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股骨前倾角测量方法的探讨

    作者:孙建峰;刘沂;蔡晓松;肖京;韩斌;李治斌;邓磊;顾敏琪

    目的:探讨正确测量股骨前倾角的方法.方法:通过对80个股骨标本采用二维CT常用法及裸骨投照法测量股骨扭转角,摄片法测量颈干角,计算出前倾角,对测定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作左右两侧比较.结果:二维CT法测量的扭转角为(11.04°±8.24°)(-6.1°~34.0°),投照法测量的扭转角为(11.27°±8.01°)(-5.5°~34.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配对样本t检验).颈干角为(128.75°±5.05°)(117.8°~143.3°).根据扭转角和颈干角计算出前倾角,投照法为(8.74°±6.23°)(-3.85°~27.26°);CT法(8.58°±6.41°)(-4.26°~27.12°),左右两侧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独立样本t检验).结论:二维CT法不能直接测量前倾角,但可以测量扭转角.二维CT测量法是测定股骨扭转角确实可靠的方法,临床上健侧的扭转角可作为参考依据.前倾角小于扭转角,二者的关系和颈干角有关.

  • 介绍一种股骨颈置钉辅助装置的设计制作与临床应用

    作者:倪凤民;宋恒平;陈睿

    股骨颈骨折或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中需要1枚或多枚螺钉有效置入股骨颈内,借助正位X线透视均可以很好地预定该螺钉在股骨颈正位投影上的位置和与股骨干合适的成角,但其前倾角度合适与否需置入后透视来判断,如果不合适就要重新调整置钉角度,因此在钻孔前准确预定理想进针角度而减少失误尤为重要.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通过观察股骨标本,结合手术操作体会,设计并制作了一种股骨颈置钉辅助装置(ZL 201621442442.2),报道如下.

  • 复发性髌骨脱位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志军;张辉;宋关阳;郑峒;冯华

    目的:探讨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伴有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连续诊断为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17名,根据膝关节0°伸直位时髌股关节的对合关系将髌骨轨迹分为3类:正常或接近正常、低度轨迹不良、高度轨迹不良,其中存在高度轨迹不良的患者为病例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测量Caton指数、Dejour分型、TT-TG和下肢旋转参数(股骨前倾角、胫骨外旋角及关节扭转角),比较上述参数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探究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出现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复发性髌骨脱位伴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发生率为21.4%(25/117);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的股骨前倾角、关节扭转角和高位髌骨发生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股骨前倾角增大、关节扭转角增大和高位髌骨是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出现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本研究所涉及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中,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发生率为21.4%(25/117);股骨前倾角增大、关节扭转角增大以及高位髌骨可能是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出现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危险因素.

  • 股骨前倾角对复发性髌骨脱位术后髌骨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张志军;张辉;宋关阳;郑峒;冯华

    目的:探讨对于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截骨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股骨前倾角对于术后髌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连续诊断为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4名,根据股骨前倾角大小将患者分为前倾角增大组和前倾角正常组,在术前及术后二次关节镜检查时采用髌骨切线位应力像评估术后髌骨稳定性,并比较其在上述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共44例患者入选该研究,在所有纳入患者中,股骨前倾角平均值为23.3±11.2(4.4~53)度,其中27人股骨前倾角大于20度,为前倾角增大组(n=27),17人股骨前倾角小于20度,为前倾角正常组(n=17).对髌骨切线位应力像进行测量,术前前倾角增大组的髌骨外移距离为23.0±8.8 mm,前倾角正常组的髌骨外移距离为21.2±9.5 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术后二次关节镜检查时,前倾角增大组患者的应力像下髌骨外移距离明显大于前倾角正常组(9.0 mm vs 3.8 mm),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行MPFL重建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截骨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增大的股骨前倾角对术后髌骨稳定性有负面影响,可能会增加术后髌骨的外向松弛度.

  • 新型压配型假体与传统填充型假体股骨前倾角比较

    作者:柳剑;吕明;窦勇;吴坚;周一新

    目的:比较压配型假体和填充型假体对股骨前倾角的影响。方法对64例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其中,32例患者使用强生Tri-lock假体(压配型);32例患者使用强生Summit假体(填充型)。术前及术后分别行CT扫描,计算患者术前自身股骨颈前倾角及术后股骨假体前倾角。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前倾角、术后股骨假体前倾角以及术前、术后前倾角的差值。从而比较不同假体对股骨前倾角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股骨假体前倾角均比术前股骨前倾角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ri-lock组与Summit组比较,术后股骨假体前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固定型股骨假体,无论是填充型还是压配型,其调整股骨前倾角的能力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的股骨假体前倾角比术前患者自身的前倾角增大。

