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1例胃毛霉菌感染的护理

    作者:王娟;盛凯

    毛霉菌感染致死率极高,临床上常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毛霉菌感染.该文报道某院2011年10月收治的1例胃贲门癌术后伴多发转移合并胃毛霉菌感染的患者的临床护理,通过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在正确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基础上,予以全面的精心护理,患者病情渐趋稳定出院.

  • 两性霉素B脂质体粒度测定方法研究

    作者:许波;田颂九;吴如金;王国荣

    目的建立两性霉素B脂质体粒度检测方法,通过测定一组性质不同的样品,找出佳测定方法.方法用计算机的图像-数字处理技术结合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激光光散射粒度测定仪分别测定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粒度.结果电镜法测定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粒度为20~100nm,平均粒径为55~75nm;激光光散射法测定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粒度为30~200nm,平均粒径为50~180nm.结论激光光散射法能较好反映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使用时的真实粒度,且方法快速、简便是一种较好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粒度测定方法.

  • 两性霉素B脂质体与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临床对比观察

    作者:庾胜;张碧波

    目的:对比观察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为62例疑似或确诊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伏立康唑组28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34例。伏立康唑组首日给予负荷剂量伏立康唑,6 mg/kg、2次/ d;此后给予维持剂量,即3 mg/kg、2次/d。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起始剂量及维持剂量均为0.3 mg/kg、1次/d。有明确病原学证据时伏立康唑组剂量增至4 mg/kg、2次/d,两性霉素B组剂量增至0.6 mg/kg、1次/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伏立康唑组及两性霉素B组治愈率分别为28.6%、44.1%,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42.8%、58.8%,P<0.05。伏立康唑组用药期间未出现肾功能损害,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出现肾功能损害3例,P<0.05。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有效率及治愈率均高于伏立康唑,但肾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于伏立康唑。

  • 比较米卡芬净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婴幼儿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

    作者:陈洋;孙继民;蓝莹

    目的 比较米卡芬净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ICU婴幼儿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ICU中IPFI婴幼儿48例,按抗真菌药物使用类别分为米卡芬净组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其中米卡芬净组26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22例.分别予抗真菌治疗至体温正常5d或疗程大于10 d,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米卡芬净组痊愈12例,显效7例,有效率73.08%;不良反应2例(占7.69%).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痊愈8例,显效7例,有效率68.18%;9例(40.91%)有不良反应.2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米卡芬净组不良反应率低于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P<0.01).结论 对IPFI婴幼儿抗真菌治疗,米卡芬净的疗效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基本相同,但耐受性较两性霉素B脂质体好,安全性高.

  •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

    作者:梁红;周伟;魏谋;卢伟能;张喆;陈晓文

    目的 分析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观察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确诊病例10例,临床诊断11例.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剂量由0.1 mg·kg-1·d-1开始,后每天或隔天加0.1 mg·kg-1,每周复查1,3-β-D葡聚糖,结合临床继续增加至1-3 mg·kg-1·d-1.同时每周监测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结果 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是低胎龄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胃肠外营养、气管插管及长期应用抗生素.临床特征非特异性,各种体液培养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血1,3-β-D葡聚糖检测均>1 500 pg·L-1.本组治愈17例,有效2例,放弃、死亡各1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NICU中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日益增高,应重视其发病高危因素,血1,3-β-D葡聚糖监测非常必要,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安全、有效.

  • 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联合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80例临床分析

    作者:卢苏梅;李聪;冯宪真;徐仲卿;许敏

    目的:观察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联合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氟胞嘧啶治疗,观察组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氟胞嘧啶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脑脊液压力、生化改善情况,观察治疗前后脑脊液真菌培养阳性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脊液压力、脑脊液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脊液真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联合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效果优于低剂量两性霉素+氟康唑+氟胞嘧啶组,脑脊液培养、脑脊液生化结果改善更显著。

  • 玻璃体腔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玻璃体切除治疗真菌性眼内炎患者的护理

    作者:薛朝华;罗汉萍;罗婧

    对44例(44眼)真菌性眼内炎患者采取两性霉素B脂质体玻璃体腔注药联合玻璃体切除治疗,术后随访4~6个月,40例(40眼)治愈,炎症控制,角膜透明,前房清,视力均较术前提高;3例(3眼)术后5 d内前房再次出现积脓,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5 μg行前房注射,感染控制,视力不增;1例(1眼)术后感染复发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行眼内容物剜除术.提出术前做好入院评估,加强心理护理、隔离和药物治疗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指导患者坚持治疗体位,积极预防并发症,给予科学的出院指导,对确保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多系统真菌感染患儿的药学监护

