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Stanford A型夹层累及主动脉根部的功能解剖成像研究

    作者:苟中山;韩建成;贡鸣;李海洋;何怡华

    目的 探讨RT-3D-TEE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根部的成像方法与其所显示重要解剖结构的病损改变.方法 31例患者进行RT-3D-TEE成像,分析成像方法及其所能显示重要解剖结构受损所致主动脉根部功能障碍情况.结果 (1) RT-3D-TEE对主动脉窦壁、窦管交界、主动脉瓣及瓣环、内膜片及破口的显示率均为100%,对左、右侧冠状动脉开口显示率分别为83.8%、93.5%.(2)显示主动脉根部各结构佳成像切面:①主动脉窦壁及冠状动脉开口 高位食道100°~120°并探头右旋约90°切面;②主动脉瓣环 中食道120°切面;③主动脉瓣、内膜片及破口 中食道0°~30°切面.结论 RT-3D-TEE能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根部的相关结构解剖毁损情况进行实时三维动态重建,从而为主动脉根部功能受损程度的准确评估提供影像学支持.

  • 降阶梯思维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滕红;秦冬岩;陈惠;曾雪芳;张丹

    目的 探讨降阶梯思维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护理质量及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急诊科42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观察组)应用降阶梯思维进行护理,并与2012年6月-2013年5月应用常规性护理的4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两阶段患者抢救效果、护理质量、满意度、并发症、护理缺陷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警时间、确诊时间、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沟通能力、责任心、熟练程度、服务态度、书写规范性、应急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缺陷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降阶梯思维能有效提高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缺陷及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拔除气管插管预防性给予高流量氧疗的效果评价

    作者:徐向朋;高玉芳;张彬彬;魏翠英;张鑫;田惠

    目的 探讨高流量氧疗方法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心脏外科因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入院、术后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2017年1月-4月的45例为对照组,采用普通面罩式雾化器吸氧方式.2017年5月-10月的45例为试验组,采用呼吸机高流量氧疗方式.高流量氧疗组参数设置:氧浓度(FiO2) 40% ~60%,氧流速35~60 L/rmin,72 h后更换为普通面罩氧疗.结果 试验组的氧合指数、氧分压在测量时段较对照组均有提高,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在测量时段较对照组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24 h、48 h、72 h后口腔鼻腔干燥症状评分和咽喉疼痛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低氧血症发生率和二次插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预防性应用高流量氧疗能够提高PaO2/FiO2、PaO2,降低PaCO2、呼吸频率,减轻呼吸道不适症状,降低低氧血症、二次插管发生率.

  • 肺复张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

    作者:刘洋;唐杨烽;李白翎;郑艳华;周炜;陈常兴;唐小军;徐志云

    目的:评价肺复张术对于改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低氧血症(以术后24h内氧合指数< 150 mmHg为标准,1mmHg=0.133kPa)患者25例,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31~61岁,平均(46.0±9.2)岁.持续监测有创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率,按照理想体质量给予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结合呼吸末正压(PEEP)递增法进行肺复张术.于复张前后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及监测静态肺顺应(Cs).结果:全部患者肺复张后PaO2、PaO2/FiO2及Cs较复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肺复张后PaO2/FiO2较第1次复张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气压伤或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结合肺复张策略可以有效改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在大PEEP不超过20 cmH2O(1cmH2O =0.098kPa)的情况下,肺复张是安全的且对循环影响较小.

  •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伴意识障碍8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天龙;訾杰;申芳芳;杨培育;李玲玲;吴建维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意识障碍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意识障碍患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意识障碍发病率达34.8%,意识障碍水平重且多伴严重高血压及多器官受损.结论:意识障碍与弓上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通过积极的治疗意识障碍水平多能恢复,并为进一步治疗做准备.

