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椎间盘突出症牵引无效15例原因分析

    作者:李曦光;林波;陈路龙;王净蒙

    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牵引无效15例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根据症状、体征及MRI检查结果而确诊.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23~60(平均41.2)岁,病程0.5~3(平均1.5) a.

  • 血清降钙素原对早期抗菌治疗无效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因诊断的意义

    作者:汪铮;张晓菊;吴纪珍;张文平;况红艳;李晓;轩伟霞;王凯;马利军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早期抗菌治疗无效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符合CAP入选标准的23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对早期抗菌治疗的反应.早期治疗无效的定义为经验性治疗72 h后临床症状持续存在或恶化,或发展为急性呼吸衰竭需要通气支持,或出现感染性休克.对评价为治疗无效的患者行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活检及实验室检查.采用双抗免疫夹心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分别采用单因素t检验、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x2检验比较治疗无效组和治疗有效组的临床特征,构造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以分析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确定佳诊断界值.结果 纳入的232例CAP住院患者中,男124例,女108例,平均年龄(46 ±20)岁,其中36例早期抗菌治疗无效.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期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包括低蛋白血症、2型糖尿病、脾切除术后、肺炎严重度指数(PSI)为Ⅳ~Ⅴ级及病灶范围浸润≥3个肺叶.无效的原因依次为感染(23例)和误诊(11例),另有2例病因不明.抗感染治疗失败组23例中16例初始抗感染治疗未覆盖病原体,其中细菌感染11例中初始抗感染未覆盖病原菌的有5例,病原菌耐药4例,有感染并发症者8例(肺炎旁性胸腔积液、脓胸、败血症及转移性脓肿各2例).抗感染治疗失败组入院时的降钙素原水平为0.19 (0.07 ~0.66) μg/L,显著高于误诊组的0.06 (0.05~0.08) μg/L.抗感染治疗失败组23例中,细菌感染11例(革兰阳性球菌5例,革兰阴性杆菌6例),非细菌感染12例,入院时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0.66(0.19 ~5.80) μg/L和0.08(0.05~0.20) μg/L.非细菌感染12例(结核4例,真菌3例,非典型病原体3例,病毒2例),各病原体组入院时降钙素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25,P=0.094).用入院时降钙素原>0.13 μg/L区分细菌感染和其他原因导致的治疗无效时,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0% (11/11)、83% (19/23)和0.955.用入院时降钙素原>0.13 μg/L区分感染与非感染导致的治疗无效时,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5%(14/23)、91%(10/11)和0.802.结论 未覆盖感染病原体、出现感染并发症和误诊分别是CAP早期抗菌治疗无效的主要原因;初诊时降钙素原水平难以预测CAP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但其水平及动态变化有助于判断细菌感染引起的治疗无效的CAP.

  • 他达拉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无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张志超;彭靖;高冰;袁亦铭;宋卫东;辛钟成;金杰;郭应禄

    目的 分析他达拉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 erectile dysfunction,ED)无效的原因及正确指导用药后的效果. 方法 应用他达拉非治疗无效的ED患者80例.年龄22~54岁,平均32岁.病程26个月~4年,平均2.6年.行关于药物使用方法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不正确用药的原因,进行用药指导.患者服用他达拉非治疗2周后随访,采用2004年国际ED咨询委员会推荐的治疗评价指标性生活日记(SEP)中问题2(是否能够成功插入阴道)和问题3(是否维持足够勃起以成功完成性生活)作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 80例患者有1个或多个不正确服用他达拉非的方式:21.2%的患者不知道性刺激是他达拉非起效所必需的,87.5%的患者尝试次数<4次,57.5%的患者未服用大推荐剂量20 mg,84.0%的患者服药时情绪紧张或焦虑.65例接受他达拉非再治疗,再治疗的有效率为46.2%( 30/65). 结论 不正确用药是导致他达拉非治疗无效的常见原因,对患者进行性教育和正确的用药指导可提高他达拉非的治疗效果.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无效的原因

    作者:袁越;张黎;张思迅;于炎冰;陈国强;赵奎明;郭京;左焕琮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无效的原因. 方法对23例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无效的面肌痉挛患者行再次手术,发现责任血管判断失误致主要压迫血管遗漏7例;减压棉片插入位置不当,血管襻未离开面神经根部9例;减压材料选择及操作方法错误5例;责任血管粗大弯曲,而减压棉片过小致血管复位2例. 结果经第2次手术后21例患者症状立即消失,2例面部仍抽搐者分别在术后2周和6周后消失.第2次术后所有患者经1.0~6.0年随访(平均3.4年),无一例症状复发. 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准确判断责任血管和正确减压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无应答的遗传学因素研究现状