    作者:印亚双;张萌;贾月萍;黄琳;冯婉玉;段京莉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治疗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肺、眼、颅内多系统毛霉菌感染患儿,通过分析患儿病情,结合文献资料,建议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的抗真菌治疗方案.结果 有效控制了患儿的临床症状,保证了化疗方案顺利完成.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实践,可以协助医生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致早产儿左心收缩功能不全1例

    作者:朱彦;李志玲;孟琳懿;孙华君

    1临床资料患儿,男,胎龄34+3周,G1 P1,剖宫产娩出,因“早产、生后气促、呻吟2 h”于2015年5月29日20时入院.入院查体:体长41 cm,体质量1.52 kg,体温36.4℃,脉搏160次/min,血压54/30 mmHg(1 mmHg=0.133 kPa).入院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予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气道内滴入猪肺磷脂注射液(240mg),同时予以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抗感染.6月3日、6月5日及6月17日心超报告均显示该患儿房间隔缺损(Ⅱ)、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射血分数LVEF>60%(参考值55%~80%).故予以NO吸入减轻肺动脉高压,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改善呼吸.

  • 高效液相色谱-电雾检测法测定两性霉素B脂质体中磷脂含量

    作者:郭慧丽;魏瑞萍;梅兴国;李高

    目的:考察不同条件下两性霉素B脂质体中磷脂二硬酯酰磷脂酰甘油(DSPG)及氢化大豆磷脂酰胆碱(HSPC)的稳定性.方法:利用HPLC-CAD法测定脂质体磷脂膜中各种类脂的含量,采用C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结果:DSPG,HSPC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1%,100.02%,RSD分别为0.56%,0.41%;DSPG,HSPC的日内精密度分别为0.14%,0.04%.4℃放置3个月HSPC含量均高于80%,DSPG含量均高于90%.结论:HPLC-CAD联合应用可以快速、高效、准确地检测脂质体中的磷脂及其降解产物的含量,制备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4℃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 两性霉素B脂质体致呼吸困难1例

    作者:陈桂月;陈锦珊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0岁,因发热、咳嗽伴头晕1月余加重伴畏寒,气喘3天,于2011年10月18日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84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10/72 mmHg,面色苍白,重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肝脾触诊肋下未及,肝、肾区无叩击痛,间断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无寒战、气喘、盗汗、呼吸困难.查血常规示:WBC 28×109个/L、NEU 22.39×109个/L、LYM 3.32×109个/L、MONO2.36×109个/L、RBC1.34×1012个/L、HGB 48g·L-1、HCT0.138、PLT 10×109个/L、ESR 125 mm·h-1,镜检原始幼稚细胞占55%.检查示:增生明显活跃,G为83.5%,E为0.5%;粒系极为增多,以原始粒细胞为主,原粒占74.5%;红系极为减少,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淋巴细胞极为减少,可见3.5%原幼单核细胞;胸部CT显示肺部感染,真菌GM试验阳性;诊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a型,真菌感染,重症肺炎.临床于10月22日进行化疗,化疗结束后第6天(11月3日),查体:体温高达39.3℃,咳嗽、无痰、食欲一般,无呼吸困难.开始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上海先锋,批号110208)5 mg用水稀释溶解摇匀加至5%葡萄糖250 mL内静脉滴注,滴速为25滴/min,qd抗真菌治疗,同时补充氯化钾缓释用500 mg、浓氯化钠注射液10%80 mL纠正电解质紊乱.

  • 1例肺毛霉菌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

    作者:鲁虹;刘艺平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侵袭性肺毛霉菌患者的治疗过程, 分别从抗真菌治疗的药物选择、剂量、疗程和药品不良反应方面实施药学监护,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肾功能损害, 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 患者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症状好转, 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为临床毛霉菌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脂质体致窦性心动过缓1例

    作者:林志强;张赞玲

    两性霉素B系由链霉菌Streptomyces nodosus的培养液中提炼制得,国内由Streptomyces lushanensis sp.产生,是一种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临床用于隐球菌、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芽生菌、孢子丝菌、念珠菌、毛霉、曲霉等引起的内脏或全身感染.