  • 封堵器治疗局限性升主动脉穿通性溃疡

    作者:左健;杨剑;王少玮;李凯;俞世强

    Stanford A型主动脉穿通性溃疡致死风险非常高,一旦确认,均要积极治疗,目前手术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对于急、慢性的A型主动脉穿通性溃疡,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覆膜支架介入治疗B型主动脉穿通性溃疡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但对于A型主动脉穿通性溃疡仍然属于相对禁忌证,大多需要配合外科手术来完成.2011年12月,我们对1例急性升主动脉穿通性溃疡的患者进行了封堵器封堵术.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效果满意.我们认为对于升主动脉穿通性溃疡患者,可以尝试使用封堵器封堵破口,这有利于减少患者的创伤,避免复杂的外科手术.

  • Bentall术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

    作者:陈彧;马维国;李建荣;郑军;朱俊明;刘永民;孙立忠

    目的 探讨应用主动脉全弓替换结加支架象鼻手术(孙氏手术)治疗Bentall术后未手术部位新发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弓病变的中远期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6年2月141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弓部病变的Mar fan综合征(MFS)患者资料,11例(7.8%)初次因主动脉根部瘤行Bental1手术,其中男10例,年龄(43.2±8.6)岁(26~ 50岁),急诊手术8例,高血压病史4例,家族发病史7例,均行孙氏手术治疗.Bentall手术至孙氏手术时间间隔(11.3±5.8)年.依据术前降主动脉近端直径是否大于> 40 mm分两组.收集所有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和主动脉CTA影像学资料,分析孙氏手术后远端主动脉假腔血栓化程度、主动脉直径变化,远端主动脉扩张和再次手术等早期和中远期预后.结果 11例Bentall术后合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MFS患者均成功行孙氏手术治疗,无脊髓损伤.术前降主动脉近端直径> 40 mm组患者住院死亡3例,其中1例手术时间长,肺实变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围手术期脑梗塞并脑出血;1例远端主动脉破裂.孙氏手术后随访(5.3±2.0)年(2.1~8.1年),随访率100%.远端主动脉假腔血栓化率在支架象鼻近端周围达100%,非支架降主动脉段达75.0%;支架近端无内漏,无远端主动脉破裂.3例远端主动脉缓慢扩张,大直径达50 mm,拟择期行胸腹主动脉替换手术(TAAAR)术.晚期非心脏原因死亡2例,无再次手术.术前降主动脉近端直径> 40 mm组与≤40 mm组相比,FET支架段降主动脉重塑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非支架降主动脉段,膈肌和肾动脉水平两组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孙氏手术后1个月、1年和6年生存率分别为81.8%,72.7%和63.6%.结论 孙氏手术治疗Bentall术后远端未手术部分新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弓部病变的MFS患者早期死亡比例较高,中长期预后好.术前降主动脉近端直径大于40 mm是早期死亡、远端主动脉扩张和再次手术等主动脉不利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预防性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效果研究

    作者:杨毅;刘楠;孙立忠;杨勇

    目的 研究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AD)手术拔管后的患者,预防性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拔管后低氧、循环不稳定等不良事件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心脏外科因AAD入院,术后拔除气管插管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使用RandA1.0软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应用预防性NPPV和常规面罩氧疗处理.NPPV前2h参数设置:吸气压(IPAP) 14~16 cmH2O(1 cmH2O =0.098 kPa),呼气压(EPAP)6~8 cmH2O,氧浓度(FiO2)0.35~0.55;2~8h降低参数设置:IPAP 10~ 12 cmH2O,EPAP 4 cmH2O;8 h后撤除并常规氧疗.氧疗参数设置:流量6~ 10 L/min,FiO20.35~0.55.对比研究两组在治疗后2、8、24 h、3天的临床效果及再次气管插管率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PPV组氧分压、氧合指数在治疗后2 h[94.7(89.7,100.1)mmHg(1 mmHg=0.133 kPa)对84.5(78.7,87.1)mmHg,P<0.05;(192.7±31.2) mmHg对(167.0±18.9) mmHg,P <0.05]、8 h[99.1(90.3,132.8)mmHg对86.3 (82.3,95.6) mmHg,P<0.05;198.2(180.5,246.2)mmHg对172.5(164.7,191.2) mmHg,P <0.05]、24 h[(100.0±18.9) mmHg对(87.3±12.9)mmHg,P <0.05;(197.5 ±36.8)mmHg对(170.1 ±29.8) mmHg,P <0.05]、3天[98.2(87.4,110.5)mmHg对86.8(79.4,89.6) mmHg,P<0.05;(193.2±37.1) mmHg对(164.4 ±23.8) mmHg,P<0.05]均明显提高,同样时间点的呼吸频率减慢;治疗后24 h、3天心率、平均动脉压下降;治疗后3天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NPPV组肺膨胀不全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更短.结论 AAD拔管后早期预防性应用NPPV可改善氧合指数,一定程度改善心功能、防治肺不张,缩短住院时间.

