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性霉素B脂质体胶联羊膜药膜的体内外缓释研究

    作者:李小丹;赵敏;赵媛;杨雨昆;李小梅

    目的 研究两性霉素B脂质体(amphotericin B liposome, AmBL)胶联羊膜药膜的体内外缓释性能.方法 将两性霉素B脂质体与纤维蛋白胶混合,再与羊膜胶联,制备成两性霉素B脂质体胶联羊膜药膜,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形态学.将药膜置于生理盐水中,连续10 d置换浸出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兔右眼眼表行药膜移植,考察房水中药物浓度变化,左眼滴入自制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眼液作为对照.结果 药物-纤维蛋白胶与羊膜基底面贴合紧密,药物附着在胶原纤维网状孔隙内.浸出液中前3 d药物浓度分别为59.9、34.1、27.9 μg/ml,以后逐渐减少,第10天为0.78 μg/ml.兔眼表药膜移植后,前2 d房水中药物浓度较高,分别为113.1、61.2 ng/ml,以后逐渐降低;对照组房水中药物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平均值为26.1 ng/ml.结论 两性霉素B脂质体胶联羊膜药膜是一种较好的药物缓释系统.

  • 两性霉素B脂质体雾化吸入治疗肺曲菌病19例

    作者:郭琼

    两性霉素B对绝大部分真菌感染有效,且耐药菌株少见,价格较低,这使其得以在临床应用40多年仍显示出很高的实用价值,但因其明显的肾毒性和输注相关性毒性(如发热、寒战、恶心等),推广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1].

  • 28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临床分析

    作者:马春华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现对我院1995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28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诊疗过程进行分析.

  • 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作者:何祥英;赵二义

    目的 探讨AmB脂质体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某院自2004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38例隐脑患者,随机分为AmB脂质体组21例,AmB脂质体联合免疫球蛋白组17例,AmB脂质体组给予AmB脂质体联合5-氟胞嘧啶、氟康唑治疗,AmB脂质体联合免疫球蛋白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按标准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AmB脂质体组有效率71.4%,起效时间(12.23±2.36)d;Amb脂质体联合免疫琼蛋白组有效率82.3%,起效时间(8.65±2.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寒战高热、呕吐、低钾、静脉炎、肝肾功能损害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AmB脂质体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隐脑优于AmB脂质体;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 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临床合理应用

    作者:沈银忠

    目的 介绍临床如何合理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方法 综述国内外文献,分析其药理特点、适应症和临床合理应用原则.结果 两性霉素B(AMB)仍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药物,但众多的不良反应也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L-AmB在保留AMB相似的抗真菌疗效的同时,减少了毒副作用.L-AmB具有抗真菌谱广、疗效稳定以及不易诱导真菌耐药等优点,可用于念珠菌病、曲霉、隐球菌病、马尔尼菲青霉病、组织胞浆菌病以及毛霉病等真菌病的治疗,尤其适于重症患者、孕妇以及因基础疾病而不适合使用或不能耐受AMB的患者以及对三唑类药物耐药的真菌感染和存在较多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也可作为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药物选择及高危人群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性用药.L-AmB价格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推广和使用.结论 临床上应根据真菌感染的类型、感染部位、感染人群、基础疾病、肝肾功能状态、合并用药情况、不良反应、药物的可及性和可接受性等情况来合理使用L-AmB.有必要对L-AmB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成本-效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 两性霉素B脂质体-微球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作者:徐伟;于洋;陈逸鹏;余昆胜;李翀;陈章宝

    目的 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两性霉素B脂质体-微球的制备条件.方法 采用乳化-相分离法制备包载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海藻酸钠微球,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显著影响微球成球性的因素,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考察氯化钙浓度、司盘80用量及搅拌速度对微球粒径、跨距、包封率、1h释放量及72h释放量的影响,筛选佳制备工艺,并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 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氯化钙浓度41%,司盘80用量4.3%,搅拌速度678r/min.此优化条件下,制得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微球平均粒径为8.0μm,药物包封率大于80%,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载药微球具有较好的抑菌能力.结论 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可有效平衡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适用于两性霉素B脂质体-微球的制备工艺筛选.

  •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重症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优势

    作者:周建丽;刘诗翔;刘枢晓;卜宪聪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 B 脂质体治疗重症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并颅内高压患者静脉滴注及鞘内注射两性霉素 B 脂质体(L-AMB),并口服5-氟胞嘧啶(5-FC),同时行腰椎穿刺置管术,外引流脑脊液。结果3例患者均接受了全疗程抗真菌治疗,且复查相关指标达到治愈。结论 L-AMB 静滴及鞘内注射联合5-FC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恶性血液病真菌性肺炎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廖巧芬;胡晓蓉;卢卫明;程晓莉;李胜群;谢小悦;孙巧丽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恶性血液病真菌性肺炎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和输液速度 ,输注中合理使用药物 ,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及时处理.结果 25例患者中23例顺利完成整个治疗疗程 ,2例患者因顽固性低钾难以纠正 ,中途放弃使用.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首例报告聚多曲霉引起的阻塞性支气管曲霉病

    作者:廖万清;温海;陈裕充;李强;姚志荣;吴建华;徐红;徐德强

    首次报告1例聚多曲霉(萨氏曲霉)引起的阻塞性支气管曲霉病,患者因右上肺癌切除术后10个月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右主支气管被粘液完全阻塞.活检、直接镜检及病理切片查见大量菌丝及芽孢,反复鉴定为聚多曲霉.经用支气管架植入,清除粘液栓,应用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后用伊曲康唑静滴及口服治愈.

