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气管袖式全肺切除治疗中央型支气管肺癌

    作者:陈乾坤;姜格宁;丁嘉安;陈昶;陈晓峰;朱余明;汪浩;周晓;高文

    目的 探讨气管袖式全肺切除治疗支气管肺癌术后并发症和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至2010年间48例气管袖式全肺切除的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病死率和长期生存结果,汇总分析国际主流相关文献的报道结果.结果 全组围手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为6.3%,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5年总生存率为24.3%;N0、N1和N2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2%、13%和0(N0对N1P =0.04,N0对N2 P=0.003,N1对N2 P=0.06).鳞癌和腺癌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27.3%和12.5% (P =0.04).淋巴结转移状况为独立的预后影响因子(P=0.006).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加强麻醉和围手术期管理、在有经验的外科医师操作下,气管袖式全肺切除治疗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是安全、有效的术式之一.

  • 电视胸腔镜下肺减容术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68例

    作者:马金山;陈康;肖开提;艾孜子;艾力江

    目的 评价电视胸腔镜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2年6月,68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施行肺减容术的随访资料.随访观察对比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大肺活量(FVC)、残气量(RV)、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6 min步行距离(6-MWD)的改变.结果 术后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6 min步行距离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胸腔镜肺减容术能明显改善部分具有手术适应证的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 连续256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结果分析

    作者:姜冠潮;王俊;李晓;杨帆;刘军;李剑峰;李运;赵辉;黄宇清;刘彦国;卜梁;周足力

    目的 通过对全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VATS肺叶切除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期间连续完成的256例VATS肺叶切除病例,其中男140例,女116例;年龄18~86岁,平均(58.6 4±13.8)岁.对其一般资料,手术相关参数及术后随访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5例完成VATS肺叶切除,21例中转开胸(8.2%).235例VATS肺叶切除包括右肺上叶切除65例,右肺中叶31例,右肺下叶48例,左肺上叶56例,左肺下叶48例,联合肺叶7例,右全肺切除1例.手术时间60-490 min,平均(198.4±59.7)min;出血量20~1800ml,平均(267.2±253.5)ml;术后平均带管7.9d,平均住院11.0 d.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良性病变好于恶性病变(P<0.05);钉仓使用数和术后住院天数二者相似.中转开胸主要原因为淋巴结粘连12例,术中出血5例,肿瘤过大或炎性粘连4例.术后病理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178例,肺转移瘤7例,类癌5例,神经内分泌癌2例,其他恶性肿瘤7例;肺部良性疾病57例.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3级以上并发症27例.178例NSCLC术后Ⅰ期126例,Ⅱ期17例,Ⅲ期32例,Ⅳ期3例.随访l一34个月显示NSCLC术后1年、2年生存率在Ⅰ/Ⅱ期为98.5%、96.3%,Ⅲ/Ⅳ期为91.7%、83.3%.结论 VATS肺叶切除术是治疗肺部良性疾病及早期肺癌上的一种安全有效术式.

  • 局限Ⅱ期小细胞肺癌的外科疗效分析

    作者:解明然;徐世斌;高劲;梅新宇;李田;孙效辉;马冬春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手段和手术方式对局限Ⅱ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局限Ⅱ期小细胞肺癌患者82例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27.0个月,第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1%,35.9%,21.0%.外科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及5年生存率优于非外科治疗患者(P=0.000).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术患者中位生存期及5年生存率优于楔形切除术患者(P=0.048).行楔形切除术患者中位生存期及5年生存率优于非外科治疗患者(P =0.024).手术、化疗和放疗是影响局限Ⅱ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肺叶或全肺切除组局部复发率低于楔形切除组(P =0.030).远处转移率在肺叶或全肺切除组、楔形切除组和非外科治疗组呈逐渐上升趋势,通过两两比较,肺叶或全肺切除组低于非外科治疗组(P=0.021),肺叶或全肺切除组与楔形切除组、楔形切除组与非外科治疗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局限Ⅱ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首选的初始治疗应推荐肺叶或全肺切除术,术后建议常规行辅助性化放疗.