  • 建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风险评估系统的探索

    作者:宋先荣;孟丽;苑星;扶伟;曹烨;李金红;张婉真;刘玉梦

    目的 研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ICU滞留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相应的围手术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脏外科2011年9月至2016年5月连续收治的509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诊手术418例.通过对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建立围手术期评估系统.以ICU滞留延长作为终点事件(ICU滞留延长定义为ICU停留超过7天),将其可能危险因素纳入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得到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用ROC曲线以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围手术期病死率8.64%(44/509),ICU滞留平均5.06天,98例超过7天.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卒中史、肥胖、急诊手术、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肾功能不全、大量输血、低氧血症、肺部感染为ICU滞留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0.76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512.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logistic模型能成功预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ICU滞留延长的发生风险,预测效能满意.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谵妄的临床研究

    作者:宋先荣;程兆云;刘富荣;丁付燕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建立合理的术前评估系统和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行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完成手术(鼻咽温降至23℃),术后进入重症监护室接受标准的监护治疗,如果患者发生精神变化,根据CAM-ICU量表评估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谵妄组和非谵妄组.对术前、术中、术后与谵妄发生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和再次气管插管率.结果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148例,术后谵妄的发生率约31.1% (46/148).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病史、认知障碍史、急诊手术、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术中血压波动、围手术期输血量、术后睡眠质量和电解质紊乱.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高血压病史和认知障碍史、术中平均动脉压波动>30 mmHg(1 mmHg =0.133 kPa)、深低温停循环时间> 40 min、术后睡眠质量差和电解质紊乱为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预测因素.两组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气管插管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谵妄的发生率高,术前高血压病史和认知障碍史、术中血压波动大、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长、术后睡眠质量差和电解质紊乱是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谵妄的识别、评估和管理.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徐红党;郎志斌;赵亮;王旭;邱林;林洪启;张加强;孟凡民;程兆云;张志东;葛振伟;高传玉

    目的 回顾性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围手术期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和并发症,探讨其高胆红素血症管理策略.方法 连续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 1月大血管外科TAAD患者290例,男210例,女80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和血清总胆红素峰值,根据围手术期血清总胆红素峰值是否>51.3μmol/L分为两组.将单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记录两组院内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肾损伤、肺损伤、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院内病死率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OR=2.105,95%CI:1.153~3.125,P=0.016)、体外循环>3.5 h(OR=1.103,95%CI:1.316~6.151,P=0.031)、大量溶血(OR=1.503,95%CI:1.506~6.651,P=0.029)、24 h异体红细胞输入量>2000 ml(OR=1.381,95%CI:0.956~2.552,P=0.036)是TAAD围手术期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总胆红素峰值≥51.3μmol/L组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生率显著增高(2.5%对0,P=0.021),人工肝治疗显著增多(2.5%对0,P=0.021),急性肾损伤(37.5%对25.2%,P=0.039)和急性肺损伤(38.7%对 19.5%,P=0.035)发生率明显增高,机械通气[(4.1± 1.6)天对(2.8± 1.3)天,P<0.05]、ICU停留[(5.1±2.3)天对(3.9± 1.8)天,P=0.035]和住院时间[(19.3±3.1)天对(17.3±2.5)天,P=0.035]明显延长,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增高(52.5%对32.6%,P=0.002),院内病死率(17.5%对8.1%,P=0.037)明显增高.结论 术前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体外循环>3.5 h、大量溶血、24 h异体红细胞输入量>2000 ml是TAAD围手术期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总胆红素峰值≥51.3μmol/L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明显增加.因此,应更重视TAAD围手术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更积极地动态监测血清总胆红素变化,更精准地寻找病因和综合施治,从而控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和改善预后.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手术后脑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宋先荣;孟丽;张婉真;曹烨;扶伟;李金红;韩晓丽;都伟丽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手术后脑部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21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9例、女性77例,年龄27~68(46.8±11.1)岁,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脑部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术后脑部并发症包括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PND)和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TND).对术前、术中、术后与脑部并发症发生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二次插管率和住院死亡率.结果 术后发生脑部并发症共61例(28.2%),其中PND 8例(3.7%)、TND53例(24.5%).出现脑部并发症组死亡10例,无并发症组死亡5例,总住院病死率7.87%(17/216).两组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再次气管插管率和住院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病史、脑卒中史、术前脑神经系统症状、急诊手术、术中低血压及血压波动、术中高血糖、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围术期输血量、术后低氧血症、肾功能不全、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和急性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深低温停循环时间>40 min、术中平均动脉压波动>30 mm Hg、输注红细胞>1L、血肌酐>2.1 mg/dl和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为脑部并发症有意义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长、术中平均动脉压波动大、大量输注红细胞、肾功能不全和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手术后脑部并发症的有意义的独立预测因素.

