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降钙素原、凝血及纤溶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婉凌;李增艳;王敏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凝血及纤溶变化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根据其病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患有重症肺炎;对照组患者为同期住院的为普通肺炎者.均抽取两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检测其感染指标(降钙素原),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溶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物),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降钙素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物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研究不同程度降钙素原增高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物差异明显(P<0.05),降钙素原水平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物呈正相关(r=0.422、0.536、0.433、0.482,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存在凝血及纤溶系统的紊乱,临床中监测其凝血及纤溶指标,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及时处理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对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

  • 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因子和纤溶指标的临床意义

    作者:任申波;赵远怀;胡佑清;罗乐平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和纤溶指标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将142例病毒性肝炎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中/重度、肝硬化和重症肝炎五组,同步检测凝血因子V活性(FV:C)、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凝血因子X活性(FX:C)、纤溶酶活性(PL: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t-PA: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PA1:A)、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八项指标,并分别与90例正常对照组结果相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肝炎FV:C增高(P<0.05),其余各类肝炎FV:C、Ⅶ:C、FX:C的血浆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0.01).除慢性肝炎轻度组D-D外,各型肝炎其余指标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PAI:A均显著下降,PL:A、t-PA:A、D-D、FDP均显著升高,它们的改变与肝脏损害严重程度呈一致的趋势.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因子和纤溶指标测定将有助判断肝炎严重程度,防治出血,推测预后和观察疗效.

  • 银杏叶注射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作者:侯候;董笑影;巩路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凝血与纤溶之间的平衡若被破坏可导致血栓形成,对血栓形成趋势加以检测和积极治疗,是研究SLE病理发展和寻求有效治疗方法的途径之一.

  • 骨折患者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会艳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病因主要有血流滞缓、血液高凝及血管壁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常发生于骨科大手术后,好发部位为下肢,由于骨折后炎性反应及血管损伤反应,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1].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是血液发生血栓、血栓前状态的凝血及纤溶系统活性改变的分子标志物,可反映体内凝血和纤溶过程的变化,是血栓形成或溶解的标志.笔者将通过对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及合并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纤维蛋白原、D -二聚体指标的测定,就其相互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如下.

  • 降纤酶辅助治疗进展期脑梗死效果观察

    作者:刘瑞霞;赵俊丽;武兵;李君梅

    目的: 观察进展期脑梗死患者加用降纤酶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0年2月~2004年2月 80例进展期脑梗死,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给予右旋糖酐40、脉络宁、阿司匹林等)与降纤酶组40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降纤酶治疗3天),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降纤酶组与对照组比较,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P<0.01),降纤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提高(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纤酶有助进展期脑梗死患者改善症状及预后.

  •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和预后相关性分析

    作者:吴锦英;李欣明;龙健中;吕秋蓉;冯兵;杨培全

    目的:研究并探讨影响后循环脑梗塞溶栓治疗后出现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及与预后相关性。方法:150例后循环梗死患者接受静脉尿激酶(80~150万IU )溶栓治疗,根据是否有出血性转化分成出血性转化组( HT)和非出血性转化组( NHT)两组。观察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 FDP )、血小板、血糖、血脂等的变化;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以修正的Rankin指数评分( MR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价后循环溶栓治疗的远期疗效。并对可能与出血性转化相关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HT的发生率为24%;HT组总胆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低于NHT组(P<0.05);HT组NIHSS、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D-二聚体高于N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TC、LDL-C、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是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 P<0.05)。尿激酶输注后6h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均有不同程度升高,HT组明显,24h后再次升高。尿激酶输注后12h两组患者FDP 水平均下降,而HT组降低显著。溶栓后90d两组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较溶栓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NIHSS评分、FDP、D二聚体、TC、LDL-C是后循环脑梗死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且溶栓治疗能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活动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夏婷;赵东宝;罗鹏飞;邱啸臣;叶德邵;贺玲玲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探讨纤溶活性增强与RA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活动性RA组50例,病情缓解RA组50例.应用血凝仪、特定蛋白仪等,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FDP、DD和C反应蛋白(CRP),Clauss法测定Fg水平;光学毛细管法测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透射比浊法测类风湿因子(RF)IgG.采用两样本t检验、x2检验、直线相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活动性RA组FDP,DD和Fg升高(12.0±8.2)μg/ml,(3.1±3.1)μg/ml,(4.6±1.4)g/L],与RA缓解组[(2.1±1.1)μg/ml,(0.4±0.4)μg/ml,(3.0±0.6)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0,P<0.05;t’>2.69,P<0.01).FDP,DD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0,P>0.05);活动组与缓解组男性Fg均高于女性(t=2.19,2.38;P<0.05).FDP与疾病活动指数(DAS28)呈直线正相关(r=048,P<0.01),与ESR呈直线正相关(r=0.28,P<0.05).DD与DAS28,ESR呈直线正相关(r=0.69,0.52,P均<0.01).Fg与DAS28,ESR,CRP呈直线正相关(r=0.57,0.64,0.68,P均<0.01).FDP,DD,Fg与RF水平无直线相关(r=-0.07,0.06,-0.01,P均>0.05).FDP对活动性RA诊断的灵敏度94%、特异性100%、Kappa值0.94;DD为90%,86%,0.76;Fg为60%,88%,0.48.结论 活动性RA患者FDP与DD升高,纤溶活性增强与病情活动性密切相关,FDP、DD升高可作为RA活动的判断依据.诊断活动性RA的准确性FDP>CRP>DD>ESR>Fg>RF;RF对FDP和DD测定结果无影响.