    作者:许淑霞;黄世威;苏冠方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疗效存在个体差异.根据功能及形态变化,抗VEGF治疗的应答程度可分为理想应答、弱应答、无应答3种情况.导致机体无应答的原因尚未明确,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基线视力、疾病病程、病灶特点及基因的多态性等.目前对于导致抗VEGF无应答遗传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VEGF相关基因、补体因子H、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易感因子2、高温必需因子A-1及白介素相关基因等.本文通过综合抗VEGF药物治疗无应答相关遗传学因素研究,进一步分析导致抗VEGF无应答的遗传机制,以期为临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和预测抗VEGF疗效研究提供参考.

  • 浅析医疗无效病例的产生原因及对策

    作者:侯世方;罗书练;侯世华

    通过对我院1994~1998年收治的住院病人中医疗无效病例的统计分析,探讨医疗无效病例的产生原因及对策.1 材料与方法数据取自1994年~1998年医院疾病分类年报表.依据5年收治的无效病例住院病案号顺序,按5∶1比例以机械抽样的方式抽取病历146份进行具体分析,病人的疾病诊断均以国际疾病分类ICD-9进行编码,以出院第一诊断进行疾病分类统计,用卡方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

    关键词: 住院病人 医疗无效
  • 按时口服他达拉非治疗按需口服西地那非治疗无效的勃起功能障碍(附15例报告)

    作者:杜强;顾连祥;苗野;邢鑫;潘伯臣;宋永胜;吴斌

    目的:总结他达拉非治疗西地那非治疗无效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诊疗经验. 方法:回顾总结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15例按需口服西地那非治疗无效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病例资料. 结果:15例按需口服西地那非治疗无效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11例治疗后勃起功能改善明显,4例改善不明显,有效率73.3%.治疗前后IIEF-5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满意.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轻微头痛2例,颜面潮红1例,1例出现轻微的腰背痛,均为一过性,继续用药后减轻或消失. 结论:按时口服他达拉非是治疗按需口服西地那非治疗无效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安全有效方法.

  • 半月节后根甘油注射阻滞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失败的原因及改进

    作者:徐伦山;邹咏文;许民辉

    目的 对半月节后根甘油注射阻滞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未能达到完全缓解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方法 对1997~2002年收治的516例三叉神经痛经半月节后根甘油注射阻滞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40例未能达到疼痛完全缓解.结果 91例经再次半月节后根甘油注射阻滞术治疗后完全缓解,39例第三次阻滞后完全缓解,无效10例.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卵圆孔穿刺技术,迷走神经反应,无扳机点,普鲁卡因测试不能达到完全不痛.结论 半月节后根甘油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强调经皮穿刺卵圆孔的技术掌握和适应症的选择,治疗过程中应做到普鲁卡因测试后完全不痛.

  • 她曾用火热的青春写亮了人生--记被病魔缠身的优秀护士吴珍玉

    作者:卢梦雄

    湖南省临湘县的优秀护士吴珍玉曾经年过半百时,还想在护理管理工作和中医事业发展中大显身手.可是,一场病魔却让她无法站立,久经医疗无效,昼夜卧床,在重重深情抚慰中,她依然仰天长叹……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无效的原因分析

    作者:高乃康;王光英;李明洙;富春雨;窦长武;徐成伟;苏优勒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无效的原因.方法对12例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病人行再次手术,发现责任血管遗漏,隔离棉片滑脱、移位,棉片过大或过小以及蛛网膜黏连是导致微血管减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结果第2次微血管减压术后9例病人症状立始消失,2例分别于手术后1个月和3个月消失,1例症状减轻,口服卡马西平可以控制.随访时间3个月~4.5年,平均2.7年,症状均无复发.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准确判断责任血管和正确减压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 血液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刘墅竹;卢宝卫;何俊

    目的 探讨血液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9月本院154例血液肿瘤患者无效输注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年龄、性别、输血前血红蛋白(Hb)浓度、输血次数及原发疾病的关系.结果 无效输注与患者性别和输血前Hb浓度无关,与输血次数和原发疾病有关.结论 血液肿瘤患者的无效输注与其输血次数及原发疾病有关.输血次数越多,则无效输注的发生率越高,可能与免疫因素有关.恶性肿瘤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发生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有必要针对相关影响因素制定个体化的输血治疗措施,以更好地提高临床输血治疗有效性.