  • 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修复技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应用

    作者:唐杨烽;徐激斌;徐志云;韩林;陆方林;邹良建;郎希龙

    目的 评价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瓣根部修复技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间采取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瓣根部修复技术治疗83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3例,女性20例,年龄22~71(47.4±10.9)岁.采取封闭主动脉根部夹层、主动脉瓣交界悬吊加固并于窦管交界上方置换升主动脉的主动脉根部重建术74例,David手术9例.结果 全组住院期间死亡7例(8.4%).随访71例,平均随访(3.4±1.5)年,心功能恢复良好,NYHA分级Ⅰ级66例、Ⅱ级5例;主动脉瓣轻度反流6例,中度反流2例;无因主动脉根部病变而需再次手术治疗者.结论 结合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病变的特点,采取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修复技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里程楠;孙立忠;朱俊明;刘永民;郑军;陈雷;刘巍;葛翼鹏;潘旭东

    目的 评估欧洲评分Ⅱ是否能够有效预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孙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探索孙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 自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共240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纳入研究.术后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定义为机械通气时间延长.计算所有患者的欧洲评分.欧洲评分的区分能力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校正能力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结果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术后院内总体病死率为10.0% (24/240),术后平均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为17.0(12.5,56.0)h.共74例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欧洲评分Ⅱ的区分能力(ROC曲线下面积=0.52)及校正能力(Hosmer-Lemeshow,P<0.05)均不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比值比(OR)=2.88,P=0.00]、脑卒中病史(OR=1.04,P=0.03)、外周血白细胞计数(OR =3.19,P=0.00)、发病至手术时间小于1周(OR=3.68,P=0.001)、体外循环时间(OR=1.96,P=0.02)为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年龄大于48.5岁(OR=3.85,P=0.00)、术前外周静脉血白细胞计数超过13.5×109/L(OR=4.05,P=0.00)、发病至手术时间小于1周(OR=3.75,P=0.002)是孙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术前白细胞计数超过13.5×109/L、发病至手术时间小于1周是孙氏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欧洲评分Ⅱ不能有效预测急性Stanford A型夹层孙氏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术前及术中采取措施减少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轻炎性反应可能是一种潜在的主动脉手术脏器保护策略.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时机的选择

    作者:张兆喻;董逸飞;孟毅;董书强;曹文峰;谢鹏禄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选择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时机.方法 回顾我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肾功能衰竭患者16例,均选择CRRT,按透析介入时机不同分为A、B两组,A组为术后发现血肌酐> 442 μmol/L或K+ >6.5 mmol/L或24 h无尿即进行CRRT,B组为术后发现血肌酐进行性升高且> 260μmol/L或K+进行性升高且>5.5 mmol/L或尿量较前有减少趋势即进行预防性CRRT,观察两组CRRT持续时间、ICU时间及转归等.结果 B组CRRT持续时间、ICU留住时间明显短于A组,医疗费用明显少于A组(均P<0.05).结论 CRRT的合理干预是治疗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成功的关键.