  •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检测在小儿过敏性紫癜中的应用意义分析

    作者:高翠琴;刘日阳

    目的: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行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检测的应用意义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4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收治时间在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并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245例,并将2组体检人员经相应检测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浓度及检测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过敏性紫癜患儿经检测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2.48±0.40)μg/ml,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浓度为(11.63±3.15) μg/ml,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经检验的阳性率为57.14%、53.06%,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行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检测的应用意义显著,可为临床中确诊过敏性紫癜提供有力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分析肾损伤指标与纤溶指标在儿童过敏性紫癜继发肾损伤中的表达

    作者:张颖辉;孙小莉;冯国仙;崔丽娟

    目的 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继发肾损伤检测中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30例过敏紫癜患儿,按照是否出现肾损伤将其分为15例紫癜性肾炎(HSPN)组和15例普通型过敏紫癜(HSP)组,检测两组儿童24 h尿蛋白排泄量、血肌酐等HSP肾损伤指标,并比较血FIB、D-D和FDP纤溶指标的水平变化.结果 HSPN组24 h尿白定量显著高于HS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SP组相比,HSPN组血肌酐水平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FIB(≥4 g/L即为阳性)、D-D(≥0.3 g/L即为阳性)和FDP(≥3 g/L即为阳性)水平均表现为阳性结果.与HSP组相比,HSPN组FIB、D-D和FDP水平均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SPN患儿疾病活动期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继发性纤溶可能参与本病的肾损伤过程,但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血浆D-二聚体动态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雷惠新;汪效松;张旭;程琼;周秀珍

    目的 探讨脑梗死病人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67例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50名健康自愿者为对照.根据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期相比下降是否超过一个急性期标准差(脑梗死组患者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的标准差,本实验为0.325)将病人分为下降组和稳定组,分别对其预后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 脑梗死病人急性期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病人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急性期时下降者预后良好,稳定者预后不良(P<0.01). 结论 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可较直接地反映机体的凝血、继发性纤溶状态和病情的变化,对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应用ROC曲线评价血浆D-二聚体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振兴;陈萍;叶玉琼;滕菁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诊断价值. 方法 应用ACL Advance全自动血凝仪以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60例妊高征患者和60例正常孕晚期孕妇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ROC曲线分析确立其对妊高征的诊断临界值. 结果 1.中、重度妊高征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正常晚期孕妇显著增高(P<0.01);轻度妊高征患者和正常晚期孕妇血浆D-二聚体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ROC曲线下面积为0.942(SD:0.026;95%CI:0.891-0.993),孕妇血浆D-二聚体对妊高征的诊断临界值为0.514 mg/L,此时敏感性、特异性、Youden指数分别为89%、93%、81%. 结论 孕妇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对妊高征的辅助诊断有较高价值,以0.514 mg/L作为诊断界值较为合适.

  • D-二聚体含量测定在溶栓治疗中的动态观察

    作者:孟宪君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血浆D-二-聚体(D-dimer)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溶栓治疗中,D-二聚体的变化在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乳胶增强型免疫比浊法检测32例DVT患者在溶栓治疗过程中D-二聚体在不同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3天、1周、2周、治疗结束后)的含量.结果 溶栓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呈显著性升高,峰值出现时间多为第2天.治疗后1周D-二聚体下降至溶栓前的水平,治疗后2周D-二聚体与溶栓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D-二聚体降至正常范围.结论 乳胶增强型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操作简便、快速、敏感,可以作为血栓疾病的筛选诊断和治疗监控,也是DVT溶栓治疗时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的特异性重要指标.