  • 经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真菌性眼内炎

    作者:李晓东

    目的:研究经玻璃体腔内注射伏立康唑及两性霉素B 脂质体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真菌性眼内炎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4-09/2016-09本院眼科接受治疗的感染烟曲霉菌的真菌性眼内炎患者27例54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1组、研究2组三组,每组9例。在行玻璃体切割术后,对三组患者进行药物敏感度实验,检测药物为两性霉素B脂质体和伏立康唑。之后对三组患者都应用伏立康唑口服,用阿托品膏散瞳,并且每天换药,另外对研究1组和研究2组患者的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入伏立康唑溶液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溶液。术后观察前房炎症情况、角膜混浊程度、玻璃体混浊情况和视力恢复情况。结果:烟曲霉菌对两性霉素B脂质体和伏立康唑均敏感。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角膜混浊情况的比较:除术后1d对照组分别与研究1组和研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术后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研究1组和研究2组角膜混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房水闪辉情况的比较:除术后1d对照组分别与研究1组和研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术后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和研究2组房水闪辉情况除术后9d和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术后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玻璃体混浊情况的比较:对照组与研究1组除术后1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术后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2组比较除术后1、4、6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术后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比较除术后6d 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术后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玻璃体内注射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可以有效地治疗真菌性眼内炎,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相比,伏立康唑对治疗早期和中期的真菌性眼内炎效果较好。

  • 玻璃体切除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球内注射治疗真菌性眼内炎

    作者:赵帅;高伟;赵燕麟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眼内注药治疗真菌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对34例(34眼)真菌性眼内炎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注药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其疗效.结果:34眼中有30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3例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5μg两次前房注射,4眼感染复发行眼内容物摘出.结论:真菌性眼内炎的预后不佳.早期行玻璃体切除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眼内注药,可挽救部分视力,是目前治疗真菌性眼内炎有效方法.

  •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难治性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洁;高伟;朱海峰;刘先宁;朱秀萍;程钰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患者34例(34只眼)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18~54(平均33.5)岁.就诊前病程7-21(10.0±1.3)d.视力:光感9眼,手动22眼,指数2眼,≤4.0者1眼,角膜溃疡13例(13只眼),角膜溃疡并发前房积脓16例(16只眼),角膜溃疡并发眼内炎(仪波及前1/2玻璃体)5例(5只眼).

  • 两性霉素B脂质体高频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真菌感染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作者:杨会

    目的 分析两性霉素B脂质体高频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侵袭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确诊病例35例,临床诊断1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应用常规治疗加两性霉素B脂质体高频雾化治疗,剂量由第1 d 10 mg/2次开始,第2d 20 mg/2次,结合临床继续增加;对照组25例应用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2w后,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性霉素B脂质体高频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治愈7例,有效18例,无效5例,加重2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发病率日益增高,应重视两性霉素B脂质体高频雾化治疗及护理.

  • 两性霉素B脂质体粒度测定方法研究

    作者:许波;田颂九;吴如金;王国荣

    目的:建立两性霉素B脂质体粒度检测方法,通过测定一组性质不同的样品,找出佳测定方法.方法:用计算机的图像-数字处理技术结合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激光光散射粒度测定仪分别测定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粒度.结果:电镜法测定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粒度为20~100nm,平均粒径为55~75 nm;激光光散射法测定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粒度为30~200 nm,平均粒径为50~180 nm.结论:激光光散射法能较好反映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使用时的真实粒度,且方法快速、简便,是一种较好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粒度测定方法.

  • 1例晚期妊娠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体会

    作者:黄隽英

    总结1例晚期妊娠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体会.护理要点:颅内高压的严密监测与护理、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规范使用及不良反应管理、终止妊娠的围术期护理及大限度地人文关怀和心理支持.经多学科团队协作,病人母子平安,好转出院.

  • 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肺真菌感染的给药方案分析

    作者:郎晓琴;夏培元;何菊英;唐敏

    两性霉素B脂质体作为广谱的抗真菌药,可用于念珠菌病 、曲霉 、隐球菌病以及毛霉病等真菌病的治疗,其相比两性霉素B副作用较少,肾毒性低,引起低钾血症也相对少见,目前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在临床中,两性霉素B脂质体给药方案各有差异,现对一名患者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给药方案通过调阅文献进行分析,以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76 条记录 4/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