  • 全胸腔镜全肺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作者:周海榆;叶雄;陈刚;唐继鸣;贲晓松;谢亮;张冬坤;周子浩;吕海通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全肺切除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共施行全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6例,年龄46~ 83岁,平均62.2岁.手术全部通过3个胸腔镜切口完成,不撑开肋间,完全在胸腔镜视野下使用腔镜器械进行解剖性全肺切除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结果 全组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中转开胸病例.平均手术(174.6±52.7)min;无输血病例,术中平均出血(121.8±87.5) ml;每例清扫淋巴结平均(5.2±1.1)组,清扫淋巴结平均(16.0±3.2)个;术后平均胸腔闭式引流(4.2±1.8)天;术后平均住院(13.0±3.1)天.结论 全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可行,并未增加全肺切除术围手术期风险,值得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应用.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学习曲线

    作者:赵辉;王俊;刘军;李剑锋;姜冠潮;杨帆;李运;刘彦国;卜梁;周足力

    目的 通过评估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08年6月由同一手术组连续完成的60例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病例资料.按手术先后依次分为4组(A、B、C、D),每组15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及个数、中转开胸率、术后并发症、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 各组病例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分期以及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228.0±55.6)min明显长于C组(155.0±33.6)min或D组(152.7±27.4)min(P<0.001),B组手术时间(200.3±67.1)min亦明显长于C组或D组(P<0.05),而C、D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6);在术中出血量方面,A组(283.3±111.2)ml明显多于C组(156.7±86.3)ml或D组(143.3±67.8)ml(P<0.01),B组(286.7±188.4)ml亦明显多于C组或D组(P<0.01),C、D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7);各组淋巴结清扫数量、中转开胸率、术后并发症、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30例.

  • 静脉和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肺叶切除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胡滨;侯生才;云岭松;李彤;张振奎;陈航

    目的比较静脉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IA与PCEA)对肺叶切除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44例择期行单肺叶切除病人,随机分成PCIA组和PCEA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4、48 h用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仪(IOS)测定肺功能.结果 PCEA组与PCIA组术前肺功能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4 h两组与术前比较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VE1)降幅较大(P<0.05),呼吸总阻抗(Zrs)、共振频率(Fres)、35 Hz时呼吸阻力(R35)、5 Hz时呼吸电阻(X5)升高显著(P<0.05);术后48 h两组FVC、FEV1、Zrs、Fres、R35、X5较术后24 h有所恢复,但PCEA组恢复更好(P<0.05).结论胸科手术后用PCEA、PCIA均能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但PCEA对病人早期肺功能的恢复作用积极明显.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复发模式分析

    作者:齐海亮;李晓;隋锡朝;杨帆;姜冠潮;刘军;王俊;李剑锋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特点,及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登记数据库资料,所有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术前临床分期Ⅰ期,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总结随访结果,记录局部复发情况、转移性复发情况,并分析与术后复发转移相关的因素。结果从2006年9月至2013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以根治为目的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073例,其中969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除外12例无随访资料者,终入组957例。随访时间7~9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全组患者总复发率17.6%(168/957),其中远处转移占总复发的46.4%(78/168),局部复发占38.7%(65/168),两者同时出现占14.9%(25/168)。局部复发常见部位依次是:同侧肺(53.8%),纵隔淋巴结(36.6%),同侧胸膜(5.4%),气管残端(3.2%),胸壁伤口(1.1%);远处转移常见部位依次是:对侧肺(25.4%),骨(25.4%),脑(17.5%),非区域淋巴结(9.5%),肝(9.5%),肾上腺(4.8%),对侧胸膜(1.6%),肾(1.6%),其他部位(4.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期,病理分期,肿瘤N分期,肿瘤T分期,以及病理分化程度是影响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可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远处转移情况等能达到开胸手术的效果。患者术后局部复发常见的部位是同侧肺和纵隔淋巴结,远处转移常见的部位是对侧肺、骨和脑。

