面长度的比值,即Blackburne-Peel(BP)指数,并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HSS)进行评分.结果 13例病人均获得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其他并发症,术前与术后BP指数及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调整髌骨相对高度,纠正下肢力线,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治疗伴有高位髌骨的重度骨性关节炎,改善膝关节功能.

  •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伴高位髌骨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

    作者:马超;林杨景;熊然;罗江明;古凌川;陈昊;杨鹏飞;彭阳;郭林;杨柳

    目的 比较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MPFLR)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TTO)与单纯TTO治疗伴高位髌骨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伴高位髌骨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35例;年龄13~29岁,平均20.6岁.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TTO组(32例)和MPFLR+ TTO组(18例).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髌骨稳定性检查,并比较手术前后Tegner活动指数量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主观评价表(IKDC)、髌骨Kujala评分、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结果评分(KOOS).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TTO组(50.9±17.8)个月和MPFLR+ TTO组(24.3±10.1)个月(P<0.05).TTO组术后髌骨脱位2例,患侧膝关节0°位髌骨外推试验和外推恐惧试验均为阳性;MPFLR+TTO组术后无髌骨脱位发生,患侧膝关节0°位髌骨外推试验和外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TTO组Tegner评分和KOOS疼痛子域及日常生活活动子域评分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MPFLR+ TTO组术后各项评分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KOOS疼痛子域及日常生活活动子域评分较TTO组有显著改善(P<0.05). 结论 对于伴高位髌骨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两种手术方式均可获得较术前满意的疗效;TTO术后疼痛和日常生活活动较术前改善不明显,MPFLR+ TTO术后疼痛和日常生活活动的改善要优于TTO.

  • 二分髌骨合并高位髌骨、髌骨不稳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伟;李强

    二分髌骨的发生率在0.7%~2%之间,男女比例9∶1[1,2],二分髌骨多无临床症状,在膝部外伤后可发生疼痛,称为疼痛性二分髌骨,易与髌骨骨折混淆.关于二分髌骨的诊断、鉴别以往文献多有报道,但二分髌骨合并高位髌骨、髌骨不稳文献未见报道,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二分髌骨合并高位髌骨、髌骨不稳报告如下.

  • 徒手治疗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高位髌骨下的髌骨软骨软化症34例

    作者:张亮

    目的:观察采用徒手治疗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高位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并治疗高位髌骨软化症门诊病人34例,均采用以筋膜链为理论指导的现代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5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前后的治愈率,vas评分,Insal-Salvati法以髌韧带长度和髌骨纵轴长度在屈膝30°侧位X线片上的比值为参考,<0.8为低位髌骨,>1.2为高位髌骨.结论:2周为一个疗程,一共2个疗程,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平均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的Insal-Salvati平均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