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康复训练对40例流浪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朱琼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流浪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1例流浪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康复组进行系统的生活技能训练,社会功能训练和康复教育.在康复训练前,康复训练后第4周末和第8周末分别进行BPRS和ADL评分比较.结果:康复组在康复训练第8周末BPRS总分,缺乏活力因子和敌对猜疑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总分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流浪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 技能训练对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林春洁;苏保育;肖旭曼;何丽婵;黄维手;杨宇;苏巧丹

    目的:探讨技能训练对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60例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有关技能训练.训练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技能训练1年后,患者ADL、SDSS评分较训练前好转,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功能及自理能力等均较训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技能训练帮助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促进全面康复.

  • 长期滞留在院的流浪精神病患者临床现状调查

    作者:黄彩英;邓大勇;孙录;杨建明;彭志珍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自编的调查量表对2010年1月至12月在我院住院时间>1年的125例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长期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多数姓名、年龄、既往史和籍贯不详;滞留在院人数自2005年后逐年增加,至今仍滞留在院107人(其中2005年后入院的人数为104),占85.6%;入院直接原因以脏臭流浪、赤身裸体、伤人毁物、扰乱交通、问话不答为主;存在言语功能障碍者占85.6%、生活自理能力差者占82.4%、智能低下或无法检查者占88%、精神疾病无法确诊者占43.2%;住院后常伴发各种皮肤病、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和躯体疾病,死亡率高.结论:长期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多存在言语功能障碍,难以获得有效信息,诊断和治疗难度大,常合并多种躯体疾病,死亡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和多部门协作救助.

  • 广州市收治的流浪精神病患者户籍地调查分析

    作者:朴轶峰;陆树平

    目的:分析广州市收治的流浪精神病患者来源。方法:对在2013年上半年出院且其户籍地资料有记录者为研究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上半年出院人数529人,资料完整者472人。其中来自华南地区者173人,华中地区者158人,西南地区66人,华东地区33人,西北地区19人,华北地区10人,东北地区8人,越南籍5人。结论:广州市收治的流浪精神病患者主要来自华南地区和华中地区。

  • 对精神病住院患者进行艾滋病检测的必要性及其对策

    作者:熊日先

    精神病患者因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现实检验能力,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加以约束和控制,常成为性侵犯的实施者和被害者、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者.这些因素造成精神病患者,特别是流浪精神病患者成为艾滋病的易感高危人群,当务之急是早期发现其中的感染者和患者.因此,在精神病专科医院开展常规HIV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 惠州市流浪精神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干预对策

    作者:郑元欣;卢全恩;黎金鹏;刘向民

    目的 对惠州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以2016年1月-2018年10月间惠州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接收的501例流浪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性别构成、来源、入院原因、疾病诊断情况等相关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给予针对性药物治疗和护理,并评价临床干预效果.结果 流浪精神病患者以男性居多,多为滋事和行为不当而被救助机构或派出所强送入院,患者疾病诊断困难,多数是未特定性精神障碍,部分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种类较多,以高血压、糖尿病居多;经治疗和护理,400例患者存活且出院,其中117例回归家庭.结论 流浪精神病患者病情复杂、诊断困难,给予针对性的系统干预,效果理想.

  • 流浪精神病合并艾滋病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作者:李明

    目的 了解我国目前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艾滋病的发病原因,并提出医院在救治时的应对策略.方法 通过社会调查和文献调研探讨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艾滋病的发病原因和应对策略.结果 不正常和复杂的性行为关系,身体抵抗力弱,生活环境恶劣和社会对该群体的歧视使得流浪精神病患者成为艾滋病的高发人群.结论 医院在对该群体的救治过程中要做好艾滋病的筛查和卫生工作,制定好艾滋病患者护理防治的预案,并加强好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预防培训.

  • 435例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临床因子分析

    作者:何璀;罗毅

    武汉市优抚医院一直承担武汉市救助站和“110”的精神疾病初筛诊治工作,同时也对其他病种的防控工作。下面将435例流浪精神病患者及其他病种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给民政所属医院单位临床科室的构建提供参考,同时也促进兄弟医疗单位的沟通共识,以期政府及社会予以更多经济支持。

  • 伴躯体疾病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

    作者:谢丹

    目的:探讨伴躯体疾病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更好地指导护理工作。方法将102例流浪精神病与同期住院的102例一般精神病患者进行临床比较。结果与一般精神病患者比较,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较多,以皮肤感染、创伤、贫血、黄疸为主;精神症状以思维紊乱、行为异常为主,合作性较差(P<0.05)。结论流浪精神病比一般精神病患者护理和管理难度大,需在入院处置、消毒隔离、心理护理和病房管理等方面加强。

  • 太原地区流浪精神病患者现状特点及管理对策

    作者:杨彦萍;董建萍

    我院在2004年1月至2007年3月期间,共收治流浪精神病患者120例,本文对太原地区流浪精神病患者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 太原地区流浪精神病患者现状特点及管理对策

    作者:杨彦萍;董建萍

    我院在2004年1月至2007年3月期间,共收治流浪精神病患者120例,本文对太原地区流浪精神病患者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 中国和西方的流浪者

    作者:

    近期陈清等[1]的报道可能是迄今为止中国关于流浪精神疾病患者的彻底、设计严格的研究.该研究对2007-2009年间在上海市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治疗的住院流浪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较小样本的住院非流浪精神疾病患者的特征进行了比较.与非流浪精神病患者相比,流浪精神疾病患者更有可能为男性、未婚、来自外省市及无收入来源.流浪精神疾病患者与其他住院患者的精神疾病诊断鲜有差异(两组均有较高比例的精神分裂症),但流浪组更有可能共患躯体疾病,既往因肇事肇祸而住院过.令人惊讶的是,从2008年5月到2009年4月,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流浪者的比例几乎翻倍.

