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累及主动脉瓣的多发性大动脉炎老年女性患者1例

    作者:闵亚兰;李丽;周强

    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多见于年青女性,因受累血管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在发病初期症状多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全身不适,易疲劳、低热、出汗、胸闷,往往被漏诊或误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1例曾在当地医院误诊为"风湿性心瓣膜病"的累及主动脉瓣的多发性大动脉炎老年女性患者,现报告如下.

  • 心血管磁共振临床应用及进展

    作者:陈秀玉;赵世华

    RSNA2014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MR)热点如下: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评估微血管阻塞(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 MVO)与急性心梗后左室重塑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在心脏瓣膜疾病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肺动脉瓣及三尖瓣病变右心室心态及功能的监测;先天性心脏病方面的研究采用了3D SPACE及4D PC(phase contrast)技术,取得较好的成果;心脏定量成像技术介绍了细胞外间质容积分数(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 ECV)在心肌病、糖尿病及重型地中海贫血中的应用价值。

  • 瓣膜病变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

    作者:李斌;陈兴澎;王亚宏

    目的 总结分析瓣膜病变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同期手术治疗.方法 分析48例瓣膜置换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发生低心排综合征,其中死亡2例.生存病例随访6~60个月,无心绞痛发作,无出血或血栓形成事件.结论 瓣膜置换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效果良好.良好的瓣膜病变矫治、心肌再血管化和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 244例瓣膜替换及术后抗凝临床分析

    作者:黄击修;刘健;林小彬;刘勇;付建

    目的 总结心脏瓣膜疾病行瓣膜替换及术后抗凝治疗经验.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各类瓣膜替换患者244例,男性97例,女性147例,年龄16~76(42.8±11.4)岁.心功能Ⅱ级66例、Ⅲ级127例、Ⅳ级51例.二尖瓣替换(MVR)127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替换(DVR)76例,主动脉瓣替换(AVR)38例,三尖瓣替换(TVR)1例,DVR+TVR 2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46例、房颤改良射频消融3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3例.结果 手术死亡7例,余均治愈出院.随访2个月至8年,失访14例,2例猝死,不明原因死亡3例.存活在访者2例出现脑出血,2例脑梗塞,1例双下肢动脉栓塞.心功能Ⅰ级122例、Ⅱ级83例、Ⅲ级13例.结论 瓣膜替换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瓣膜病变疗效好,术后低剂量抗凝,须定期复查,随时调整华法林剂量.

  •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病变的外科处理

    作者:肖荣冬;翁国星;谢琦;韩涛;陈同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病变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8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发热就诊132例,心悸185例,术前血培养阳性86例.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赘生物清除及原发病手术,同期进行瓣膜病变处理,其中二尖瓣膜替换79例,二尖瓣成型16例,主动脉瓣置换45例,双瓣置换46例,三尖瓣成型90例,三尖瓣替换7例,术后根据血培养和赘生物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4~6周.结果 186例患者术后早期死亡10例(5.36%),均因术后出现低心排或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导致病情恶化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术后主要并发症有低心排综合征15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4例,肝功能损伤6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术后广泛出血延迟关胸1例.结论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掌握好手术时机和术后原则,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 黏多糖病Ⅱ型患者的心脏表现

    作者:郭潇潇;郭立琳;胡立敏;朱文玲

    目的 总结黏多糖病II型(MPS II型)患者心脏改变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11年4月确诊的MPS II型患者1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心电图(ECG)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 14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1~8(3.8±2.5)岁,明确诊断并完善心脏检查时年龄(9.3±4.6)岁,心脏查体10例(71.4%)有阳性体征,其中9例可闻及心前区杂音.4例(28.6%)心电图不正常,表现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或心室肥厚.行超声心动图检查12例,结果异常11例(91.7%),均表现为瓣膜增厚,其中4例(33.3%)各瓣膜均有增厚,6例(50.0%)为主动脉瓣三个瓣叶及二尖瓣前后叶增厚,1例(8.3%)为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瓣畸形伴瓣叶增厚.2例(16.7%)出现重度肺动脉高压,其中1例伴有中等量心包积液.结论 MPS II型患者多数合并心脏损害,主要表现为瓣膜增厚、粘连及功能异常,少部分出现心肌病变、肺动脉高压、房室传导阻滞等异常,其病程隐匿,需严密随诊.

  • 瓣膜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8例总结

    作者:王忠明;张宇兵;高洁;黄莹山

    瓣膜病变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约占瓣膜病变手术人群的10%~15%[1].在对此类患者行瓣膜置换时需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同时行缺血心肌再血管化,才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疗效,避免再次手术.

  • 老年人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作者:邹本峰

    在心脏外科技术逐渐发展下,高龄已不再是手术禁忌证之一.但老年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常因患者基础脏器功能差,手术风险居高不下[1].现选择我院130例临床资料,探讨在卵巢癌晚期患者中行先期化疗的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截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共13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实验组(年龄≥70岁)及观察组(年龄<70岁)各65例.两组患者除年龄外其余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关键词: 高龄 心脏 瓣膜病变
  • 4路冠脉搭桥加二尖瓣置换术后1例的监护

    作者:程萌芽

    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冠心病能导致左心室功能受损,出现心源性休克.采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时,因患者术前心功能较差,手术复杂,体外循环和心肌缺血时间长,手术风险较单一手术明显增加[1],死亡率约为2%~16%.术后早期监护可使临床治疗及预后达到佳化[2].2008 年2 月,本院对1 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二尖瓣腱索断裂伴脱垂致心源性休克患者成功实施4路冠脉搭桥加二尖瓣置换术,现将早期监护体会报告如下.

