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评估儿童右心室流出道重建围手术期右心收缩功能变化及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孙思娟;陈国珍;吴兰平;郑景浩;张玉奇

    目的 对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的圆锥动脉干畸形患儿围手术期右心总体及节段收缩功能进行超声评估,并探讨几种超声测量指标变化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RT3DE)、二维超声(2DE)及M型超声(M-Echo)对40例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的圆锥动脉干畸形患儿术前、术后2~3 d进行右心收缩功能评估,并比较手术前、后RT3DE所测右心舒张末容积(3D-RVEDV)、收缩末容积(3D-RVESV)及射血分数(3D-RVEF)、右心室心尖四腔切面面积变化率(RV-4FAC)、右心室两腔切面面积变化率(RV-2FAC)、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及舒张末期右心室游离壁心肌厚度(RVWT)等指标,分析各指标变化的临床价值和意义.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2~3 d 3D-RVEDV、3D-RVEF、RV-2FAC及TAPSE均显著降低(P<0.001),而3D-RVESV、RV-4FAC无明显变化,术后RVWT较术前显著增加.术前RV-2FAC与RV-4FAC测值无显著差异,术后RV-2FAC较RV-4FAC降低.结论 3D-RVEF、RV-2FAC及TAPSE是反映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围手术期右心收缩功能的敏感指标.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后右心室总体、右心室流出道、游离壁长轴方向运动功能均受累,其中右心室流出道收缩功能异常对右心总体收缩功能影响较大.

  • 法乐四联症矫治术后右心室流出道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凌雁;郭少先;沈向东;闫军;李守军

    目的:探讨法乐四联症(TOF)矫治术后右心室流出道(RVOT)瘤形成的原因、对心功能的影响及诊治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 01至2010- 06间14例TOF术后RVOT瘤及伴随病变的初次手术方法、心功能状态和治疗结果.结果:因TOF矫治术后残余心内畸形诊治患者中,合并RVOT瘤者14例,年龄(5.6±3.7)岁,距初次手术(3.4±3.6)年.12例合并肺动脉狭窄,其中9例初次修补手术时未跨环补片,3例虽跨环补片但残余重度狭窄.4例合并中-重度肺动脉瓣反流,初次手术均用自体心包跨环补片,其中3例同时合并肺动脉高压.心功能NYHA (2.7±0.7)级.12例再次外科手术,术中切除RVOT瘤并重建RVOT.合并肺动脉狭窄者,予跨环补片加宽.2例重度肺动脉瓣反流分别予带单瓣的同种主动脉跨环补片、植入牛颈静脉管道.围术期死亡1例.术后随访(1.9±2.1)年,NYHA心功能均Ⅰ~Ⅱ级,无再次手术病例.结论:TOF术后RVOT瘤的形成与初次手术方式有关.RVOT瘤促使TOF术后早期出现心功能不全.及时手术重建RVOT和矫治伴随病变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 新鲜自体心包塑型三瓣叶肺动脉管道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作者:伊寒露;李晓峰;柏松;郭健;丁楠;郑佳

    目的:总结18例新鲜自体心包塑型三瓣叶肺动脉管道在婴幼儿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随访2007-08至2016-07期间,18例应用新鲜自体心包塑型三瓣叶肺动脉管道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男10例,平均年龄(2.12±2.02)岁,平均体重≥(9.41±3.62)kg.患儿术后1个月、3~6个月和≥12个月,接受超声心动图复查等随访观察.结果:18例患儿手术均成功.术后早期死亡2例,1例因并发严重感染、呼吸衰竭死亡,1例因合并低心排综合征死亡.存活的16例患儿平均重症监护病房驻留时间(140.2±124.5)h,平均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94.4±87.6)h,术后安静不吸氧状态下测经皮氧饱和度平均为(97.1±3.34)%.术后随访1个月、3~6个月和≥12个月,失访3例,共13例定期复查,X线胸片未见明确钙化点,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各处直径结果显示右心室流出道狭窄、肺动脉瓣环狭窄、主肺动脉狭窄均少见,左、右肺动脉狭窄次之.结论:新鲜自体心包塑型三瓣叶肺动脉管道在婴幼儿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满足临床治疗要求,中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和观察.

