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作者:张冰;任澎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143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1次/d,每晚睡前口服.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0个月测定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患者治疗后TC、TG、LDL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1例出现腹胀,不影响治疗,余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具有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辛伐他汀在糖调节受损人群干预颈动脉中膜厚度的研究

    作者:王专运;郝清顺

    目的:了解不同糖调节受损(IGR)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IMT)的差异性,明确IMT的危险因素及观察辛伐他汀对IMT影响.方法:收集新诊断220例IGR患者及160例正常糖耐量人群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空腹及餐后血糖(OGTT)、空腹血脂、WHR、HOMA-IR等指标,并应用彩色Doppler B型超声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IMT,分析不同糖调节受损状态患者IMT差异性.将IGT组及 IFG+IGT组患者混合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辛伐他汀干预组,6个月、1年后观察两组IMT的变化.结果:①IGT组及IFG+IGT组IMT分别与 IFG 组及 NGT组分别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他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多元素回归分析显示: IMT与年龄、收缩压、TC、LDL-C、 WHR、2hPG、HOMA-IR呈显著相关(p<0.05,p<0.01).③6个月、1年后所有IGT及IFG+IGT患者 IMT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厚,但辛伐他汀治疗组较对照组增加缓慢,两组IMT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正常人群比较,IGR组中的IGT 、 IFG+IGT的IMT已经增厚,而辛伐他汀可以延缓IGR患者早期动脉硬化(AS)进展.

  • 复方丹参滴丸联用阿托伐他汀钙对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效果

    作者:史丽;刘俊峰;谷君;宁改君;李明霞;任卫东

    目的:分析复方丹参滴丸联用阿托伐他汀钙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人均采用常规降糖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并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双侧颈总动脉平均内径(BCCAD)、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动脉血流参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与低密度脂蛋白蛋固醇(LDL 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IMT为0.49 mm±0.06 mm, BCCAD为5.93 mm±1.16 m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63 mm±0.07 mm,6.78 mm±1.11 mm(P<0.05);斑块检出率、各斑块类型低于对照组,与动脉血流参数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用阿托伐他汀钙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脂、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 颈动脉超声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对胸痛患者筛查作用的研究

    作者:孙晓琪

    目的 通过颈动脉中膜厚度(IMA)测定及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测定,探讨其对发病早期胸痛患者的筛查作用.方法 60例胸痛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分析IMA结果,并与心电图对比分析,测定并分析各组间血浆H-FABP水平,并与CK-MB做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IMA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IMA诊断阳性率高于心电图诊断阳性率;血浆H-FABP在冠心病早期即明显升高,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高于心绞痛组,各组H-FABP诊断阳性率均高于CK-MB诊断阳性率.结论 颈动脉中层厚度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有助于发病早期的胸痛病因识别,尤其对冠心病的识别和危重程度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 脑血栓形成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吴中华;王叙德;包友枝;蔡长明;余立松;胡慧萍

    目的:分析脑血栓形成患者的血脂水平与颈动脉中膜增厚及粥样斑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97例首次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的103例神经内科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血生化检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 a(LPa)、血尿酸(UA)以及颈动脉 IMT 与粥样斑块的检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结果显示,两组的 TG、UA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 HDL-C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970,P =0.003),TC、LDL-C、LPa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85,t =4.196,t =3.945;P<0.05)。观察组左颈动脉 IMT 为(1.17±0.27)mm、右颈动脉 IMT 为(1.15±0.30)mm,对照组左 IMT 为(0.76±0.21)mm,右侧为(0.75±0.22)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39,t=9.493,P<0.05);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55.67%、对照组为1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5,χ2=22.42,χ2=41.56,P<0.05);斑块性质比较,观察组软斑块检出率为46.30%,对照组为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5,P<0.05)。结论血清 TC、LDL-C、LPa 的水平升高,HDL-C 的水平降低,颈动脉 IMT 增大及粥样斑块形成与脑血栓形成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 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作者:陆明雪;刘红伟;吴景华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作为糖尿病组,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有无斑块;并根据有无斑块情况分为有斑块组63例,无斑块组55例;随机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对象的血浆Hcy、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并分析其与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3组对象间的年龄、TC、TG、LDL-C、hs-CRP、Hcy检测水平及IMT测值按对照组→无斑块组→有斑块组的顺序递升(P均<0.01);HDL-C水平递降(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OR=2.797,P<0.01)、Hcy(OR=1.233,P<0.01)、LDL-C(OR =4.821,P<0.01)、TC(OR=2.198,P<0.01)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高,早期监测及干预其hs-CRP及Hcy水平,可能在预防、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方面获益.