  • 川崎病致心脏瓣膜病变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黄平;程佩萱

    川崎病(K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血管炎,主要影响婴幼儿,冠状动脉瘤(CAA)为其严重的并发症,急性期CAA的发生率约20 %.心脏瓣膜病变为KD另一重要并发症,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在日本、美国等国家,随着风湿热发病率进一步降低,KD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瓣膜病变的一个重要原因[1,2].

  • 心脏瓣膜成形术626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根尚;庄世才;张大新;冯德广;法宪恩;张瑞成

    1984年4月至2002年4月,共完成626例心脏瓣膜成形术,其中1994年2月以前完成326例,其后完成300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 RSNA2012心脏CT和MRI

    作者:袁思殊;李志伟;马晓玲;夏黎明

    2012年的RSNA心血管影像热点与往年基本一致,对心衰患者的心功能评价,冠脉、心肌病、心瓣膜病变、先天性心脏病、左房和肺静脉病变、糖尿病及对比剂方面的影像研究病变等均有不少报道.CT方面的研究采用二代双源CT及双能量扫描模式对心血管疾病诊断以及在达到准确诊断的同时如何降低辐射剂量.MRI新技术主要为应用4D-VEC对大血管病变及胎儿心脏进行诊断,取得较好的结果.

  • 再次瓣膜手术36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熙明;冯旭;何巍

    目的 总结36例人工心脏瓣膜再次置换手术的治疗方法及体会.方法 36例病人接受了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停搏20例,心脏不停搏16例;其中二尖瓣置换21例,主动脉瓣置换10例,双瓣膜和三瓣膜置换5例.结果 手术早期死亡4例,随访存活病人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再次换瓣手术应恰当掌握手术时机,可应用传统的心脏停搏法及不停搏法,手术疗效确切.

  • 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及二尖瓣病变的同期手术治疗

    作者:陈浩;刘伟;周隆书;王宏宇;姜明泽;曹建军

    目的:总结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二尖瓣病变的外科治疗经验和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6年5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22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二尖瓣病变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置换或成形术和室壁瘤切除术;均采用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移植旁路血管1~3支/例。比较术前、术后早期及晚期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心功能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1例因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1例因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死亡,其余20例均痊愈出院。5例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IABP使用8例,使用时间(61.5±17.2) h。术后血胸再次开胸止血1例。随访19例,1例失访,1例术后2年猝死。随访显示术后2周、术后1年,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心功能均明显改善。结论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及二尖瓣病变患者实行心室腔、血管、瓣膜的全面的外科处理,临床疗效满意。

  • 心瓣膜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的外科治疗

    作者:陈林;肖颖彬;王学锋;钟前进;陈柏成;陈进劲;曾祥君;王咏;郝嘉

    目的报道合并巨大左心房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在同期667例瓣膜外科病例中合并巨大左心房84例(11%),男33例,女51例,年龄19~57(46.7±15.2)岁.大左心房横径(80.3±17.5) mm(70~150 mm).全部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其中,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12例,二尖瓣置换术72例,同期行三尖瓣环缩成形术42例,左心房血栓清出13例.本组84例患者均作平行二尖瓣环的左心房折叠,同时还行左房顶折叠19例,左心耳结扎14例,切除右侧部分左房4例, 折叠房间隔18例.结果主要并发症为再次开胸止血或解除心包填塞6例,低心输出综合征4例,呼吸衰竭2例,肝脏功能衰竭2例;手术早期死亡5例(死亡率5.95%),其中室性心律紊乱2例,呼吸衰竭2例,低心输出综合征1例,其余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年,左心房大径(54.6±16.1)mm,恢复良好,心功能稳定.结论合并巨大左心房瓣膜病变患者,在行瓣膜置换的同时,术中根据左心房扩大方向合理进行折叠,疗效良好.

  • 磁共振成像在主动脉瓣膜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钱永军;XIAO Xi-jun;黄娟

    目前,主动脉瓣膜病变主要通过超声心动图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有创心导管检查,但上述方法仍有不完善的地方.新出现的心脏磁共振成像在主动脉瓣膜病变的应用日益广泛起来,尽管磁共振成像还不是评估主动脉瓣膜病变的一线诊断技术,但是磁共振成像在瓣膜损伤的状态以及瓣膜的形态和心功能的评估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评估主动脉瓣膜病变,磁共振成像可以提供准确的心室大小、心肌厚度等重要参数,发现钙化和肺间质水肿的证据,增加诊断其敏感性和可信度.另外,磁共振成像可以定量测量局部或者全部心室功能以及跨瓣压差等.

  • 心脏瓣膜成形术的临床研究——附700例临床研究报告

    作者:赵根尚;郭龙辉;庄世才;张大新;冯德广;法宪恩;张瑞成;侯剑峰;李红卫

    目的 本文总结分析了700例瓣膜成形术的基本方法及近、远期疗效.方法 700例瓣膜病,风湿性病变占70%,粘液退形变占20%,先天性病变占10%.根据不同的病理改变采取不同的成形方法 ,狭窄的病变多采取交界切开术,多开口技术,腱索分离术.关闭不全的病变多采取人工软环成形术,腱索转移术,腱索替代术,Devega缩环术,瓣叶折叠悬吊术,二孔化技术.结果 700例病例早期死亡5例,晚期死亡6例,随访病人10年存活率98%,随访的风心病心功能明显改善占92%,粘液退形性变心功能明显改善占97%,随访病人10年再次手术率占2%.结论 瓣膜成形技术仍为治疗瓣膜病的有效方法,但瓣膜成形的指证要严格掌握,对于瓣膜病变复杂的病例要用多种成行方法.

    关键词: 瓣膜病变 瓣膜成形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