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作者:张磊;程书权

    目前,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依然是一个国际性的公共卫生难题,估计影响全球近4亿人.高达40%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可能因之出现肝硬化(LC)/肝细胞癌(HCC)[1] 等并发症.目前用于治疗CHB的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As)两类[2].前者除具有直接抑制HBV作用外,还可上调被感染肝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抗原(MHC-1)的表达以及激活和调节各种免疫途径和细胞因子来抑制HBV复制.其优点是兼有免疫调节作用且与NAs无交叉耐药性和可限(1~1.5年)的治疗疗程,但因存在显著的副作用和需要通过注射方式给药等弊端,不易为患者所接受[3].因NAs可弥补此类不足,在临床得到日趋广泛的应用.本文将目前上市的几种NAs临床应用情况简介如下.

  • 应用重组抗原诊断弓形虫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卫艳;黄炳成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弓形虫重组抗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多种弓形虫抗原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得以表达并应用于弓形虫防治研究,这些抗原包括膜表面抗原(surface antigen,SAGs)、致密颗粒蛋白(dense granule proteins, GRAs)、棒状颗粒蛋白(rhoptry proteins,ROPs)、微线体蛋白(microneme proteins,MICs)以及基质抗原等[1]。重组抗原在弓形虫病诊断方面的研究一直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每一种抗原进行单独研究以确定其免疫特性,是筛选高效诊断抗原的主要途径,同时对于弓形虫感染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是针对复合抗原的研究以期望克服单一抗原在免疫诊断中的不足,优化得到佳的抗原组合,达到佳的诊断结果。当前人们对于弓形虫重组抗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向,一是利用抗原性进行弓形虫免疫学检测,二是利用免疫原性用作疫苗进行免疫保护,本文就弓形虫重组抗原在弓形虫免疫诊断中的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梅毒螺旋体免疫基因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邓秀娥

    梅毒(syp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又称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传染性疾病[1].其可经性接触、血液和胎盘等途径传播,危害性极大,几乎可侵犯人体所有器官,并可引起妊娠不良或先天性梅毒.梅毒的广泛流行和传播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公共卫生问题.梅毒螺旋体细长,形似细密的弹簧,结构复杂,一般染料不易着色.其抗原分为如下3类:螺旋体表面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的凝集抗体)、螺旋体内类属抗原(与非病原性螺旋体有交叉反应)和螺旋体与宿主组织磷脂形成的复合抗原(当螺旋体侵入组织后,组织中的磷脂可粘附在螺旋体上,形成复合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磷脂的自身免疫抗体,称为反应素,可与动物心肌提取的类脂质抗原起沉淀反应或补体结合反应).

  • ESAT-6/CFP-10/Rv3425/Rv3248c辅助诊断结核病的初探

    作者:刘振华;孙妍;夏凡;张舒林

    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评估新型复合抗原ESAT-6/CFP-10/Rv3425/Rv3248c在活动性肺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选取初治肺结核患者血常规标本50例和健康体检者血常规标本40例,分别作为结核组和健康对照组,分离PBMC,应用新型复合ESAT 6/CFP-10/Rv3425/Rv3248c与ESAT-6/CFP-10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对受试者标本进行ELISPOT实验,检测两者斑点形成的细胞数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复合抗原ESAT-6/CFP-10/Rv3425/Rv3248c与ESAT-6/CFP-10融合蛋白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阳性率依次为86%(43/50)、82%(41/50),特异度依次为82.5%(33/40)、85%(34/40).研究表明,应用新型复合蛋白ESAT-6/CFP 10/Rv3425/Rv3248c作为抗原建立的ELISPOT法辅助诊断结核病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 抗-Ce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

    作者:李光泽

    Rh血型系统的抗原至今已发现了40多个,但临床意义较大的主要是5个抗原,即D、C、E、c、e,Rh血型系统较其他血型系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可以复合抗原形式存在,免疫后会产生复合抗体.笔者发现1例患者首次输血后短期内产生抗-Ce,从而引起了交叉配血不合,现报告如下.

  •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张欣;张荣波

    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结核病的误诊率可达24%,提高结核病的实验诊断率已刻不容缓.结核病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在诊断结核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早期采用的抗原为菌体抗原、结核菌素、细胞壁及细胞膜成分的复合抗原等,1998年Cole等在《Nature》杂志上报道了结核分枝杆菌(MTB)H37Rv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加速了对重组抗原的克隆、表达,近年来对重组抗原有了较多的研究,特据抗原在菌体中的定位,将之分为分泌抗原、胞壁脂膜抗原和胞浆应激蛋白抗原三类讨论之.

  • 抗多种致病菌的特异性卵黄免疫球蛋白的制备研究

    作者:邓雅文;罗晓红;严海燕;孙龙乔子;廖美英;段朝晖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获得 IgY 多克隆抗体的方法和效果。方法:用三种常见的细菌病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SA)、大肠埃希氏菌(EC)、铜绿假单胞菌(PA)制备复合抗原,并经过灭活后免疫来亨蛋鸡产生 IgY 多克隆抗体。从免疫后的蛋中提取出IgY多克隆抗体,ELISA法测IgY抗体特异性及浓度滴度。SA、EC、PA三种标准菌株体外抑制实验检测IgY抗体抑菌效果。结果:用SA、EC、PA 复合抗原成功地免疫来亨蛋鸡产生 IgY 多克隆抗体,ELISA 法检测抗体浓度滴度为100,000;IgY抗体明显抑制SA、EC、PA 三种标准菌株的生长。结论:SA、EC、PA 三种细菌复合抗原可以刺激来亨蛋鸡产生高浓度滴度抗体 IgY ,该抗体能明显抑制 SA、EC、PA 三种标准菌株的生长。

  • 一种制备抗复合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方法

    作者:彭丹丹;宁云山;李妍;洪燕华;王云丹;吴芬芳;李明

    目的建立通过单次细胞融合制备抗复合抗原(多种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方法用复合抗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核心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常规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Protein-G亲和层析纯化阳性杂交瘤细胞株腹水,并通过亚类试剂盒法和非竞争ELISA法分别测定抗体亚类和亲和常数,同时应用免疫印迹分析其特异性.结果通过单次细胞融合共获得20株抗上述复合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其中针对甲胎蛋白的单克隆抗体5株、针对癌胚抗原的单克隆抗体6株、针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3株;针对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单克隆抗体4株、针对乙型肝炎e抗原的单克隆抗体3株.已鉴定的部分阳性杂交瘤细胞株亚类均为IgG1,抗体亲和常数介于1×109M-1~2.8×1011M-1,免疫印迹分析显示,所获得的单抗都与其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结论建立了通过单次细胞融合制备针对复合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使单克隆抗体的产出率显著提高,制备周期明显缩短,为建立规模化单克隆抗体制备平台奠定基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