  • 血小板配型在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应用

    作者:高加良;周琼秀;丁显平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其引起或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其严重后果尚未被普遍重视;特别是多次输血或输多次及多人份的血小板可以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这已经引起关注.

  •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结果分析

    作者:周建月;韦喜敢;梁春峰;杨海燕

    目的 了解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对血小板在临床输注的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该院98例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和鉴定,然后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合性输注.结果 抗体阳性35例,占检测总数35.7%(35/98),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阳性31例,占检测总数31.6%(31/98),人类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抗体1例,占检测总数1.0%(1/98),HLA和HPA抗体共存3例,占检测总数3.1%(3/98).含HLA免疫性抗体者交叉配血需要筛选献血员人数5~10名,含HPA抗体者交叉配血需筛选的献血员人数100名以上,而含HPA和HLA共存抗体者交叉配血需筛选的献血员人数多达200名以上.结论 血小板单一HLA抗体阳性的患者寻找供血员较含HPA抗体容易,单一HPA抗体及HPA和HLA混合抗体配血较难.血小板抗体是PTR的重要因素,为了避免PTR应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和交叉配合性输注.

  • 2型糖尿病患者64例血糖控制不良现状分析

    作者:李斌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的现状.方法 对64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均未能控制在正常水平.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应考虑患者年龄、文化、环境、糖尿病教育、家庭情况、饮食、个人经济状况与公共卫生资源以及临床症状等,综合个体化治疗,从而避免治疗中产生心理性抵抗表现.

  • 影响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反应的临床特征与基因因素

    作者:戚沆;陈长征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可减少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患者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生成,稳定或改善视力.随着临床应用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并非所有wAMD患者对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均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研究发现,患者基线视力、CNV病灶大小及类型、年龄、玻璃体视网膜黏附状态、疾病的基因特征等均可影响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充分了解影响wAMD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反应的相关因素,增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针对性,提高其临床应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疗效观察及无效病例分析

    作者:杨诚;于珊珊;周焕娇;黄永盛;孙刚;张熙芳;魏丽清;粱小玲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IVB)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效果,分析治疗无效的原因.方法 开放性、单一治疗组的前瞻性研究.经佳矫正视力(BCV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渗出型AMD的17例患者18只眼纳入研究.确诊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行第1次IVB治疗.此后第6、12、24、36、48周分别行第2、3、4、5、6次IVB治疗.治疗前及每次治疗后均行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彩色眼底照相、OCT检查,于治疗前及第6、24、52周行FFA和ICGA检查.以末次随访患者BCVA所见字母数增加、不变或减少<5个为治疗有效,字母数减少≥5个为治疗无效;观察其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治疗无效患眼治疗前后OCT测得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病变大处视网膜厚度( MRT)变化以及FFA和ICGA的形态学变化情况.结果 18只眼中,有效12只眼,占66.67%;无效6只眼,占33.33%.无效眼治疗前平均CMT、MRT为506.83、635.33μtm,治疗后平均CMT、MRT为446.17、563.67 μm;治疗后较治疗前分别降低了60.67、71.67 μ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72,-0.943;P=0.116,0.345).FFA及ICGA检查发现,治疗无效的6只眼中,3只眼病灶位于黄斑中心凹区域内,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见病灶反复活动,第6次治疗后病灶均出现大片状瘢痕化.另3只眼在第3次治疗后黄斑区病灶面积扩大,荧光渗漏,CNV呈花环样;第6次治疗后,黄斑区荧光渗漏较第3次治疗后减轻,部分病灶瘢痕化.OCT检查发现,治疗无效眼神经上皮脱离减轻,视网膜色素上皮与脉络膜光带较治疗前光滑,但仍有增厚、隆起,黄斑区视网膜水肿.结论 IVB治疗渗出型AMD具有一定的有效性.治疗无效的原因可能与CNV活动性强、病灶范围扩大以及病灶位于黄斑中心凹区域内有关.

  • 美国医疗无效纠纷解决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龚学德

    医疗无效和医疗无效纠纷现已成为美国卫生保健领域内具争议性的问题之一,其核心为医疗无效纠纷的解决。经过约三十年的发展,美国已构建了一个多主体参与的、立体的医疗无效纠纷解决机制,主要包括预先医疗指示、医院医疗无效政策的披露、医院伦理委员会机制、更换机制、单边行动机制、诉讼机制和其他一些非正式纠纷解决机制。美国医疗无效纠纷解决机制中对医生伦理权利和患者权利的限制与平衡、纠纷解决过程中的多主体参与和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作用,对我国的研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