  • 姑息性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对肺动脉发育的影响

    作者:郭健;刘迎龙;王强;杜茗

    目的:肺动脉发育不良的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闭锁患儿的治疗通常采取分期手术,姑息性手术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可以促进细小肺动脉的发育.方法:为了评价姑息性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对患儿及其肺动脉的影响,分析了2000年~2002年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患儿6例,均行姑息性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间隔9~25个月后再次入院行根治术.术中均在家属知情下取小块肺组织活检,进行病理学的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增加肺血的姑息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患儿经皮血氧饱和度由平均0.71增加到0.83(P<0.05);血红蛋白浓度由平均150.83 g/L降至134.83g/L(P>0.05);红细胞压积从47%降至 41%(P>0.05);体表面积由平均 0.45 m2 增加到 0.57 m2(P<0.05);肺动脉指数由平均102.86 mm2/m2 增加到156.68 mm2/m2(P<0.05).肺动脉指数与肺小动脉平均中膜厚度和面积百分比无显著的相关性.肺小动脉平均中膜厚度百分比在二期根治术前与正常对照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小动脉平均中膜面积百分比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前与正常对照中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小动脉平均中膜厚度百分比、肺小动脉平均中膜面积百分比二次根治术前与姑息性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前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姑息性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对左右肺动脉及肺小动脉发育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患儿的发育也有明显改善.

  • 锥形心包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在Ⅲ型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洪宇;庄建;陈寄梅;岑坚正;温树生;许刚

    目的 总结并分析锥形心包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手术方法治疗Ⅲ型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诊治7例Ⅲ型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男3例,女4例;年龄1.4~10.8岁,中位年龄2.5岁;体质量8~17 kg,平均(11.4±3.4) kg.均采用锥形心包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结果 6例同期行侧支单一化,体外循环97~ 174 min,平均(132.7 ±32.5) min;主动脉阻断57~ 99 min,平均(71.9±15.1) min.术后1例膈肌麻痹行膈肌折叠术,1例乳糜胸行胸导管结扎,1例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17.8~ 356.9 h.无术后死亡,住ICU 2.8~ 21.5天,总住院13~ 74天.随访期间患儿无死亡,无严重缺氧.结论 锥形心包管道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效果良好,术前全面评估固有肺动脉的发育情况及主肺侧支动脉,有助于术中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

  •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矫治术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方式的选择

    作者:闫新建;庄建;李佳妮;陈寄梅;岑坚正;许刚;温树生

    目的 比较肺动脉下拉和心包卷两种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术式,为选择更佳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矫治术手术方式提供帮助.方法 2002年6月至2014年10月,共收治66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手术年龄14天~ 22岁零8个月.根据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两组,1组31例,采用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2组35例,采用心包卷重建右心室流出道.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吻合口及肺动脉发育情况;并比较两种术式早期死亡比例、中远期再次狭窄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 1组术后早期死亡3例(9.7%,3/31),2组早期死亡5例(14.3%,5/3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术后中远期吻合口合并肺动脉分支中重度狭窄发生率1组(22.2%)低于2组(55.6%),P=0.01.1组术后中远期吻合口及左右肺动脉直径均明显增长(P<0.05);2组术后中远期右肺动脉直径明显增长,心包卷及左肺动脉无明显发育(P>0.05).Kaplan-Meier法计算远期生存率并用Log-rank法比较两组患者远期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0.结论 肺动脉下拉和心包卷均是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可行术式;前者吻合口具有自然生长发育能力,中远期再狭窄发生率低于后者.

  • 自体组织重建小儿永存动脉干的右心室流出道

    作者:郑景浩;徐志伟;刘锦纷;苏肇伉;丁文祥

    目的 评估自体组织重建小儿永存动脉干的右心室流出道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86例PTA患儿资料,53例用自体组织重建小儿永存动脉干的右心室流出道,其余33例用带瓣管道或Gortex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53例用自体组织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患儿年龄生后40天~2.3岁,平均(0.9±0.5)岁;体质量3.5~11.0 kg,平均(6.3±2.1)kg.术中用不同方法将切下的肺动脉总干下拉至右心室流出道切口上缘作吻合,26例患儿加单瓣补片,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结果 术后死亡2例,死因均为术后肺高压危象,右心功能衰竭.术后早期出现严重肺动脉高压6例,均予靶向肺动脉扩张剂治疗.余患儿均顺利恢复出院.出院时的心脏超声显示肺动脉瓣反流,3例轻微,27例轻度,21例中度.术后36例随访36~60个月,平均54个月,无死亡.结论 自体组织重建小儿永存动脉干的右心室流出道简单、有效,可以避免使用管道所带来的相关问题,减少了再次干预的可能.