  • 血管腔内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进展

    作者:王深明;王斯文

    主动脉夹层病变累及升主动脉者称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A),按Debakey分型包括De-s Bakey Ⅰ、Ⅱ,以及内膜撕裂口位于近端降主动脉但逆行向弓部和升主动脉撕裂的DeBakeyⅢ病变.TAAA的病变主要累及升主动脉,可延及弓部、胸部降主动脉甚至腹主动脉.TAAA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开放手术,包括单纯人工血管置换术、Wheat 术、Bentall术、Cabrol术和David术等.这些手术必须在深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等辅助下进行,而且操作复杂,创伤较大,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虽然近年来麻醉技术、医疗器械以及术者经验的不断提高,A型主动脉夹层传统手术治疗效果并未获得明显改善[1].

  • alpha-1抗胰蛋白酶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的研究

    作者:李继军;夏利民;宋凯;田爱丽;陆树洋;亚尔麦麦提·穆萨;阿迪力江·居麦

    目的:探究α-1抗胰蛋白酶在A型主动脉夹层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取2012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例、升主动脉瘤患者8例、正常组8例的资料信息,比较各组血管组织中AAT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清中AAT含量的变化.使用人原代血管内皮细胞验证AAT对于血管内皮细胞在胰酶刺激下发生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采用皮下缓释angⅡ和血管注射胰酶构建比格犬血管夹层模型,给予AAT治疗后检测Caspase家族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使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在A型血管夹层患者和主动脉瘤及正常人血管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AAT表达,其中在主动脉瘤患者中AAT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AAT表达较正常组显著下调(P<0.05);在人原代血管内皮细胞中使用AAT预孵育12h后原代在MMP-2/9压力的作用下,其组织表达的Caspase家族蛋白Caspase-3、Caspase-8较PBS预孵育组显著下调.在动物模型体内,AAT治疗能够显著下调Caspase家族蛋白的mRNA和蛋白水平(P<0.05).结论:AAT能够通过抑制Caspase家族蛋白的激活进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终保护血管组织,阻止其形成动脉夹层.

  • 直视下置入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在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作者:彭冉

    目的:总结直视下置入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在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经验.方法:在对1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急诊外科手术治疗时有13例术中直视下行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置入,并对治疗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3例行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置入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出院3月后复查256排螺旋CT,近心端假腔闭合,远端12例血栓形成,1例残余3 cm长假腔.结论:直视下置入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在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时,可简化手术操作,减少出血风险,术后并发症少,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作者:苏云艳;范阜东;熊剑秋;李丽

    目的 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气管插管延迟拔除的危险因素,促进围术期康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4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气管插管是否延迟拔除,将患者分为延迟拔管组(96例)及非延迟拔管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气管插管延迟拔除的危险因素.结果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气管插管延迟拔除发生率为65.7%(96/146).96例延迟拔管患者中2013年以前收治的有62例,占64.5%(62/96);2013年以后收治的有34例,占35.4%(34/96).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气管插管拔管延迟组年龄高于非延迟组年龄,心肌阻断时间长于非延迟拔管组(均P<0.05),延迟拔管组患者总输血量明显增加(P<0.001).结论 气管插管延迟拔除影响患者围术期康复,因此,对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外科治疗的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尽量减少围术期血制品的输入,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延迟拔管患者的护理,提高围术期安全.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改良象鼻主动脉弓置换术的护理

    作者:李卫华

    目的 总结和探讨改良象鼻主动脉弓置换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方便性抽样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缓解镇痛、控制血压,术中加强脑保护,术后进行早期心血管系统处理、神经系统监护、呼吸道管理;预防肾功能不全、感染;防治出血、渗血等护理措施.结果 除1例患者术后发生昏迷外,其余17例均获得成功.结论 科学严谨的护理措施是提高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人造血管置换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有效保障.

4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