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维超声测量妊娠中晚期分隔膜厚度判断双胎绒毛膜性

    作者:谭喜平;王慧芳;甘晗靖;刘涛;熊奕;林琪;焦阳;张辉

    目的 探讨妊娠中晚期运用三维超声测量分隔膜厚度判断双胎绒毛膜性的可行性及准确性、可重复性.方法 对妊娠中晚期(孕17~36周)的113对双胎,分别运用二维和三维超声测量分隔膜厚度,并追踪其产后绒毛膜性,通过绘制ROC曲线确定预测绒毛膜性的分隔膜厚度佳截断值,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和Kappa值评估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变异情况,并比较二维、三维超声测量分隔膜厚度判断绒毛膜性的准确性.结果 ①区分单绒毛膜双胎与双绒毛膜双胎分隔膜厚度的佳截断值为1.8 mm.②运用三维超声测量双胎间分隔膜厚度判断绒毛膜性的准确性较高,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06、95.35%、94.29%.③运用三维超声测量分隔膜厚度判断绒毛膜性时,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8、0.98;观察者间Kappa值为0.96.结论 运用三维超声测量妊娠中晚期双胎间分隔膜厚度判断绒毛膜性具有可行性,且准确性高、重复性好,是一项有效的补充指标.

  • 双胎之一胎死宫内34例的妊娠结局分析

    作者:林颖;王蕴慧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病因、临床处理及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病例共34例.结果 双胎之一胎死宫内的发生率为6.8%,34例中双绒毛膜双胎18例,单绒毛膜双胎9例(其中单羊膜腔双胎3例),绒毛膜性不详7例.一胎胎死宫内发生于早期妊娠8例,中期妊娠13例,晚期妊娠13例.共有24例进行期待治疗,期待治疗时间中位数为62.5(41~209)d,分娩孕周中位数为32.6(16.0~38.7)周.妊娠早期发生一胎胎死宫内组,在存活儿活产数、分娩孕周及出生体重方面均高于妊娠中、晚期组.双绒毛膜双胎发生一胎胎死宫内组,在存活儿活产数、分娩孕周及出生体重方面均高于单绒毛膜双胎组及绒毛膜性不详组.结论 绒毛膜性、死胎发生的孕周及终止妊娠的孕周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加强母儿监测,进行适当的期待治疗,是改善妊娠结局的有效方式.

  • 复杂单绒多胎妊娠射频消融减胎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案探讨

    作者:幸定相;龚娥;罗欣;何模英;李俊男

    目的 探讨复杂单绒多胎妊娠射频消融减胎术的有效护理配合.方法 选择46例在本院胎儿医学中心行射频消融减胎术的单绒毛膜多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病情的特殊性,对其术前、术中、术后给予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并评估护理效果.结果 46例手术均成功,其中2例并发胎膜早破后流产,1例术后拟保留胎儿发生胎死宫内,其余均未出现胎盘早剥、羊水渗漏、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减胎术是治疗复杂单绒毛膜多胎妊娠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术前、术中、术后的个体化护理有助于改善胎儿结局,提升孕妇满意度.

  • 单绒毛膜双胎TTTS与TAPS胎盘的特点

    作者:谭丽芳;张晓航;张雪梅

    单绒毛膜双胎胎儿及新生儿病死率明显高于双绒毛膜双胎,单绒毛膜双胎的胎盘几乎都存在两胎儿之间的血管吻合,当通过吻合血管的血液交换失衡就易导致特殊的严重并发症.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o-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和双胎贫血-多血序列征(twin anemia-polycythemia se-quence,TAPS)都是因血管吻合、血流动力学不平衡等多种因素所导致,本文从胎盘的血管吻合、脐带入口以及其胎盘份额等方面剖析TTTS与TAPS的区别.

  • 双胎之一胎死宫内的病因、处理及存活儿的预后

    作者:林颖

    双胎之一胎死宫内(sIUFD)是双胎妊娠较复杂的一种并发症.其病因不同,则临床处理方案也不相同.妊娠中、晚期发生sIUFD,对存活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较大.单绒毛膜性(MC)双胎发生sIUFD时,存活胎的围生期死亡、脑损伤、早产等风险明显高于双绒毛膜性(DM)双胎.对其治疗需综合考虑病因、绒毛膜性、死胎发生时的孕龄及母体疾病等采取个体化的处理原则.笔者拟就sIUFD的病因、处理及存活儿的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研究进展