  • 法洛四联症合并异常冠状动脉的外科治疗

    作者:刘晓冰;陈寄梅;岑坚正;丁以群;许刚;温树生;庄建

    目的 总结法洛四联症(TOF)合并冠状动脉畸形的解剖类型和手术方案的选择,评价术后效果.方法 2008年1月到2014年8月,1 142例患者接受TOF矫治手术,其中38例合并异常冠状动脉.年龄1个月~ 27岁,体质量4.5~51.0 kg.单支冠状动脉15例,双重前降支15例,右冠状动发出单一前降支3例,其他5例.根据异常冠状动脉位置和走行、右心室流出道狭窄部位及程度,制定手术策略.结果 手术死亡1例,37例长期生存.单片法15例,其中7例未跨环补片均残留流出道梗阻,1例需再手术;双片法6例,3例术中因残留梗阻改用双通道法;双通道法6例,随访无外管道狭窄;肺动脉下拉法11例,4例术后右肺动脉狭窄;异常冠状动脉结扎切断法3例.结论 TOF合并异常冠状动脉不是一期根治的禁忌证.冠状动脉畸形的解剖变异多样,需个体化制定手术方案.

  • 重建右心室流出道中BalMedic管道与同种异体带瓣管道比较

    作者:李虔桢;陈道中

    目的 比较国产牛颈静脉带瓣BalMedic管道与同种异体带瓣管道(Homograft)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使用Homograft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患者10例,使用BalMedic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患者14例.术后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检测移植管道内径、远端吻合口压差、新建肺动脉瓣跨瓣压差、有无血栓形成或瘤样扩张及肺动脉瓣反流程度.结果 Homograft组9例治愈出院,1例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与管道明确相关;BalMedic管道组13例治愈出院,1例于术后第2天因心力衰竭死亡.两组肺动脉瓣及远端吻合口均未见明显狭窄(压差< 20 mm Hg)(1 mm Hg=0.133 kPa),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血栓形成,且未见瘤样扩张.Homograft组肺动脉瓣轻度反流2例,中度1例;BalMedic管道组轻度反流4例,无中、重度反流.结论 对于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两种管道可获相同治疗效果.鉴于BalMedic管道方便获取、易于保存及更加匹配等特点,将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 肺动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

    作者:徐志伟;陈道中;易定华;罗毅

    目的 总结多中心临床试验采用佰仁思(BalMedic)肺动脉带瓣管道(以下简称带瓣管道)作为右心室流出道重建的临床试用情况和随访结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多中心的5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者)采用佰仁思肺动脉带瓣管道,男23例,女27例;年龄6个月~ 39岁,平均(4.90 ±7.63)岁;体质量4.50 ~ 65.00 kg,平均(16.20±13.69) kg.病种包括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22例,纠正型大动脉错位伴肺动脉狭窄10例,永存动脉干7例,右心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狭窄4例,法洛四联症3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伴肺动脉狭窄2例,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各1例.取相应大小的带瓣管道,重建右心室与肺动脉的连接.患儿(者)术后1个月、3~6个月和≥12个月,接受心脏超声复查,并填写随访表.结果 患儿(者)手术无死亡.术后随访≥12个月者中3例失访,1例死亡.肺动脉瓣环无狭窄率91.1%,中度反流率16.0%,右心室流出道无狭窄率95.6%,主肺动脉无狭窄率80.O%,左、右肺动脉无狭窄率73.3%.结论 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佰仁思(BalMedic)肺动脉带瓣管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满足临床治疗要求,中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和观察.

  • 自体带蒂带瓣心包片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高文根;汤楚中;梅运清;布艾加尔·哈斯木;胡大一

    2001年12月至2003年10月,我们对63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病儿分别应用自体带蒂带瓣心包片、带自体心包单瓣的人工补片和单纯自体心包片进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并随访2年.现就自体带蒂带瓣心包片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 小儿右心室流出道重建生物材料--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防钙化改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竞超;吴忠仕;胡建国

    用于重建小儿右心室流出道的异种带瓣管道--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有望在临床广泛应用[1].目前,戊二醛仍是处理生物材料的经典方法,但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2,3-丁二醇能有效地改性戊二醛处理的生物材料[2].我们用2,3-丁二醇改性戊二醛处理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进行大鼠皮下包埋实验,来了解这种改性方法的抗钙化性能.