  • 新疆维吾尔族中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作者:宋海峰;王燕群;巫刚;姚刚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中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合并高血压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诊治的中年新疆维吾尔族OSA患者58例,高血压患者66例,OSA合并高血压患者64例,正常对照组56例.测量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测量颈动脉中膜厚度并行组间比较.结果OSA组和高血压组颈动脉中膜厚度[(0.75±0.13)mm、(0.76±0.08)mm]、血清hs-CRP[(3.57±1.52)mg/L、(2.18±0.64)m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67±0.05)mm、(1.00±1.73)mg/L];OSA合并高血压组颈动脉中膜厚度[(0.84±0.08mm)]、血清hs-CRP[(5.18±1.83)mg/L)]高于OSA组、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中年人OSA与高血压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和炎性因子hs-CRP中具有协同作用.

  • 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血清BMP-2及BMP-7与颈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冬梅;王科;方媛;刘静静;江洁龙;任伟

    选取慢性肾脏病5期( CKD5期)住院患者52例,予以颈动脉多普勒检查,并记录颈动脉中膜厚度以评估血管钙化情况,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为对照组。参加者均检测血清骨形态蛋白2(BMP-2)、骨形态蛋白7(BMP-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钙( Ca)、磷( P)、全段PTH( iPTH)指标。结果显示病例组血清BMP-7低于对照组,BMP-2高于对照组。病例组中颈动脉钙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与高 BMP-2、低 BMP-7相关;血清BMP-2与BMP-7呈负相关性。

  • 血压晨峰与大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

    作者:许卓帆;吕敏清;岳晓军

    目的 探讨血压晨峰(MBPS)与大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124例(高血压组,其中有血压晨峰56例,无血压晨峰68例)与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其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值,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其颈动脉中膜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并对3组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组无任有无血压晨峰,其baPWV、IMT值及斑块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其baPWV、IMT值及斑块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P<0.05).结论 血压晨峰是影响大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IMT增厚及粥样斑块的形成,其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更高.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变化及其与颈动脉中膜厚度的关系

    作者:杨传高;尤华彦;郁志明;张笛;吴小庆

    高血压早期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已经发生改变,其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此有关.早期识别动脉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有助于识别并发症危险性较高的个体.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被认为是能准确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早期指标.本研究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WV的变化,并探讨其与颈动脉中膜厚度(IMT)的关系.

  • 2型糖尿病患者糖负荷后血脂紊乱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关系

    作者:赵凡;区转焕;文达辉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糖负荷后血脂紊乱的变化及其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关系.方法选自2型糖尿病患者65例.测定空腹血浆葡萄糖、HBAlc、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后,给与75 g葡萄糖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糖负荷后60、120和180 min的血浆葡萄糖、胰岛素、TC、TG、LDL-C、HDL-C.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负荷后血脂曲线下面积(Y-AUC).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取左右两侧颈动脉测量的6次检测值的平均值即为颈动脉IMT(CAIMT).结果糖负荷后60、120、180 min的TG、HDL-C、LDL-C和TC浓度明显低于空腹各血脂浓度.Homa-IR与TG(三个时段)呈正相关,Homa-IR与HDL-C(三个时段)呈负相关,此外,Homa-IR与其它血脂成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CAIMT(mm)与Homa-IR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糖负荷血脂浓度较空腹时低,CAIMT(mm)与Homa-IR的关系密切,提示合理应用调脂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不但有利于血糖控制,也有利于血脂代谢的改善,从而延缓心血管疾病合并症的发生.

  • 心周脂肪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孔维敏;杨圣楠;楼青青;陈玉凤;高昕;支颢;冯纪涛

    肥胖是公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表现为脂肪在组织或器官的周围含量的增加,如腹部内脏脂肪、心周脂肪、非酒精性脂肪肝、颈部脂肪、肾脏脂肪的体积增加;心周脂肪(Pericardial Adipose Tissue,PAT)是异位脂肪的一种,虽然占全身脂肪组织比例较小,但是靠近冠状动脉,由冠状动脉供血;有较强的分泌功能,分泌炎症因子和脂肪酸直接进入冠状动脉,在冠状动脉硬化中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就PAT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做一综述.

  • 老年冠心病的临床预测指标价值分析

    作者:余木生;房淑萍;许通文;刘映虹;麦佩珊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的临床预测指标价值,以便为防治冠心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4年5月在该院因胸痛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73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380例)和非冠心病组(3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各生物化学指标及动脉硬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餐后2 h 血糖(2 h FBG)、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 )、载脂蛋白 A1(ApoA1)、载脂蛋白 B(ApoB)、脂蛋白 LP(a)、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B 型钠尿肽(BNP)、一氧化氮(NO)、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受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 )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HDL‐C 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β=-1.70,P<0.05),LDL‐C 、ApoB 、hs‐CRP 、BNP 、ET‐1及 baPWV 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β=0.34、0.15、0.28、0.35、0.85、0.98,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血脂指标、hs‐CRP 、BNP 、ET‐1及 baPWV 水平对老年冠心病的预测诊断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复方丹参滴丸对糖耐量减低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和血脂的影响

    作者:黄颖靓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糖耐量减低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IMT)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查出的糖耐量减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56例,给予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于用药前及用药6月时检测患者的血脂和颈动脉中膜厚度变化.结果:156例患者血脂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颈动脉中膜厚度部分改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能够改善糖耐量减低患者脂代谢,降低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延缓动脉粥样硬化.