  • 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调查

    作者:邓先华;张美燕;毕建强;许玉梅;时君

    目的:调查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43例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入组的患者中69±流浪精神病患者伴有躯体疾病,以皮肤软组织损伤(38±)、传染病(25±)和营养不良(15±)为多。男性患者皮肤软组织损伤、骨折、感染性疾病伴有率明显多于女性(χ2=51.92,P ﹤0.001;χ2=5.82,P =0.016;χ2=8.15,P =0.004);女性患者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χ2=13.42,P ﹤0.001)。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普遍伴有躯体疾病,女性患者性病伴发率高,男性患者躯体损伤、感染性疾病伴发率高。

  • 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作者:洪华珍;谢秀钦;李建秀

    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及社会对精神卫生事业投入的不断增加,精神病患者,特别是流浪街头的患者,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关注.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由市救助中心和"110"警车送来的流浪精神病患者不断增加.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6例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与一般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护理对策.

  • 药物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流浪精神病患者

    作者:谭悦;胡凤香;袁也丰

    目的 探讨在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流浪精神病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将由救助站或公安部门送至收容救治的流浪精神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给予单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50例,给予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2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2组的临床疗效,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患者的日常行为能力.结果 治疗12周后,2组患者的PANSS量表评分提示病情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其中研究组患者PANSS的阴性症状、精神病理学症状改善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NOSIE评分提示,研究组患者的病情总体估计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以及日常行为生活能力的改善有辅助治疗作用.

  • 护理干预在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袁智云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我院收治的流浪精神病患者235例作为观察组,进行相关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选取2014年我院收治的流浪精神病患者2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分析两组危险性和经治疗后的改善情况,通过康复疗效评定量表得分对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危险行为发生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危险性评估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流浪精神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不仅能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降低患者的危险性,还能对特殊的病患护理干预更加有针对性,达到的效果更佳良好.

  • 流浪精神病患者与普通精神病患者智力比较分析

    作者:张露莹;侯吉星;戴尊孝;张海宇

    目的 了解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智力情况,为相关部门的救助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符合美国精神病协会制定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DSM-Ⅳ)诊断标准的371例流浪精神病患者和353例一般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韦氏成人智力表(WAIS-RC)测定;并对测定结果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结果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流浪精神病患者的平均智商为64.19±15.19,一般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平均智商为80.50±13.30.两组言语智商均显著高于操作智商(P<0.01),且流浪组智商显著低于一般住院组智商(P<0.01).结论 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精神发育迟滞患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住院精神病患者,相关部门应重视流浪精神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智力发展,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其对家庭、社会造成的负担.

  • 流浪精神病患者院内康复模式探讨

    作者:王玉玲;程新强;胡雄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患者住院康复模式,使患者达到佳康复效果。方法:将449例流浪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维持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封闭式管理,观察组给予综合干预模式干预。干预前及干预3月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和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 )综合评定患者康复效果。结果:干预3个月末,观察组ADL总分及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IPROS总分及各分项分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各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干预模式可有效提高流浪精神病患者院内康复效果。

  • 流浪精神病患者HBsAg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谢聪敏;张海宇;张露莹

    目的 了解流浪精神病患者HBsAg感染情况.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陕西省精神卫生中心2008 -2010年收治人院的1 069例流浪精神病患者及同期11 447例普通精神病患者进行检测,用百分数表示其HBsAg感染率,并对检测结果使用社会科学软件包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各组之间采用x2检验比较其差异. 结果 流浪精神病患者与同期普通精神病患者之间HBsAg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男女之间HBsAg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卫生管理部门及医务工作者要加强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管理,降低流浪精神病患者HmAg的感染率.

  • 2009-2015年乌鲁木齐地区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并发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田玉莲;徐英;常海霞

    目的 调查乌鲁木齐地区流浪精神病患者并发传染病的情况,为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救助体系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自制调查表,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09-2015年收治的流浪精神病患者中并发传染病的人口学信息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7年间收治了1 522例流浪精神病患者中,197例(12.94%)患者并发有8种传染病,疫情呈现逐年下降趋势(x2=242.21,P<0.01).其中结核67例(34.01%),乙肝50例(25.38%),梅毒患者30例(15.23%),HIV9例(4.57%);男性多于女性;出院10例(5.08%),转外院治疗6例(3.05%). 结论 对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救助过程中,对并发传染病带来的危害,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救助体系,加大对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力度,降低其对自身及社会的危害.

54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