  • 光氧化处理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肺动脉与右心室连接

    作者:冯耀光;胡建国;吴忠仕;胡铁辉;周新民;邓又华;王晖;徐朝军;马忠夏

    目的观察光氧化处理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用于重建右心室-肺动脉连接后,在体内循环系统中与血流接触条件下的抗钙化性能及其血流动力学性能.方法以经光氧化反应处理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为研究对象,以单纯戊二醛交联固定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作为对照,建立犬重建右心室-肺动脉连接的动物模型;实验动物饲养观察10个月后,通过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等方法评价两种不同方法固定处理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犬右心室-肺动脉连接后的血流动力学性能,并了解牛颈静脉管道内的瓣膜在犬的右心系统内的功能.屠宰实验动物后取出标本,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组织钙含量,von Kossa钙盐染色观察组织钙化情况.结果心脏超声显示两组管道均通畅,瓣叶活动良好.光氧化处理组结扎肺动脉前、后直接测压及术后9~10个月通过心导管测压,所测得的跨瓣压差维持在较低水平,跨瓣压差无明显升高;戊二醛组结扎肺动脉前、后及术后9~10个月测得的跨瓣压差与光氧化组相似.光氧化组管道血管壁钙含量为7.60±8.02 mg/g,戊二醛组管道血管壁钙含量为22.05±10.78 mg/g,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光氧化组和戊二醛组管道瓣膜钙含量分别为0.74±0.23 mg/g和0.88±0.69 mg/g,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光氧化反应处理固定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可用于重建右心室-肺动脉连接,血流动力性能良好,与自体肺动脉相当,远期血流动力学性能尚待进一步观察研究.光氧化反应处理固定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在狗的动物模型中,抗钙化性能优于戊二醛固定的牛颈静脉管道.

  • Barbero-Marcial术式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作者:黄景思;孙善权;李虹;杨伟健;邹鹏;孔娟娟;饶姣;刘琴

    目的 探讨Barbero-Marcial术式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无法行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重建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6年10月广东省儿童医院心脏中心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1.3个月(17 d~13岁),体质量11.8(3~33)kg)]复杂型CHD应用Barbero-Marcial术式行RVOT重建.全组均采用左或右心耳覆盖左或右冠状动脉替代肺动脉主干底部,自体心包缝制瓣兜的牛心包片覆盖于上方,重建右心室-肺动脉连接.结果 早期死亡2例(17%).均死于顽固性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中位时间分别为:体外循环205.3(119~403)min,主动脉阻断93.8(49~148)min,辅助循环78(32~125)min,机械通气82.5(12~168)h.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乳糜胸2例,中毒性脑病1例.10例出院后随访1个月~9年,超声提示无RVOT狭窄,肺动脉轻度反流.所有患儿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Ⅰ或Ⅱ级.结论 Barbero-Marcial术式安全、有效,且具有生长潜能,可免除因肺动脉狭窄而再次手术,推荐应用于无法常规行RVOT重建的复杂型CHD患者.

  • 自体心包纵隔胸膜带瓣补片在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甘耐炎;陈军;吕凯;陈波;梁运宁

    目的 探讨自体心包纵隔胸膜带瓣补片在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1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患者(试验组)用患者自体心包及纵隔胸膜制作单瓣补片,行跨肺动脉瓣环补片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另外30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对照组),只用心包跨环补片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术中停体外循环后分别检测中心静脉压、右心室收缩压、右室-肺动脉压差、右心室/左心室压力,术后行心脏超声检查肺动脉瓣反流情况,对比分析主要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试验组术中中心静脉压、右心室收缩压、右心室-肺动脉压差、右心室收缩压/左心室收缩压,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肺动脉瓣反流,试验组少于对照组.随访24~36个月,人工肺动脉瓣无钙化、梗阻,瓣膜功能良好.结论 自体心包纵隔胸膜带瓣补片用于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右心室流出道重建,可起到有效抗反流作用,近中期疗效满意,但远期疗效有待随访观察.

  •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流出道重建困难的处理

    作者:杨盛春;陈欣欣;孙善全;崔虎军;夏园生;马力;曾嘉航

    目的 探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在纠治过程中右心室流出道(RVOT)重建困难的处理方法和其适应证、手术方法、应用中的注意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6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2.9±2.0)岁;体重(12.2±6.0) kg.所有患者在纠治过程中RVOT重建困难,分别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1)肺动脉从根部切断与主动脉交叉后吻合于右心室切口;(2)肺动脉从根部切断直接下拉吻合于右心室切口;(3)肺动脉切断后远心端与右心室切口间的后壁用左心耳或右心耳做后壁,人工补片做前壁,重建RVOT;(4)肺动脉与右心室切口间用自体心包做成的心包卷管道连接.结果 无手术死亡,无Ⅲ°房室传导阻滞.10例患者因尿少行腹膜透析治疗,心脏压塞和/或胸腔出血开胸止血4例.所有患者随访0.5~3.0年复查:应用肺动脉从根部切断与主动脉交叉后吻合于右心室切口和肺动脉从根部切断直接下拉吻合于右心室切口两种方法的7例患者中肺动脉血流速度加快3例,2.5~3.0 m/s;残留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5例;中至重度肺动脉反流6例,其中肺动脉血流速度增快2例,残留中度肺动脉高压4例.结论 以上4种RVOT重建方法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RVOT重建中应用得当有良好的手术效果;前2种方法有肺动脉血流速度增快的可能性;肺动脉瓣反流与术后肺动脉高压或肺动脉梗阻有关.