    作者:高丽丽;杨剑秋

    近30年来,随着促排卵治疗和辅助生育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的广泛开展,多胎妊娠的发生率明显增加[1]。多胎妊娠与单胎妊娠相比,围产儿死亡风险更高。多胎妊娠中双胎约占98%,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 single intrauterine fetal death, sIUFD)是双胎妊娠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sIUFD可以发生在任何孕周,对胎儿有着潜在的、深远的影响,如存活儿死亡率增加、围产儿高发病率及存活儿远期后遗症等[2]。笔者就近年来sIUFD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不同绒毛膜性质双胎妊娠母儿结局分析

    作者:李婷;冯碧波;翟建军

    目的 分析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的母儿结局,探讨绒毛膜性质对母婴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双胎妊娠559例临床资料,根据超声及产后病理检查胎盘胎膜的方法,将其分为单绒双羊双胎组(单绒双胎组,198例)及双绒双羊双胎组(双绒双胎组,361例),比较两组孕产妇并发症及胎儿结局,分析不同绒毛膜性与母儿结局的关系.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羊水过多、胎膜早破、胎盘早剥、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4.7%、16.7%、14.6%、18.2%、4.6%、4.0%,双绒双胎组为21.6%、15.5%、13.6%、17.5%、3.9%、4.7%,仅早产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绒双胎组其胎儿丢失,复杂性双胎,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发生率(分别为17.7%、54.6%、13.1%、4.6%)明显高于双绒双胎组(分别为4.4%、21.3%、4.4%、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绒毛膜性的双胎妊娠其孕产妇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单绒双胎妊娠其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双绒双胎妊娠,孕早期超声确定双胎妊娠绒毛膜性至关重要,孕期应加强监护及合理干预,改善母儿结局.

  • 高频线阵探头在中晚孕双胎分隔膜结构判断绒毛膜性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会生;张永祥;谢向东;黄宇樑

    目的:探讨高频线阵探头在中晚孕双胎分隔膜结构判断绒毛膜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线阵探头对93例中、晚孕晚胎妊娠分隔膜扫查,根据产后产科绒毛膜性判断或病理绒毛膜性判断结果对超声诊断的正确性评价结果:双绒毛膜囊双羊膜囊双胎72例,诊断符合率95.8%;单绒毛膜囊双羊膜囊双胎21例,诊断符合率95.2%.结论:高频线阵探头对中晚孕双胎分隔膜声像特征能准确进行绒毛膜性判断.

  • 双胎妊娠孕期规范化诊疗和管理对围产儿预后影响研究

    作者:齐嫣婷;周琼洁;沈婕;程海东;刘彩霞;李笑天;熊钰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诊治规范和管理模式建立前后双胎妊娠绒毛膜性诊断的准确性和围产儿预后的改变.方法 收集2010-01-01-2015-12-31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杨浦院区产科分娩、经产后肉眼检查或胎盘胎膜病理检查明确绒毛膜性质的双胎妊娠孕妇444例,以本院2013-06-01起对双胎妊娠实施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简称“规范”)为界分组,比较规范实施前后绒毛膜性诊断的准确性、妊娠结局及围产儿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 (1)规范实施前后,收集病例的年龄、身高、体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规范实施后,产前超声诊断绒毛膜性的比例较实施前明显增加(91.7% vs.70.2%,P<0.01),根据超声检查孕囊个数诊断绒毛膜性的比例明显增加(71.7%vs.60.0%,P<0.01);规范实施前有2例产后与产前绒毛膜性诊断不相符,规范实施后诊断均相符,但总体绒毛膜性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规范实施后的择期剖宫产分娩孕周明显晚于规范实施前[(37.17±0.45)周vs.(36.93±0.51)周,P<0.01],其中双绒毛膜双胎择期剖宫产分娩孕周在规范实施后亦明显晚于规范实施前[(37.32±0.32)周vs.(37.03±0.46)周,P<0.01].(4)规范实施前后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婴同室比例在规范实施后高于规范实施前(58.3% vs.54.1%,P<0.05),新生儿NICU入住率、出生后直接转院比例及放弃抢救比例低于规范实施前(37.4% vs.37.7%,4.3% vs.7.3%,0 vs.0.9%,P<0.05).结论 双胎妊娠诊治规范和管理模式的建立有利于围产儿预后的改善.