  • 自发性气胸胸腔镜辅助肺大疱切除术后松解下肺韧带的临床意义

    作者:任祖恩;张文谦;李辉;许绍发

    目的 探讨自发性气胸胸腔镜辅助(VATS)肺大疱切除术中松解下肺韧带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232例因自发性气胸/血气胸接受VATS肺大疱切除术患者资料,男188例,女44例;年龄(26.4±10.1)岁.气胸肺大疱破裂部位202例位于肺尖部或靠近肺尖部,23例为肺下叶靠胸壁外侧缘,血气胸7例,其中复发再入院18例(7.7%,18/232).所有患者分别接受了VATS肺大疱切除松解或未松解下肺韧带手术.结果松解组中1 12例肺尖部肺大疱切除者术后第1天胸腔积液量< 300 ml者92例(82.1%,92/112),≥300 ml者20例(17.9%,20/112),引流量(147.0±61.0) ml;术后第3天无胸腔积液≥300 ml者,引流量(33.4 ±20.0) ml;23例下叶肺大疱切除者术后第1、3天引流量分别为(155.2±41.1)ml和(52.1±21.3) ml.未松解组中,90例肺尖部肺大疱切除者术后第1天胸腔积液量> 300 ml者81例(90%,81/90),<300 ml者9例(10%,9/90),平均引流量(65.1 ±28.0) ml;术后第3天,引流量(40.2±25.5) ml,胸腔积液≥300 ml者40例(44.4%,40/90),肺复张良好.7例血气胸患者中未分析术后引流量,2例为下肺韧带撕裂损伤下肺血管分支所致.结论 行VATS肺大疱切除术时,松解下肺韧带对患者术后充分引流、减少胸腔积液、促进胸膜粘连及预防再发气胸/血气胸有临床意义,而在导致支气管变形、肺不张及减少术后残腔等方面无明显临床意义.

  • 合并肺气肿的肺或食管肿瘤切除术中同期行肺减容术

    作者:汤义军;王朝阳;董耀众;王成德

    目的 评价在肺或食管肿瘤手术中同期行肺减容术(LVRS)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45例肺肿瘤和37例食管肿瘤病人,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在肿瘤切除手术中同期行开胸侧LVRS,根据术前胸部CT、灌注通气肺扫描结果,确定肺无功能区,切除一侧肺叶的20%~30%;乙组为单纯肿瘤切除术组.随访6~12个月,对比手术前、后肺功能、血气、呼吸困难指数、6 min行走距离(6MWD)等指标.结果 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术后FEV1、PaO2、PaCO2、呼吸困难指数以及6MWD甲组病人较术前改善,乙组较术前变化不明显或有轻度下降.结论 对合并肺气肿的肿瘤病人,同期LVRS不仅增加了病人的手术机会,而且提高了病人术后生活质量.LVRS扩大了肿瘤病人的手术适应证.

  • 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43例疗效分析

    作者:姜格宁;丁嘉安;童稳圃;周晓;朱余明;杨健

    目的评价肺减容术(LVRS)治疗重度肺气肿的中长期疗效、手术指征选择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7月至2001年3月,43例重度肺气肿病人施行肺减容术的随访资料,双侧肺减容术11例,单侧肺减容术28例,胸腔镜肺减容术5例.术前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平均0.87L(26%预计值),6min行走试验(6MMT)平均228m,气急指数2.54.结果双侧LVRS术后FEV1平均提高57%,单侧LVRS术后FEV1平均提高仅32%.术后6~12个月,FEV1改善达高峰,持续2年,以后肺功能逐年降低,但生活质量、气急指数仍改善.本组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97.4%、92.3%,手术死亡率4.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5%.结论肺减容术能明显改善部分具有手术适应证的重度肺气肿病人的临床症状和生理状况,双侧肺减容术应是标准选择术式.