  • 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对照研究

    作者:何浩岚;董永新;蔡卫平;陈谐捷;李凌华;聂静敏;唐小平

    目的 比较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经血/骨髓培养确诊为AIDS合并PSM的患者,分别给予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疗程28d,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共5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伏立康唑治疗组20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组32例.治疗14d和28 d时,伏立康唑组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0.0%、65.0%和56.3%、71.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300,P=0.254;Z=0.273,P=-0.601),但两组28 d的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14 d(Z=3.994,P=0.046).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因毒副作用停药的现象,但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临床毒副反应较重且出现了血清肌酐的升高.结论 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均为治疗AIDS合并PSM的有效方法,但伏立康唑安全性更好.

  • 小剂量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危重患者真菌感染的护理

    作者:练红;李娜;戴凌燕;曹拂晓

    总结21例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重患者采用小剂量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的护理体会.做好用药护理,药物现配现用,避光滴注,特别注意该药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输注,输注过程中严格掌握输液速度,注意观察胸闷、气促情况;严密监测血清钾、肝肾功能变化,及时纠正低血钾;首选中心静脉输注以避免发生静脉炎.本组1例因经费不足自动出院;20例治疗1个疗程(10~16 d)后停药,并再继续动态检测及随访1周,有18例患者痊愈,连续真菌培养阴性,真菌清除确切,未见复发病例;另有1例好转;1例无效;总有效率86%.

  •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

    作者:李少明

    本文介绍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方法,以及对这种药物的疗效、毒副作用、患者耐受性等作初步评价.

  • 两性霉素B脂质体与两性霉素B抗念珠菌的MIC相关性探讨

    作者:陈同庆;马筱玲;李庆;周素芳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Ambisome)与两性霉素B(AmB)抗念珠菌的低抑菌浓度(MIC)差别及其相关性.方法 参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M27-A推荐的常量稀释法,体外检测20株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和1株标准菌株对AmB和Ambisome的MIC,对两药的MIC结果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Ambisome抗念珠菌MIC与AmB相比在+1、+2个稀释度的符合率分别为52.4%(11/21)、23.8%(5/21),多数Ambisome的MIC值要高于AmB,平均增加0.82个稀释度;SPSS10.0统计软件等级相关分析显示两药MIC值有相关性(r=0.643,P<0.01).结论 Ambisome体外抗念珠菌与AmB有相关性,为进一步根据AmB折点推测和建议Ambisome的折点提供依据.

  • 米卡芬净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胡建敏;李民;陈桦;赵明

    目的 评价和比较米卡芬净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肾移植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肾移植患者,入选患者分为两组,米卡芬净组静脉滴注米卡芬净(100 mg,1次/d);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脂质体1~3 mg/(kg·d).两组治疗时间均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 d或者疗程>10 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共有43例患者接受评估,米卡芬净组24例,总有效率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19例,总有效率84.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9%,米卡芬净组有效率低于两性霉素B组(P<0.05),但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脂质体两性霉素B组(P<0.05).结论 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米卡芬净的疗效低于脂质体两性霉素B,但耐受性较两性霉素B脂质体好,在抗霉菌药物的选择上需个体化.

  •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黄鹏;黄寨

    目的 观察两性霉素B脂质体(amphotericin B liposome,L-AmB)对外科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nfections,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3例外科ICU IFI患者使用L-AmB 1 nag/(kg·d)的剂量,观察治疗期间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3例患者中痊愈7例,显效3例,进步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76.9%,不良反应较小.结论 小剂量的L-AmB 1 mg/(kg·d)应用于外科ICU IFI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白血病合并霉菌性肺炎6例

    作者:肖剑文;徐酉华;戴碧涛;宪莹;刘筱梅;苏庸春;于洁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霉菌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6年确诊为白血病合并霉菌性肺炎6例的临床表现和诊疗过程.结果:6例白血病患儿病原菌培养均为霉菌,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真菌感染疗效满意,主要不良反应是低钾血症.结论:霉菌是引起白血病患儿化疗后院内感染重要病原菌之一,肺炎常规治疗临床改善不明显时,要重视霉菌检查并及时改用两性霉素B治疗.

76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