  • 多胎之一胎儿死亡的诊断及处理

    作者:刘俊涛;宋亦军

    多胎妊娠多胎之一胎儿死亡(sIUFD),存活胎儿的围产期患病率和死亡率均增加.多数胎儿死亡发生在妊娠早期,诊断主要靠早孕期超声检查提示多个孕囊,随后发现一个或多个孕囊消失.双绒毛膜双胎slUFD不会有胎儿之间的影响存在,可进行期待治疗.治疗应综合考虑病因、绒毛膜性、一胎死亡时间、母亲疾病等因素,根据母亲和胎儿具体情况作出决定.

  • 双胎妊娠胎盘特征及其临床预后

    作者:刘彩霞;那全

    双胎妊娠较单胎妊娠更容易发生胎儿异常及胎盘异常.双胎妊娠中的一些胎盘异常在单胎妊娠中也可发生,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然而,有些胎盘异常是双胎妊娠所特有的,且主要与单绒毛膜双胎有关,如胎盘内血管异常融合等.这些情况大多数可以用超声诊断,包括测定绒毛膜性、羊膜性以及胎盘异常的识别.分娩后胎盘病理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胎盘异常的存在,提供关于绒毛膜性的信息,了解双胎妊娠疾病的胎盘相关发病机制.

  • 双胎妊娠绒毛膜性对妊娠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艳;周淑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绒毛膜性对妊娠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该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1 16例双胎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41例为单绒毛膜(A组),75例为双绒毛膜(B组),比较两组产妇妊娠并发症情况及围生儿预后情况.结果 A组产妇的早产、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羊水过多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围生儿的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选择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发育畸形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新生儿入住NICU、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持续性动脉导管未闭(PDA)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双胎妊娠绒毛膜性与围生儿结局和妊娠并发症均有密切联系,单绒毛膜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其对围生儿的危险性比双绒毛膜更大.

  • 495例不同类型双胎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作者:赵敏

    目的:探讨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与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结局.方法:收集185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310例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孕产妇资料,分别比较单绒毛膜性组和双绒毛膜性组的孕产妇和围产儿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单绒毛膜性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入NICU发生率高于双绒毛膜性组(P<0.05);双绒毛膜性组发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高于单绒毛膜性组新生儿(P<0.05).结论:单绒毛膜性组早产和围生儿不良预后高于双绒毛膜性组,加强对单绒毛膜性双胎妊娠的管理,改善围生儿预后.

  • 多胎及多胎合并单绒毛膜双胎减胎后妊娠结局的分析

    作者:高传龙;丛林

    目的 探讨多胎及多胎合并单绒毛膜双胎妊娠行早孕期经阴道多胎妊娠负压抽吸减胎术的安全性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350例行孕早期多胎妊娠减胎术者及297例同期未减胎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减胎对象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减胎术后各组间完全流产率、围产儿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出生缺陷、男女出生性别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单绒毛膜性多胎组中,减为单胎组相对于减为双胎组,早产率、低体重儿出生率下降,平均出生体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胎组与对照组比较,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单绒毛膜双胎孕囊组相对于保留单绒毛膜双胎孕囊组,早产率及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率降低,平均出生体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早期经阴道负压抽吸减胎术可安全、有效的改善多胎及多胎合并单绒毛膜双胎的妊娠结局;选择单绒毛膜双胎孕囊做为减胎对象且减为单胎可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 双胎绒毛膜性与子痫前期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作者:王金光;乔宠;刘彩霞

    目的:明确绒毛膜性是否为双胎妊娠子痫前期(PE)的发病风险.方法:应用preeclampsia、eclampsia、hypertensive disorders、perinatal outcome、maternal pregnancy outcomes、chorionic、dichorionic、monochorionic等关键词检索PubMed和Web;of;science等外文检索库,并通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子痫、绒毛膜性、单绒毛膜性、双绒毛膜性等检索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检索库,检索截至2015年11月20日.按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相关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共10507例双胎妊娠,PE患者1371例,发病率13.05%.单绒毛患者2647例,其中PE患者329例,发病率12.43%;双绒毛患者7860例,其中PE患者1042例,发病率13.26%.Meta结果显示,欧洲组:OR=0.87,95%CI为0.60~1.28,P=0.02;亚洲组:OR=1.40,95%CI=0.82~2.38,P=0.47;北美洲组:OR=1.14,95%CI为0.75~1.75,P=0.004;3个亚组合并:OR=1.04,95%CI为0.80~1.36,P=0.0002.结论:欧洲组单绒毛膜性为双胎妊娠PE高危因素,北美洲组双绒毛膜性为双胎妊娠PE高危因素,亚洲组绒毛膜性不是双胎妊娠PE高危因素.