  • D-二聚体与慢性阻塞性肺病预后关系的研究

    作者:崔蓉;王瑞芹;解晓悦;延峰;蔡善花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预后的关系.[方法]92例患者根据其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分为增高组及对照组,并动态随访,了解D-二聚体升高对COPD预后的影响.[结果]D-二聚体水平增高组其动脉血管闭塞性疾病的死亡率为10.34%和发病率17.24%,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3.17%,并发症发病率11.11%,P值<0.05).[结论]本研究发现COPD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增高与病人预后相关,会增加血管闭塞性疾病的危险.

  • 儿童过敏性紫癜继发肾损伤中血FIB、D-D和FDP的表达意义研究

    作者:黄可;刘日阳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的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紫癜继发肾损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100例过敏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出现肾损伤将其分为40例紫癜性肾炎(HSPN组)、60例普通型过敏紫癜(HSP组),另外选择3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三组儿童血FIB、D-D和FDP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在FIB、D-D和FDP阳性率方面,HSP组、HSPN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和HSPN组FIB、D-D、FDP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SPN组FIB、D-D、FDP浓度与HSP组比较,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SPN组血FIB和D-D、FDP呈显著正相关(r=0.553 P=0.000;r=-0.358,P=0.003).结论 继发性纤溶可能参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肾损伤过程,检测FIB、D-D和FDP对临床合理应用抗凝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 急性深静脉血栓治疗过程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裂解产物的变化

    作者:古兴元;陈志坚;吴建年

    目的:研究急性深静脉血栓(acut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DVT )治疗过程中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和FBG裂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 FDP)变化规律.方法:测定了86例ADVT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诊断即时、溶栓24 h、溶栓72 h、溶栓7 d以及溶栓第14天) D-二聚体(D-Dimer;D-D) 、FBG和FDP含量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结果:经F检验,诊断即时及治疗24 h血清D-D水平高于72 h、7 d以及14 d(P<0.05);治疗24 h、72 h以及7 d的血清FDP水平高于诊断即时以及14 d(P<0.05).经t检验,和诊断即时、治疗24 h以及72 h相比较,治疗7 d以及14 d的血清FBG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经sperman分析,ADVT血清FBG和FDP负相关(r=-0.78,P<0.05).血清FBG基础水平≥4.5 g/L者血栓完全消散百分率低(P<0.05).结论:联合检测D-D、FBG和FDP可能有助于判断ADVT病理生理状态和评估病情进展.

  • 手术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

    作者:梁红梅;唐万兵

    目的 动态检测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后静脉血浆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探讨其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322 例手术治疗患者按手术类型进行分组,颅脑手术者55例(A组);心胸手术者38例(B组);骨科手术者96例(C组);腹部手术者79例(D组);妇产科手术者54例(E组),采集各组患者术前、术后 24 h内、术后3 d、术后7 d静脉血,用自动凝血仪检测血浆D-D及FIB水平.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24 h内、术后3 d的D-D水平与术前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比较,A、B、C组术后24 h内、术后3 d、术后7 d的FIB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后患者存在凝血及纤溶异常,特别是颅脑手术、心胸手术、骨科手术后应密切关注患者血浆D-D及FIB水平变化,对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及评估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于伟涛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我院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60例,设为研究组,检测发病后1d、3d及14d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指标;以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病后1d,3d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研究组患者发病后14d的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发病后3d、14d的D-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研究组患者发病后1d的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存在纤溶活性短期增高现象,可能为脑损伤代偿反应.

  • 应用凝血标志物诊断肺癌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病例对照

    作者:张蕾;谭榜云;孙志鹏;卢大鹏;安淑娟;陈琳;张巧梅;李燕平

    目的 评价肺癌患者凝血标志物的变化,分析其对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原发性肺癌患者、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61例为肺癌组、肺部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3组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和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的含量,用免疫荧光检测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肺部良性疾病组血浆t-PAIC、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均P<0.05),肺癌组血浆TM、TAT、t-PAIC、PIC含量明显增高(均P<0.05);与肺部良性疾病组相比,肺癌组血浆TM、TAT含量明显增高(均P<0.05);TM、PIC、D-二聚体含量在肺癌的不同病理类型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肺癌患者存在凝血及纤溶系统异常,TM、TAT、t-PAIC、PIC对血栓的形成表现敏感,是诊断肺癌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可靠指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