  • 应用自体肺动脉瓣置换主动脉瓣二例

    作者:张广福;姜冠华;李凡东;张波;扬哲;张鲁英;郑晓舟;孙金辉;梁家立;李海波

    1998年3月~1999年1月,我们对2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施行了自体肺动脉瓣置换主动脉瓣、同种肺动脉瓣(HPV)原位右心室流出道重建( Ross)手术2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牛颈静脉带瓣补片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金晶;陶凉;吴忠仕;程端;曾祥军;周宏

    目的 评价牛颈静脉带瓣补片应用于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近期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0年3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牛颈静脉带瓣补片重建右心室流出道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2例,女18例;年龄5个月~33 (6.2±8.9)岁,其中34例<1岁;体重(27.5±24.0)kg.术前临床诊断为法洛四联症38例,右心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狭窄22例.所有患者均行一期完全修复术,有4例因为侧枝循环较多,术前采取介入侧枝封堵.全组患者肺动脉瓣瓣环直径均小于正常值2个标准差,均采取跨瓣环补片重建右心室流出道.随访时间18~26(21.2±4.6)个月. 结果 手术无死亡,也无因流出道严重狭窄和严重肺动脉瓣反流需再次手术者.有3例患者术后早期因为侧枝循环较多,拔除气管内插管后出现肺水肿,再次气管内插管;4例患者因出血需二次开胸止血,其他患者术后均顺利康复出院.体外循环时间(84.0±22.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2.0±12.0)min.术后即刻右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18.0±4.5) mm Hg,术后后一次随访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右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为(19.2±5.4)mm Hg,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肺动脉瓣反流程度:轻微反流32例(1+),轻度反流28例(2+);术后后一次随访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反流程度:轻微28例(1+),轻度27例(2+),中度5例(3+);两者反流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牛颈静脉带瓣补片及瓣叶组织均未见钙化,瓣叶活动良好.无牛颈静脉血栓形成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结论 对法洛四联症和右心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狭窄的患者,牛颈静脉带瓣补片是右心室流出道跨瓣环重建的一种良好材料,无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近期右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没有明显增加,肺动脉瓣抗反流性能良好;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 心包卷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矫治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单中心回顾性随访研究

    作者:闫新建;庄建;李佳妮;陈寄梅;岑坚正;温树生;许刚;张洪宇

    目的 明确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心包卷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后肺动脉发育、再次狭窄及瓣膜反流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13年9月我院41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6例,手术年龄4.00个月至22.70岁(56.60±63.92)个月,均采用心包卷重建右心室流出道.随访评估心包卷及肺动脉发育情况、肺动脉与三尖瓣反流及其与随访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5例(12.19%).随访4.00个月至10.75年(3.00±2.35)年.随访期间失访3例(7.31%),二期手术后死亡1例.术后早期无吻合口狭窄,随访期间心包卷及左肺动脉无明显增长;10例出现心包卷重度狭窄,5例肺动脉分支中-重度狭窄;肺动脉及三尖瓣反流均较术后早期明显增加,反流增长量与随访时间长短无相关关系.结论 心包卷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矫治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早期效果良好,心包卷无远期生长能力,再次狭窄发生率较高,术后需严密随访.

  •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

    作者:闫新建;庄建;陈寄梅;岑坚正;丁以群;温树生;许刚;李贺智

    目的 明确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后肺动脉发育、瓣膜反流及右心功能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12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31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1例;患儿手术时14 d~14.50岁(47.90±53.84)个月,均采用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随访评估其吻合口及肺动脉发育情况、肺动脉与三尖瓣反流及其与随访时间的相关关系;采用右心室应变等指标评估右心功能. 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3例.随访27例(27/31,87.1%),随访时间4~129(35.97±28.24)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根治术后无吻合口再狭窄,姑息术后吻合口相对狭窄4例.吻合口及左、右肺动脉的直径均明显大于术后早期;肺动脉反流及三尖瓣反流加重,但肺动脉反流量与随访时间无相关关系.远期右心功能整体良好. 结论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效果良好,吻合口及肺动脉分支可生长发育,术后中远期右心功能良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