    关键词: 肺气种 肺切除术
  • 胸腔镜手术治疗叶内型肺隔离症

    作者:林宗武;蒋伟;王群;葛棣;谭黎杰;徐松涛;范虹;卢春来

    目的 分析胸腔镜手术治疗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切除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1年9月17例胸腔镜手术治疗的叶内型肺隔症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10例;年龄14~61岁,平均40.3岁.术前通过增强CT确诊9例,未确诊8例.选择3孔切口,在下肺韧带内找到异常动脉后,使用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切断,然后根据情况选择肺楔形切除或者肺叶切除.结果 17例胸腔镜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胸,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5例患者选择行肺楔形切除,4例顺利完成,1例转肺叶切除;12例直接行肺叶切除.手术80 ~ 170 min,平均128 min;出血量5~ 200 ml,平均80ml.术后胸管引流2~6天,平均4.0天;术后住院4~11天,平均7.6天.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叶内型肺隔离症.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叶内型肺隔离症安全可行,情况允许时,可以优先选择肺楔形切除或者肺段切除.

  •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肺癌切除术中旁路移植血管的保护

    作者:梁林;张健群;孔晴宇;迟立群;张志泰;区颂雷;肖巍;陈辛亮;张韶岩;李栋;孙震

    目的: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同期肺癌切除手术中保护旁路移植血管的意义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4年12月27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肺癌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10例;年龄51~75岁,中位年龄64.5岁。术前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胸部CT示肺部占位。患者均经正中开胸,先行OPCABG,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再行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病例分为旁路移植血管受损组(6例)和无受损组(21例),分别测量术后6、12、24 h心肌酶( CK-MB )及血肌钙蛋白( TNI )含量。结果全组无手术及住院死亡。6例术中在OPCABG后的操作过程中发现不同程度的旁路移植血管损伤,其中静脉旁路移植血管近端吻合口渗血1例,血管流量减少或闭塞3例;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扭转并银夹脱落、血管流量减少各1例,处理修复后血流通.。移植血管受损的病例中,因循环欠稳定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辅助1例,IABP加体外膜肺氧合辅助1例。移植血管受损组术后CK-MB及TNI显著高于未受损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肺切除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中应尽力避免旁路移植血管损伤,将两部分手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整合设计,制订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尽量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

  • 肺动脉切除重建术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学刚;唐震;史向前;王祖义;刘以尧;李小军

    目的总结肺动脉切除重建术在肺癌外科治疗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对36例中心型肺癌侵犯肺动脉的病人行肺动脉切除重建术.重建术采用自体心包移植补片5例、奇静脉移植补片3例、心包管间位移植2例,肺动脉袖式切除9例,侧壁切除17例;同时支气管袖式切除30例,肺叶切除6例.术后辅助放疗14例,化疗12例.结果术后1例支气管吻合口瘘者死亡,余者肺通气及灌注良好.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2.9%、48.1%和35.3%.结论应用自体心包、奇静脉移植及直接肺动脉重建术治疗中心型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术式,能扩大手术适应证,彻底切除肿瘤,保存肺功能,疗效满意.