  • 导航指引下打入股骨远近端的导针与股骨轴线间的关系

    作者:高洪;罗从风;张长青;曾炳芳

    目的 研究导航指引下股骨远近端打入的导针与股骨轴线间关系,评估导针打入的准确性.方法 首先获取5个完整的人造股骨模型.于导航指引下在每个股骨的近端和远端分别打入2枚和3枚导针,应用CT扫描模型储存数据后拔出导针.随后在股骨模型的股骨干中点,垂直于股骨长轴用电锯横形锯断股骨.分别将股骨远侧骨折块相对于近侧骨折块内旋5 mm、内旋10 mm、外旋5 mm和外旋10 mm.在这4个不同的位置上,用普通接骨板固定锯开的股骨块后再在股骨的远近端于导航指引下分别打入导针.重复CT扫描实验模型并储存数据.利用CT扫描图像的叠加技术分别测量股骨近端轴、髁轴和股骨远近端导针间的角度.结果 股骨近端导针A和B分别与股骨近端设定的轴线1之间形成角度1A和1B.1B为(-0.316±2.678)°,1A为(0.348±2.717)°,两者相关系数r值为0.961.1A与1B间差值为(0.664±0.751)°,角度1A与1B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2).远端导针C、D和E分别与股骨远端股骨髁后缘的轴线2之间形成角度2C、2D和2E.2C为(0.760±2.792)°,2D为(-0.240±2.580)°,2E为(0.784±3.284)°,2C与2D、2C与2E、2D与2E的偏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883、0.886和0.867,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7).股骨近端导针B与远端导针C、D和E之间形成的夹角BC、BD和BE与股骨远近端轴线1和2形成的夹角12之间差值分别为(-1.672±3.651)°、(-1.880±3.730)°、(-1.236±3.537)°.3个角度差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导航指引下打入的股骨远近端导针与术中所确定的股骨远近端轴线之间无明显差异,股骨远近端导针间的夹角可以真实地反映股骨的旋转角度.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可行性好,准确度高,为进一步研究该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 再谈股骨前倾角与扭转角的区别--就《对股骨颈前倾角的再探讨》一文答林素芳医师

    作者:李凤春;石福明;张善才;赵刚;夏凯

    成都骨科医院的林素芳医师在<中医正骨>2003年第6期的<对股骨颈前倾角的再探讨>一文中对<股骨颈前倾角定义的几何学探讨>[1]和<股骨颈前倾角与扭转角的区别>[2]2篇文章提出异议.争议之处可概括为以下3点:①前倾角认定错误;②前倾角即扭转角;③临床中无法严格区分前倾角与扭转角.由于国内文献中对股骨颈前倾角与扭转角混为一谈,且文字叙述与题图有时不符,故作者认为我们不必纸上谈兵.既然股骨前倾角与扭转角是2个解剖学角度,且在临床中具有不同的应用价值,那么下面我们就从人体测量学和临床应用2个方面加以探讨.

  • Becker V形外旋截骨在Crowe Ⅳ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永旺;马文海;孙俊英;宋兴建;安明;张谦

    目的 总结在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采用BeckerV形外旋截骨矫正股骨异常前倾的方法与疗效. 方法 2000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18例22髋CroweⅣ型DDH患者.其中男3例,女15例;年龄41~75岁,平均54岁.单髋14例,双髋4例.重度跛行13例,中度5例.均为股骨异常前倾,术前髋臼前倾角为(21.28士4.87)°,股骨前倾角为(59.06士1.44)°,联合前倾角为(80.33±1.55)°.18例双下肢均不等长,相差1.0~3.5cm,平均2.5cm.术前臀中肌肌力2级17髋,3级5髋.Trendelenburg征均为阳性.术前Harris评分为(30.00±6.32)分.采用BeckerV形外旋截骨加股骨转子下叠加短缩截骨,生物型假体置换治疗,其中21髋股骨髓腔狭窄畸形者加行股骨近端纵向劈开成形术.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前脱位、下肢神经牵拉伤及失控性骨折等并发症发生.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年,平均8年.股骨假体术后初始固定质量获优18髋,良4髋.术后3~6个月,平均5个月截骨断端均获骨性愈合.术后1年测量患肢延长2.5~3.5cm,平均3.0 cm;双下肢相差0.5~1.5cm,平均1.0cm.术后1年患者臀中肌肌力恢复至4级5髋、5级17髋.末次随访时,患者步态正常13例、轻度跛行5例,Trendelenburg征阴性15例、阳性3例,Harris评分为(91.89±3.2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髋臼、股骨假体前倾角及联合前倾角分别为(19.33士4.49)、(13.33士5.70)、(32.67士5.35)°,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骨溶解,广泛X线透亮带,假体进行性下沉、内翻、假体翻修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Becker V形外旋截骨可用于CroweⅣ型DDH的THA治疗,并获得较好疗效.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