  •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Nε-羧甲基赖氨酸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作者:任卫华;王琼;樊颖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Ne-羧甲基赖氨酸[ Nepsilon-( earboxymethyl)lysine,CML]与Ⅱ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ntimal-medial thickness,IM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测定72例糖尿病患者及24例正常对照者血浆CML的浓度,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IMT.[结果]:糖尿病组血浆CML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IMT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血浆CML浓度呈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年龄、血脂及血压等因素后CML水平与IMT仍有相关性.[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浆CML浓度显著升高,且与IMT独立相关.

  • 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的治疗对颈动脉中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缪娟

    目的:通过对10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12个月,测量治疗前后颈动脉中膜厚度,了解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采集我院住院的经冠脉造影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共100例,分别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来明确其颈动脉中膜厚度。对此10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并于第2d晚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两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射血分数值、体重指数方面上,没有统计意义。其中第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晚一次口服;第二组给予瑞舒伐他汀5 mg,晚一次口服。连续应用12个月。12个月后复查颈动脉超声,观察二组颈动脉中膜厚度的变化。应用SPSS 18.0进行统计。结果其中第一组颈动脉中膜厚度在治疗前为(1.51±0.68),而在治疗后为(1.02±0.25);而第二组患者在治疗前为(1.52±0.72),而治疗后为(1.31±0.21)。二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中膜厚度都有所下降,其中第一组患者下降辐度较大。结论他汀类药物的治疗,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颈动脉有减少颈动脉中膜厚度的作用,而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相对小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更有效。

  • 糖前康胶囊对糖耐量减低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血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

    作者:王晓晖;张定华;芦少敏;连琯;张东鹏

    目的:观察糖前康胶囊对糖耐量减低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以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选,按1999年WHO诊断标准判定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就诊顺序随机分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糖前康胶囊,3粒/次,3次/d;对照组给予口服二甲双胍,0.25 g/次,3次/d;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的颈动脉中膜厚度、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糖耐量减低患者都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血脂和降低颈动脉中膜厚度作用,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前康胶囊具有降低糖耐量,减低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及调节血液流变学、血脂的作用,是预防和治疗糖耐量减低患者向2型糖尿病转变的有效药物.

  • 探讨糖调节受损与颈动脉中膜厚度的关系及意义

    作者:高东玲;魏彦红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IMT)增加的危险因素.方法:统计76例IGR患者及51例正常糖耐量(NGT)人的年龄、性别、体质量、血压、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浆血糖(OGTT)、空腹甘油三酯、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并计算体重指数,检测颈动脉中膜厚度(IMT)值.分析不同IGR患者IMT值的差异性.结果:IGT组及IFG+IGT组IMT分别与IFG组及NGT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年龄、收缩压、TC、LDL-C、2hPG是IMT的危险因素.结论:与NGT组比较,IGT组、IFG+IGT组患者早期已存在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AS)及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

  • 多种无创性检测指标的变化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相关性研究

    作者:董菊子;宋淼;李亚玲;宋薇;曹晶晶

    目的:探讨多种无创检测指标与老年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6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单支组及多支组,32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检测并分析血液各生物化学指标及动脉硬度指标.结果:CHD患者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内皮素-1(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多支组ET-1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组(P<0.05).各组间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多支组baPWV显著高于单支组(P<0.05).CHD发病风险与ET-1、baPWV呈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血NO水平、hs-CRP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老年人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受损和动脉弹性降低与CHD发生密切相关,ET-1和baPWV可作为预测老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 健康人群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与颈动脉中膜厚度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占生;赵龙;耿磊

    目的 探讨相对健康人群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与颈动脉中膜厚度关系的性别差异.方法 此研究连续入选年龄>50岁,且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健康体检者,电子体检报告收集人口学,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与颈动脉中膜厚度资料,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与颈动脉中膜厚度的关系的性别差异.结果 共514例受试者人选本研究,其中男性306例,年龄(57.33±5.68)岁;女性208例,年龄(57.52±5.79)岁.男性γ-谷氨酰转移酶和颈动脉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女性(P<0.05).调整了传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后,在整体人群中γ-GGT与CIMT密切相关(β =14.52,95% CI:6.27~22.77,P<0.05);男性和女性均存在γ-GGT与CIMT呈正相关性(男性:β=8.27,95%CI:1.34~15.20;女性:β =22.12,95%CI:10.40~33.85);γ-GGT与CIMT的相关性存在性别差异(P<0.05).结论 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与颈动脉中膜厚度密切相关且存在性别的差异性.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