  • 支气管扩张症的开胸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

    作者:周足力;赵辉;李运;李剑锋;姜冠潮;杨帆;刘彦国;王俊

    目的 比较开胸肺叶切除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中的应用,探讨全胸腔镜手术在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1年6月至2010年10月完成60例以解剖性肺叶切除术为主要术式的支气管扩张症手术.分为开胸手术组与全胸腔镜(cVATS)手术组.cVATS组不牵开肋骨,以切割缝合器分别处理肺血管和支气管.如遇严重粘连或出血等则中转开胸手术.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带胸腔引流管时间、并发症以及预后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手术切除右肺上叶5例,右肺中叶3例,右肺下叶6例,左肺上叶3例,左肺下叶26例,左肺下叶+左肺上叶舌段10例,左全肺切除4例,左肺下叶+右肺中叶切除1例,右肺中下叶切除1例和右肺中叶+下叶部分切除1例.开胸手术组25例;cVATS组35例,其中2例(5.7%)中转开胸手术.开胸组手术95~ 420 min,平均(207.6±88.5)min;出血量100 ~ 2500 ml,平均(522.0±644.2)ml;术后带管0~21天,平均(5.4±4.4)天;术后住院4~23天,平均(10.2±4.7)天.cVATS组手术80~ 280 min,平均(168.7±55.9) min;出血量50~1300 ml,平均(210.1±213.1)ml;术后带管2~ 19天,平均(6.3±3.4)天;术后住院4~22天,平均(8.5±3.5)天.cVATS组与开胸组相比手术时间(P=0.041)和出血量(P =0.00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围手术期死亡.开胸组发生术后并发症9例(25.7%),cVATS组并发症6例(17.1%),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33).开胸组随访18~ 123个月,平均82.2个月.13例术后咳痰或咯血症状完全消失,10例痰量明显减少,但仍间断有咳痰或咯血等症状.2例咯血量或痰量较前无明显变化.cVATS组随访11~53个月,平均29.7个月.22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11例症状好转,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 空洞型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分析

    作者:宋帅;姜格宁;范江;刘明;丁嘉安

    目的 探讨空洞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空洞型非小细胞肺癌42例,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Log-rank进行差异性检验,分析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将空洞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按照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否接受术后辅助化疗6个因素与无空洞形成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进行1∶2匹配,比较空洞组和无空洞组预后有无差异.结果 42例空洞型非小细胞肺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28.6%和14.7%.单因素分析显示空洞直径和有无胸内淋巴结转移明显影响预后.空洞组和无空洞组总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两组中的女性(P=0.040)、年龄小于60岁(P=0.032)、淋巴结转移N0组(P=0.046)、TNM分期Ⅰ期(P=0.048)的5年生存率无空洞组均高于空洞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空洞直径和胸内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空洞型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癌性空洞影响年龄小于60岁、淋巴结转移阴性和TNM分期Ⅰ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预后,但是否影响女性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预后有待研究.

  • 肺部微小结节的微创伤诊治

    作者:何建行;杨运有;张镜芳

    目的 确定肺部微小病灶的微创诊治方法.方法 对CT和X线胸片发现肺部病灶在1.3cm以下的26例病人,利用胸部微创伤外科技术将之楔形切出,肿物完整送作快速连续多层病理冰冻切片以确诊,恶性者作进一步肺叶切除加淋巴清扫.淋巴结各组病理切片均未发现转移.术后14例未作化疗和放疗,5例化疗1~2疗程.结果 19例后诊断为恶性,占73%,全部为I期;6例为良性,占27%.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CT定性诊断相符率63%.随访7~56个月,平均23个月,全部病例生存.结论 对抗炎2周或抗结核1个月无效的肺部微小病灶,均应作微创伤外科手术切除确诊及根治.

  • 81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外科治疗

    作者:段亮;姜格宁;何文新;宋楠;刘明;胡学飞;丁嘉安

    目的 探讨支气管结核所致重度支气管狭窄的外科治疗适应证、疗效及并发症相关因素.方法 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外科治疗81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男29例,女52例;年龄(36±12)岁.发病至治疗间隔时间4周~ 20年,平均3.2年.手术原因为支气管狭窄伴有不可逆性肺不张、肺毁损及支气扩张等后遗症76例(93.8%),大咯血2例,耐多药结核2例,肺癌1例.因大咯血急诊手术2例,择期手术79例.行全肺切除51例,肺叶切除16例,袖式切除11例,气管支气管节段性切除2例,剖胸探查1例.右侧手术20例,左侧61例.结果 无术中及术后死亡.9例(11.1%)并发症,包括支气管胸膜瘘2例,肺部感染2例,脓胸、出血性休克、血胸、切口感染和乳糜胸各1例.经对症及对因治疗均痊愈.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毁损肺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远期死亡3例,5年生存率为96.2%.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满意.对于药物及腔内治疗无效且伴有肺内不可逆病变的重度结核性支气管狭窄应积极考虑手术,避免肺毁损,增加手术治疗的风险.