  • 双胎妊娠延迟分娩3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胡月;陈丽君

    1 病例简介病例1,女,40 岁,因"停经 24+4周,阴道流水 10h"于2012年9月27日收入院. 入院10h前患者出现阴道流水,偶有腹痛. 患者既往体健,G3 P2 L2 A0. 15年前经阴分娩一男婴,患有脑瘫;4年前剖宫产娩出一女婴,体健. 无双胎家族史,本次妊娠为自然受孕. 入院查体:腹膨隆,偶可扪及宫缩. 专科检查:阴道外口见较多清亮液体流出,pH试纸变蓝色;宫颈容受10%,宫口容指,胎膜已破.

  • 产前超声诊断双胎绒毛膜性的临床价值

    作者:薛敏;曲侠;胡海云;张雁;张晶莉;张习武;王宏婵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双胎绒毛膜性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72例经产后病理证实的双胎绒毛膜性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在172例双胎中,其超声图像特点为:首诊孕周≤7孕周均可通过孕囊记数的方法诊断绒毛膜性,诊断符合率为100%,但很难确定羊膜囊性.首诊孕周为8~10孕周可通过记数来判断绒毛膜性和羊膜性,其诊断符合率为100%.首诊孕周为11~14孕周、14~28孕周及>28孕周可通过胎盘的记数、双胎峰征(A)字征、T字征及分隔膜的有无和厚度来判断绒毛膜性,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83.8%、51.9%(P分别>0.05、>0.05、<0.05).结论:8~10孕周和11~14孕周是超声诊断双胎绒毛膜性的佳时期.

  • 双胎妊娠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莉;刘芳;张媛;何丹;周玮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原因.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双胎孕妇251例,回顾性分析孕妇及围产儿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251例双胎妊娠中,围产儿不良结局有87例,不良结局发生率高达34.66%,围产儿死亡21例,围产儿死亡率8.37%.(2)单因素分析结果:受孕方式、绒毛膜性、孕妇合并未足月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双胎妊娠围产儿结局有明显差异(P<0.050).(3)多因素分析结果:剖宫产分娩是双胎围产儿结局的保护性因素(P=0.000,OR=0.086,95%CI=0.023~0.321).未足月胎膜早破和单绒毛膜性是双胎妊娠围产儿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0.010,OR=2.979; P=0.043,OR=5.689).结论:单绒毛膜性、孕妇合并未足月胎膜早破双胎是双胎妊娠围产儿结局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分娩方式剖宫产术是保护性因素.

  • 双胎妊娠在不同孕周分娩方式选择与结局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婧;周玮

    目的 探讨不同孕周双胎妊娠病例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分娩的孕周分别为28~33+6周,34~36+6周及37~39周(分为A、B、C3组)的270例双胎妊娠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在不同孕周,分娩方式与产妇分娩并发症、胎位、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率的关系,同时记录了绒毛膜性与分娩孕周的关系.结果 3组孕周中,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阴道分娩组第2胎新生儿窒息2例,剖宫产组第2胎新生儿窒息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剖宫产组新生儿体质量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50%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及51%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于34~36+6周剖宫产终止妊娠.结论 暂无确切证据证明在某一孕周剖宫产对于妊娠结局优于阴道分娩,但随孕周及胎儿体质量的增加,应放宽剖宫产指征,以避免阴道试产过程可能发生的风险.

  • 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原婷;张婷;王艳艳;王玮;李春芳;李雪兰;苟文丽;韩蓁

    目的:探讨单绒毛膜(MC)双胎和双绒毛膜(DC)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的异同点,为临床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双胎妊娠453例.MC双胎121例,合并与不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者分别为66例和55例;DC双胎332例,合并与不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者分别为145例和187例.分别对MC和DC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筛选.结果:①MC双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更高(54.55% vs 43.67%,P =0.040).②早产(OR=22.08,P=0.000;OR=9.09,P=0.000)和体质量不一致性≥20%(OR =5.15,P=0.006;OR =3.27,P=0.001)是MC和DC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共同危险因素.脐血流异常(OR=6.68,P=0.004)和初产(OR =0.28,P =0.018)分别是MC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母体产科合并症(OR =2.15,P=0.006)和剖宫产分娩(OR =0.45,P =0.020)分别是DC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论:MC双胎新生儿结局更差.不同绒毛膜性的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存在共性和差异性.通过对危险因素进行密切监测或者及时干预,有可能改善双胎妊娠的围生儿预后.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