  • 单中心连续500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作者:李运;隋锡朝;姜冠潮;李剑峰;刘军;王俊

    目的 总结单中心连续500例非小细胞肺癌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病例资料和中期随访结果,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彻底性.方法 2006年9月至2011年9月,500例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男267例,女233例;平均年龄62.3岁.肿瘤大径2.65 cm.初治病例496例,肿瘤放化疗后手术4例.肿瘤位于左肺上叶129例、下叶73例,右肺上叶163例、中叶47例、下叶89例(其中1例左肺下叶和右肺中叶同时性双原发癌).手术方式为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包括至少3组纵隔区域淋巴结),其中单纯肺叶切除480例,复合肺叶切除(肺叶+肺叶或肺叶+肺段切除)13例,解剖性肺段切除3例,全肺切除2例,全胸腔镜下支气管袖式切除1例,同期双侧肺叶切除1例.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围手术期死亡1例,为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手术平均198.1 min,术中出血平均214.6 ml,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肺动脉残端渗血5例,4例经再次胸腔镜手术止血,1例经保守治疗好转.术中每例平均清扫淋巴结5.7组,16.9个.中转开胸45例,中转开胸率9.0%.术后带胸管7.8天,术后平均住院10.2天.轻微并发症87例,主要包括持续心律失常等心脏异常32例,漏气超过7天28例,肺部感染或肺不张9例,乳糜胸6例,其他并发症12例.术后病理示腺癌363例,鳞癌85例,腺鳞癌12例,肺泡细胞癌28例,大细胞癌6例,其他6例.术后病理分期示Ⅰ a期161例,Ⅰb期176例,Ⅱa期46例,Ⅱb期14例,Ⅲa期85例,Ⅲb期3例,Ⅳ期15例.全组1年无瘤生存率(DFS)为90.2%,1年总体生存率(OS)为94.3%;3年分别为76.4%和81.3%.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其彻底性与开胸术相仿.

  • 胸腔镜小儿肺叶切除术50例

    作者:谭征;李建华;梁靓;黄婷;刘元果;舒强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小儿肺叶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4月到2016年8月,连续50例计划实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儿资料,排除叶外型隔离肺、肺大疱和肺活检病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2个月~13岁,平均(5.94±3.94);体质量3.25~59.00kg,平均(22.15±12.54) kg.其中12例产前胎儿超声确认肺部病变.反复肺炎史21例.有咯血史3例,均为叶内型隔离肺.结果 46例顺利经胸腔镜下行手术.4例中转开胸,占8%(4/50),其中2例13岁和15岁左肺上叶切除患儿,术前反复肺炎,胸膜粘连;1例右肺下叶切除患儿,术中损伤右下肺动脉基底段,大出血;1例左肺下叶患儿,上下叶裂发育不良.胸腔镜手术时间40~ 300 min,平均120 min.无手术死亡,术后出血二次开胸1例,为中转开胸的病例.病变位于右肺上叶5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19例,左肺上叶7例,左肺下叶18例.术后病理提示支气管源性肺囊肿4例,细支气管肺炎伴肺气肿1例,叶内型隔离肺15例,肺囊性腺瘤样畸形30例(Ⅰ型17例,Ⅱ型13例).术后留置胸腔引管2~3天,术后住院5~10天,平均7天.术后随访1~12个月,无复发及胸廓塌陷,剩余肺代偿良好.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患儿恢复快.但小儿由于胸腔小,单肺困难,胸腔镜下操作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患儿术前的反复感染、胸膜粘连和叶裂发育不良会增加中转开胸率.

894 条记录 8/45 页 « 12...567891011...44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